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看古玉器当解其刀刻、碾刻者,刀刻为上,与碾刻盖相去甚远。丞相史公尝收太康墓中玉环,名曰“泥湫龙”,系昆吾刻也。
唐李廷圭墨法。商台符尝云:“向抄合万户用聚星玉版研磨李廷圭墨,求木庵书。研为墨所画,木庵亟止之曰:‘用李氏墨有法,若用一分,先以水依分数渍一宿,然后磨研,乃不伤研。’论研先观其石性粗细枯润,不必须有眼者。其腻润视之有紫芒而不拒笔者,即端之佳者也。”
看画当观其气,次观神,而画笔又次之。用漆点睛、朱砂红、石绿者,皆唐画也。子尝观阎立本《老子西升》如此。
许鲁斋云:“古人看《汉书》皆有传授。不然,有难晓者。”岂《律历》、《天文》之谓乎?
太康冢,或云汉梁孝王墓,或云晋何曾墓,以地里物色考之,皆恐非也。予向与吴教授会真定,因及此。吴曰:“此晋司马文王陵也。”曰:“何据?”吴曰:“昔居太康时,冢前有庙晋文王祠,至田夫野叟皆以文王呼之。及发其龟璧,皆刻南征并寿之字,以史考之,文王南征数矣。”岂其然欤?
鹿庵先生曰:“前汉列传多少好样度,于后插一铭词,篇篇是个碑表墓志,作者观此足矣,不必他求。”曹南湖亦尝说作铭辞法度,谓如一人有数事好处,取其重者论之。及详《史汉论赞》,其原盖出于此。
坡诗虽二十字者,皆有莫大议论。
欧公文尊经尚体,于中和中做精神。
鹿庵曰:“文章以自得不蹈袭前人一言为贵,曰取其意而不取其辞,恐终自踵人足迹,俱不若孟轲氏一字皆存经世大法,其辞庄而有精彩也。”
南湖又云:“非庄无以雄其辩,非骚无以清其气。”
予尝问匡衡相业于先生。先生曰:“汝以为何如?”曰:“学术有余,而忠蹇不足。”先生为首肯。
地震说。《周语》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于是有地震。”孔晁云:“阳气伏于阴下,见迫于阴,故不能升,以至于动。以地道安静,返动为异也。”又,《灵台秘苑》云:“地本于阴而生万物,其形至厚而德至静,定而不动者也。若忽震动,是谓臣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入,阴有余也。若外戚擅权,后妃专政,则土为变异;小人用,下有谋,及民扰,则地震,其分多兵饥。若动于宗庙宫庭,或动而不已者,国有叛臣,谗佞并进,大臣数动,诛罚不以理,而上下不相亲,或政在女子,或秋行冬令,则地裂。若裂而有声,四方不宁,地忽陷,乃专政民离散,亦为失地。若火燃者,乃为阳精,地为阴主。若或燃,则越阴之道,行阳之政,伤而不克之象,臣专恣而终以自害也。若地忽生毛,为金失其性,人将劳役。”又,汉应奉云:“人气内逆,则感动天地。天变见于星气日蚀,地变见于奇物震动者,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有五脏六体,五脏象天,六体象地,故脏病则气色发于面,体病则欠伸动于貌。前世术者,乃以日辰分配国土为占,岁日月时辰及见灾所在之地,皆同用之。