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黎景熙传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莫阝人。少年时因孝顺而闻名于世。曾祖黎嶷,北魏太武帝时,因军功赠爵容城县男,后为燕君郡太守。祖父黎镇、父亲黎琼都世袭封爵。

  黎季明小时候喜欢读书,生性记忆力强,有默默记忆的才能,而没有应酬对答之才。他的从祖父黎广,太武帝时任尚书郎,擅长古代之学。曾经跟随吏部尚书清河人崔宏学习字义,又跟从司徒崔浩学习楷书和篆书,自此以后家传其学。季明也学习字义、楷书和篆书,与许慎有很多不同。又爱好天象,对术数很是通晓,但穷困失意,不从事谋生之业。有书一千多卷。虽然穷困独自居处,却不因生活所迫改变节操。和范阳人卢道源是心意相投感情深厚的朋友。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卢道源劝说他出去做官,才做了个威烈将军。北魏孝武帝西迁,季明就寄居在伊洛。侯景夺取河南之地,召季明到军队中,稍后改任黎阳郡太守。季明跟随侯景到了悬瓠,发现侯景最终不足以依恃,就离开了他,寄居在颍川。当时王思政镇守颍川,多次派人召见季明,留在内馆。过了一个多月,周文帝又征召他,就进了关中。周文帝就令季明在东阁订正确定古今的文字。西魏文帝大统末年,授著作郎之职。当时和他同辈的人,都官位兼任侍中,车马服饰华丽丰盛,只有季明一人居于贫贱之位,而没有惭愧的表情。季明对其职守又很勤奋,撰著不懈怠。然而性格特别固执,不合时宜,因此一做史官,就十年不调任。周明帝武成末年,升任外史下大夫。

  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大造宫殿,春夏二季大旱,诏令公卿和文武百官,尽力上言朝政得失。季明上秘密奏章道:“臣听说成汤时遭受旱灾,让六卿自己陈述得失。周宣王非常过分,宝玉都用尽了。难道不是为百姓作长远的考虑,俯首哀叹百姓不幸吗?如今正是农事的关键月份,季节雨都延误过去了,普天下百姓的心里,都渴望下雨。陛下关心普天下的事物,像爱护儿子一样爱护众人,敬重礼遇各种神灵,尚且不能丰收谐和。难道是有的事情没有节制,违背了时节,举动失去折中,而导致这场旱灾吗?

  “《春秋》中说,君主举动必定要记录下来,行动要成为典范礼仪。水旱阴阳,没有不应君主的行动而至的。孔子说:‘言语行动,是有道德的人感动天地的原因,能够不慎重吗?’《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天,天不降雨。《五行传》认为这一年中三次修筑高台,奢侈浮华,不体恤百姓。僖公二十一年夏天,大旱。《五行传》以为这时修建南门,让百姓辛劳,大兴劳役。汉惠帝二年夏天,大旱;五年夏天,大旱,江河中的水减少,溪水和山涧中的水断绝。《五行传》认为是在这之前出动十四万六千人修建长安城造成的。汉武帝元狩三年夏天,大旱。《五行传》认为这一年出动天下原有的官吏,凿通昆明池。这样说的话,建筑工程一类的事情,一劳动人力役,上天就有奇异之事来相应。典章经籍作为警示,如果或许可以引起深思的话,上天的责备告示,改正过来就好了。如今如果停止百姓的劳役,来报答上天的责备,或许天降甘霖,好的庄稼有机会生长,那么,丰收的年成就可以期望了,百姓的到来就不会迟了。《诗》说:‘人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或许恐怕阳气太盛而生阴,秋天雨水多起来,年成再不丰收,人们就没有希望了。如果又加饥荒,可忧虑的就更多了。”

  当时,豪强富贵人家,都争相攀比奢侈华丽。季明又上书说:

  “臣听说宽大是为了广为覆盖,慈爱是为了关怀众人。所以,说天高地厚,是因为万物都能得到天地的包容养育;四季显示出寒冷暑热,是因为各种事物都能从四季的忠实诚信中得到帮助。因此,帝王的宽容大度像天地一样,忠实诚信像四季一样。招摇星指向东方,天下的人都知道春天来了;君主布施恩德,普天下的人都怀念其恩惠。希望陛下借助上天统御天下,各种事物都能亨通,乘驭六龙,自强不息,喜爱问询,接受规范,天下的百姓就十分幸运了。

