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酉阳土司传

酉阳,汉朝时是武陵郡的酉阳县。宋朝时,此地为酉阳州。元朝时隶属于怀德府。

明朝洪武五年(1372),酉阳军宣慰司的冉如彪派其弟弟冉如喜前来进觐献贡,朝廷便设置了酉阳州,任冉如彪为知州。八年,酉阳州改为宣抚司,仍让冉如彪担任宣抚使。其下设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个洞的长官司,任命杨底纲、杨金奉、冉德原、杨隆为长官司长官,让他们每三年入京城献贡物一次。石耶洞长官不能亲自到京城来,朝廷便命令他将贡物附在酉阳宣慰司一起带来。二十七年,平茶洞长官司长官杨再胜,阴谋杀害兄长的儿子杨正贤和洞长杨通保等人。杨正贤等人觉察后逃到京城,向朝廷诉说此事,并称杨再胜与景川侯一起阴谋造反。皇帝命令将杨再胜逮捕审讯,杨再胜服罪,按法律此罪应诛杀九族,因此杨正贤也应治罪。皇帝诛杀了杨再胜,释放了杨正贤,让他继承了长官司长官职务。酉阳宣抚冉兴邦也因承袭了官职前来京城朝觐,皇帝便命令将酉阳宣抚司改为隶属于谕州。

永乐三年(1405),指挥丁能、杜福招抚了亚坚等十一个寨子里的没有汉化的苗族人共一百三十六户,告诉他们各派遣儿子入京城朝觐皇帝,皇帝命令他们隶属于酉阳宣抚司管辖。四年朝廷免除了酉阳荒田的租税。五年,冉兴邦派遣部落酋长龚俊等人向朝廷贡献土产,并感谢皇上允许在当地设立儒学的恩典。

景泰七年(1456),朝廷调拔宣抚佥事冉廷璋的军队,去征讨五开、铜鼓等地叛乱的苗族人,皇帝赐谕给他们奖赏。天顺十三年,皇帝命令给宣抚冉云进散官一阶,因为他帮助讨伐叛乱的苗族人和擒捉石全州有功劳。

弘治七年(1494),宣抚冉舜臣因在征讨贵州叛乱的苗人中立有功劳,请求朝廷提升他的职务。兵部认为没有提升土司职务的惯例,请求朝廷给冉舜臣的官阶进到明威将军,赐谕褒奖他。十二年,冉舜臣上奏说宋农寨的蛮族贼人纠集起来,胁迫各寨洞的蛮人去烧杀抢劫,请求朝廷派兵进剿搜捕。保靖、永顺二个宣慰也上奏说邑梅的副长官杨胜刚父子阴谋占领酉阳,勾结俊信洞的洞长杨广震等人,号召宋农、后溪等地的蛮族人聚兵烧杀抢劫,请求朝廷派兵一并讨伐。兵部商议后认为酉阳各溪洞之间相互联络,容易煽动作乱,应立即将其扑灭,请各地的镇巡官相机行事。十四年朝廷调拨酉阳的军队五千人协助官军进剿贵州的女贼人米鲁。

正德三年(1508),酉阳宣抚司的护印舍人冉廷玺和邑梅长官司上奏,说湖广的镇溪所洞的苗人聚众攻掠抢劫,请求朝廷派兵进剿搜捕。八年,宣抚冉元向朝廷进大木二十根,请求朝廷免去其儿子冉维翰继承官职时须赴京城朝觐的任务,皇帝同意了。二十年,冉元又向朝廷进献大木二十根,皇帝下诏按情况赏赐给他一定颜色的衣服。