又有只以日时相加为占者,如汉成建始三年日蚀地震,杜钦云:‘殆为后宫。’何以言之?日以戊申蚀时加未,戊未土也,土者中宫之部也,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今本朝大臣无不安之人,外戚无乖剌之心,诸侯无强大之国,四方无逆理之节,此必嫡妾将有争宠而相害者。其法,甲为齐,乙为海外诸国,丙为楚,丁为江淮、南蛮、海岱,戊为韩、魏、中州、河济,己为韩、魏,庚为秦,辛为华山已西之国,壬为赵、燕、卫,癸为常山已北北方之国,子为周,丑为翟、魏,亦主辽东,寅为赵、楚,卯为郑,辰为晋、邯郸、赵,巳为卫,午为秦,未为中山、梁、宋之国,申为齐、晋、魏,酉为鲁,戌为赵、吴、越,亥为燕。”
天鸣有声,入主惊忧而百姓劳,失厥土。
五福太乙所在,每岁须利一事。大ヵ三十六年一交,十二年司天,十二年司地,十二年司人。小ヵ三年一交。大ヵ所在天开眼,小ヵ所在人相食。已上皆东平占星刘明之说如此。
日月径一千里,周三千里,何以知之?曰:“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以太阳日行一度考之则知之。”
周公以阳城土圭测日,自王城四面去千里则减一寸。凡日食,于窗隙间穿纸如钱许,取影视之,可见食之多寡,东缺则西见,西缺则东见。
枢府典故:
唐初,典兵禁中出于帷幄之议,故机密名官。开元中,设堂后五房,而枢密自为一司,其职秘,独宰相得知,舍人官属无得预也。贞元之后,藩镇旅拒,重以兵属人,乃以中官分领左、右神策军,而枢密之职归于北司,然尝寄治省寺庑下,延英会议则屏立殿西,势犹{曰厌}々传道宫省语而已,至其盛时,其贵者号中尉,次则枢密使,皆得贴黄除吏。唐末乃除北司,并南、北军于枢密司,遂总天下之兵。五代以来,多以武人领使,而宰相知院事。至宋复置副贰,签书直学士之名,大略文武参用,间以宰相兼领,故得进退大吏,预闻机政,其任职盖重矣(陈绎修《西府记》)。
《西使记》:“壬子岁,皇弟旭烈统诸军奉诏西征。凡六年,拓境几万里。己未正月甲子,常德(字仁卿)驰驿西觐,自和林出乌逊中,西北行二百余里,地渐高,入站经瀚海,地极高寒,虽暑酷,雪不消,山石皆松文。西南七日过瀚海,行三百里,地渐下,有河阔数里,曰和木欢,夏涨以舟楫济。数日过龙骨河,复西北行,与巴克实八里南以相直近五百里,多汉民,有二麦黍谷。河西注潴为海,约千余里,曰克色勒伯页,多鱼可食,有碾,亦以水激之。行渐西,有城曰讷衮。又西南行,过孛罗城,所种皆麦稻。山多柏,不能株,络石而长。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城北有海,铁山风出,往往吹行人堕海中。西南行二十里,有关曰特穆尔忏察,守关者皆汉民,关径崎岖似栈道。出关至阿里玛图城,市井皆流水交贯,有诸果,惟瓜、蒲萄、石榴最佳。回纥与汉民杂居,其俗渐染,颇似中国。又南有特穆尔城,居民多并、汾人。有兽似虎,毛厚,金色,无文,善伤人。