  “自古以来,最具德行的君主,也都广泛请求,到处询访,询问打柴草的人,把鼓挂在树干上,以征求过失。前不久,大旱超过了时节,百姓渴望收成,陛下于是发布圣明的诏令,广泛搜求百姓的六种疾苦,象禹、汤那样归罪自己,推崇宋景坚守正直,及时雨顺应时节,年成因此而获得丰收。约束自己,节俭用品,仰慕质朴,去除浮华,这样就高尚了。然而,高官仍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炫耀,丝罗尚且充斥于豪强富贵之家,小小老百姓连粗布衣服都穿不上,编入户籍的平民连糟糠都吃不饱。这就是劝说引导的道理,有些没能周遍的缘故。如今,即使用礼仪引导他们,用刑法来约束他们,风俗也很难一致了。当初,汉文帝收集上书用的书袋,用来作帐子;爱惜十户人家的物产,不建造露台;后宫中的佳丽,穿的衣服不及地,和今天富贵之家的服饰相比,还不如婢女奴隶的衣服。然而,汉文帝自身为属下作出表率,国家富足,刑罚清正,庙号称为太宗,确实是有原因的。臣听说,圣人长久坚持他的道义,天下就能教化成功。如今承继魏朝衰败战乱之后,忠贞诚信没有兴起。应该先尊崇五美,屏除四恶,革除浮华的世俗,抑制竞相斗富的世风,察纠鸿都之中的雕虫小技,焚毁野鸡头之类的奇装异服,没有益处的货物不要在当时推重,有损德行的器物不要放置在身旁,这样,人们就知道陛下的德行了。

  “臣又听说,从事政治的关键,在于选拔举荐。如果有毫厘的差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后来的人居于上位,就会导致堆积薪柴的讥讽。因此,古代善于从事政治的人,用人像游鱼一样一个一个地按照次序,任用必定要根据能力。在朝中赐爵给人,不是因为个人的爱好。分别才能而授予官职,根据才能而加以任用。授官适合其才,任命正当其用,六辔既已调和,就可全不费力地而致千里之远。虞、舜选拔众人,不仁义的人就让他远远地走开,则各种事情就安康了,百姓就明白他们的教化了。

  周武帝看后,嘉奖黎季明。

  当时,外史的官署屡屡迁移,没有固定的处所。季明又上言道:“外史的职守,就是汉朝的东观,是帝王珍重的,这就是外史的职责所在。自魏朝到周朝,公馆没有设立,臣虽然愚鲁暗昧,尚且知道这样不对。因此,去年十一月间,敢于冒昧陈奏,陛下特意颁下旨意,当即命令修建外史官署。很快过了一年,不知道功效如何。臣常常思虑这件忧患。怎敢不再次请求。”周文帝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官署就建造起来了。天和二年(567),黎季明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来病死。

  另外,周文帝初年,适逢天下分崩离析,当时,有学问道术的人很少。所以,孤陋寡闻和有小技的人,都被引荐任用。至于像冀俊、赵文深一类的人,虽然才能有愧于前人,而声名显于当世,都受到任用。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二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五·焦竑
  后汉光武皇帝纪七卷第七·袁宏
  自省纪·张瀚
  椒生随笔·卷二·王之春
  吹剑録外集·俞文豹
  第二十回 刘邦起兵诛沛令 范增献计立怀王·黄士衡
  卷四下·杨士奇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裴骃
  二十二、记朱静澜师·包天笑
  曾公亮传·脱脱
  天下合纵使魏加·佚名
  卷二十四田赋三·冯煦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留元刚·唐圭璋

      元刚字茂潜,永春人。开禧元年(1205),举博学宏词,授秘书省正字。二年(1206),太子舍人。嘉定二年(1209),秘阁校理兼太子舍人。累迁起居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十年(1217),守赣州。十三年(1220),守温州,褫职罢词。有云麓集,不传。   满江

  • 第二幕·老舍

    时间 第一幕的二三日后。地点 同第一幕。人物 乔 绅 吕以美 乔莉香 桃 云 乔 妻 丁影秋李 颜〔开幕:乔绅正和吕以美谈生意。乔绅 丁影秋那笔港币,没拿进来?吕以美 已经催了他三次,他说您出十八块四作不到。

  • ●跋·缪公恩

    ●跋(一) 捧读大集见猎心喜因不揣固陋吟七律四章 【 诗录于前】 缮写呈上先生如果见许即以为题词可也大集中佳处每不胜收择其言尤雅者录出非阿好也昔新城尚书为愚山作摘句图仆之去取敢比阮翁而先生之诗何殊尚白五古如自

