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观

  观字通叟,如皋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元丰二年(1079)为大理寺丞。坐知江都县枉法受财,除名永州编管(或云曾官翰林学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集,不传,今有辑本。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春意怎生防,怎不怨。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移在花丛里面。

  请君看。惹清香,偎媚暖。爱香爱暖金杯满。问春怎管。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浪淘沙

  杨梅

  素手不晶盘。垒起仙丸。红绡剪碎却成团。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

  味胜玉浆寒。只被宜酸。莫将荔子一般看。色淡香消僝僽损,才到长安。

  天香

  霜瓦鸳鸯,风帘翡翠,今年早是寒少。矮钉明窗,侧开朱户,断莫乱教人到。重阴未解,云共雪、商量不了。青帐垂毡要密,红炉收围宜小。

  呵梅弄妆试巧。绣罗衣、瑞云芝草。伴我语时同语,笑时同笑。已被金尊劝倒。又唱个新词故相恼。尽道穷冬,元来恁好。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清平乐

  应制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雨中花令

  夏词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庆清朝慢

  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清平乐

  拟太白应制

  宜春小苑。处处花开满。学得红妆红要浅。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小舟掠水如飞。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木兰花令

  柳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扌闰就。惯得腰肢真个瘦。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菩萨蛮

  归思

  单于吹落山头月。漫漫江上沙如雪。谁唱缕金衣。水寒船舫稀。

  芦花枫叶浦。忆抱琵琶语。身未发长沙。梦魂先到家。

  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高阳台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减字木兰花

  寿女婿

  瑞云仙雾。拂晓重重遮绣户。一炷清香。千尺流霞入寿觞。

  家门转好。从此应须长不老。来岁春风。看拜西枢小令公。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失调名

  十三妮子绿窗中。

  临江仙

  离怀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猜你喜欢
  吴穆仲·唐圭璋
  解人颐 达识集·钱德苍
  卷之三佳话挽词·梁章钜
  第十五章 游翫月宫·屠隆
  ◆陈佥事思济(秋冈先生集)·顾嗣立
  ◆郑征士玉(师山集)·顾嗣立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徐元
  槎翁诗集卷三·刘崧
  唐诗镜卷八·陆时雍
  卷三十四·陈起
  卷四·陈起
  第六歌 劈风劈雨打熄仔我灯笼火·刘半农
  卷八百十三·佚名
  王维诗鉴赏·佚名
  第四章 论音律·吴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策·唐圭璋

      策字次贾,号南墅,上虞人。庆元六年(1200)生。积阶至训武郎。咸淳十年(1274)卒,年七十五。   摸鱼儿   仲宣楼赋   倚危梯、酹春怀古,轻寒才转花信。江城望极多愁思,前事恼人方寸。湖海兴。算合付元龙,举白浇谈吻。凭

  • 卷七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     宋 陈起 编吴渊遗集 赋 江东道院赋【在太平府推官宅西北抵子城公重修作赋】 大江以南壤曰当涂尝订定谍聿求如初或曰楚雄绎之故封尚存筑垒或曰晋涂山之旧民来兹奠居以言其形

  • 卷一百八·表第九·外戚恩泽侯表·张廷玉

        ◎外戚恩泽侯表   

  • 第三四八认充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三--六·佚名

    吞霄总理候选人刘振德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刘振德,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德年四十二岁,原籍陆丰县,有室有家。兹认充吞霄总理额缺,小心奉公,不敢过误。合具认充状是宽。〔批〕附卷。道光贰拾贰年拾贰月十九

  • 第四六保结状光绪七年八月一一二○六-三·佚名

    皂、快总役洪忠、许来,保结三皂头役姚景具保结状,台下皂快总役洪忠、许来等,今当大老爷台前,保结得姚景一名,为人诚实,兼有家室,公事可靠,所有钱粮正供及红白契各款公项,按卯填缴,不敢侵渔、玩误等情。如有

