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
  康熙十八年三月丁酉,以王度冲等为总兵官。大将军贝勒察尼奏:伪总兵王度冲等统官兵船舰投诚,宜从优议叙。又言:伊等愿改为陆兵效用。上谕:伪总兵王度冲、伪将军陈珀可为总兵官,俱兼右都督;伪总兵龙韬、张宣、柯乔栋等可为总兵官,俱兼都督佥事。令彼等俱入陆路,同大兵效力。
  甲辰,命彝陵总兵官徐治都为湖广提督。兵部奏:湖广原设提督一员,康熙十七年因江西抚建提督赵赖调赴攸县剿贼,授为湖广提督;今长沙诸府已经恢复,湖南提督员缺应行裁去,湖广仍设提督一员。上允之,因授治都为湖广提督。
  庚戌,敕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帅师进取宝庆诸处、简亲王喇布等合兵进定广西。上谕议政王等:今湖南贼寇悉已败遁,顺承郡王与贝勒察尼等合兵一处;简亲王方在衡州、穆占已至永州,进取广西,事属最要。顺承郡王等所部兵为数甚多,可拨每佐领护军二人、骁骑二人,令贝子彰泰率往安亲王军前。安亲王亲统大兵前赴衡州进取宝庆诸处,简亲王可与穆占等合兵自永州进定广西。
  甲寅,总督姚启圣奏报伪总兵廖琠等来降。时廖琠、黄靖等率众踞水晶坪,联络山海贼寇以为边害。姚启圣遣官往抚之,廖琠等即率伪官三百余员、兵一万二千余人诣军门降。
  丙辰,将军穆占等奏官兵复永州、道州。时贼渠吴国贵等遁往永州,为守城计。穆占遣官兵追及之于白水市诸处,击败贼众,斩杀甚多。是月初九日,遂复永州。于是道州、永明、江华、东安等县所有之贼闻风,俱弃城而遁。
  诏统兵将军、大臣等确核战功。上谕兵部曰:我国家开创大业,军法最为严明。凡击斩贼众、攻取城池,必据实奏报,复行确核功罪昭著,故能信赏必罚,鼓励戎行,初无虚伪冒功之弊。今自用兵以来,每览各处奏捷章疏,其中固有实建功绩者,亦有虚词妄报者;如击败贼兵,动称斩杀甚多,或云数千、或云万余、或云不计其数。甚至贼弃空城,或云如何攻取、如何恢复,妄行虚报;微功小寇,任意铺张。议叙之时,冀幸滥邀升赏,殊非人臣事上、勿欺实心为国之谊。嗣今诸领兵大将军、督、抚、提、镇等务洗心涤虑,勿蹈前辙。凡报捷必确核功绩,据实上闻。如因循陋习、冒滥军功,定以军法从重治罪,必无宽贷。尔部即通加严饬,并晓谕官兵一体遵行。
  丁巳,大将军简亲王喇布奏官兵复宝庆。衡州诸郡既复,喇布即令提督赵赖率所部官兵往取宝庆府;赵赖等未至,贼先于城内外纵火而遁,我兵遂于是月初五日入城。
  癸亥,趣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速统兵进剿。上谕兵部曰:逆贼从湖南败遁日久,我大兵随后尾击;若推诿逡巡、不速行追蹑,俾贼复得固守,则劳费倍多。乃顺承郡王等至今犹未亟进,殊为不合!尔部速移文顺承郡王等乘贼守备未固,兼程前往。
  四月庚午,命诸将遣人招抚贼中渠帅。提督赵赖奏:逆贼胡国柱、郭壮图、吴国贵、吴应麒辈嫌隙已生,互相陵轹,势不两立;宜乘涣散之会,指名招徕。上谕诸路大将军、将军等:乘逆贼互相猜疑之际,其明谕以投诚人员宽贳前罪,从优恩擢。贼中渠帅,分路遣人指名招抚。
  辛未,敕固山贝子准达等防守荆州、彝陵诸处。安塘笔帖式报:伪将军王凤岐等三人选船舰兵卒水陆齐下,截御巴东诸处以乘不备;又有刘、李、杨、王诸贼帅率众屯踞巫山及草毛诸处。上谕:逆贼至巫,潜生奸计;或窥伺夔山,俟江水泛涨时乘虚突犯彝陵、荆州,殆未可定。今固山贝子准达、都统根特等已率兵前赴荆州,而彝陵又有大兵及提督徐治都在彼,宜悉录报文移贝子准达等及提督徐治都,令于荆州、彝陵诸处水陆密防;贼众来犯,即行剿御。
