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子野传

裴子野字几原,一生下来,他的母亲魏氏就去世了,为祖母殷氏所抚养。殷氏温柔明达而懂文章,以章句学问向他讲授。九岁的时候,殷氏去世,他泣血哀痛,家里的人感到非常诧异。

他少年好学,善于写文章,在齐朝做官担任江夏王行参军。遭到父亲的丧事离职。起初,他的父亲卧床整整一年,裴子野求神灵,请医生,努力备至,泪湿衣衫。父亲夜里梦见了他的面容,早晨召见他,好像梦中的样子,很快病就好了,他认为是虔诚的孝心所传感。让他撰写《孝感传》,他坚持推辞,才算罢了。后来为父亲居丧,每当到了墓地,草就因他而枯萎。有白兔白鸠驯顺地活动在他身边。梁朝天监元年(502),尚书仆射范云赞赏他的模范行为,将要上表举荐他,遇上范云去世,没有做成。乐安人任窻当时名声很大,为后进人士所仰慕,上门和他交往的,他必定加以推荐。裴子野和任窻为中表亲戚,独独不去,任窻也很恼恨,所以对他不好。

很久以后,他兼任廷尉正,当时三官一同在案卷上署名,裴子野曾经不在,同僚们就把他的名字给署上了。奏表没有得到批准,裴子野也随同被免职。有人劝他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提出请求,可以免受处分,裴子野笑着说:“即使羞惭于柳季的办法,岂能借着讼案而求官?”从此贬抑了很久,始终没有什么恨意。中书郎范缜与裴子野没见过面,听说了他的情况十分赞赏。正赶上升任国子博士,于是便上表谦让给裴子野,有关部门因为资历不合,没有为他们通融。

他后来做了诸暨令,在县里不施行鞭打,众人有了争执,就给他们讲理,百姓们很高兴,全县境内没人来打官司。

起初,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宋朝元嘉年间(424~453)接受诏令续修何承天的宋史,没有修成就死了,裴子野常常想要继承先人的事业。到了齐朝的永明末年,沈约所撰的《宋书》中说“裴松之以后便没有声息了”。裴子野另撰为《宋略》二十卷,其中叙事评论大多很好,曾说“杀死淮南太守沈璞,是因为他不随从义师的缘故”。沈约害怕了,光着脚前往谢罪,请两方消除隔阂。又慨叹他的述作说:“我比不上的。”兰陵人萧琛说他的评论可以与《过秦》、《王命》分道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告诉了武帝,让他做了著作郎,掌管修撰国史和起居注。不久,兼任了中书通事舍人,很快又任命为通直员外,著作、舍人依旧。皇帝又命令他掌管中书诏诰。

当时西北远方边疆有白题和滑国派遣使者由岷山道路前来进贡,这两个国家历代都不曾宾从,不知道是从哪里出现的。裴子野说:“汉朝的颍陰侯斩了胡白题的将官一人。服虔注释说:‘白题,胡人国名。’又汉朝的定远侯攻打敌虏,八滑做他的随从,这恐怕是他们的后代!”当时的人很佩服他的博识。皇帝命令仍然让他撰写《方国使图》,广述邻国来朝的盛况,从中原到海外,共二十国。裴子野与沛国刘显、南陽刘之遴、陈郡殷芸、陈留阮孝绪、吴郡顾协、京兆韦棱都很博学,互相深深地赏识和友好,刘显尤其推重他。当时吴平侯萧劢、范陽人张缵常常讨论典籍,都是以裴子野为正确准则。

继母曹氏去世,他居丧超过常礼,服丧期满后,两次改任做了员外郎。普通七年(526),大举北伐,诏令裴子野撰写《移魏文》,他接了诏令立即写成。武帝因为这事关系重大,召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聚会在寿光殿共同观看,当时都很叹服。武帝看着裴子野说:“身体虽弱,文章甚壮。”很快又诏令他写信给魏朝宰相元叉。那天夜里接了指示,裴子野想着可以等第二天早晨上奏,没有马上便写,等到了五更,诏令催促赶快交上。裴子野慢慢起身操起笔来,拂晓时便写成了。奏上以后,武帝深深赞赏。从此诸种符檄都让他起草。

裴子野写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靡丽,风格大多取法古人,和当今的文体不同。当时也有的人对他加以指责,但到最后,却又变为赞同和重视了。有人问他写文章为何这么快,裴子野回答说:“别人都是成在手里,而我却是成在心里。”

升为中书侍郎、鸿胪卿,兼任步兵校尉。裴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不曾向谁拜请。外公和中表家里贫困,所得薪水都供给了他们。他没有宅院,借了官地二亩,建了茅屋数间,妻子儿女一直苦于饥寒,只以教诲为根本,子侄非常敬畏,如同侍奉严厉的君王。刘显以师长之道推尊他。末年深信佛教,终身只吃麦子和蔬菜。中大通二年(530)去世。在此以前,裴子野自己占卜死期不会超过庚戌年(530),这年看到自己生病,便对同官刘之亨说:“我要死了!”遗命安排丧葬务必俭约。武帝悼念惋惜,为之流泪。追赠为散骑常侍,即日举行葬礼。先前,五等君和侍中以上才有谥号,到了裴子野,特别以名望美好受到嘉奖,赐给谥号为贞子。

