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年

(甲辰)十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春正月

1月1日

○戊辰,命奉朝賀金履陽,特賜几杖,以年滿九十也。

1月2日

○己巳,以趙元錫爲咸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以朴晦壽爲吏曹判書,趙冀永爲禮曹判書。

1月3日

○庚午,輔國崇祿大夫領敦寧府事永興府院君金祖根卒。命告由于徽定殿。

1月6日

○癸酉,以金煐爲御營大將,趙寅永爲扈衛大將,金興根爲兵曹判書。

1月13日

○庚辰,召對于重熙堂。

1月15日

○壬午,京各司各營,進癸卯會計簿。〈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四十二兩一錢七分,銀子二十二萬二千四百三十兩一分零,錢文一百十一萬八千七十一兩九錢八分,綿紬一百五十四同四十七疋三十三尺,木二千七百七同二十二疋九尺,苧布九十二同四十疋十一尺,布子八百九十二同十一疋七尺,米二十萬五千九百四十一石五斗一升零,田米四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石二升零,太二萬四千九百四十三石八斗八升零,皮雜穀三萬八千三十八石五斗七升零。〉

1月17日

○甲申,上御重熙堂,召見奉朝賀金履陽。賜几杖後,進箋謝恩也。

1月19日

○丙戌,上詣徽定殿,行奠酌禮。

1月25日

○壬辰,上御重熙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左議政權敦仁啓言:「宋能相之《備要》、《箚記》,亦不過考據禮書,參辨已疑,而蓋箚記出於能相二十歲以前者,則下語之際,設或有率爾不審之失,遽加以侮毁先賢之目,固已過矣。況《備要》一書,雖經先正臣金長生鑑正其書,則申義慶之編輯,而先正之所追錄識別者,序文後敍,可按而知,則當初儒疏之聲討,終未免抉摘之太深。而至曰『私絶淵源,陰懷異心』,其亦言之,不成事理也。先正臣金長生,卽先正臣宋時烈之師,而能相,乃宋先正之孫也,以孫而不滿於其祖之所嘗服勤,而乃反私絶淵源云者,是豈天理人情之所近似?而竟歸之於譏貶朱子,誣悖先祖,則尤烏可捃摭之至於此甚乎?儒者削逸,卽是死後極典,追律三十六年未蒙伸白。簡孚踈理,固爲聖朝美政。而事關斯文,臣不敢擅斷,請詢議于時、原任大臣處之。」尋因詢同,從之。敦仁又啓言:「宋文欽以先正臣宋浚吉之玄孫,服襲家庭,薰陶賢兄,經術行誼,文章言議,爲一代賢士大夫之所推重。以其不喜標致,力辭薦剡,雖不在旌招之列,而似此特異之人,特令選部,贈以長憲兼祭酒之職。」從之。

○以金興根、朴永元爲奎章閣提學,金學性爲直提學,趙禹錫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李熙絅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李熠爲忠淸道水軍節度使。

1月27日

○甲午,設人日製于泮宮。

二月

2月2日

○己亥,敎曰:「科場嚴考試公然後,人才可興,士趣可正。其嚴不嚴公不公,顧不在主司之實心對揚乎?百年積弊,雖難一一追論,而向者大臣筵奏,特其大略耳。國有關和,予何多誥?令廟堂,以此下敎,更爲措辭,關飭於掌試道臣及北評事處。」仍令政院,招致京試官都事於啓板前,各別曉諭。

2月4日

○辛丑,上展拜于太廟景慕宮,春謁也,仍詣望廟樓行禮。上曰:「御眞所奉處,溫堗乎?廳事乎?」戶曹判書朴永元曰:「溫堗矣。」上曰:「雖或點火,恐有烟氣侵濕之慮,暫爲移奉於他所,改爲廳事似好矣。」

2月6日

○癸卯,上御重熙堂,召見回還告訃使。

2月9日

○丙午,以閔晳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2月10日

○丁未,晝講于重熙堂。

2月15日

○壬子,上御重熙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擢徐左輔趙容和、金東健爲正卿。

○以李應植爲右邊捕盜大將。

○以李奎鉉爲刑曹判書,徐左輔爲漢城府判尹,金鎰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2月21日