有虫如蛛,毒中人,则烦渴,饮水立死,惟过醉蒲葡酒,吐则解。有畜酒。博城迤西金、银、铜为钱,有文而无孔。方至玛哈中,以马牵拖床递铺,负重而行疾,或曰吉尔吉斯,易马以犬。二月二十四日过亦堵两山间,土平民多,沟洫映带,多故垒坏垣。问之,盖契丹故居也。计其地,去和林万五千里。而近有河曰亦运,流汹汹东注。土人云:‘此黄河也。’二十八日过塔尔寺。三月一日过赛哩木城,有浮屠,诸回纥祈拜之所。三日过巴咱尔,诸回纥贸易如上巳节。四日过呼展河,渡船如弓鞋然。土人云:‘河源出南大山,地多产玉,疑为昆仑山。’以西多龟蛇,行相杂。邮亭客舍,如浴室,门户皆以琉璃饰之。民赋,岁止输金钱十文,然贫富有差。八日过齐哩克,城大而民繁。时群花正坼,花唯梨、蔷薇、玫瑰如中国,余多不能名。隅城之西,所植皆蒲匐、粳稻,有麦亦秋种。其乃满地产药十数种,皆中国所无。药物疗疾甚效,曰昂吉尔,状如苦参,治马鼠疮、妇人损胎及打扑内损,用豆许,宴之自消;曰阿萨尔,状如地骨皮,治妇人产后衣不下,又治金疮脓不出,嚼碎傅疮上即出;曰努克实勒,形似桔梗,治金疮及肠与筋断者,嚼碎傅之自续。余不能尽录。十四日过暗不河,夏不雨,秋则雨,溉田以水。地多蝗,有鸟飞食之。十九日过里丑城,其地有桑、枣,征西奥鲁屯驻于此。二十六日过马兰城,又过纳商城,草皆苜蓿,藩篱以柏。二十九日过奇札尔城,山皆盐,如水晶状。近西南六七里,新得国名曰穆锡,牛皆驼峰黑色,地无水,土人隔岭凿井,相沿数十里,下通流以溉田。所属山城三百六十,已而皆下。惟檐寒西一山城,名奇塔卜,孤峰峻绝,不能矢石。丙辰年,王师至城下,城绝高险,仰视之帽为坠。诸道并进,敌大惊,令相大者纳失儿来纳款,已而兀鲁兀乃算滩出降。算滩,犹国王也。其父领兵别据山城,令其子取之,七日而陷。金宝物甚多,一带有直银千笏者。其国,兵皆刺客。俗见男子勇壮者,以利诱之,令手刃父兄,然后用兵。醉酒扶入窟室,娱以音乐、美女,纵其欲数日,复置故处。既醒,问其所见,教之能为刺客,死则享福如此。因授以经咒日诵,盖使蛊其心志,死无悔也。令潜使未服之国,必刺其主而后已,虽妇人亦然。其穆锡国在西域中最为凶悍,威胁邻国,霸四十余年。王师既克,诛之无遗类。四月六日过奇拉尔城,所产蛇皆四跗,长五尺余,首黑身黄,皮如鲨鱼,口吐紫艳。过阿剌丁城,咱苍儿人被发,率以红帕首,衣青,如鬼然。王师自入西域,降者几三十国。有佛国名克实密尔,在印毒西北,盖传释迦氏衣钵者。其人仪状甚古,如世所绘达磨像,不茹荤酒,日啖粳一合,所谈皆佛法,禅定至暮方语。丁巳岁取报达国,南北二千里,其主曰合理法。其城有东西,城中有大河。西城无壁垒;东城固之以甓,绘其上甚盛。王师至城下,一交战,破胜兵四十余万。西城陷,皆尽屠其民。寻围东城,六日而破,死者以四十万。合里法以舸走,获焉。其国俗富庶,为西域冠。宫殿皆以沉檀、乌木、降真为之,壁皆以黑白玉为之。金珠珍贝,不可胜计。其妃后皆汉人。所产大珠曰太岁弹,兰石、瑟瑟、金刚钻之类,带有直千金者。其国六百余年,传四十主,至合里法则亡。