裴子野年少时曾经集注《丧服》、续《裴氏家传》各二卷,抄录后汉事迹四十余卷。又诏令他撰写《众僧传》二十卷,《百官九品》二卷,《附益谥法》一卷,《方国使图》一卷,文集二十卷。一并在世上流传。他又想撰写《齐梁春秋》,刚刚草创,还没写成就死了。埋葬的时候,湘东王为他写了墓志铭,陈放起来。邵陵王又立了墓志,堵在入墓的隧道里,墓道里放置墓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毕沅
  ●卷二·黎庶昌
  卷第二百七十九·胡三省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六十一·佚名
  ●卷六·陈洪谟
  謇斋琐缀录三·尹直
  资治通鉴考异卷三·司马光
  二、著录·周天游
  王重荣传·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雍正
  更正《章实斋年谱》的错误·胡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佚名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贾仲明

    (吕上,云)贫道吕纯阳,自从度脱柳春、陶氏,心回性悟,知其前生。争奈不了尘缘,在山中修行。今日是他升仙之期,再与他个境头,方能成道。下紫府两次三番,成正果似易实难。顿悟了长生大道,参真人引入仙班。(下)(正末、正旦道扮上,云)

  • 道园遗稿卷二·虞集

    元 虞集 撰古诗七言【歌行杂句类】雪山图为刘伯温监宪赋我家成都雪山东公家张掖雪山北吴船谁载郑广文起写昆仑半天白张掖雪融草木长禾生垅亩多牛羊烽火连台拟楼观江海微茫秋练光著书东观夜如水太一燃藜照图史从游冠

  • 谭献·龙榆生

    谭献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举人,纳赀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工骈体文,於

  • 卷二百七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四 张 宪 汶阳道中 汶水东入海疾流无巳时可怜齐与鲁荒草秋离离日淡野水黄风高木叶飞系舟闲吊古不觉泪沾衣 秋日古城叶希圣见访 夫君沧江来访予清溪

  • 卷五十七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班固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夫子之徒,相如见

  • 第九十六回 失襄阳庸帅自裁 走河南逆闯复炽·蔡东藩

      却说熊文灿既收降张、罗二贼,余贼胆落,湖、广、河南一带,稍稍平静。文灿遂上言“兵威大震,潢池小丑,计日可平”等语,怀宗优诏报答。至洪承畴调督蓟、辽,孙传庭无辜下狱,关、陕中失两统帅,张献忠遂密图自逞,拥兵索饷,日肆劫

  • 东汉会要卷三十六·徐天麟

    刑法下中都官狱孝武以下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各令长名世祖中兴皆省唯廷尉及雒阳有诏狱【百官志】和帝永元九年复置若卢狱官【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见窦武传】断狱案罪立春之日下寛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谨微

  •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佚名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土松着充武英殿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一○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派员解送在局书籍并呈续获遗书清单折·佚名

    一○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派员解送在局书籍并呈续获遗书清单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解送在局书籍,并续获遗书,开单恭奏事。窃照浙省奉购遗书,自去冬以来,先经前抚臣熊学鹏、护抚臣王亶望二次共奏获各

  • 岁时广记序·陈元靓

    有天之时有人之时寒暑之推迁此时之运于天者也厯书所载盖莫详焉至于因某日而载某事此时之系于人者端千绪万非托之记述则莫能探其源委耳噫庆道长于一阳之生谨履端于一岁之始是盖天时人事之相参尤有可据彼仲夏之重五季秋

  • ●卷下·徐咸

    玉笥生张宪为《研补歌》,沧洲生朱■《打研文》并释音一通,写宪诗于左,与好事者传之。至正十一年春三月初吉,杨子维桢廉夫《在■类村民,试奎章赐墨,谨识张宪歌并序》曰:玉带生者,端人也,事宋文山丞相,为文墨宾,与同馆谢先生翱友善

  • 卷一·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一宋 蔡 卞 集解释天月  星  电  斗  汉月说文曰太阴之精象形古文作 内象蟾桂之形故夕从月半见而林罕以爲象其未有蟾桂之状也释名曰月阙也言满则复缺也朔月初之名也朔苏也月死后

  • 刘氏春秋意林卷上·刘敞

    宋 刘敞 撰贵本元年春王正月隠不正而贤盟于蔑克段于鄢或不与使而不称使或与之使而不称使防戎君子之行礼有过于厚无过于薄者也归惠公仲子之赗何以为非礼有不可朝而不与朝祭伯来是也有不能朝而不与朝介葛卢是也【云云

  • 书传会选卷一·刘三吾

    明 刘三吾等 撰虞书【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也夏氏僎曰谓之虞书则见舜上承于尧下授于禹三圣

  • 大乘义章 第十九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九卷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九门(净土义 三佛义 三智义 三不护义 三念处义 四一切种净义 二智义 四智义 四无畏义)净土义六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明因三 约身明土四 凡圣有无五 质

  • 疏香阁词·叶小鸾

    词集,叶小鸾撰,小鸾,明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字 琼章,一字瑶期。叶绍袁、沈宜修三女,张立平聘妻。娴雅 贞静,甘于俭素。工于诗律,词笔哀怨无端,意境幽婉清隽,胜于朱淑真,被誉为李清照、徐湘萍之亚。婚前五日病卒。著有《

  • 释摩诃衍论·龙树

    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一般略称释论。文前先说造论之旨趣,次举论之差别,将一代诸论总分为十类,大乘起信论摄属于摄义论。次明藏之差别,以起信论通摄于诸藏,别

  • 季总彻禅师语录·佚名

    四卷,清 彻(尼)说 超祥记录。卷首有序、开堂启,卷一收上堂、小参,卷二,收示众。机缘、法语,行实,卷三,拈古、颂古。源流颂,卷四、诗偈、赞、书问、杂著、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