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章 31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辜讲

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终生忙于探索真理;而非仅仅为了生存。有时候勤恳耕耘却颗粒无收,有时候勤奋学习却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作为回报。聪明人应当渴求真理而不应因贫困而忧心忡忡。”

猜你喜欢
  卷八 魏相篇·王通
  卷五·佚名
  戒子通録卷七·刘清之
  卷五九·邱濬
  春秋诸国统纪序·齐履谦
  卷六·康熙
  卷十五·李光坡
  经卒令第十七·尉缭
  重刻任子遗书书后·任不齐
  卷九·佚名
  卷五百九十六·佚名
  卷三百五十九·佚名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佛说三摩竭经·智旭
  第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僧弘秀集卷六·李龏

    宋 李龏 编贯休六十一首古意六首一雨火云尽闭门心冥冥兰花与芙蓉满院同芳馨佳人天一涯好鸟鸣嘤嘤我有双白璧不羡于虞卿我有径寸珠别是天地精玩之室生白潇洒身安轻只应天上人见我双眼明其二阳乌烁万物草木懐春恩茫茫

  • 志第十四 车服·欧阳修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着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凡天子之车:曰玉路者,祭祀、纳后所乘也,青质,玉饰末;金路者,飨、射、祀还、饮至所乘也,赤质,金饰末;象路者,行道所乘也,黄质,象饰末;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

  • 卷三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脱脱

        白时中 徐处仁 冯澥 王伦 宇文虚中 汤思退   白时中,字蒙亨,寿春人。登进士第,累官为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郓州,已而复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除特进、太宰兼门下,封崇国公,进

  • 卷五百五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甲辰朔,御大慶殿,以雪罷羣臣及遼使東上閤門拜表賀,羣臣又詣內東門賀如儀。   乙巳,館伴高麗所言,高麗使尹瓘等欲十三日朝辭【一】。詔高麗使到闕未久,宜以朝廷再三優異待遇款留之

  • 读礼通考卷四十三·徐乾学

    丧仪节六大敛仪礼士丧礼厥明灭燎陈衣于房南领西上綪绞紟衾二君襚祭服散衣庶襚凡三十称紟不在算不必尽用【注紟单被也衾二者始死敛衾今又复制也小敛衣数自天子达大敛则异矣 疏紟不在算者以其不成称故不在数内】【敖继

  • 七六 中越馆·周作人

    东竹町在顺天堂病院的右侧,中越馆又在路右,讲起方向来,大概是坐北朝南吧。我们的住房是在楼下,大小两间,大的十席,朝西有一个纸窗,小的六席,纸门都南向,要比下宿的普通房间为宽大。人家住房照例有板廊,外边又有一个曲尺形的一个

  • 御制幸鲁盛典序·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幸鲁盛典序朕惟自古帝王声敎翔洽风俗茂美莫不由于崇儒重道典学右文用能发诗书之润泽宣道德之阃奥推厥渊源皆本洙泗以故追崇之典厯代相仍或躬诣阙里脩谒奠之仪洁志肃容尽诚备物其间礼数随世损益至于希

  • 卷五·班固

    ○封禅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所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于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甫之山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着己之功

  • 卷五·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五宋 高闶 撰桓公二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按长历正月甲申朔月内无甲戌而太岁乃在甲戌恐纂年者误加之或疑甲戌在去年冬十有二月而去年不书秋冬误着此月或疑此日下书陈佗杀太子事其简编脱

  • 卷十三 聘礼第八之三·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三   宋 李如圭 撰聘礼宾朝服问卿郑注不皮弁别于主君卿每国三人卿受于祖庿郑注重宾礼也祖王父也下大夫摈郑注无士摈者旣接于君所急见之释曰不必备士摈摈者

  • 卷五十七·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七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潭州长髭旷禅师(石头迁嗣) 初参石头。头问甚处来。师曰岭南来。曰岭南一铺功德成就也未。师曰。成就久矣。祇欠点眼在。曰莫要点眼么。师曰便请。头乃翘一足。师礼拜。头曰

  • 续补永平志·佚名

    康熙六年丁未秋九月,皇上幸迁安县,驻跸于县南谢留庄。永平府文武各官朝服迎至驻跸处所,免朝。戊午,由清节祠东庞家崖渡河,驻跸于滦河之西,免朝。己未,沿滦水而南至滦州南,驻跸岩山,文武官朝服朝见。庚申,驻跸钱家营。辛酉早西行

  •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佚名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七真所说,内载六组二十一枚灵符。据称佩服灵符,可杀鬼灭魔,治病消灾。

  • 南西厢记·崔时佩

    明代传奇。崔时佩、李景云作。有《六十种曲》本。系根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而成。因王《西厢》乃北曲,不适于笙笛,遂改作南曲。原本已佚。今存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即根据崔本增补而成。叙张生和崔莺莺事。《金瓶梅

  • 江苏省通志稿经籍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经籍志。明代方志艺文一类,多仿文选之体,凡赋诗论说诏令奏疏碑志杂纪皆录。江南尹志则止录史子集书目,广东阮志以后皆效之。近代有录文征者,江南王新命志谓江南文章美不

  • 尚书考异·梅鷟

    五卷。明梅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

  • 犊子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即《佛说乳光佛经》乞乳事。而无维摩说法。

  • 观无量寿经义疏·慧远

    凡二卷。隋代慧远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记,或称净影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地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为现存最早之观经注疏。本疏判定阿弥陀佛之身土为应身应土,往生其净土之九品人,乃大、小之圣人,以其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