人物颇秀于诸国。所产马名脱必察。合里法不悦,以橙浆和糖为饮。琵琶三十六弦。初,合里法患头痛,医不能治,一伶人作新琵琶七十二弦,听之立解。土人相传,报达,诸蕃之祖,故诸蕃皆臣服。报达之西,马行二十日,有天房,内有天使神,彼国祖葬所也。师名癖颜八儿,房中悬铁ㄌ,以手扪之,心诚可及,不诚者竟不得扪。经文甚多,皆癖颜八儿所作。辖大城数十,其民富实。西有密乞儿国,尤富,地产金,人夜视有光处,志之以灰,翼日发之,有大如枣者。至报达六千余里,国西即海。海西有富郎国,妇人衣冠如世所画菩萨状。男子制服,皆长寝,不去衣,虽夫妇亦异处。有大鸟,驼蹄,苍色,鼓翅而行,高丈余,食火,其卵如升许。其失罗子国,出珍珠。其王名扌奥思阿塔卑云。西南,海也。采珠,盛于革囊,止露两手,腰ㄌ石坠入海,手取蛤并泥沙贮于囊中,遇恶虫以醋巽之,即去。既得蛤满囊,撼ㄌ,舟人引出之,往往有死者。印毒国去中国最近,军民一千二百万户。所出细药、大胡桃、珠宝、乌木、鸡舌、宾铁诸物。国中悬大钟,有诉者击之,司钟者纪其事及时,王官亦纪其名,以防奸欺。民居以蒲为屋,夏大热,人处水中。己未年七月,兀林国阿早丁算滩来降,城大小一百二十,民一百七十万。山产银。黑契丹,国名乞里弯。王名忽教马丁算滩,闻王大贤,亦来降。其拔里寺大城,狮子雄者鬃尾如缨拂,伤人,吼则声从腹中出,马闻之怖溺血;狼有鬃;孔雀如中国画者,唯尾在翅内,每日中振羽;香猫似土豹,粪溺皆香麝如;鹦鹉多五色;风驼急使乘,日可千里;鹁鸽传,日亦千里。珊瑚出西南海,取以铁网,高有至三尺者;兰赤生西南海山石中,有五色,鸭思价最高;金刚钻出印毒,以肉投大涧底,飞鸟食其肉,粪中得之;撒八儿出西海中,盖毒氏之遗精,蛟鱼食之吐出,年深结成,价如金,其假者即犀牛粪为之也;骨笃犀,大蛇之角也,解诸毒;龙种马出西海中,有鳞角,牡马有驹,不敢同牧,骝马引入海,不复出;皂雕一产三卵,内一大者灰色而毛短,随母行而走,所逐禽无不获者;垅种羊出西海,羊脐种土中,溉以水,闻雷而生,脐系地中,及长,惊以木,脐断啮草,至秋可食,脐内复有种;又一蕃妇解马语,即知吉凶,甚验。其怪异等事,不可殚纪。往还凡一十一月。郁款曰:“西域之开,始自张骞,其土地山川固在也,然世代浸远,国号变易,事亦难考。今之所谓瀚海者,即古金山也;印毒,即汉身毒也;曰驼鸟者,即安息所产大马爵也;密昔儿,即唐拂地也,观其土产风俗可知已。又《新唐书》载:‘拂去京师四万里,在西海上。’所产珍异之物与今日地里正同,盖无疑也。中统四年三月浑源刘郁记。”
堂叔伯者,是并父之兄弟也。
父之姊妹谓之女伯、女叔。