  诏责都统觉罗巴尔布。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奏:都统觉罗巴尔布启言:二月初二日,分兵二队攻金顶山及滩内所立之营,兵锋一至,贼皆遁走;随遣署护军统领董吉等率兵由陆路追之及于南津关口,江北岸之贼列阵迎拒,我兵败之,斩杀甚众。上谕:国家军令本甚严明,凡攻逐贼寇,大臣身在颜行,是以官兵鼓舞奋勇,野战必胜、攻城必克,所向无敌。都统巴尔布统兵驻彝陵,大兵既复岳州,不于贼方震动之时侦察虚实,即行剿灭;乃称二月初二日分兵二队攻金顶山及滩内所立营,兵锋一至,贼悉遁走。身统兵众逼贼而营,对垒之贼已遁,尚尔不知;又不自思赎罪,率官兵疾追殄歼贼丑,止遣董吉等前往。巴尔布自率兵赴荆以来,曾无奋力报效,迟误观望,其罪良多。既至彝陵与贼对垒,不躬亲拒敌,反云初二日拨兵前进,作攻战之形,明属欺罔;且镇荆山之贼遁于何处、踞于何地,并未察明以报。顺承郡王等一一严取供词以闻。
  戊寅,命发马于将军穆占军前。时穆占奏:自辰州启行追贼二十日,会大雨泥泞,马毙甚多,致兵士乏骑。上谕:穆占与大将军简亲王进定广西,宜速拨武昌马千匹送至穆占军前,以给乏马兵士。
  己卯,诏责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等。勒尔锦等奏:伪将军胡国柱在辰龙关、伪将军吴应麒等在辰州,而近以木塞隘口而营。上责之曰:顺承郡王勒尔锦等当逆贼惊遁之际,宜亟遣贤能将帅追剿,乘贼不备,速行扑灭。乃明知巴尔布怯懦,令率官兵前取辰州;巴尔布迟滞观望,延引时日不疾驱而进,致辰龙关复为贼守。勒尔锦、巴尔布等宜即行议处。但见统大兵征剿,俟事平凯旋之日,再行察议。
  壬午,敕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等毋进广西、将军莽依图等分路进兵。上谕议政王等曰:览学士孔国岱报,广西悉已底定;宜速移文令简亲王及穆占等之兵不必进广西。但莽依图、舒恕、额楚等兵力稍单,简亲王及穆占等兵内选有马精兵每佐领三人或四人,遣前锋统领希福帅赴莽依图等军前;于通云、贵要路,宜从何路协力前进,公议进发。至于广西见无官兵,平南王或宜同大兵前进、或宜驻广西适中要地,亦同将军大臣等共议而行。其彝陵兵徒尔坐守,似属无用;宜整缮甲兵,自归州、巴东作进兵状以制之。巴尔布本在彝陵,即遣彼往归州、巴东效力;并令都统噶尔汉等率兵同总督杨茂勋、提督佟国瑶等前进,宜由何路协力扑灭山贼或规取兴安,听其酌便而行。
  乙酉,颁敕招抚云、贵官民。敕谕云南、贵州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逆贼煽乱以来,尔等被其迫胁,陷身贼中,莫能自拔。地方百姓,久遭荼毒;诛求苛扰,困苦日深。在彼情形,朕已洞悉;每一念及,深为恻然!故屡颁敕谕广示招徕,开以自新之路。今湖南悉皆平定、广西亦已纳款,独尔滇、黔一隅,民生尚在水火之中。朕以仁覆天下为心,岂忍西南万姓颠连无告,莫之拯救。且当时倡叛,罪止三桂一人;所属人员均系胁从,情可矜恕。今特颁敕谕,再行招抚。尔等其各体朕宽大好生之心,翻然悔悟,争先来归,于各路大将军、将军等军前投诚,皆赦其前罪;论功叙录,加恩安插,令之得所。尔等勿得仍怀疑畏,坐失事机,有负朕嘉与维新至意。
  丙戌,谕诸路将帅毋受祖泽清降。上谕兵部曰:逆贼吴三桂煽乱以来,诸大小文武官员势穷力竭,迫而从贼,朕久已洞悉。其悔罪来归者,概行宽宥。惟祖泽清父子兄弟,向受国家,恩养甚厚;前泽清叛时,意其必系被贼迫胁,不得已而从逆。及其既降复叛,则甘心附贼可知;情罪重大,国法难容。不许招抚,亦不许其投诚。尔部即密谕各路大将军、将军、督、抚、提、镇等遵行。