○戊午,上詣慕華館,迎勑。

○勑使行諭祭于魂殿。

○接見勑使,行茶禮于明政殿。

2月22日

○己未,上詣館所,接見勑使行茶禮。

2月24日

○辛酉,上詣館所,送勑使,召見伴送使李若愚。

2月25日

○壬戌,刑曹判書李奎鉉疏曰:

臣於月前,待罪京兆時,本府禁隷,被打於北漢營屬,而摠戎使柳基常,謂以其所管轄之地,妄生相持務勝之意,縳打吏隷之校卒,拒逐官差之門將,惟意容護,不卽捉送,臣爲念周便之方,悖校則薄勘,犯漢則收贖。豈有一毫之箚着摠使,而反懷遂非逞憾之心,讆言凌踏。臣之遞職翌日,縳拿該吏,還索罰鍰。盛氣咆哮,擧措駭妄,堂堂掌法之司,忽遭前所未聞之事。禁詰聽理,府曹無異,不敢以承飭一赴,晏然蹲冒,乞治臣溺職之罪。

批曰:「省疏具悉,苟有是也。彼固可駭,何至於以此辭職乎?」

○敎曰:「今以秋判疏觀之,摠使事不可但以虧損朝體言。施以罷職之典。」尋仍之。

○敎曰:「此係先正遺集之事,而又登臺疏,故姑使之行査,則此胡甚難?而始也單査單招,草草了當,已不成事體,仍又遷就,不爲擧行,以致屢煩飭敎者,果何故也?至於揭題不審之失,前已勘罷,而若曰眞如言者之言,意在移怒,自陷醜正之科云爾,則參以事理,寧有是也?寧有是也?但職在藩臣,擔閣朝令,法紀所關,不可仍置,前全羅監司徐箕淳,施以湖沿投畀之典,配茂長。」尋宥之。

2月28日

○乙丑,以金東健爲刑曹判書,朴岐壽爲工曹判書,尹定鉉爲奎章閣直閣。

三月

3月5日

○壬申,備局啓言:「今番一所初場之擧子相鬨,聽聞驚駭,場內操束,已無可論,三場策券,洽過二千,而纔經一宿,卽爲出榜,其何以慰多士之心,成考試之體乎?當該諸試官,請竝施譴罷之典。」允之。〈試官徐左輔、李啓朝、南獻敎、趙鳳夏。〉

3月6日

○癸酉,上展拜于景祐宮。

3月7日

○甲戌,上御春塘臺,行三日製。

3月10日

○丁丑,以金蘭淳爲刑曹判書。

3月11日

○戊寅,上詣永禧殿展謁,仍詣儲慶宮、毓祥宮、延祜宮、宣禧宮,展拜。

3月14日

○辛巳,以金東健爲刑曹判書。

3月17日

○甲申,以洪敬謨爲漢城府判尹,朴潤榮爲黃海道兵馬節度使,李膺緖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柳永魯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3月18日

○乙酉,以閔致成爲司憲府大司憲,權溭爲司諫院大司諫。

3月19日

○丙戌,上詣皇壇奉室,行望拜禮,仍御春塘臺,行參班儒武試取,賦居首李承圭,之次兪致善,武士金廷根等三人,竝直赴殿試。

○以金履載爲工曹判書。

3月20日

○丁亥,召見,入格儒生于重熙堂。

3月23日

○庚寅,上詣仁政殿,行太廟夏享誓戒。

3月25日

○壬辰,召對于重熙堂。

3月26日

○癸巳,召對于重熙堂。

3月27日

○甲午,上御仁政殿,行春到記,講居首李承澤,賦居首李承益,竝直赴殿試。

3月28日

○乙未,召見,入格儒生及回還冬至三使臣于重熙堂。

夏四月

4月1日

○丁酉,上詣太廟齋宿。

4月2日

○戊戌,行太廟夏享。

4月3日

○己亥,上御熙政堂,親受生進謝恩。

4月7日

○癸卯,以李穆淵爲司憲府大司憲。

4月10日

○丙午,慶科增廣武科覆試,一所居首金義性,二所居首金永璿。

4月12日

○戊申,慶科增廣文科覆試,取琴詩述等三十三人。

4月13日

○己酉,大司諫權溭疏略曰:

