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

方干

元日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乾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班

别从兄郜

展翅开帆秖待风吹嘘成事古今同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若许死前恩少报终期言下命潜通临岐再拜无余事愿取文章达圣聪

寄江陵王少府

分手频曾变寒暑迢迢远意各何如波涛一阻两乡梦岁月无过双鲤鱼吟处落花藏笔砚睡时斜雨湿图书此【一作比】来俗辈皆疎我唯有故人心不疎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曙後【一作暑夜】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一作星】宫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揺动一杯中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寄杭州于郎中

虽云圣代识贤明【一作名】自是山河应数生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世业有公卿入楼早月中秋色遶郭寒潮半夜声白屋青云至悬阔愚儒肝胆若为倾

寄灵武胡常侍

青云直上路初通已在明君倚注中欲遣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赞东宫自从忠谠承天睠更用文篇续国风最是何人感恩德谢敷星下钓渔翁

上张舍人

海内芳声谁可竝承家三代相门深剖符已副东人望援笔曾传圣主心此地清亷惟饮水四方焦热待为霖他年莫学鸱夷子远泛扁舟用铸金

题慈溪张丞壁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竚看孤【一作亷】洁成三考应笑愚疎舍一枝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赠邻居袁明府

隔竹每呼皆得应二心亲熟更如何文章鍜链犹相似年齿参差不校多雨後卷帘看越岭更深欹枕听湖波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隂自下坡

孙氏林亭

池亭才有二三亩风景胜於千万家瑟瑟林排全巷竹猩猩血染半园花竝牀欹枕逢春尽援笔持杯到日斜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

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

谢守登城对远峰金英泛泛满金钟楼头风景八九月牀下水云千万重红斾朝昏虽许近清才今古定难逢鲤鱼纵是凡鳞鬛得在膺门合作龙

别胡中丞

二年朝夜见双旌心魄知恩梦亦惊幽贱麤能分菽麦从容岂合遇公卿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游张公洞寄陶校书

步步势穿江底去此中危滑转身难下蒸隂气松萝湿外制温风杖屦【一作履】寒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寛由来委曲寻仙路不似先生换骨丹

题睦州郡中千峰榭

岂知平地似天台朱户深沈别径开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

登新城县楼赠蔡明府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谢公吟望多来此此地应将岘首齐

赠信州高员外

溪势盘回绕郡流饶阳【一作晓光】春色满溪楼岂唯啼鸟催人醉更有繁花笑客愁蹇拙命中迷直道仁慈风里驻扁舟膺门若感深恩去终杀微躯未足【一作是】酬

漳州于使君罢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国二十四州使君无非亲故

漳南罢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泊岸旗幡邮吏拜连山风雨探人行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圣主此时思共理又应何处救苍生

送弟子五秀才赴举

天遣相门延积庆今同太庙荐嘉宾柳条此日同谁拆桂树明年为尔春倚棹寒吟渔浦月垂鞭醉入凤城尘由来不要文章得要且文章出衆人

贻高谠

都缘相府有宗兄却恐妨君正路行石上长松自森秀雪中孤玉更凝明西陵晓月中秋色北固军鼙半夜声幸有清才与洪笔何愁高节不公卿

题长洲陈明府小亭

坐看孤峭却劳神还是微吟到日曛松鹤认名呼得下沙蝉飞处听犹闻夜阑亦似深山月雨後唯关满屋云便此逍遥应不易朱衣红斾未容君

送朱二十赴涟水

到县却应嫌水阔离家终是见山疎笙歌不驻难辞酒舟檝将行负担书为政必能安楚老向公犹可钓淮鱼鸾凰取便多如此掠地斜飞上太虚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上德由来合动天旌旗到日是丰年羣书已熟无人似五字研成举世传莫道政声同宇宙须知紫气满山川岂唯里巷皆苏息犹有恩波及钓船

