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八 博索国

〔承立附〕

哀宗正大五年秋八月甲子,以参知政事博索为尚书右丞。博索,内族,世祖裔,原作白撒,一名承裔,末帝承麟兄也。幼为奉御。贞祐间,累官知临洮府兼兵马都总管。兴定元年,为左都监,行帅府于凤翔。是年,诏陕西行省侵宋,博索出巩州盐川击破宋兵于皂郊堡及天水军。二年四月,拔西和州及成州。三年,取兴元、洋州,擢权参政,行省平凉。四年,夏兵由高峰岭攻定西州,遣将大破之,并招谕诸蕃部内府。元光元年,大败夏兵,取大通城。哀宗立,边事日急,召还朝,拜右丞。寻进平章。博索居西陲几十年,当宋、夏之交,虽颇立功效,比诸将力为多。本匡怯无能,惟以仪体为事。性复而贪鄙。及为相,专复尤甚。尝恶堂食不适口,每以家膳自随。国家颠覆,初不恤也。

天兴元年春正月丁酉,两省军败绩于三峰山,元兵与白坡兵合,长驱趋汴。令史杨居仁请乘其远至击之,博索不从,且阴怒之。遂遣完颜莽伊苏、邵公茂等部民万人,开短堤、决河水以固京城。功未毕,骑兵奄至,莽伊苏等皆被害,丁壮无还者。壬辰,充卫州,运守具入京。初,元兵破卫州,宣宗南迁,移州治于宜村渡,筑新城于河北岸,去河不数步,惟北面受敌,而以石包之,岁屯重兵。元兵屡至不能近。至是弃之,旋为元军所据。甲午,修京城楼橹。先是宣宗以京城阔远难守,诏高琪筑裹城,公私力尽,乃得成。至是,议所守。朝臣有言“裹城决不可守,外城决不可弃。”于是决计守外城。在城诸军不满四万,京城周百二十里,人守一乳口尚不能遍,故诏避迁之民充军,又诏在京军官有于上清宫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内族按春、塔呼喇、刘伯纲等皆随召而出。截长补短,假借而用,得百余人。又集京东、西沿河旧屯两都尉及卫州已起义军,通建威得四万人,益以丁壮六万,分置四城。每面别选一千名“飞虎军”,以专救应。然亦不能军矣。

二月庚午,起复萨布为左丞相。

三月甲午,诏博索宿上清宫以备缓急。时京城被攻,大臣分守四面。博索主西南,受功最急,楼橹垂就辄摧。传令取竹为护帘,所司大索,无所得。博索怒,欲斩之,员外郎张兖附所司耳语曰:“金多即济矣,胡不于平章府求之?”所司怀金三百两径往,赂其家僮,果得之。已而议和,兵退。廷议罢博索,不自安,谓令史元好问曰:“我妨贤路久矣,得退为宰。为我撰乞致仕表。”俄而诏至,令致仕,军士犹恨其不战悮国,扬言欲杀之。博索惧,一夕数迁。帝以亲军二百阴为备,众愤不能泄,遂相率毁其别墅。其党萨尼雅布领本部军戍汴,闻之,径诣其所,斩经其垣下者一人以镇之。

夏六月,博索开渠于私第东。

冬十月,复起博索为平章政事,权枢密使兼右副元帅。时苏布特等兵散屯河南,汴城粮且尽,援兵复无至者。群臣为帝画出京计,遂命博索等率军扈从。

十二月,车驾发南京,次黄陵冈。博索先降元兵两寨,得河朔降将。帝赦之,授以印及金虎符。群臣议以河朔诸将前导,鼓行入开州,取大名、东平,豪杰当有向应者,破竹之势成矣。温腾察逊曰:“太后、中宫皆在南京,北行万一不如意,圣主孤身欲何所为?若往归德,更五六月不能还京,不如先取卫州,还京为便。”博索曰:“圣体不便鞍马,且不可令元兵知帝所在。今可驻归德,臣等率降将往东平,俟诸军到,可一鼓而下。因经略河朔,且空河南之军。”帝然之。时帝已遣官努将三百骑探沤麻冈,未还。帝将御船,赐博索剑,得便宜从事。决东平之策。官努还奏,“卫州有粮可取。”帝召问博索,博索曰:“京师且不能守,就得卫州欲何为?臣谓东平之策便。”帝主官努议。