臣退自試所,始聞場內外萬口喧傳,則有一試券合封坼名之後,又得同名之兩場封彌,而已坼之券,汲汲推去,俾不得考準云。若非換名竊科,必是疊呈兩券,試官中或有目見者,或有耳聞者,視若尋常,掩置不論,豈料莫嚴之東堂,有此前所未聞之事乎?臣亦監試中一人,臣謂諸試官,幷施譴削之典,其入格之券,與兩封彌,亟命査實後,果有是事,則擧子之削科與當律施行,斷不可已。臣旣不善糾察,有此溺職,伏乞勘臣當律焉。

批曰:「此事關係何如?而乃以風傳,遽加論斷乎?爾言太妄率矣。」上試官左參贊趙秉鉉,繼疏自劾,命罷其職,入格人閔達鏞,爲先削科拿覈。

4月14日

○庚戌,以李根友爲吏曹參議,李奎鉉爲司憲府大司憲,洪敬謨爲議政府左參贊。

4月16日

○壬子,上御仁政殿,行漢學文臣日次儒生殿講。

4月17日

○癸丑,日次儒生殿講。居首鄭錫朝,直赴殿試。

4月19日

○乙卯,上御重熙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以李穆淵爲漢城府判尹。

4月20日

○丙辰,上御春塘臺,行慶科增廣文武科殿試,文取柳進翰等三十九人,武取任泰璟等三百人。

4月22日

○戊午,以朴岐壽爲議政府左參贊。

4月28日

○甲子,敎曰:「此囚罪犯,萬殺猶輕。人之無良,胡至此極?旣有捕査秋供之取服,則不待渠招,斷案已定。一律施行,更無可論,但《禮典》曰:『潛擦他人已入格之祕封,換書已名,以竊科者,以一律論』,此則非已入格也,乃未及考也,究其換名之情,則較尤甚焉。考諸所載之律,則懸有不同,而肅廟己卯科獄,雖證左分明,以其初無定律,竟施傅生之典,則今此未及考換名之無定律,亦與已入格換名之無定律,或可旁照者矣。然則仰遵故事,特貸一縷,卽所以體肅廟好生之盛德也。換祕封罪人閔達鏞,加刑一次,濟州牧旌義縣減死爲奴,此後則雖未及考祕封,若有換名竊科者,與已入格換名竊科同論,載之受敎。」

4月29日

○乙丑,上御仁政殿,行慶科增廣文武科放榜。

4月30日

○丙寅,上御重熙堂,受文武新恩謝恩。

五月

5月3日

○己巳,以李憲球爲兵曹判書。

5月4日

○庚午,判義禁趙秉鉉,以試事引入,奉牌,命平安監司補外,使之當日辭朝,又以其父得永,被繡劾於此藩自劃,敎曰:「此家先重臣之慘遭橫逆,已於先朝,洞燭之昭晰之,則到今有何更提之私義?而至於譴補而亦自劃乎?此可謂君綱臣分,掃地無餘,卽其地定配,尋命定配勿施,除朝辭赴任。」

5月10日

○丙子,敎曰:「判義禁許遞,政官牌招開政,加望以入。」李光正、朴晦壽,加望。

5月13日

○己卯,獻納姜斗煥疏略曰:

臣於月前辭免之章,以務聖學一事,冒塵聖聰,而向來數次開筵,實爲群下之所共欣聳,曾未幾日,施卽停止。雖以閭巷匹庶言之,稱以讀書,或作或撤,玩愒度日,則猶未得爲記姓名之人,而卑竟至於魚魯之莫辨而止耳。然此於匹庶,不足爲輕重,而一國興替,萬姓休瘁,皆係於殿下一身。頓祛宴安之私,痛加儆戒之志,趲程督課,磨礱尋繹,則自可以薰陶德性,而今殿下倦於講讀,視若烏喙之不可食,恬於遊燕,不趐饑渴之易爲飮,如是而聖學何以進就乎?暖日輕風,深居九重,所玩者何書,所鑑者何人?悠悠泛泛,虛送光陰,則聖批中體念之敎,其將何處而驗得耶?嗚呼!有犯無隱,事君之禮也,諫行言聽,待下之道也,臣於二者,無一得焉,則以何顔,久居臺次乎?乞遞臣所帶職名。

批曰:「所陳切實,當爲之加勉,而魚魯烏喙之說,太涉妄率矣。」

5月14日

○庚辰,時、原任大臣聯箚略曰:

今此姜斗煥之疏,雖謂之仰勉聖學,而命意則全涉訕侮,措辭則極其肆慢。指斥引喩,少無畏憚,至敢以不敢道之句語,擬之於莫嚴之地。夫讜言直論,聖世之所不諱,獻可替否,臺職之所當言,而其言非所謂讜直,而卽無禮不敬而止耳,非所謂獻可替否,而卽干紀犯分而止耳。臣等亦嘗以典學一事,縷縷仰陳,夙宵顒禱,亶在於此,苟使臺言,不至甚大悖至無狀,則臣等竝忝大官之列,區區憂愛,惟當以淵藪恢弘之量,天地包容之德,仰請曲貰,以補陳規之一端,而惟彼斗煥,罪犯罔赦,義在必討,伏乞亟允三司之請。

批曰:「此疏措語之不審,雖曰可駭,亦不足深責,則卿等或看得太過矣。然而卿等之言旣如此,前獻納姜斗煥,施以竄配之典。」

5月15日

○辛巳,中批,以趙秉龜爲刑曹判書。

○以南獻敎爲吏曹參議,李明迪爲司諫院大司諫,徐左輔爲漢城府判尹,洪在龍爲成均館大司成。

5月18日

○甲申,召對于重熙堂。

5月19日

○乙酉,召對于重熙堂。

5月20日

○丙戌,召對于重熙堂。

5月21日

○丁亥,召對于重熙堂。

5月22日

○戊子,召對于重熙堂。

5月23日

○己丑,召對于重熙堂。

5月24日

○庚寅,召對于重熙堂。

六月

6月1日

○丙申,以趙存中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

6月2日

○丁酉,以白殷鎭爲左邊捕盜大將。

○以沈昌奎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6月3日

○戊戌,上詣徽定殿,親行練祭。

6月4日

○己亥,召對于重熙堂。

6月5日

○庚子,練主都監堂郞及魂殿享官山陵守侍陵官以下,施賞有差,練主書寫官副護軍朴宗吉,監造官奉常正金

猜你喜欢
  卷十 成帝纪第十·班固
  列传第二十九 袁彖孔稚珪刘绘·萧子显
  卷第一百四十·胡三省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二百六十二 上谕著内务府将三织造送来之缎疋立即入账销算·佚名
  六十五 曹寅奏报扬州知府到任日期摺·佚名
  卷二·司马迁
  儒林传论·李延寿
  胡铨传·脱脱
  卷一百五·雍正
  馆阁续録卷五·陈骙
  卷二十五·叶隆礼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奸臣下·脱脱

        ◎奸臣下   ○萧余里也 耶律合鲁 萧得里特 萧讹都斡 萧达鲁古 耶律塔不也 萧图古辞   萧余里也,字讹都碗,国舅阿剌次子。便佞滑稽,善女工。重熙间,以外戚进。清宁初,补祗候郎君,尚郑国公主,拜驸马都尉,累

  •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三·叛臣·宋濂

        ◎叛臣   李鋋,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子也。或曰鋋本衢州徐氏子,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云。太祖十六年,全叛宋,举山东州郡归附,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其兄福为副元帅。太宗三