袁明府以家醖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

封匏寄酒提?远织笼盛梅答赠迟九度搅和谁用法四边窥摘自攀枝罇罍泛蚁堪尝日童稚驱禽欲熟时毕卓醉狂潘氏少倾来掷去恰相宜

上杭州姚郎中

能除【一作消】疾疠似良毉一郡乡风当日移身贵久离行药【一作乐】伴才高独作後人师春游下马皆成醼吏散看山即有诗借问公方与文道而今中夏更传谁

送叶秀才赴举兼呈吕【一作李】少监

君辞旧【一作万】里一年期艺至心身亦自知尊尽离人看北斗月寒惊鹊绕南枝书回册市砧应絶棹出村潭菊未衰与尔相逢终不远昨闻秘监在台墀

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叙事四韵寄献段郎中

激箭溪湍势莫凭飘然一叶若为乘仰瞻青壁开天罅斗转寒湾避石棱巢鸟夜惊离岛树啼猿昼怯下岩藤此中明日寻知已恐似龙门不易登

胡中丞早梅

不独闲花不共时一株寒艶尚参差凌晨未喷含霜朶应候先开亚水枝芬郁合将兰竝茂凝明应与雪相宜【一作欺】谢公吟赏愁飘落可得更拈长笛吹

牡丹

借问庭芳早晚栽座中疑展画屛开花分浅浅臙脂脸叶堕殷殷腻粉腮红砌不须夸芍药白苹何用逞重台殷懃为报看花客莫学游蜂日日来

观项信水墨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倚云孤桧知无朽桂壁高泉似有声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

书桃花坞周处士壁

醉吟雪【一作云】月思深苦思苦神劳华【一作新又作白】髪生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细泉出石飞难尽孤烛【一作竹】和云湿不明【一作鸣】何事嬾於嵇叔夜更无书札【一作信】答公卿

题桐庐谢逸人【一作题庐峰谢山人】江居

少小【一作清世】高眠【一作民】无一事五侯勲盛欲如何湖边倚杖【一作竹】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由来朝市为真隐可要栖身向薜萝

叙雪寄喻鳬

密片无声急复迟纷纷犹胜落花时从容【一作逡廵】不觉藏苔迳【一作莎渚】宛转偏宜傍柳丝透室虚明非月照满空回【一作飞】散是风吹高人坐卧才方逸援笔应成六出词

又【一作杜苟鹤】

密片繁声旋不【一作久未】销萦风杂霰转飘颻澄江莫蔽长流色衰柳难粘自动【一作折】条湿气添寒【一作隂森】酤酒夜素花迎曙【一作晶耀】卷帘朝此时明【一作行】迳无行【一作人】迹唯望徽之问寂寥

哭秘书姚少监【一作姚丞】

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一作存】万古名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晓向平【一作临晓向】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

送人宰永泰

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賖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一作已】近刺桐花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下马政声【一作成】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

旅次洋【一作杨】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一作如】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一作牀】欹枕倦澄泉遶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羇【一作梦到江头身在兹】

茅山赠洪【一作赠高洪】拾遗

圣代谏臣停谏舌求归【一作还】故里傲云霞溪头讲树缆【一作遗】渔艇箧里朝衣输【一作尽】酒家但爱身闲辞禄俸那嫌岁计在桑麻我来幸与诸生异问答时容近绦纱睦州【一作题陆州】吕郎中郡中【一作内】环溪亭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闲花半落犹迷蝶白鸟双飞不避人树影兴余侵枕簟荷香坐久着衣巾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赠华隂【一作山】隐者

少微夜夜当仙掌更有何人在此居花月旧应【一作交】看浴鹤松萝本自【一作主】伴删书素琴醉去【一作後】经宵枕衰发寒【一作闲】来向日梳故国多年归未遂因逢此地忆吾庐

上杭州杜中丞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将重德合明君苦心多为安民术援笔皆成出世文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掠天逸势应非久一鹗那栖衆鸟羣

赠【一作上】处州段郎中

幸见仙才领郡初郡城孤峭似仙居杉【一作林】萝色里游亭榭【一作登台阁】瀑布声中阅簿书德重自将天子合情高元与世人疎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

书法华寺上方禅【一作禅师一作僧】壁

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一作觉】星辰去地低一迳穿缘应就【一作在】郭千花掩映似无溪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一作凭】师为破迷