《鄂王岳飞谥忠穆文》:“主尔忘身,兹谓人臣之大节;谥以表行,必稽天下之公言。申锡赞书,追告幽穸,故大师追封鄂王谥忠穆岳飞。威名震于区夏,智略根乎《诗》、《书》。结发从戎,前无坚敌;枕戈励志,誓清中原。谓恢复之义为必伸,谓忠愤之气为难遏。上心密契,诏札具存。夫何权臣,力主和议?未究凌烟之伟绩,先罹偃月之阴谋。李将军口不出辞,闻者流涕;蔺相如身虽已死,凛然犹生。宜高皇眷念之不忘,肆孝庙哀矜之备至。还故宫而礼葬,颁祠额以旌褒。逮于先帝之时,衤遂以真王之爵。既解诬于累圣,可无憾于九京。然而易名之典虽行,议礼之言未一,始为忠愍之号,旋更武穆之称。朕获睹中兴之旧章,灼知皇祖之本意,爰取危身奉上之实,仍采克定祸乱之文,合此两言,节其一惠。昔孔明之志兴汉室,若子仪之光复唐都,虽计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异。垂之典册,何嫌今古之同符?赖及子孙,将与山河而并久。英灵如在,茂渥有承。”
鹿庵先生曰:“作文之体,其轻重先后,犹好事者以画娱客,必先示其寻常,而使精妙者出其后。”予偶悟曰:“此倒食甘蔗之意也。”
作文字亦当从科举中来,不然,岂惟不中格律,而汗业披猖,无首无尾,是出入不由户也。又云:“后学虽不业科举,至于唐一代时文律赋,亦当披阅而不可忽,其中体制规模多有妙处。”
二王行书,其蜿蜒欹倾之状,若行云流水,似不拘于律,然即以笔意求之,其端庄流丽,皆有余韵,唯具眼乃能识之。
鹿庵先生尝以历代史学试问于不肖,恽对曰:“自《史》、《汉》而下,文字率猥并无法,如《新唐书》虽事增于前、辞省于旧,字愈奇而气愈索,不若《新五代》一唱而三叹有余音者矣。”先生为忻然。
南方之地,物香而人臭,或者谓饮食致然,与草木之气所夺故也。予曰:“不然。四方者,乃中国之阴也。阳为馨香,阴为臭秽。四方气偏,不得中和之正,故香臭异常。”
《辛殿撰小传》:弃疾,字幼安,济南人。姿英伟,尚气节,少与泰安党怀英友善。肃慎氏既有中夏,誓不为金臣子。一日,与怀英登一大邱,置酒曰:“吾友安此,余将从此逝矣。”遂酌别而去。既归宋,宋士夫非科举莫进。公笑曰:“此何有?消青铜三百易一部时文足矣。”已而果擢第。孝宗曰:“是以三百青凫博吾爵者。”才其为,授观文殿修撰。及议边事,主和者众,公曰:“昔齐襄公雪九世之耻,《春秋》韪之。况我与金人不同戴天仇邪?今日之计有战伐而已。”时丞相胄当轴,与公议合。自是败盟开边,用兵于江淮间者数年,公力为居多。开禧二年,除知绍兴府。至陛辞,复以金人危乱、宜亟攻为言,辞情慷慨,义形于色。继胄再议恢复,乃以枢密都承旨召公于越,中道以疾卒,道号稼轩居士。今《文集》中寿南涧翁者,盖胄也。初,公在北方时,与竹溪尝游泰山之灵岩,题名曰“六十一上人”,碎辛字也。至元二十年,予按部来游,其石刻宛在。
圣上御极十有八年,当至元十一年丙子春正月,江左平。冬十二月,图书礼器并送京师,敕平章太原张公兼领监事,寻诏许京朝官假观。予遂与左山商台符叩问披阅者竟日,凡得书画二百余幅,今列于左:
王羲之《四月帖》(四十字)。献之三帖(一《洛中》,二《佳音》,三《北问》)。《王羲之与谢安石评书帖》,后跋云:“古人作字,悉平生用功,安有不绝出于古今者邪?羲之与安石冠王、谢首,所争若此,况它哉?”盖帖中有云:“自于山谷中临学钟氏、张芝等书二十余年,竹叶树皮,山石板木,不可知数。至笺谷藤紫,反复书之。佳者收采自书背记不能得。”而云“此公何时用功夫”,深不达耳!
