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鏊传

王鏊,字济之,吴地人。父亲王琬曾任光化知县。王鏊十六岁时随父读书。国子监诸生争相传诵他的文章。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感到惊奇,称他为“天下士”。成化十年(1474),参加乡试,第二年参加会试都是第一名,廷试第三名。授编修职,闭门读书,远避权势。

弘治初年,升为侍讲学士,充任讲官。显贵的侍从宦官李广引导孝宗游西苑,王鏊讲文王不敢沉于游猎,反复恳切地规劝,孝宗为之感动。日讲完后,孝宗对李广说“:讲官指的是你们。”寿宁侯张峦以前与王鏊有姻亲关系,到张峦显贵后,王鏊断绝与他的来往。东宫太子前往封地,大臣请求选正直之人任太子官属,王鏊以原官兼任谕德。不久转任少詹事,提升为吏部右待郎。

曾经上奏章陈述安民之计,大致说:“昨天火筛入侵大同,陛下早晚不安,而沿边诸将都环城固守,无一人敢当其锋,这是臣所想不通的。臣认为当前对火筛、小王子不值得害怕。而内宠乱政,功罪赏罚不明,委任不专,法令不行,边疆空虚,这才是令人十分恐惧的。每年边将有了过失往往令其戴罪杀贼。副总兵姚信拥兵不前,也得以逃脱惩罚。由此人心所以日益松懈,士气所以不振。希望陛下大振皇威。经常召见大臣,咨询边将勇怯。有罪必罚,有功必赏,行使主将之权。起用退休尚书秦..为总制,节制诸边,提督右都御史史琳坐镇京营,遥相声援。厚恤沿边死难者的家属,招募边疆的勇士,乘空隙带领其部曲分兵袭击,出奇制胜,寇必定不敢长驱深入。”朝廷接受此计谋。王鏊又说“:应该仿效前代以科举取士的制度,如博学宏词之类,以此广罗奇才。六年选拔一次,特别优秀者授以枢要之职,有官职的增加俸禄。数年之后,读书人加强了修养,一定以通经学古为高,除去满足于小有名声的毛病。”朝廷当时不采纳,不久王鏊因为父亲去世而返乡。

正德元年(1506)四月,王鏊被起用为左侍郎,与韩文等大臣要求诛刘瑾等“八党”。不久刘瑾进入司礼监,大学士刘健、谢迁相继离去,内阁只李东阳一人。刘瑾想引入焦芳,廷议只推荐王鏊。刘瑾迫于公论,命令王鏊以原官兼学士与焦芳一同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王鏊升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第二年加任少傅兼太子太傅。

景帝汪皇后去世,对按什么规格举行丧礼拿不定主意。王鏊说“:皇妃并不是因罪被废,应该恢复原封号,按妃的规格安葬,按皇后的规格祭祀。”武宗于是下令停止上朝,按皇后的规格祭祀。宪宗废后吴氏死了,刘瑾要焚尸以灭迹,就说“:不可以成丧服。”王鏊说“:丧服可以不成,葬礼不可以薄。”尚宝卿崔璇等三人被戴上刑具几乎死去,王鏊对刘瑾说:“士可杀,不可辱。现在对崔璇侮辱并且又要杀之,我还有何脸面留在内阁。”李东阳也极力相救,崔璇等才得以免死遣送戍边。刘瑾恨尚书韩文,一心要置韩文于死地,又想借故中伤刘健、谢迁,王鏊前后都极力相救,使刘瑾阴谋未得逞。有人在刘瑾面前诽谤杨一清,称筑边墙糜费。王鏊争辩道:“一清为国修边,岂能以功为罪?”刘瑾对刘大夏发怒,将刘逮至京城,要以激变罪名判其死刑。王鏊争辩说:“岑猛不过是拖延不行罢了,未叛变怎能说为激变?”

当时朝内外大权全被刘瑾所掌握,王鏊起初开诚布公与刘瑾言说,刘瑾间或接纳。而焦芳专于阿谀奉承,刘瑾更为专横,士大夫深受其害。王鏊想救而不能救,就力求辞官返乡。四年(1509),三次上疏,才被批准。武宗赐他盖皇帝大印封记的文书、马车,有关部门按旧例供应粮食、奴仆。王鏊在家居十四年,廷臣多次推荐他都不赴任。

世宗即位,遣官员慰问王鏊,王鏊上疏致谢,并呈上“讲学”、“亲政”两篇奏章,世宗以嘉许的口气下诏说知道了。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中书舍人。嘉靖三年(1524),世宗又下诏令有关部门慰问王鏊。没多久王鏊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恪。

王鏊博学善于识别人才,文章雅正,言谈议论明晰流畅。晚年著《性善论》一篇,王守仁看了说:“王公的文章达到精深的境界,世上的人也很难达到。”王鏊年轻时善于制作科举时文,后来多次主管乡试,为一代文章楷模。取士注重经学,文章险峻诡异者一概屏去。因此弘历、正德年间的文体为之一变。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九 于栗磾·魏收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二·礼志五(嘉仪上)·脱脱
  ●卷一·邵廷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七·司马光
  光绪六年·佚名
  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郑樵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上·袁枢
  裴耀卿传·欧阳修
  卷一百五十四·杨士奇
  卷三十上·雍正
  卷一百八十·佚名
  (上魏下山)盗殺安、宜等案·佚名
  81.张衡和地动仪·林汉达
  黄敬业·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章良能·唐圭璋

