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熊安生传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自幼喜爱学习,振奋精神,不知疲倦。跟随陈达学习《三传》,跟随房箈学习《周礼》,侍奉徐遵明,认真学习了一年,后来又跟李宝鼎学习《礼》,于是博览通晓《五经》。然而,熊安生专门传授《三礼》,从远方来的学生有一千多人。探讨谶纬之学,搜集新奇的学说,先前的儒生没有明白的东西,都加以阐发说明。齐武成帝河清年间,阳休之特意奏请熊安生为国子博士。

  当时,北周《周礼》已经流行,自公卿以下,大都学习《周礼》,有过去留下的疑问和大的滞碍几十条,人们都不能详加辨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周朝和齐朝互通友好,兵部尹公正出使齐朝,和齐人谈到《周礼》,齐人不能回答,就让熊安生到宾馆,和尹公正交谈。尹公正能言善辩,熊安生说到他不知道的,就撮取关键的问题突然向熊安生发问。熊安生说“:《礼》的道理弘大深奥,自然有其顺序,一定想要升堂入室看到其精奥,难道宁可打乱其先后顺序吗?只要能够留意,我会为您按次序陈说它。”尹公正于是向熊安生询问有疑问的问题,熊安生都一一讲解,探究其根本。尹公正非常佩服,回国后把这些事情都告诉了周武帝,周武帝十分钦敬看重熊安生。

  进入邺都之后,熊安生急忙令人打扫门庭。家里的人奇怪地问他,熊安生说“:周武帝重视道术,尊重儒生,必定会来见我。”不一会儿,周武帝临幸其宅第,诏令不用下拜,亲自拉着他的手,领着他一同坐下。周武帝对他说“:朕没有能够罢却战争,因此感到惭愧。”熊安生说:“黄帝尚且有阪泉之战,何况陛下恭敬地代行上天的惩罚呢?”周武帝又说“:齐朝赋税劳役繁重,耗尽了百姓的财力,朕救齐朝百姓于水火,想革除其弊政,准备将府库和三台的杂物分散给百姓,公以为怎么样?”熊安生说:“当初,武王战胜商纣,分发鹿台的财物,发放巨桥的谷物。陛下这个诏令,时代不同,美善是相同的。”周武帝又说:“朕和武王相比怎么样?”熊安生说:“武王讨伐商纣,把纣王之首悬挂在白旗杆上,陛下平定齐国,不战而获胜利,以我的愚见,陛下的谋略为优。”周武帝非常高兴,赐给熊安生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院一所,并赐给象牙手板和九环金带,赏赐的其他物品和上面那些差不多。又诏令所司给熊安生安车驷马,令其随从车驾入朝,并敕令所在之地供给所需之物。至了京城,奉命在大乘佛寺参与讨论五礼。周武帝宣政元年(578),熊安生任露门博士、下大夫,这时熊安生已八十多岁。不久就退休了,死在家中。

  熊安生的学问既然为儒生尊崇,曾经跟他学习和在他之后享有高名的人,有马荣伯、张黑奴、窦士荣、孔笼、刘焯、刘炫等,都是他的学生。熊安生撰著有《周礼义疏》三十卷,《礼记义疏》三十卷,《孝经义》一卷,都流传于世。

  熊安生和同郡人宗道晖、张晖、纪显敬、徐遵明等人为北朝儒学的创始人。宗道晖喜欢戴高翅帽,穿大木板鞋,州中将官刚到任,宗道晖就戴着高翅帽,穿着大木板鞋去拜见,仰着头,抬着胳膊肘,在大木板鞋上叩拜,自称学士等同于三公。后来,齐任城王高氵皆鞭打宗道晖,宗道晖慢慢地呼喊安伟,安伟出来后,对人说“:我挨鞭子,不失汉之礼仪。”宗道晖又穿上大木板鞋离开了。冀州人为他们几个人编了几句顺口溜:“显公钟,宋公鼓,宗道晖屐,李洛姬肚。”称之为四大。显公是僧人,宋公是安德太守,洛姬是一个妇女。

  熊安生在山东时,年年到处讲学,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有人诳他说:“某村有一古墓,是晋河南将军熊光的墓,距现在已七十二世了。原来有墓碑,被村里的人埋藏起来了。”熊安生掘地寻找墓碑,没有找到,因而引起连年不断的官司。冀州长史郑大灌判决道“:距今七十二世,是羲皇上人;河南将军,晋朝没有这样的官名。诉讼不符合道理和记载。”熊安生率领族人对着墓冢大哭。将要通报姓名,见到徐之才与和士开二人相对而坐,因徐之才名讳为“雄”和士开名讳为“安”,就自称“触触生”,众人都哂笑他。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范晔
  卷二·孙盛
  第三十六回 证冤狱张说辨诬 诛淫竖中宗复位·蔡东藩
  歴代通畧序·陈栎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卷十·王明清
  第二卷 物产二·缪荃孙
  六三一 军机大臣奏奉旨查明四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三七七 寄谕各省督抚盐政各省进到书籍校办完竣后给还藏书之家·佚名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三·佚名
  卷五·张廷玉
  卷十·陈骙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甲集第一·钱谦益