书吴道隐林亭

藓榭莎亭萝筱隂依稀气象似山林橘枝亚路黄【一作树香】苞重井脉牵湖碧甃深稚子遮门留熟客惊蝉入座避游【一作饥】禽四邻不见孤高处翻笑腾腾只醉吟

陪王大夫泛湖

去去凌晨回见星木兰舟稳画桡轻白波潭上鱼龙气红树林中鸡犬声密炬烧残银汉昃羽觞飞急玉山倾此时检点诸名士却是渔翁无姓名

赠会稽张少府

高节何曾似任官药苗香洁备常餐一分酒户添犹【一作应】得五字诗名隐即难笑我无媒生鹤发知君有意【一作梦】忆【一作借】渔竿明年莫便还家去镜里云山且共看

送郑台处士归绦岩

荣启先生挟琴去厌寻灵胜忆岩栖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鈎竹外溪惯采药苗供野【一作资素】馔曾书蕉叶寄新题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怱怱便解?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积翠千层一径开遥盘【一作盘纡】山腹到琼台藕花飘落前岩去桂子流从别洞来石上丛林碍星斗窗边瀑布走风雷纵云孤鹤无留滞定【一作亦】恐烟萝不放回

哭喻鳬先辈

日夜役神多损寿先生下世未中年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孤壠隂风吹细草空窗湿气渍残篇人间别更无寃事到此【一作此事】谁能与问天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

湖北湖西往复还朝昏只处自由间暑天移榻就深竹月夜乘舟归浅山遶砌紫鳞欹枕钓垂檐野果隔窗攀古贤暮齿方如此多笑愚儒鬓未班

监湖西岛言事

慵拙幸便荒僻地纵听猨鸟亦何愁偶斟药酒欺梅雨却着寒衣过麦秋岁计有时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世人若便无知已应向此溪成白头

山中言事

欹枕亦吟行亦醉卧吟行醉更何营贫来犹有故琴在老去不过新髪生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

赠萧山彭少府

作尉孜孜更寒苦操心至癖不为清虽将剑鹤支残债犹有歌篇取盛名尽拟勤求为弟子皆将疑义问先生与君相识因儒术岁月弥多别有情

赠式上人

纵居鼙角【一作尘市】喧阗处亦共云溪邃僻同万虑全离方寸内一生多在【一作多生半在】五言中芰荷叶上难停【一作留】雨松桧【一作桂】枝间自有风莫笑旅人终日醉吾将大醉与禅通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

我爱君家似洞庭冲湾泼岸夜波声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常共酒杯为伴侣复闻纱?见公卿莫言举世无知已自有孤云【一作烟霞】识此情

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五·彭定求
  虞俦·唐圭璋
  僧儿·唐圭璋
  第三十三出 出使·李渔
  ●卷上·王寿昌
  第一齣~第十齣·汤显祖
  {说牡丹}·佚名
  第二折·王实甫
  第二折·高文秀
  卷288 ·佚名
  卷十五·佚名
  中州集巻三·元好问
  卷五十一·陈邦彦
  卷十六·陈衍
  巻八·宋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革·唐圭璋

      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十二有黄革,侯官人,熙宋时进士。似是别一人。   酹江月   寿太守母八十正月初一   堂堂卿月,奉君恩来作,潜藩贤守。喜遇慈闱年八十,特向新下称寿。千里春风,满堂和气,是处歌声奏。荷衣紫绶,捧觞齐

  • 朱翌·唐圭璋

      翌字新仲,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号灊山居士,又号省事老人。生于绍圣四年(1097)。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南渡后,为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绍兴十一年(1141),忤秦松,责授将作少监,韶州安置。二十五年(1155),桧死,充秘阁修撰。三

  • 卷三百四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二 高壁【字贵明山阴人】 拟鼓吹铙歌曲 维大明 元世失政太祖兵起淮泗遂定金陵开王业 维大明广且赫元之末治道失黜忠