献之《鄱阳帖》。
右军《威略帖》,八十二字。入梁、唐御府。至宋,入苏大简家。崇宁癸未,襄阳米芾审定真迹,其图书有《秘玩手临》。
智永禅师临右军四帖,后东坡跋云:“辨书如听响切脉,知其美恶,如可谓必能名之者过也。”予观秘阁墨迹,皆唐人硬黄临本,但得临本皆可蓄,惟《鹅群》一帖,似是献之真笔。熙宁五年,子瞻书。”褚遂良临《黄庭》,南唐升元三年装背,纸则硬黄。
米芾学右军书并论其笔法,后一幅亦学右军,书退之诗“俗书趁姿媚”,此公不为石鼓发,想亦见此等物耳。献之草《洛神赋》之极残缺,向明视背,万绽纵横。
谢安《东山帖》。
右军《快晴帖》,米襄阳临本。
《兰亭五言帖》,后跋云:“唐虞世南临本。”
晋王恬帖(三十一字)。
晋王敦帖,作草圣书,皆《晋史》中语。
献之书《洛神赋》,后有梁普光间题跋云:“唐人临本,不名何人。”
献之书陆士衡《文赋》。
钟太傅墨迹《议事表》,后钱惟演、范尧夫、薛道祖题。钱文僖公题:“尚父尝宝此帖。”尚父谓忠懿王Α也。
唐人书:
唐太宗二帖,一两行十字,若珠还合浦,剑入延平。泰和二年三月,司封员外郎柳公权记。
唐元宗《赐道士李涵光敕》。
李阳冰墨迹《篆侍御帖》,上有李后主合同印。
李阳冰篆二十六字,后有韦处厚、李商隐题。商隐字体绝类《黄庭经》,时开成三年也。
高闲《上人诧得韩序帖》,后有韩琦、刘敞、富弼、欧阳修、宋敏求题云:“此卷蜡纸书,非摹本也。”欧云如此。韩公称《实录》云:“书系颠草。”
欧阳率更草二临本:《度尚帖》、《襄阳宝定珍迹秘玩》。
智永禅师《春雨帖》,真草《千文》墨迹。
唐相李澄《连句帖》,后跋云:“笔势似李北海。”
李北海《毒热帖》临本,李邕手简。后题观者黄鲁直、张浮休、邵<龠虎>、王诜、张舜民等凡六十九人。
僧高闲观张旭《颠逸帖》。
唐史惟则墨迹《篆隶韵》,系小篆体例修狭,后张浮休、李公麟跋。
李太白《醉归》墨迹,后自题云:“吾头懵懵,试书此不能自辨。贺生为我读之,汝年少眼明,有四世三公之印。”
怀素草《千文》、草《圣游京师帖》、《论草字帖》、《自叙帖》、《布帘帖》、《上林花发帖》。
唐高宗已下诸帝墨迹《手诏》。
李北海《休休帖》。
白少傅墨迹《六偈子》。
唐元和大理评事吴通微行书《千文》。
唐人草《北山移文》,垂拱二年写。贞元甲戌陆贽观,笔法似是孙过庭。
唐僧亚栖书。
吴彩鸾《龙鳞楷韵》,后柳诚悬题云:“吴彩鸾,世传谪仙也。一夕书《广韵》一部,即鬻于市,人不测其意。稔闻此说,罕见其书,数载勤求,方获斯本。观其神全气古,笔力遒劲,出于自然,非古今学人可及也。时大和九年九月十五日题。”其册共五十四叶,鳞次相积,皆留纸缝(天宝八年制)。
怀素《洛中帖》。近于洛中得王右丞《苔矶静钓》、《水阁闲棋》二画,其林野之思,物景之清,不觉身在其间,信精笔感人也如此。
李白墨迹《送贺八归越诗》。
颜书:《与兄常山太守书》、《乞米帖》、《与宗室李太保勉》。
《奉辞帖》、《与卢八仓公快雪晴时帖》二十八字。《与李太保状》,后有唐陈铨印志。《祭濠州文》。
孙过庭墨迹《草书谱》。过庭,字虔礼,陈留人,高宗垂拱二年书。《徽宗书谱》云:“孙草书皆逼羲、献,妙于用笔,隽拔刚断,出于天材,非积习所可至。”
孙思邈书,计二十一字。
坡书:《洗玉池铭》,擘窠真书瘦劲。《神奎阁碑》墨迹。
《上清储祥宫碑》墨迹,然后书老泉撰。商左山云:“盖避党祸故改云。”《东坡醉书卢仝诗》,为团练使书。《东坡观世音赞》,靖康元年五月书。盖公殁前二月绝笔书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四 王裕之 王镇之 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李延寿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三·杨仲良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二·乾隆 进实录表·佚名 三一九 贵州巡抚裴宗锡奏缴违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卷二十三·温达 卷一百二十四·司马迁 五六 武人的总办·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十七。·金富轼 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范晔 高骈传·欧阳修 江秉谦传·张廷玉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一·允禄 张煜全·周诒春 三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