  • 卷三十一·谷应泰

      ○平浙闽盗   英宗正统七年十二月,丽水盗陈善恭、庆元盗叶宗留合众盗福建宝峰场银冶,命浙江、福建有司捕治之。十二年春二月,叶宗留聚众盗掘少阳坑,数月,计所获微甚,   弃去。九月,率众之云山,遍掘诸坑场,无所得,还庆元

  • 读例存疑卷五十·薛允升

    工律之一营造擅造作虚费工力采取不堪用造作不如法冒破物料带造段疋织造违禁龙凤文段疋造作过限修理仓库有司官吏不住公廨擅造作:凡军民官司,有所营造,应申上而不申上,应待报而不待报,而擅起差人工者(即不科敛财物),各计所役人

  • 卷十一 哀帝纪 第十一·班固

    (汉哀帝刘欣)【原文】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

  • 卷一百四·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四歌颂【二十四】万夀颂十六章【集文选句并序】翰林院侍读【臣】德昌【臣】闻天生烝人树之以君莫不开元於太昊伊昔有皇勲超邃古伏羲始君轩辕承纪禀

  • 一一七、孟子自梁返齐考·钱穆

    孟子在威王世先已游齐,(已详《考辨》第九十八。)其后至宋过薛归邹至滕而游梁。惠王卒,襄王新立,孟子见襄王,谓其不似人君,乃遂自梁返齐。则威王已死,正宣之初立也。金履祥《四书考异》引《列女传 母仪篇》曰:&ldquo;孟子道既通

  •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佚名

    【提要】 和东周一样,西周在战国时早已式微。弱国、弱者在世界上生存,就要有更多的智慧。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过早地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中应付、拼搏和奋争,所以具有出众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智慧。穷则思变,让我们看看弱者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六圣德二【谦德三】三月二十日和硕亲王衍潢等请以万寿节庆祝盛典宣付史馆撰文立碑以垂永久诏弗许三月二十日和硕显亲王【臣】衍潢等谨奏为圣寿无疆大庆普天颂祷难名恭请宣付史馆记载碑文以

  •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吕思勉

    交通是随世运而进步的,而世运亦随交通而进步,二者是互为因果的。两汉对外的交通,已见第八章。隋、唐时代,国威之盛,不减汉时;而世运又经三百余年的进步,交通的发达,自更无待于言了。语云:“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观于中、欧

  • 经说卷二·熊朋来

    宋 熊朋来 撰易诗书易诗书古韵古人用韵可以见当时字音之正书赓歌易爻辞彖象传及风雅颂之韵可参考而互证尚书有韵语处即与诗易相同股肱喜哉以下喜起熙爲韵熙字用上声飏言无韵而赓歌有韵元首明哉以下明爲弥良切与良康

  • 卷四·段昌武

    <经部,诗类,段氏毛诗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四宋 段昌武 撰鄘説【已见邶】柏舟共【音恭】姜自誓也衞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郑曰共姜妇人从夫諡【吕曰序言父母诗独云母盖北

  • 卷二十三·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三吴江陈启源撰颂周颂周颂三十一篇朱传之与序合者清庙我将时迈思文振鹭丰年有瞽潜有客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酌般凡十五篇其迥与序别者天作昊天有成命执竞臣工噫嘻雝载芟良耜丝衣凡九篇天

  • 小说法法第十六·管仲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

  • 卷十五·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五宋 王质 撰鱼藻一章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当是朝廷以鱼侑酒以岂为乐而劝王者之饮喜功成治定也説文岂还师振旅之乐从心从岂者非王在在镐岂乐饮酒二章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

  • 梵网经序·佚名

    大乘律佛说梵网经二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夫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如来权教。虽复无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为指南之说。是以秦主。识达圜中。神凝纷

  • 杂毒海目录·性音

    卷一  佛赞卷二  杂赞卷三  投机卷四  钞化卷五  杂偈卷六  杂偈卷七  道号卷八  山居

  • 新石头记·吴趼人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40回。老少年(吴趼人)著。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905年9月19日)开始在《南方报》(上海)第28号附张“小说栏”连载(何时载止、登至第几回均不详)。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改良小说社(上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