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亮传

王亮字奉叔,是王莹的堂弟。他的父亲王悠字昌达,在宋朝做官担任太宰中郎,追赠为给事黄门侍郎。王亮因为是名家弟子,宋朝末年选他与公主结婚,封为驸马都尉。曾担任秘书丞。齐朝的竟陵王萧子良开了西邸,招揽俊才,作为士林馆,让工匠画下他们的肖像,王亮也参与了。

他逐步调任晋陵太守,在职清廉公正,具有良好的政绩。当时有个晋陵令沈繨之,性格粗疏,好犯王亮的忌讳,王亮不能忍受,于是上表取代了他。沈繨之很不高兴,便到了他的衙门说:“下官因为犯了忌讳而被取代,不知道您的忌讳是什么。如果是攸字,应当是无脚尊旁犬(猷)?还是犬旁无脚尊(犭酋)?或者是有心的攸字?无心的攸字?请告诉我。”王亮不穿鞋下床光着脚走路,沈繨之拍掌大笑而去。

建武末年,逐步升迁为吏部尚书。当时右仆射江纏主管朝政,提拔的人很多,为士人所归心。王亮自以为身在吏部,常常持不同意见。开始王亮没做吏部郎的时候,因为江纏是皇帝的内弟,所以深深地和他交好。江纏为他扩大名誉,越发被皇帝所器重。到了现在与江纏的感情淡薄,而江纏对他亲昵如初。等江纏被杀以后,一群小人放弃天子命令,凡是任命官吏,都是由于内部宠幸,王亮不能阻止。外面好像详加审查,内部却没有明正的鉴别,所选用的人,都只是根据资历,当时人们不认为他们有能力。王亮后来担任尚书左仆射。等到东昏侯逞凶,王亮曲意取悦,得以免祸。

梁武帝到了新林,朝内外的百官都去路上迎接,那些不能前往的也派人从小道去表示诚心,独有王亮不派人去。等东昏侯被杀,张稷便把王亮等人召集到太极殿前西面的钟下聚坐,讨论想立齐朝的湘东嗣王萧宝緻为皇帝。领军萧莹说:“城已经关闭了很久,人的感情离散,征东将军就在近处,何不前去咨询?”张稷又说:“夏桀有昏德,政权就转移到殷朝。现在实在就是微子离开殷、项伯归附汉的时候。”王亮沉默不语。朝士陆续离座,于是就派国子博士范云把东昏侯的头送往石头城,推举王亮为首。

城市平定后,朝士都到了,惟独王亮在后面,穿着裙子和布鞋来见武帝。武帝对他说:“倒了却不去扶它,那些大臣还有什么用处?”王亮说:“如果它可以扶起,明公您哪里还会有今天的壮举?”于是哭着走了。藩王的府邸开设,任命他为大司马长史。梁台建立,任命他为侍中、尚书令,他坚决推辞,于是做了侍中、中书监,兼尚书令。等到梁武帝接受了禅让,调任他为侍中、尚书令、中军将军,封为豫宁县公。

天监二年(503),转为左光禄大夫。一次吉日朝会,王亮请病假不登殿,而在省台设宴,谈笑自如。几天后,诏令让公卿前去问候,王亮并没有病色。御史中丞乐霭上表指责王亮大不敬,论罪处死示众。结果下令削去他的爵位,废为平民。

天监四年,武帝在华光殿举行宴会,征求正直的言论。尚书左丞范缜站起来说:“司徒谢月出本来只有虚名,陛下却这样地提拔他;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政治才干,而陛下却那样地抛弃他。这是愚臣所不能理解的。”武帝改变了脸色说:“您可以改变一个话题。”范缜坚持不放,武帝很不高兴。御史中丞任窻于是上表说范缜乱加褒贬,请求免除范缜的官职。下诏同意。王亮于是闭门闲居洒扫,不和宾客往来。遭遇了母亲的丧事,守丧非常尽礼。后来做了中书监,加官散骑常侍。死后,谥号为炀子。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三 宗越 吴喜 黄回·沈约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宋濂
  第七回 寻生路徐市垦荒 从逆谋李斯矫诏·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稽古録卷二·司马光
  资治通鉴考异卷六·司马光
  第十九卷 宋·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八十五·郑樵
  卷二十五·张守节
  房陵王杨勇传·魏徵
  卷十八 穆宗之暴·李有棠
  晋纪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宁元年(辛酉、 301)·司马光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八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十古今体六十二首【戊寅六】七月朔日作协律惟夷则载时届素商步晨觉露重度水喜风凉树影增长?蝉声纷夕阳情知秋信到婪热审无妨【是日午後剧热】早桂臯涂送到一枝芳【臯涂精舍香山藏桂处也】

