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回 刘邦起兵诛沛令 范增献计立怀王

话说刘邦因解放役徒,不敢回去,便同十余人逃入芒、砀山中避匿。后来被县中察出情形,遣人四出缉捕未获,便将吕氏捉到官里,拘禁起来。说起中国旧日监狱,无论已、未定罪之人,一入其中,管狱吏役都要勒索规例。有钱给他,就是重犯,也受优待。若是无钱开销,便加以种种苛迫凌虐,真是暗无天日!吕氏此次因被丈夫连累,到得狱中,而且家贫不能多给钱文。主管狱吏不满所欲,自然将她虐待。却好,任敖也为狱吏,他与刘邦交好,一闻吕氏入狱,便想照顾。无奈不是归他主管,遂在旁留心探听。知是虐待情形,心中愤激,竟将主管吕氏狱吏打伤。后来幸亏萧何、曹参诸人替刘邦弥缝,始将吕氏开释出狱。

刘邦隐居山中,虽然安稳无事,却时常记念家中,暗地遣人向家中通一消息。及至吕氏出狱回家,知得丈出去处,急倩人引路,前往寻觅。但刘邦虽说是在此二山之中,因恐被人捕获,藏匿深林穷谷,且无一定住处。兼以此山岩壑险峻,林箐幽深,平日行人到此,往往迷惑失路,况是女流,何处寻觅!即使觅得,也须费却许久工夫。谁知,吕氏到此数次,都被她一觅即得。刘邦心中也觉奇怪,便问她是何缘故?吕氏道:“君所居之地,其上常有一大云一片,具备五色。吾便望此云气所在,一路行去,便可寻见,所以毫不费事。”刘邦闻言,心中更自欢喜。此语被同来人得知,传到沛县一班少年耳中,人人都想前来归附。至今芒、砀山中有峪,名为“皇藏峪”,即是刘邦当日藏匿之处。

刘邦住在芒、砀未久,陈胜便已起兵称王。附近各郡县人民多杀死官吏,与之响应。沛令得此消息,恐本县人民闻风兴起,心想不如自己先发制人。便拟预备举事。旁有萧何、曹参说道:“君本秦之官吏,今欲背却朝廷,只恐人心不服。不如招集得罪亡命之辈,可得数百人,借以劫制大众,方可成事。”沛令依言,分头遣人寻访逃人。探知刘邦住在芒、砀山中,因命樊哙往招。只因樊哙也是吕公女婿,与刘邦算是连襟。其妻名为吕媭,乃吕雉之妹。樊哙平日开设屠店,以屠狗为生,也曾与刘邦同在芒、砀住过一时,所以命其前往。

樊哙到得山中,见了刘邦,备述沛令收招亡命起事之意。刘邦此时手下相从者,已近百人,闻得县令相招,便率众同樊哙一径回来。谁知,沛令忽然翻悔,因虑亡命之人甚多,招集一处,必然生变,遂将城门一律关闭,饬兵把守,不许逃人入城。又想起:“萧何、曹参二人献计收招亡命,必定不怀好意,留在城中,恐生祸患。”便欲将他二人杀死。萧、曹二人闻信大惊,连放逾城逃走,往投刘邦。刘邦率众到得城下,见过萧、曹,知情形中变,乃作书一封,寄与沛县父老。只因城门紧闭,无从投递,乃将书系在羽箭,射入城中。城中人接书一观,书中说道:天下苦秦苛法已久,故各国闻风起义。今父老虽苦心为沛令守城,不日各国兵到,全城皆受屠灭。若能共诛沛令,择立一人,与各国联络一气,则身家可保。不然,父、子俱死,无益也。父老得书,彼此商议,都以为然。即率领众人杀死沛令,大开城门,迎接刘邦与各逃人入城。于是,大众会议,公推刘邦为主。刘邦辞道:“方今天下扰乱,群雄并起,为将若不得人,必至一败涂地。吾非敢自惜身家,但恐才能薄弱,不能保全我父兄子弟。此事关系重大,尚望诸君再行推举胜任之人!”诸父老见刘邦固辞,便推萧何与曹参。萧何、曹参二人都是文吏,将身家看得甚重,惟恐将来事或不成,诛及宗族。遂皆推让刘邦。诸父老亦同声说道:“平生所闻刘季奇异之事甚多,将来必定大贵。此次问过卜筮,又以刘季为最吉,望勿推辞。”刘邦复再三谦让。后见众人都不敢当此大任,方始应允。秦二世元年九月,沛人共立刘邦为沛公。沛公祀黄帝,祭蚩尤,旌旗皆赤,因旧日斩蛇,老妪称为赤帝子故。沛公以萧何为丞,督理政务;曹参为中涓;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其余诸人以次任用。分派既定,收集沛县子弟,得兵二三千人。命雍齿守丰,沛公率兵往攻泅水,杀郡守。

