首页 / 正文

韦世康传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

祖父韦旭,魏国南幽州刺史。

父亲韦..,隐居不仕,在北魏、北周两代,十次征他出仕,他都不出山,世人称之为“逍遥公”。

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

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

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

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

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

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

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柄家。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韦世康生性恬静好古,不因得失而动脑筋。

在绛州,曾慨然有退隐之志,他给子弟们写信说:“我因生在世家大族,一向蒙受家族恩典,因此为官,到处奔走,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

我总是急急忙忙为王命奔走,频繁地镇守地方,志在除掉三惑,心里慎重地守着四知,以不贪为宝,身处肥缺而一无所取。

这些事情,颇为时人知晓。

现在我虽未老,但壮年已经过去,寒霜先打梧桐,北风早摧蒲柳。

我的眼睛更加昏花,已经看不到小字了;足疾更厉害,不能快走了。

爵禄怎能要多,为了防止满盈应该退让;年岁不必暮年,有病就辞职。

何况我的老母年事已高,我应该好好地侍奉她,早晚侍奉有缺,就是我的罪过。

现在,世穆、世文都已从军,我和世冲又都在远地作官,登高眺望故乡,退隐回乡之情更加迫切。

桓山之悲,比以前更深。

我想上达天子,请他按养亲之礼,放我回家侍奉老母。

没和你们商量,所以让人送这封信。

我写此信时,心在遥远的故乡,感叹悲戚之情,实在让我无法承受。”他的弟弟们以为,退休之事恐怕难以办成,于是作罢。

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

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

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

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

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

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

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

世康坚持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

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

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

因牵连他事被免官。

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

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

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

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

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皇上说:“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

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

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

当时天下只设了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是亲王统帅,只有荆州交给韦世康,当时人们传为美谈。

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

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

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康生性孝顺友善。

当初因各位兄弟都很显达,只有小弟弟韦世约仕途不通达,兄弟们都把父亲留下的田地财产全部给小弟弟。

世人都夸奖他们仁义。

他的长子韦福子,官至司隶别驾。

次子韦福嗣,官至内史舍人,后来因犯罪被废黜。

杨玄感造反时,率兵逼进东都洛陽,韦福嗣随卫玄在城北作战,官军失败,福嗣被杨玄感抓住。

玄感让他作檄文,他的言辞很不像话。

继而背叛杨玄感回到东都,皇帝记恨不已,把他车裂于高陽。

韦世康的小儿子韦福奖,任通事舍人。

在东都,福奖与玄感作战阵亡。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四 苻坚下(王猛 苻融 苻朗)·房玄龄
  卷五十五·毕沅
  卷一百三十七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卷二十六 文宗·王夫之
  卷第二百三十六·胡三省
  卷十四·六朝(齐)·蒋一葵
  卷之二百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二·王恽
  八五九 两广总督巴延三为解送空格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卷之一百·祁韵士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佚名
  卷三十刑法志四刑法·黄遵宪
  废帝纪·李百药
  奏谳书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神女赋译文·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 ◆紫阳居士方回(桐江集)·顾嗣立

    回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宋景定壬戌,别省登第,提领池阳茶盐,累迁知严州。元兵至迎降,即以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徜徉杭、歙间以老。虚谷傲睨自高,不修边幅。贾似道败,尝上十可斩之疏。晚而归元,终以不用,乃益肆意于诗。吟咏

  • 第五折 缔姻·李玉

    【一江风】[生上][付扮舡家摇上][生]恨难平,大地风波横,南国忠良罄。我周顺昌,自从竹坞得晤文兄,始知近日权之恶,正以缇骑四出,同抱杞忧。不想浙中魏廓园兄,竟尔独先被逮。那校尉前往李,此际定过吴门。我想魏兄生平狷介,视死如归。

  • 商衟·隋树森

    商衟字正叔,一作政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出身于簪缨世家。先祖本姓殷,因避宋宣帝赵弘殷讳,改姓商。父锡,因正叔兄仕金显贵,封朝大夫。与元好问有通家之好,交谊颇厚。好问有《陇山行役图》诗二首

  • 卷四 鲁语上·左丘明

    1长勺之战,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数以用民无不听,

  • 卷一百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十六 ∷起旃蒙单阏七月,尽柔兆执徐五月,凡十一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七月,丙子,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兼閤门宣赞舍人、都督府提举亲兵柴斌知

  • 卷五十七·黄以周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十一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壬戌朔。) 甲子,康王入辞,上赐以玉带,抚慰甚厚。王出城北,权留定林院,候冠服礼物成而行。(《纪事本末》卷百四十五。案:《靖康要录》:十一月四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锦里耆旧传卷三·句延庆

    (宋)勾延庆 撰二年春二月壬午朔己亥川主斩两川监军使李严时明宗簒位川主以前朝懿戚心不自安至是内客省李严承枢密使安重诲密旨贮图谋之意添邻部网罗于两川乃斩之闻奏自是方思割据厉兵秣马与东川董相公璋论秦晋之亲结唇

  • 谓秦王·佚名

    【提要】 战国时代还没有受到君臣纲常的禁锢,所以君臣之间信息传播非常透明,大臣对君主的缺点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高层的决策非常的民主,广开言路、对最高层的言论监督可谓非常有力和有效,正因为对最高决策层的

  • 卷一百二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一雍正十年七月上谕十三道初一日奉上谕我朝设立各省驻防兵丁原以扞卫地方申明武备其历来所定规条俱属尽善无可更张乃数年以来以一二事陈奏於朕前者重见叠出不下百余次其识见

  • 卷十五·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五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南陔之什苏氏辙曰毛公推改什首予以为非古于是复为南陔之什则小雅之什皆复孔子之旧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洁白也华黍时和嵗丰宜黍稷也 有其

  • 批评胡适之先生的人生态度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态度·梁漱溟

    这个题目似乎于礼敬上不大好,适之先生是诸位同学的师长,是我们敬爱的朋友,似乎不应该批评到他的人,而且近许多年来社会上很不注重礼敬,我常觉得不好,今天这个讲题,自然也难免此弊。如果我是适之先生,一定心里也要想,我的人生态

  • 卷五百九十一·佚名

    △第十五静虑波罗蜜多分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云何方便安住静虑波罗蜜多。尔时世尊告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

  • 卷四百六十·佚名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发菩提心已经几时。佛告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已

  • 翻译名义集卷第八·法云

    五果篇第三十二律明五果。一核果。如枣杏等。二肤果。如梨柰。是皮肤之果。三壳果。如椰子胡桃石榴等。四桧果。字书空外反。粗糠皮。谓之桧。如松柏子。五角果。如大小豆等。颇罗。此云果。庵罗。正云庵没罗。或庵罗

  • 七政推步·贝琳

    明贝琳在成化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时所整理修订旧作而成。据贝琳在序中称,其书原本为洪武十八年(1385)自远方携来,彼时有历官元统将之译为汉算。但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本书乃《明史·历志》中所称之《回回历》,元代

  • 明宣宗实录·杨士奇

    记宣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洪熙元年(1425)六月,终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德十年七月始修,以杨士奇为总裁,正统三年(1438)书成。此前修实录以文武勋臣充任监修官,自是录始只任勋臣一人充任,不再用文臣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