  • 卷九十四 晉紀十六·司马光

      起著雍困敦(戊子),盡重光單閼(辛卯),凡四年。   顯宗成皇帝咸和三年(戊子、三二八年)   春,正月,溫嶠入救建康,軍于尋陽。   韓晃襲司馬流於慈湖;流素懦怯,將戰,食炙不知口處,兵敗而死。   丁未,蘇峻帥祖渙、許柳等衆二萬

  • 卷一百十五·毕沅

      ◎宋纪一百十五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春,正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帝在平江。   金人去濠州。   初,金右都监宗弼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二·杨仲良

      徽宗皇帝   金盟上   政和七年七月。先是,建隆以来,金国尝由蓟州泛海至登州卖马,故道虽存,久闭不通。于是金国苏州汉儿高药师、曹孝才及僧即荣等,率其亲属二百余人,以大舟浮海,欲趋高丽避乱,为风漂达我界驼基岛,备言:『

  • 第八十四回 询宫婢才识酬恩 擢循吏迭闻报绩·蔡东藩

      却说宣帝在位六七年,勤政息民,课吏求治,最信任的大员,一是卫将军张安世,一是丞相魏相。霍氏诛灭,魏相尝参议有功,不劳细叙。张安世却小心谨慎,但知奉诏遵行,未尝计除霍氏,且有女孙名敬,曾适霍氏亲属,关系戚谊,至霍氏族诛,安世

  • 读礼通考卷二十·徐乾学

    丧期二十国恤三藩王入继大统服先君【追崇本生附】汉书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十三嵗嗣立为王成帝无子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征定陶王立为皇太子谢曰愿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书奏天子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纪昀

    艺文略 【五】诸子类第六 【儒家 道家 释家 法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兵家】○诸子类第六(臣)等谨案郑志诸子类分十一门今依类编次其名家墨家纵横家谨从四库全书例缺之至宋以后传孟子学者俱归入四书门儒家道家释家

  • 世家卷第二 高丽史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太祖二。○(辛卯)十四年春二月丁酉新罗王遣*大守谦用复请相见。辛亥王如新罗以五十余骑至畿内先遣将军善弼问起居罗王命百官迎于郊堂弟

  • 齐纪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494)·司马光

    齐纪五 齐明帝建武元年(甲戌,公元494) [1]春,正月,丁未,改元隆昌;大赦。 [1]春季,正月丁未(初一),郁林王萧昭业改年号为隆昌,大赦天下。 [2]雍州刺史晋安王子懋,以主幼时艰,密为自全之计,令作部造仗;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屯襄阳,子懋欲胁取

  • 弇山堂别集卷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盛事述四勲臣歴三公勲臣以太师为极凡八人若李韩公善长张英公辅不为太傅太保朱保公永张英公懋张昌公鹤龄徐定公光祚不为太保以躐加故也独翊国公郭勋初加太保再加兼太子太傅三加太傅四加兼太子太师五加太

  • 咸丰九年八月初六日·曾国藩

    早,写漱六信毕。饭后写季仙九先生信一封。派戈什哈朱长彪往溧阳迎接陈作梅,寄途费银百两。李少泉亦派一家丁同去。巳初起行。余亦即于已初开船。见客二次。是日风色不甚顺。自九江以上,须得东风,泝流乃顺。本日北风甚微。

  • 提要·孔安国

    【臣】等谨案古文孝经孔氏传一卷旧本题汉孔安国传日本信阳太宰纯音据卷末乾隆丙申歙县鲍廷博新刋跋称其友汪翼沧附市舶至日本得于彼国之长﨑澳核其纪嵗干支乃康熙十一年所刋前有太宰纯序称古书亡于中夏存于日本者颇多昔

  •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李叔同

    世间庸人多自扰,只要心中自在,看淡红尘纷扰,走到哪里不逍遥。心头的纷扰都是杂草很多时候,你觉得心里的情绪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你无奈又无力,其实那些纷扰都是杂草。只有除去心头的杂草,播种美德和智慧,你才能获得一份宁静。

  • 提要·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通训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通训六卷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谱轼本字和仲又苏洵族谱称为唐相苏頲之裔系出赵郡今所传轼题烟江叠嶂

  • 学而篇第一·钱穆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子男子之通称。或说: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称子不成

  •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八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八卷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增上戒学胜相胜语第六论曰。如是说因果修差别已。此中增上戒胜相云何可见。如经说。菩萨地中诸菩萨所受禁戒。若略说有四种胜相故名胜相应知。谓差别胜

  •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佚名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又名《灵宝升玄济度血湖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众仙演说。内称东北方有酆都,其地分列诸狱,考罚世人罪恶。其中有一狱,在北阴大海底,「积

  •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全唐诗》收集了48 900余首诗,流传众口的名篇也不下千首。清代文学家孙洙从中选择了三百余首,分体编排,名为《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据考证,孙洙编选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