  • 卷三百六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四罂粟花类【即米嚢花】七言律滇南二月罂粟花盛开皆千叶红者紫者白者微红者半红者傅粉而红者白肤而绛唇者丹衣而紫纯者殷如染茜者一种而具数色絶类丽春谱之所云   【明】

  • 卷一百0五 晉紀二十七·司马光

      起昭陽協洽(癸未),盡閼逢涒灘(甲申),凡二年。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八年(癸未、三八三年)   春,正月,秦呂光發長安,以鄯善王休密馱、車師前部王彌窴為鄉導。   三月,丁巳,大赦。   夏,五月,桓沖帥衆十萬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

  • 卷三百八十八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壬申盡其月   九月壬申,文思副使、內侍押班梁惟簡為皇城副使。(十月二十日,蘇軾云云。)   御史中丞劉摯言:「臣昨日曾論林希姦邪,不可為中書舍人,使與朝論。今者,竊聞已有除命,則是臣之區區未蒙採納

  • 卷四 乾德元年(癸亥,963)·李焘

      起太祖乾德元年正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春正月乙卯,遣使九人發關西道鄉兵赴慶州。   丁巳,發近甸丁夫數萬,修築河隄,左神武統軍陳承昭護其役。   戊午,遣酒坊副使河間盧懷忠、氊毯使洛陽張勳、(實錄稱張繼勳,國史無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四·乾隆

      南北朝  【丁梁大清元年魏大统十卯三年东魏武定五年】春正月己亥朔日食  不尽如钩  梁以湘东王绎为荆州刺史  初绎为荆州有防过庐陵王续代之以状闻至是续卒绎闻之喜入阁而跃屧为之破梁主复以绎刺荆州  

  • 何瑭传·张廷玉

    何瑭,字粹夫,武陟人。七岁时,见家供佛像,坚决请求去掉。十九岁读许衡、薛蠧的遗著,废寝忘食。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为庶吉士。阁试考题为《克己复礼为仁论》,何瑭在其文章中写道“:仁就是人,礼是人的元气,它现受到风寒暑湿的

  • 卷三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三十<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光禄寺国朝官制光禄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从三品】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满洲汉军初系四品

  •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初分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之六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执是八解脱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执由八解脱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执属八解脱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执依八解脱依八胜处

  • 后序·大珠慧海

    曩阅传灯录,至大珠海禅师,自初见马祖,及接人机语;以至泛应诸宗所问,使之结舌丧气、心悦诚服处,未尝不为之庆快而不已!盖师之言,一本于经律论之要 旨,而即事即理、全体全用,以发明向上一机,杀活予夺、纵横逆顺,无不合辙而还源也。

  • 肇论疏卷中·元康

    释元康撰般若无知论此论第三明因申般若教也。而言般若者。梵音。此云智慧也。无智者。无有取相之知耳。常人皆谓般若是智。则有知也。若有知则有取著。若有取著即不契无生。今明般若真智。无取无缘。虽证真谛。而不取

  • 朝鲜王朝实录[仁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仁

  • 庄子解故·章太炎

    清章炳麟撰。书不分卷。今传世。此书原为讲解《庄子》而作,按原书篇目次序分条排列,征引《经典释文》等书及清俞樾、孙诒让、王念孙诸人说解,附以论断,发明假借,诠释词义,注明音读,全书近250条。书收入《章氏丛书》。

  • 四人出现世间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说明世间之先丑后妙、先妙后丑、先丑后丑、先妙后妙等四种人形成之前因后果。本经为增一阿含四意断品内一小经之别译单行本。

  •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全一卷。略称不敬王者论。东晋慧远(334~416)撰。论述沙门不须礼敬王侯之理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东晋时,鉴于太尉桓玄之压迫佛教,佛教教团乃发表宣言,认为佛教教团应处于国家权力之外,然同时代之车骑将军庾冰

  • 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忉利天宫,帝释与修罗战败,请问于佛,佛为说咒,书此陀罗尼置于旌旗上,一切怨敌无能胜者。佛在忉利天宫,帝释与修罗战败,请问于佛:佛为说咒,书此陀罗尼置旌旗上,一切怨敌,无能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