      良能字达这,丽水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除著作佐郎。庆元六年(1200),枢密院编修官。嘉泰元年(1201),为起居舍人。开禧元年(1205),宗正少卿。三年(1207),直舍人院除直学士院。嘉定元年(1208),试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又为御史中丞。嘉

  • 梅尧臣·唐圭璋

      尧臣字圣俞,宣城人。生于咸平五年(1002)。以荫补斋郎。皇祐二年(1050),官国子博士。召试,赐进士出身。擢国子直讲,历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1060)卒,年五十九。有宛陵集。   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

  • 第三折·李直夫

    (老千户同老旦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自从到的这夹山口子呵,无甚事,正好吃酒。我着人去请金住马哥哥到来,谁想他已亡化过了也。今日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令。夫人,着下次孩儿每,安排酒来,我和夫人玩月畅饮几杯。(动

  • 提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七御制诗集总目      别集类六 【国朝】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卷三集一百卷【臣】等谨案御制诗集二百六十卷皆合古今体诗编年为次已刻者凡三集自乾隆元年丙辰至乾隆十二年丁卯计诗四

  • 巻一·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一鄱阳史简编宋黎廷瑞芳洲集一公讳廷瑞字祥仲生而頴防日诵数千言即了大义少长闻乐平谨斋呉公中守凖轩呉公中行以双峯饶子之学讲道于龙湖公蹑屩从之深契防要由是为文一宿于理咸淳庚午与计偕辛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十·孙承泽

    ○附载辽金贤女论政辽女子耶律常哥论时政畧言君以民为体民以君为心人主当任忠贤人臣当去比周则政化平阴阳顺欲怀远则崇恩尚德欲强国则轻徭薄赋四端五典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实生民之命淫侈可以为戒勤俭可以为师错枉则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三·佚名

    嘉靖元年四月丁丑朔时享 太庙奉 武宗毅皇帝神主诣庙享祀○戊寅赠给事中席彖为光禄寺少卿赐祭一坛彖先以言事被谪 上登极诏复其官未任卒吏部请量加恤典故有是命○南京山西道试御史江良材服阕复除山东道○兵部奏汰燕山

  • 一三八七 军机大臣奏拟写金士松等充补武英殿总裁谕旨进呈片(附名单)·佚名

    一三八七 军机大臣奏拟写金士松等充补武英殿总裁谕旨进呈片(附名单)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遵旨拟写金士松充补武英殿总裁谕旨进呈。查向来武英殿曾经设有满总裁,自嵩贵降官以后,未蒙另行派充。臣等此次遵旨,将满洲大臣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佚名

    襄公公败于泓【东坡 颍滨】献公世子申生【白乐天】荀息【东坡】文公守原【栁州】文公霸【栁州】厉公士燮【东坡】悼公智罃赵武【颍滨】平公叔向【颍滨】智伯智伯之亡【栁州 温公】通论文公悼公【颍滨】晋之故封【栁

  • 70.司马迁写《史记》·林汉达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

  • 卷三十三·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十三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佛十力若有愿若无愿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若有愿若无愿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佛十力有愿无愿。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有愿

  •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佚名

    宋正议大夫安国军节度使开国侯程辉编  准五分律说。释迦牟尼佛。生中印土迦维罗城刹帝利家。父名白净饭王。母号摩耶。右胁而生紫磨金色不绍王位。十九踰城至雪山中。六年苦行日食麻麦。又至象头山学不用处定。三年

  • 卷第二十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六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四子摄颂之余佛现大神通事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住。于时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居士城邑聚落所有人民商主之类。皆共尊重恭敬供养。大师

  • 卷第二(尽第一经五纸五行)·澄观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二(尽第一经五纸五行)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证观述 (义有五门。经有二分。言五门者。一第五修证浅深门。二第六彰教体性门。三第七部类品会门。四第八流

  • 卷第五·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五嗣法门人今辩重编普说普说。汝诸人本分上各各有个决不▆▆底田地。祇是汝诸人不肯承当。且道病在什么处。病在一切处放不过。一切处放不过也祇是一处放不过。一处放过即一切处放过。一处放过一

  • 太平广记·李昉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

  • 鄱阳五家集·史简

    十五卷。清史简(生卒年不详)编。此集为地方诗集。共十五卷。全书约十四万字。所录皆为其乡人之诗。自宋末至明初,共五家。有李廷瑞《芳洲集》三卷;吴存《乐庵遗稿》二卷;徐瑞《松巢漫稿》三卷,集末附其从子徐韬诗三十

  • 诗经疑问·姚舜牧

    十二卷。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自号承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领万历乡荐,令新兴,再令广易。著有《易经疑问》、《书经疑问》、《诗经疑问》、《礼记疑问》、《春秋疑问》、《孝经疑问》等。是编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