二年春正月,帝在黄陵冈,归德守臣以粮糗三百余船来饷,遂就其舟以济南岸,未济者万人。元将和尔古纳率四千骑来追,贺德希挥一黄旗督战,身中多箭,军殊死斗,得卒十余人,元兵稍却。帝送酒百壶劳之。须臾,北风大作,舟皆吹着南岸,元兵复击之,溺死者近千人,元帅珠尔、都尉赫舍哩额琳等皆死之。遂命博索攻卫州。帝驻兵河上,留亲卫军三千护从,命总帅伯嘉总诸军,听博索节制,发自蒲城。帝时已遣萨布将马军北向矣,博索以三十骑追及,谓萨布曰:“有旨,令我将马军。”萨布谓帝曰:“北行议已决,不可中变。”帝曰:“丞相当与平章和同。”完颜呼沙呼扣马谏曰:“存亡在此一举,卫州决不可攻。”帝麾之曰:“参政不知。”博索遂攻卫州。兵至城下,御旗黄伞招之,不下。夜,北骑三千奄至,官努、哈萨哈、乌达布、按春并力拒战,北兵却六十里。然自发蒲城,迁延八日始至卫,猝无攻具,缚枪为云梯,州人守益固,攻三日不克。会闻元兵济自张家渡,至卫西南,遂班师。元兵踵其后,战于白公庙,败绩,博索等弃军遁。车驾还次蒲城东三十里,刘益等为民害。博索密奏益军叛去,点检穆延乌登、总领温腾察逊请帝登舟,帝曰:“正当决战,何遽退乎?”俄而博索仓皇至曰:“今军已溃,元兵近在堤外,请幸归德。”帝遂登舟,侍卫皆不知,巡警如故。时夜已四更矣,遂狼狈入归德。博索收溃兵大桥,得二万余人,惧不敢入。帝闻,遣近侍伊喇甯古、赫舍哩阿里哈以舟往迎。既至,不听入见,并其子下狱。诸军出怨言,乃暴其罪,籍家产赐军士。囚七日,饿死,其子呼图哩亦死狱中。发其弟承麟、子果勒徐州安置。

初,濒河居民闻军北渡,潜伏洞穴。及见官努军号令明肃,秋毫无犯,老幼妇女不复畏避。俄博索辈纵军四出,剽掠俘虏,所过邱墟。都尉高禄谦、苗用秀等仍掠人食之,而博索诛斩在口。官吏残虐,一饭之费至数十金,公私皇皇,民始思叛。博索目不知书,奸黠有余,簿书政事,闻之即解。善谈议,多知。接人则煦煦然。好货殖,能捭阖中人主心。浸渍取将相,起第汴西城。规放禁掖,婢妾百数,皆衣金缕。奴隶月廪与列将等,犹以为未足也。帝尝遣中使责之曰:“卿汲汲于此,将无北归意耶?”然终不悛,以及于祸。

从弟承立一名庆善努,字献甫。伟仪观,性匡怯,无能。宣宗立,擢西京副留守兼提点近侍局。呼沙呼专权乱政,尝言于宣宗,后伏诛,承立愈见宠幸,近侍局始用事矣。三年,元兵围中都,遣募兵往援。俄为右都监,行帅府事。四年,迁庆原都总管。兴定间屡击破夏兵,以功进左都监兼节度使,行帅事于鄜州。哀宗正大四年,李全据楚州,授承立元帅,屯盱眙。兵败,死者万余,委弃资仗甚众。时军无见粮,转输不继,民疲奔命,愁叹盈路。枢密判官白华上章,乞斩之以谢天下,不报。降定国节度使,又以受赂夺一官。八年正月,凤翔破,行省徙京兆民于河南,令承立以行省守之,只病卒八百,瘦马二百,屡请还。每奏以一贴,附其兄博索乞为地,不许。寻弃军还,使代图克坦乌登行省徐州。天兴元年,入援,总领侯进等叛降元。承立退保归德,次杨驿店,遇萨纳台军,遂溃。徐州帅鄂伦战死,承立被擒。至真定,见史天泽,戒其以生灵为念,大帅特默岱诱使招京城,不从,卒被害。

鄂伦为丞相萨布侄。元光间,例以诸帅为总领,鄂伦以丞相故,独不罢。防近族而用疏属,故博索、承立、鄂伦辈皆腹心倚之。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八·志第十一·天文十一·脱脱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四·张廷玉
  臧榮緒晉書卷十六·汤球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十五·佚名
  第八章 刘知幾与章学诚之史学·金毓黻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梁武德郗皇后传·李延寿
  孙玮传·张廷玉
  一九、孔子去卫适陈在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卒岁非鲁定公卒岁辨·钱穆
  提要·周怡
  卷四·佚名
  卷九十六·佚名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232.海瑞刚正不阿·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八·邵雍

    冬至吟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小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杯盘吟林下杯盘大寂寥,寂寥长愿似今朝。君看击鼓撞钟者,势去宾朋不易招。欢喜吟扬善不扬恶,记恩不记仇。人人自欢喜,何

  • 第一齣~第十齣·顾大典

    第一齣 家门始末【看花囘】〔末上〕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名牵利绾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皓首。极品何爲。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鄕风景好。携手同归。【谢池春