万历十七年(1589),宣抚冉维屏向朝廷献大木二十根,价值超过三千。工部讨论,认为应给冉维屏加赏从三品的衣服,以劝勉土官向朝廷献忠诚,皇帝同意了。四十六年,朝廷调拨酉阳兵四千人,命令宣抚冉跃龙带领着去支援辽阳。四十七年,冉跃龙派遣儿子冉天胤及冉文光等带兵赶赴辽阳,驻扎在虎皮、黄山等地达三年,解除了敌人对奉集的包围。他们又援救沈阳,因在浑河失利,冉见龙战死,同时阵亡的还有一千多人。他们撤回军队守卫辽阳时,又被已投降的敌人放火焚烧,冉文焕等人战死,同时死亡的还有七百多人。兵部尚书张鹤鸣说:“冉跃龙派遣子弟不远万里前来保卫朝廷,冉见龙已以身殉国,冉跃龙又自己捐献二千金黄金,运送军用器械到山海关,帮助军队摆脱困境,招回和振奋了军魂军威,其对朝廷确实忠义可嘉。我在贵州时,冉跃龙也自己捐献粮饷主动征讨叛乱的红苗人,屡次建立奇功。现今他在边关地区又以忠节于朝廷而著称,朝廷应对他优加抚恤,以感化各边关的土著人。”

天启元年(1621),朝廷授予冉跃龙宣慰使的职务,其妻舒氏也被授予诰命。还抚恤了阵亡将士家庭一千七百多家。二年,奢崇明叛乱,冉跃龙率军前去支援官军,与官军一起包围了重庆。在诛杀奢崇明的战斗中,他手下的土舍冉绍文也参加了并立有功劳。四年,冉跃龙因奉朝廷调遣前往别处效命,便向朝廷请求优抚他的弟弟冉见龙和各阵亡将士的家庭,皇帝命令将该请求交有关机构办理。

崇祯九年(1636),宣慰使冉天麟上疏朝廷“:作恶的冉天胤,假传圣旨阴谋夺取我的官爵和土地,没有成功,便擅自带兵残杀。”朝廷将该奏章交给抚按官去调查审核。此时四川正为盗贼所困扰,各位大官自顾尚不暇,对土官的事便多束之高阁了。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班固
  ●卷七·黎庶昌
  第五十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蔡东藩
   第七章 滚滚横流水·老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纪昀
  八三一 军机大臣等奏查《白室杂着》作者等情形并将原书先行缴毁片·佚名
  六三五 军机大臣奏将萨载等解到程树榴家谱诗本缴进销毁片·佚名
  提要·允秘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范晔
  刘栖楚传·欧阳修
  张春传·张廷玉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88.王允计除董卓·林汉达
  卷三·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熹·唐圭璋

      熹字元晦,一字仲晦,世不徽州婺源人。家建阳之考亭。生于建炎四年(1130)。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宁宗朝,历官宝文阁待制。伪学禁起,落职奉祠。庆元六年(1200)卒,年七十一,后谥曰文。有晦庵词。   浣溪沙   次秀野酴醾韵

  • 静思集卷二·郭钰

    (元)郭钰 撰○五言古芹寓为安成彭伯圻赋泮水过新雨官墙度晴云于焉沐膏泽素心托芳芹悦玩永朝夕采撷奚足云沦漪映寒翠光风泛微熏野人分有限安敢献大君圣化之所濡生意何欣欣上林满春色欢乐非所闻始知君子心希圣良独勤纷华

  • 列传第二十三 范泰 荀伯子 徐广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李延寿

    泰初爲太学博士,外弟荆州刺史王忱请爲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陈酒既伤生,所宜深诫,其言甚切。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衆,未有若此者也。”或问忱,范泰何如谢邈,忱曰:“茂度漫。”又问何如殷觊,忱曰:“伯通易

  • 卷一百十四 景祐元年(甲戌,1034)·李焘

      起仁宗景祐元年盡是年閏六月   春正月甲子,遣使督江、淮漕米,以賑京東饑民。   許京兆府立學,賜九經,仍給田五頃。   丙寅,詔開封府界諸縣作糜粥以濟饑民,諸路災傷州軍亦如之。   命龍圖閣待制燕肅、天章閣待制