其时,魏人周市正在招安魏地,遣人来说雍齿投降。雍齿素与沛公意见不合,不愿服从沛公,竟将丰邑降魏。沛公大怒,举兵围丰。只因兵少,一时攻打不下。沛公本丰邑人,心怨雍齿与丰人无故叛己,所以定欲取之。闻得秦嘉立景驹为楚主,乃率众往投,欲借其兵攻丰。恰好张良由下邳招集少年百余人,亦欲投奔秦嘉。行到半路,两下相遇,张良便说沛公取了下邳,沛公用张良为厩将。

却说张良平日常将所学兵法向他人说之,并无一人能够理会。今遇见沛公,仍前进说。沛公甚喜,常听从其计。于是,张良叹道:“沛公智识,必是天所授与!”因此遂从沛公不去。过了一时,探子报说:“项梁已破秦嘉,现在驻兵薛城。”沛公一心欲攻取丰邑,遂带百余人来见项梁借兵。项梁见过沛公,便派步卒五千,将官十人助之。沛公带领新军回到丰邑,合着自己原有之兵,并力攻破其城。雍齿兵败,投奔魏国去了。沛公既得丰邑,心感项梁助己,遂领兵随从项梁。项梁此时已知陈王身死确信,因见楚地无主,便召集在外诸将都到薛城,计议此事。沛公闻命,带同张良到薛。适项羽攻破襄城回来,沛公与项羽二人遂由此相见。项梁见诸将都到,正拟开议,适有居剿人范增求见,项梁便命请入。

说起范增,现年已七十岁,平日隐居不仕,专喜为人设谋,出奇制胜。今闻项梁议立楚王,故特来献策。范增既见项梁与诸将,行礼已毕,便向项梁说道:“陈胜此次败亡,固属当然之事。若论秦并六国,惟有楚国被灭,最为冤枉。自从楚怀王入秦不得生还,楚人至今怜之。故楚隐士南公有言道:‘楚国虽灭亡至余三户,然将来亡秦,必是楚人。’今陈胜首先起义,乃不立楚王之后,但知自立,所以其势不能长久。此次足下崛起江东,渡江西行,楚地诸将所以争先归附者,在诸人之意,皆因足下世为楚将,以为足下必能复立楚王之后也。足下能顺众心而行,则大事成矣!”项梁听范增说毕,点头称善。遍问诸将,皆无异说。于是,遣人访寻楚王之后。果得一人,乃楚怀王之孙,名心,现在流落民间,为人牧羊。项梁遂率诸将奉之为君,即号为楚怀王,以从人望。以陈婴为楚上柱国,食邑五县,随怀王都盱眙,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张良见项梁已立楚王之后,又见齐、赵、魏、燕皆已复国,只有韩地无主,遂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项梁以张良为韩司徒,给兵千余人。张良辞了沛公,奉韩成领兵往定韩地。项梁自率诸将,进攻亢父。忽报齐将田荣在东阿为章邯所围,遣使前来求救。

原来章邯自破陈胜之后,进兵围魏,魏相周市请兵于齐。齐王田儋领兵来救,与章邯交战一阵,齐兵大败。田儋、周市皆殁于阵。魏王咎举城投降,**而死。其弟魏豹,逃往楚国。章邯乘胜攻齐,田儋之弟田荣收聚其兄败兵,走入东阿。章邯领兵围之,故来求救。项梁闻信,撇了亢父,起兵前往东阿而去。欲知此去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三·李延寿
  志第二十五 舆服·刘昫
  卷五十五·志第三十六·百官一·脱脱
  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八·列女二·宋濂
  ◎刑法二·徐天麟
  ●卷十一·邵廷采
  第十四节 郑经之苦节·陈匪石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丁瑶泉刻「陈清端公年谱」既成敬题·丁宗洛
  第一卷 上元江宁 句容 溧水 高淳 江浦 六合·缪荃孙
  一二八四 仪郡王永璇等奏请以吴裕德彭元珫充补纂修空缺折·佚名
  卷首·傅恒
  粤桂将领素描·陶菊隐
  越陌度阡·胡兰成
  卷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八·吴景旭