  • 臧榮緒晉書卷十·汤球

      夏侯湛   夏侯湛字孝若。譙國人也。文選東方朔書贊注。   美容儀。才華富盛。早有名譽。與潘岳友善。時人謂之連璧。同上。   為太尉掾。文選夏侯常侍誄注。   湛舉賢良。對策。拜郎中。同上。   進補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王怀庆这成什么话·宣南吏隐

    前步军统领、特别区巡阅使、毅军统领王怀庆,本徐东海之信人,现已倾向直系矣。清民之交,王为开滦总兵,张绍曾拟邀之独立,将其软禁三日,卒假试马为名,逸去。最近霞飞来华,入京之际,徐特令王代为招待,请霞飞至南苑阅兵。王服陆军上

  • 卷二十一·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一乾隆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朔叶尔羌办事尚书都统新柱等疏奏拔达克山素勒坦沙献波罗泥都尸骸及其妻子新柱等奏言臣等节次钦奉谕防办理拔达克山素勒坦沙及霍罕额尔德尼伯克之事随于正

  • 李礼成传·魏徵

    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是凉王李嵩的第六代孙。 他祖父李延实,是魏国的司徒。 他父亲李..,是侍中。 礼成七岁时,与姑妈的儿子、兰陵太守荥陽人郑颢,随魏武帝入关。 郑颢的母亲常对亲近的人说:“礼成这孩子,平生不曾回头,以后

  • 唐纪六十五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四年(庚午、850)·司马光

    唐纪六十五 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公元850年) [1]春,正月,庚辰朔,赦天下。 [1]春季,正月,庚辰朔(初一),唐宣宗宣告大赦天下。 [2]二月,以秦州隶凤翔。 [2]二月,唐朝廷将秦州隶属于凤翔。 [3]夏,四月,庚戌,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马植为

  • 十年·佚名

    (甲辰)十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戊辰,命奉朝賀金履陽,特賜几杖,以年滿九十也。1月2日○己巳,以趙元錫爲咸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以朴晦壽爲吏曹判書,趙冀永爲禮曹判書。1月3日○庚午,輔國崇祿大夫領敦寧府事永興府

  • 序·陈确

    客有问曰:“子赫然两目,而奚以瞽?”曰:“今吾目若不瞽,而实无见也,而吾八年矣而弥甚,而犹日屑屑著葬论、大学辨不辍,咸惟西镜之恃耳,人又无以知吾目之不瞽也。且吾既瞽矣,吾言葬、论大学,则世皆切切然,莫不以吾言

  • 卷四十·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二征伐书弟二宋卫蔡陈军制不详见宋宋襄公之战【僖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

  • 卷十三·赵鹏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筌卷十三    宋 赵鹏飞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闵之继般不书即位般之弑闵不与焉不书即位不忍即位也宣之继恶书即位恶之弑宣与闻之书即位如其志也今昭之继野若野诚毁而卒则不可谓继故继正而

  • 第三十五卦:《晋卦》·佚名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白话】《晋卦》象征长进:就像才干出众的公侯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不仅赐给他许多车马,而且在一天之内多次接见他。《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白话】《象辞》说:“阳

  •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二(之上)(论本第八十二至八十五)·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八十二上来于七段中已释前四。今释第五安他令听。是则初说教体。二辨解释方轨。三明说法师之德既成。次明处五众中而说诸法。既处众说法。安其人令住恭敬无倒听闻。初增一至十。明其听因。或有利益非

  •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据称系谷希子传。书诵读《曲素诀辞玉景内真金章》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不署撰者。经中称与《隐地八术》名同事异,又名 《太素三 元曲素诀辞玉景内

  • 家庭宝筏·佚名

    《家庭宝筏》是别樵居士编纂的一本戒淫的善书。别樵居士,生平不详。共有总论、好色必死、纵欲则学业无成、纵欲则子孙不蕃、节欲、制心、避嫌疑、戒谈闺阃、谨交游、勤职业、禁淫书、禁挟妓、论妾、防闲子弟、及时婚配

  • 般舟三昧经·佚名

    全称《佛说般舟三昧经》,亦称《三昧经》。佛教经典。东汉支娄迦谶译。一卷。“般舟”,梵文Pra-tyut panna的音译,意为“出现”、“佛立”。“般舟三昧”,即“佛立三昧”,佛教禅法的一种。本经主要述说修持般舟三昧之法,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