  • 唐鉴卷十五·范祖禹

    德宗四贞元五年二月帝从容与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之所以为奸邪也傥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帝曰建中之乱术士预请城奉天此盖天命非所能致也泌曰天命

  • 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太祖高皇帝实录首卷二·佚名

    目录康熙朝进实录表 ○目录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实录目录 卷之一 癸未岁至甲申岁卷之二 乙酉岁至戊戌岁卷之三 己亥岁至辛亥岁卷之四 壬子岁至乙卯岁卷之五 天命元年正

  • ●第二卷 刑案(下)·缪荃孙

    清伪总督黄毓骐案 顺治五年四月,凤阳巡抚陈之龙奏:“自金逆之叛,沿海一带与舟山之寇止隔一水,故密差中军各将稽察奸网,擒到伪总督黄毓麒并家人袁五,搜获铜铸伪关防一颗,反诗一本,供出江北窝党薛继周等,江南王觉生、钱谦

  • 庾荜传·姚思廉

    庾荜,字休野,是新野人。他的父亲庾深之,官至南朝宋雍州刺史。庾荜十岁那年,遭逢他父亲的丧事,他守孝时哀毁不已,深受州里官员称许。二十岁左右,庾荜被州里迎为主簿,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安西主簿、尚书殿中郎、骠骑功曹史等职。

  • 杨恭懿传·宋濂

    杨恭懿字元甫,奉元人,自幼好学,记忆力强,每日能记诵数千言,随父母逃难亦不中辍。十七岁时西还故乡,家贫,靠劳动为生,有暇即学,且无书不读,尤潜心于《易经》、《礼经》、《春秋》。得朱熹《四书集注》,读后不禁感叹道:“论三纲五常

  • 张四维传·张廷玉

    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隆庆初年,晋升为右中允,负责经筵,不久调任为左谕德。张四维风流倜傥而富有才智,明了时事。杨博、王崇古长期在边陲任职,擅长谈论兵事。张四维是杨博

  • 大学衍义卷十六·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帝王知人之事汉髙帝疾甚吕后问曰陛下百歳后萧相国旣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少者多少之少戆谓愚而直也言陵之为人稍愚直也】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

  • 第十九章 21·辜鸿铭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辜讲同一位学生(子贡)说:“伟大人物的失败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当他失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但是,当他失败中从新走出的时候,所有的人会像以前一样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佚名

    【原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①,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往昔来,所得慧眼②,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

  • 致缅僧阿底沙温沙书·太虚

    中华民国全国佛学会理事长太虚,谨致书缅甸国阿底沙温沙大德,敬启者:太虚前岁访问贵国,与诸上座晤谈甚欢,别来年余,思念殊深!屡接法舫代表函告,知大德热心中缅佛教文化之沟通,又乐教吾所派遣之留学僧,此诚现代中缅两国僧伽所应努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圆晖

      从此大文第二别明。于中有二。一别明四法。二别指余文。且别明四法者。一明无明。二明名色。三明触。四明受。就第一明无明。复分为二。一明释义。二引证。初释义者。论云。无明何义(问也)。谓体非明(答非智明)。

  • 明神宗实录·佚名

    明官修。五百九十六卷。记神宗在位期间史事,起隆庆六年(1572)五月,讫万历四十八年(1620,即光宗泰昌元年)七月。天启元年(1621)三月始修,以张惟贤为监修官,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史继偕等为总裁官。次年,命董其昌往南方采辑

  • 风倒梧桐记·何是非

    二卷。明末何是非撰。《风倒梧桐记》述永历建国时事,描画小朝廷诸臣,沐猴文武,颇为尽致。首卷记隆武二年(1646)十月桂王称帝,以原两广总督丁楚魁为首揆,兼摄冢宰事。丁楚魁惟知鬻爵卖官,厚敛金银,清军破广州,纳降于李成栋,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