  • 二六 江苏按察使胡季堂奏谢特旨征取先父胡煦遗书暨现在办理情形折·佚名

    二六 江苏按察使胡季堂奏谢特旨征取先父胡煦遗书暨现在办理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江苏按察使臣胡季堂跪奏,为恭谢天恩事。窃臣接到河南抚臣何煟札知,承准廷寄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上谕:何煟奏覆购访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八 再次参观·溥仪

    一九五七年下半年,我们再次出去参观,这次参观,我们到过沈一陽一、鞍山、长春和哈尔滨四个城市,看了一个水库工地(沈一陽一大伙房),十八个工厂,六个学术单位和学校,三个医院,两个展览馆,一个体育宫。在哈尔滨访问了受过日本七三

  • 李石传·脱脱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是贞懿皇后的弟弟。他的先世在辽国做官,官高至宰相。高祖仙寿,曾经帮助辽国君主的舅舅脱险,因此辽国皇帝赐给仙寿辽阳以及汤池土地上千顷,还赏赐了相称的其他物品,常把他当李舅看待。李石的父亲雏讹之,曾任

  • 李梦阳传·张廷玉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出生时其母梦日落怀中,因名梦阳。弘治六年(1493)在陕西乡试中第一,第二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调任户部郎中,因得罪权势被下狱,后终释放。弘治十八年(1505),应诏上书五千余言,极论政治之得失,最后指出“

  • 卷三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四雍正三年七月上谕三十道初一日奉上谕年羮尧从前题奏西藏青海等处军功议叙文武官员多冒滥不实朕所深知今特施寛大之恩凡有军功议叙文武官员若系年羮尧任内冒滥题奏者无论已陞未

  • 卷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八十九歌颂二十九【词臣二十一】万寿诗【五言排律二十韵】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刘於义共仰文明代羣歌燕喜时六旬逢圣旦千载届昌期禹甸荣光

  • 卷二·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微卷二宋 孙复 撰桓公名允惠公子隐公弟桓公九年即位桓諡也辟土服逺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即位常事书者威弑隐自立非天子命也三月公防郑伯于垂垂卫地郑伯以璧假许田许田者许男之田也天子所封

  • 重梓千山和尚语录序·函可

    剩人和尚说法医巫闾,七坐道场,全提直指,绝塞罕闻,一时缁白称佛出世。有《普济录》,刊行已三十余载,缘道里迢遥,边关间阻,齐鲁燕赵亦鲜觏止,矧大江以南?于是,粤东得度弟子僧显又公谋于同社,集诸因缘,重梓于穗城黄华寺,用广流通,其仰体

  • 卷一·野竹福慧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一住鸡足大觉寺嗣法门人洪希编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上堂康熙十年秋师在嵩山受诸郡护法诸山耆旧请十一月十五日到院众护法率诸山耆旧请开堂上堂拈请帖云见么只者符子可以动天地可

  • 二曲集·李颙

    明清之际李颙撰,门人王心敬汇编。共二十六卷,第一至第十五卷为讲学之语,或自著,或由弟子辑录。第十六卷至二十二卷是杂文,第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为追思其父的诗文,内附其母彭氏的传记诗文。嘉庆十五年(1810年)刻,咸丰元年(185

  • 大还心鉴·佚名

    引寒山子、陶埴真人、马真人及《科仪》诸家。《宋志》、《通志》著录。盖唐五代时所撰。《云笈七签》卷73录入《内丹》部分。观其内容,实述外丹术。

  • 喻世明言·冯梦龙

    话本小说集。原名《古今小说》。明末冯梦龙纂辑。1621年左右刻印。与作者所编《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全书共收话本40篇。其中多数是宋、元作品,少数是明代摹仿,都是直接以民间艺人说话底本为基础加工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佚名

    十卷,唐义净译。揭受戒说戒忏悔等诸种所关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数多,故曰百。就其事为一一之羯磨别,故曰一。梵EkaśataKa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