    刘诚意基《犁眉公集一百二十七首【汉宫曲】小雨如烟昼掩扉,卷帘忽见燕双飞。不知春色能多少,总向昭阳柳上归。【江上曲(四首)】紫桂香销五夜霜,碧云收尽玉蟾光。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月出前

  • 二集卷五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五十六古今体八十一首【乙亥三】御园仲春宿润连林暗远岚韶光耐可事幽探绿凝柳陌丝方罥红重桃蹊蕊尚含新水柔於云出谷平湖圆似镜开函溶溶着个轻舟泛明圣遥同印月三题春雨轩六韵识喜闻元圣为书

  • 列传第四十 应詹 甘卓 邓骞 卞壸(从父兄敦 刘超 钟雅)·房玄龄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

  • 列传第五十四 李崇 崔亮·魏收

    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人也。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诞之子。年十四,召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公,镇西大将军。斑祖初,为大使巡察冀州。寻以本官行梁州刺史。时巴氐扰动,诏崇以本将军为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陕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

  • 名山藏卷之五十七·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二)◆臣林记(洪武臣二)刘基李善长吴良吴祯合传耿炳文廖永忠杨璟郭英○刘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濠祖廷槐父爚濠为宋翰林掌书每阴雨积雪登高丘而望其聚突无烟者赈之宋亡林融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二·佚名

    宁宗嘉定二年【己巳】春正月庚子诏条陈节用事令内外有司条陈丁巳楼钥参知政事章良能同知枢宻院事宇文绍节签书枢宻院事庚申诏举监司郡守侍从两省台谏各举治行尤异者二三人二月庚午黎州蛮蓄卜防边

  • 商书·盘庚中·佚名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汝曷弗念我古后之

  • 卷十六【起僖公二十九年尽三十三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十六【起僖公二十九年尽三十三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注介东夷国也在城阳黔陬县葛卢介君名也不称朝

  • 卷七·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七     宋 沈棐 撰齐世家按史记世家武王平商封太公於齐营邱东太公修政於齐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都营邱自太公至哀公凡五世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夷王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

  • 第十五章 10·辜鸿铭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傻人殆。”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颜渊)问,帝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制度来治理国家?孔子回答:“可以使用夏朝的历法;引用殷朝的马车使用制度;

  • 卷二十一·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一钱塘程川撰易二十一下经一问本义以为柔上刚下乃自旅来旅之六五上而为咸之上六旅之上九下而为咸之九五此谓柔上刚下与程传不同先生问所以不同何也铢曰易中自有卦变耳曰须知程子説有不

  • 第16章·老子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1)。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2)。归根曰静,静曰复命(3),复命曰常,知常曰明(4)。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5),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6),没身不殆(7)。【题解

  • 卷十三·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説卷十三   宋 时澜 撰说命下第十四     商书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此篇傅说告高宗以圣学之工夫

  • 原序·朱鹤龄

    诗经通义原序 尚瑗之受教我愚庵朱先生正先生辑譔通义之日其时年未弱冠殚精制举业未暇问欧吕诸家言迨先生作埤传以尚书为瑗取应习业时时举示之继从事读左日钞遂得参讨论矣顾予自八龄读诗经集传旦夕掩卷背诵比十五六而

  • 僧众参加竞选的途径·太虚

    僧众于自由职业资格得被选为县参议、省参议及国大代表外,尚应注意竞选区域代表。应知以佛教的各县支会各省分会为据点,参加区域的选举,先以个人在所属县区域或省治的声望、地位、财产,及联络运动力取得候选人资格,竞选为县

  • 宗教答响序·元来

    宗教答响序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是。学问之道。无不皆然。而况佛祖法门。生死大事。

  • 词林正韵·戈载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

  • 尚史·李锴

    一○七卷。清李锴撰。李锴字铁君,镶白旗汉军,自署襄平,即盛京辽阳州地人,大概为其祖籍所在。康熙中,邹平人马骕作《绎史》,采摭百家杂说,上起鸿荒,下迄秦代,仿袁枢纪事本末之体,各立标题以类编次,凡所引证悉录原文,虽若不相属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