  • 卷452 ·佚名

    杨万里 晓泊丹阳馆 夕冻朝还积,寒曦暖未多。 霜轻犹著草,冰重亦浮河。 山尽酣余势,潮归殿去波。 六朝遗迹在,故老尚傅麽。 杨万里 晓泊兰溪 金华山高九天半,夜雪装成珠玉案。 兰溪水清千顷

  • 卷七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江东集钞题张以道上舍寒緑轩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送出如蕨苗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水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罛?亲捞微带生烂炊凋胡淅

  • 卷七·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兵部主事陈焯编韩 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军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

  • ●相思谱·沈泰

    (吴中情奴编巫山散人评) △第一折 【卜算子】〔生〕风流千古胜,漫道我平分。 【菩萨蛮】(半生落落愁如织,远山一带伤心碧。缓步过东楼,有人楼上愁。新愁知几许?乱乱丝千缕。携酒上长干,愁风到鬓寒。小生自与王娇如订生死之约,

  • 卷一百五十三 志一百二十八·赵尔巽

      ◎邦交一   中国古重邦交。有清盛时,诸国朝聘,皆与以礼。自海道大通而后,局势乃一变。其始葡萄牙、和兰诸国,假一席之地,迁居贸易,来往粤东;英、法、美、德诸大国连袂偕来,鳞萃羽集,其意亦仅求通市而已。洎乎道光己亥,禁

  • 第一百五十回 发宣言改组国民党 急北伐缓攻陈炯明·蔡东藩

      却说陈炯明在广州被中山击败后,只得退守博罗等处,一面向吴佩孚乞救。吴佩孚虽然拥兵甚众,无奈鞭长莫及,不能立刻派队援助,只得电令沈鸿英、方本仁、陆荣廷等,火速入粤。那沈鸿英此时已有归附中山、回桂攻陆的意思,对于

  • 卷之六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五 监督·周作人

    鲁迅本名樟寿,字豫山,本来是介孚公给取的,后来因为同窗开玩笑叫他作雨伞,告诉祖父要改号,乃改一字曰豫才,及往南京去时,椒生为易名树人,这与豫才的意义也拉得上,所以不再变换,虽然自己所喜欢的还是从张字出来的“弧孟”,又取索居

  • 李庭芝传·脱脱

    李庭芝,字祥甫。他的祖先是汴京人,十二代祖孙同堂而居,叫作“义门李氏”。后来迁徙到随州应山县。金国灭亡,襄江、汉水流域地区兵火战乱频仍,又迁徙到随州。特别以武艺的名声显赫乡里。李庭芝出生的时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长

  • 张家玉传·张廷玉

    张家玉,字元子,东莞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改选为庶吉士。李自成打下北京后,他被捉拿住。曾上书给自成,请把自己家题为“翰林院庶吉士张先生之庐”,并表彰、抚恤范景文、周凤翔等人,用厚礼对待刘宗周、黄道周,尊敬地赡养史

  • 开宗明义章第一·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阐述了孝的三个层次:开始于侍奉父母,扩大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最终是成圣成贤,回归本善。【原文】仲尼居(1),曾子侍(2)。子(3)曰:&ldquo;先王有至德要道(4),以顺天下(5),民用和睦(6

  • 治兵第三·吴起

    治兵,即治理军队的意思。全篇共八节,主要讲的是进军、作战、训练、编组、指挥等问题。15、武侯问曰:&ldquo;进兵之道何先?&rdquo;起对曰:&ldquo;先明四轻、二重、一信。&rdquo;曰:&ldquo;何谓也?&rdquo;对曰:&ldquo;使地轻

  • 昭公·昭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三月,公如楚。叔孙婼如齐莅盟。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九月,公至自楚。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传】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齐求之也。癸巳,齐侯次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观佛心品第四  尔时佛心如红莲华。莲华叶间有八万四千诸白色光。其光遍照五道众生。此光出时受苦众生皆悉出现。所谓苦者。阿鼻地狱。十八小地狱。十八寒地狱。十八黑闇地狱。十八小热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八(论本自第二十一至第三十)·窥基

    基撰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姓地第一者。十七地中。声闻地第十三。此即简前生后。初瑜伽处等。简余二乘。三乘皆有初瑜伽处故。瑜伽有四不同。此为最先故言初。瑜伽是观行。种姓是观行种子。种子能为现行观行。作所

  •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之即位·佚名

    [般多伽婆耶王]殁后,其子木达西瓦知为黄金波利[妃]之子,为无事即承王位。(一)此王构筑称为摩诃眉伽[大云]林苑,具适名美点,有果树花树之[林苑],(二)然林苑之敷地决定时,于非时起大云降大雨,故[名][此]苑为摩诃眉伽林。(三)木达西瓦王于楞伽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