  总督金光祖奏复浔州。时逆贼吴世琮等踞浔州府,闻大兵前进,即焚营弃城而遁。金光祖等所遣副将林大忠遂于是月十九日入城,抚定人民。
  诏保全文武官员家口陷贼者。上谕兵部:湖南、广西已经底定,滇、黔指日荡平;凡在京、在外大小文武官员内有家口陷于贼中者、有孑身投诚家口仍在彼地者、有前以抗贼被害而家口尚有遗留者,大兵到日,一一清察,务加保全,俾之得所,听其家属完聚。尔部即通谕各路大将军、将军、督、抚、提、镇等遵行。
  丁亥,命刑部侍郎宜昌阿等赴湖南议撤兵事宜。上谕兵部:今湖南、广西皆已底定,大兵多集湖南;遣侍郎宜昌阿、学士噶尔图赴顺承郡王、安亲王、简亲王军前酌留进剿平定地方之兵,余兵防守荆、岳及蒙古、乌拉、宁古塔兵应行调还事宜,一一详议速奏。其招抚敕谕,賷付大将军等令其酌行招徕。伊等不必留彼,招抚军事议毕即还。
  壬辰,命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等还荆州、贝勒察尼帅师进剿。勒尔锦奏:将军鄂鼐等启称:署副都统图尔笃浑等侦探辰龙关贼情形,贼跨路连设五营,力为坚守;山险林深,前锋未得禽获生口。距辰龙关二十里,止行一马,且不能转旋;辰龙关一带山俱峻险、林木森密,徒步亦不易至。且时值盛暑淫雨,虽大兵前进,亦不能行;不如暂留为便。上谕:辰龙关乃通云、贵孔道,众皆知之甚悉。据奏辰龙关相去二十里,止行一马,且不能旋转;辰龙关一带山俱峻险,林木森密,徒步亦不易至。俟复辰龙关时,必于此路明白丈量;苟与所奏不符,图尔笃浑等从重治罪。今当广西全定、败贼逃散之际,宜分路前进,底定疆圉。前锋属在颜行,捕获生口乃其专责;顺承郡王委无能之图尔笃浑为副都统俾之前行,致前锋不能捕一生口,图尔笃浑等乃又急行退还。顺承郡王勒尔锦可率其王府佐领之兵还赴荆州,同巴尔布等进定归州、巴东。图尔笃浑可革去署副都统职,以参领随顺承郡王还荆。贝勒察尼仍用其原大将军印,统兵平定地方。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六·脱脱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仁宗一·宋濂
  杂述第三十四·浦起龙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王肃
  湖南防守篇第一·王闿运
  卷四·李斗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六·佚名
  八三○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嵇璜等着分别罚俸或于纪录抵销·佚名
  八二六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续缴应禁各书并请再行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下·袁枢
  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中·周作人
  陆法和传·李延寿
  卷五十七·雍正
  选举一二·徐松
  卷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一十六·彭定求