      丙集中之下  赋  旦刷昼秣  顔延之赭白马赋旦刷幽燕昼秣荆越  吴旦生曰旦北而昼南形容马之疾也谢庄舞马赋朝送日于西阪夕归风于北都寻琼宫于倐瞬望银台于须防亦同此意杜甫骢马行云昼洗须腾泾渭深夕趋可刷

  • 芦川词 全文·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

  • ◆杨处士云鹏(陶然集)·顾嗣立

    云鹏,字飞卿,汝海人。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闲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号《陶

  • 楔子·郑光祖

    (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昼夜忧心辅国朝,开基创业建功劳。太平时序风光盛,腰挂金鱼着锦袍。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随侍大唐,数载之间,三锁晋阳,得归帝业。谢圣人可怜,加小宫为大司马之职。昨日行文颁行天下,自俺大唐建国以来

  • 卷六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七陆龟蒙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作一金钗筑城词二首城上一培【一作杯一作掊】土手中千万杵筑城畏不坚坚城在何处莫叹将军逼【一作筑城劳】将军要却

  • 卷六·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六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九首 【时通守钱塘作施注缺今补】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 卷五十三·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三 【起丁巳唐昭宗乾宁四年 尽丙寅唐昭宣帝天佑三年】凡十年 【丁巳】四年春正月诏罢诸王所领兵及殿後四军 【韩建奏睦济韶

  • 纲目续麟彚览卷下·张自勋

    【甲申】唐髙祖神尧皇帝武徳七年【是嵗髙开道辅公祏皆败死惟梁师都至贞观二年乃亡】赵郡王孝恭克丹阳诛辅公祏原本诛作斩非是今正【丙戌】九年六月太白经天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自为皇太子决军国事原本齐上无

  • 志卷第七 高丽史五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五行一。○天有五运地有五材其用不穷。 人之生也具为五性着为五事修之则吉不修则凶。 吉者休征之所应也凶者咎征之所应也。 此箕子所以

  • 裴炎传·欧阳修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人。为人宽厚,不苟言笑,气节不同常人。年轻时补为弘文馆门生,每遇休假日,其他学生多半都出外游玩,独裴炎依然苦读不问其他。有司见他勤奋,将要荐举他任职,而他却以自己学识尚不深博而辞谢不就。在弘文馆

  • 完颜欢都传·脱脱

    欢都,是完颜部人。他的祖父石鲁,与昭祖同时代、同部落,而且同名,彼此情投意合,发誓说:“活着一处居住,死了一处埋葬。”当地人把昭祖称为勇石鲁,把石鲁称为贤石鲁。起初,乌萨扎部有个叫罢敌悔的美女,被青岭东边的混同江蜀束水人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五二字谥温懿(郡王)荆府樊山王见澋(正徳)赵府广安王厚熽(嘉靖)唐府卫辉王硕焕(隆庆)右俱德性寛和温柔贤善温宪(郡王)代府昌化王仕坛(成化)右德性寛和博闻多能温肃(郡王)鲁世子寿■〈釒爵〉(隆庆)右德性寛和正已摄下

  • 卷九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一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褒崇先圣上仁宗论孔宗愿袭文宣公 祖无择臣伏见至圣文宣王四十七代孙孔宗愿袭封文宣公乃是其人未死已赐諡矣臣切观前史孔子之後袭封者衆在汉魏则曰褒成褒圣宗圣在

  • 卷七十九·道世

    △邪见部第十三(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创入佛法,要须信心为首。譬如有人至於宝山,若无信手,空无所获。故经说:“愚痴之人,不识因果,妄起邪见,谤无三宝四谛,无祸无福,乃至无善无恶,亦无善恶业报,亦无今代後代、众生受生。如是之人

  • 第六集 辰·佚名

    续刊古尊宿语要第六集 辰雪堂行和尚语    嗣佛眼上堂举玑和尚。僧侍立次。垂问云。禅以何为义。众下语。不契。僧请益。师自代云。以谤为义。大众。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

  • 星槎胜览·费信

    中国古代外国地理游记。费信撰。明正统元年(1436)成书。原本前、后集2卷,后有改订本为4卷;近人冯承钧校注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费信(1388—?),字公晓,江苏太仓人,14岁时代兄为太仓卫戍军,借

  • 亲征录·周必大

    《亲征录》一卷,一作《辛巳亲征录》,南宋周必大撰。是书即选自其中的杂著类,记自绍兴三十一年十月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间朝廷军政大事,由于事皆周氏亲历,故史料价值颇高。本整理本即以《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本为底本。

  •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给孤独园,向阿难说。说为除病之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