        卷516_1 【宣武军镇作】王彦威   天兵十万勇如貔,正是酬恩报国时。汴水波澜喧鼓角,   隋堤杨柳拂旌旗。前驱红旆关西将,坐间青娥赵国姬。   寄语长安旧冠盖,粗官到底是男儿。   卷516_2 【春雪映早梅】

  • 孟德耀举案齐眉·臧懋循

    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元)无名氏撰●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梁伯鸾甘贫守志 正名 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一折〔外扮孟府尹同老旦王夫人领家僮上诗云

  • 第三折·关汉卿

    (孤一折)(夫人一折)(末、六儿一折)(正旦上,云)好烦恼人呵!(长吁了) 【越调】【斗鹌鹑】短叹长吁,千声万声;捣枕捶床,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因甚顷刻体?则伤我取次成。好个个舒心,干支刺没兴。 【紫花儿序】好轻乞列薄命,热忽

  • 第三十八出 词告知州·佚名

    (丑)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小人是本州岛堂上牌头。说都未了,老爹来到。唱畏畏。【西地锦】(末上)做官清正有名,恰是光月照东京。民人乐业,天下自然见太平。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下官姓赵,名得一,任知州,百姓人

  • 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九·赵尔巽

      洪汝奎 杨宗濂 史朴史克宽 沈保靖 朱其昂弟其诏 宗源瀚徐庆璋徐珍 蒯光典 陈遹声 潘民表严作霖 唐锡晋 娄春蕃   洪汝奎,字琴西,湖北汉阳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咸丰初,考取官学教习,期满以知县用。参曾国藩军事。

  • 卷五·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五宋 张九成 撰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嵗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防千人矣而君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隆庆六年七月甲申朔初享 太庙 上驾及门雷雨大作湏雨止成礼乃还宫○大学士张居正言礼部会议 两宫尊号仰考旧典惟 宪宗皇帝尊 嫡母皇后为 慈懿皇太后 生母皇贵妃为 皇太后与今日事正为相同但今 圣母皇后与 圣

  • 卷之三百七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八月。甲申。谕内阁、本日鸿胪寺卿刘恩溥陈奏事件片内。缮写人名。多有错误。着交部察议。寻吏部议以罚俸三个月公罪。得旨、准其抵销。现月早事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直隶献县武强境内

  • 科试考三·王世贞

    二十五年丙午,命左春坊左中允李本、右春坊右赞善吴山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郭朴、右春坊右中允孙升主应天试。 二十六年丁未,命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孙承恩、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治为考试官,取中胡正蒙等。

  • 第五卷晋(三)·缪荃孙

    孝武帝宁康元年正月己卯朔,大赦改元。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盛陈兵卫,延见朝士。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谢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

  • 四九七 谕以部属用散馆庶吉士梁上国等着再留馆三年·佚名

    四九七 谕以部属用散馆庶吉士梁上国等着再留馆三年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初六日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初六日奉旨:本年散馆清书庶吉士梁上国,汉书庶吉士仓圣脉、何思钧,前已有旨,以部属用,着加恩俱留馆,再教习三年,同新科庶吉士一体散

  • 贾应春传·张廷玉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官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调入朝廷任刑部郎中,历任潞安、开封二府知府。迁陕西副使。还未赴任,河南巡按陈蕙弹劾贾应春贪婪,贾应春被贬任山东盐运同知,陈蕙也因而受贬。过了很久

  • 五诰解卷二·杨简

    酒诰王若曰明大命于妹妹纣所都今因余民所居使康叔昭天之大命也无失德则为昭明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毖者致谨戒虑庶谓邻国诸侯心悦诚服而听命者文王告谕戒慎之及于庶士越及也少正其

  • 卷四百六十二·佚名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三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一切法自相皆空。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色由色空。应观受想行识由受想行识空。应观眼处由眼处空。

  • 行品第九·佚名

    於是世尊告须菩提言: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所从因成就般若波罗蜜。是时诸会菩萨大弟子诸天人意念言: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持辩才说耶是佛威神乎。须菩提知诸菩萨大弟子天人意之所念。语舍利弗言:敢佛弟子。所说

  • 华严策林·法藏

    右唐贤首国师述夫华严宗旨。其义不一。究其了说。总明因果二门。因即普贤行愿。果即舍那业用。此诸界为体。缘起为用。体用全收。圆通一际。语其所以。不出缘起。以义回转。镕达有空。随智鉴用。即说多门。随体湛宗。

  •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李嘉谋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

  • 观音玄义记·知礼

    凡四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记、观音经玄义记、观音别行玄记、别行玄义记、别行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乃观音玄义之注释书。 依自序所载,系知礼六十二岁时所撰。知礼初投宝云义通,适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