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阳峤传

阳峤,河南洛阳人,祖上从北平县迁居到此,为北齐右仆射阳休之的玄孙。仪凤年间(676~679)应八科举考试中试,授官将陵县尉,后任詹事司直。长安年间(701~704),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丞,争相引荐阳峤,请求任用他为御史。内史杨再思一向与阳峤友善,知道阳峤不乐意担任捕捉处罚人的职务,对桓彦范等人说:“听说阳峤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怎么办?”彦范说:“做官要选择人才,岂能容人情愿与否。惟独不情愿的,尤其要让他当,以便推动难以进用的风气,而阻遏急于求进的道路。”杨再思同意了他的看法,阳峤被提升为右台侍御史。景龙末年(710),转任国子司业。阳峤恭谨好学,有儒者的风度。他又勤于为政之道,循循善诱,他在学司时,当时人都认为他的才能胜任其职。奏请修建了先圣庙及讲堂,随后在前庭建立一石碑,以记载崇儒的事。

睿宗即位时,授官尚书右丞。当时分建都督府以统领外台官员,精心选择清廉贤能的官吏任职。阳峤被授予泾州都督府都督之职,不久停职未赴任。又历任魏州刺史,充任兖州都督、荆州长史,为本道按察使,所到之处以廉洁闻名。魏州人到皇帝殿庭上割耳以示诚意,请求阳峤再到他们州郡任职,于是又被授官魏州刺史。后入京任国子祭酒,积功封爵北平伯。举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人为学官,都堪称名儒。当时一些学生学习渐有懈怠,阳峤负责考核经书学业,稍加鞭打,学生们怨恨他,毁谤哄闹起来,便一道在街上趁夜色把他殴打了一顿。皇上听说后命令有关官吏杖杀那些无理取闹的学生,也就平息了事端。

阳峤一向友爱兄弟,抚养年幼失父的侄子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常对人说:“我虽然登上了地方长官的地位,而心与从前当尉官时没有什么不同。”了解他的人很是称赞感叹,不久他因年老而辞官,于家中去世,谥号为敬。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张廷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五·杨仲良
  卷十七·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儒林宗派卷十五·万斯同
  别集下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世家卷第十七 高丽史十七·郑麟趾
  第九章 接受改造 十 考验·溥仪
  一三 看佛经·许寿裳
  罗衣轻传·脱脱
  ●附录二·吴子光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杨慎

      ○一笑  杜诗“一箭正坠双飞翼”,黄山谷注作“一笑”,盖用贾大夫妻射雉事也。  ○九字梅花诗  元天目山释明本中峰有《九字梅花》诗云:“昨夜西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初坳。

  •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欧阳修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以宏辞补校书郎。举贤良方正异等,调河阴尉。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武元衡帅西川,表掌节度府书记。召为起居舍人。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

  • 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六十八·赵尔巽

      费扬古满丕 硕岱 素丹 马斯喀 佟国纲迈图 格斯泰 阿南达子阿喇纳 吉勒塔布 殷化行 潘育龙孙绍周 从孙之善 额伦特康泰 泰弟海   费扬古,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子。状貌魁异。年十四,袭爵。   康熙

  • ●卷六·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宋理宗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铃缝玉池上,后归贾平章。至国朝有江南,八十余年之间,凡又易数主矣。往在钱唐谢氏处见之,陆国瑞携至松江,因得再三披阅,并录其目。真传世之宝也。

  • ●卷十三·赵翼

    ○魏书多曲笔魏收仕于北齐,修史正在齐文宣时,(高洋)故凡涉齐神武(高欢)在魏朝时事,必曲为回护。如《孝庄纪》,建义元年书齐献武王(高欢先谥。)与于晖等大破羊亻品于瑕邱。(《北史》不书。)二年书齐献武王与上党王天穆大破邢杲于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三月丙寅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己巳颁赐二辅臣各银彩扇六把银钉铰扇十把砗磲扇二十把○南京工部尚书丁宾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陈荐工部右侍郎仍提督操江兼署南京都察院事罗

  • 卷四十二之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三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文公二年春王二月丁丑作僖公主【案此后世祔庙除几筵之所以不一其説也左氏则以三年为防谷梁则以练为防而仪礼士虞礼记云卒哭明日以其班祔郑康成注祔已主反于寝郑

  • 北史识小录卷二·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北史识小録卷二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后妃传手铸金人【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丨丨丨丨以成者为吉不则不得立也○以上序】赴会二十余万【文成初穿天泉池获一石铭称桓帝葬母氏远近丨丨丨丨丨丨○以

  • 一气·胡宏

      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消物尽,旧迹亡灭,是所以为鸿荒之世欤?气复而滋,万物生化,日以益众,不有以道之则乱,不有以齐之则争。敦伦理,所以道之也。饬封井,所以齐之也。封井不先定,则伦理不可得而敦。尧为天子,忧之

  • 第十五章 40·辜鸿铭

    子曰:“辞达而已矣。”辜讲孔子说:“语言应通俗易懂,而没有其他任何特殊要求。”

  • 卷九十三·道世

    △酒肉灾第九十三(此有三部)▲述意部第一夫酒为放逸之门,大圣知其苦本。所以远酣肆,离酒缘,弃醉朋,近法友,出昏门,入醒境。肉是断大慈之种,大圣知其杀因。所以去腥臊,净身口,啖蔬菜,澄心神,招慈善,感延年。故俗书《礼记》云:“见其生

  •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一福善编辑览:阅本刊二十五卷一期所载“湘佛教界发起铸大师像”一则,窃以万梁居士等对虚兴此过分之誉,已令悚惶不安,盖虚仅愿学菩萨发心修行而未能者耳。而本刊编者未代辞谢,反助为宣达,更使惭汗无地,并适招忌者之谤。以后如

  • 佛说大净法门经·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菩萨八千。一切大圣悉得总持辩才无量。其所建立分别圣慧解三脱门。于三世慧无所挂碍。得三昧定不可转移。十力无畏一切具足。尔时王

  • 四阿含暮抄解第五(首三法第二恶之二也)卷下·佚名

    阿罗汉婆素跋陀撰符秦西域三藏鸠摩罗佛提等译已说恶行。云何爱名。答爱欲恚嫉妒(修妒路嫉妒憍慢其人皆以为嫉妒也)欲恚嫉妒者是三。谓之爱渴爱。彼是三象(即上三疾之根)彼三象无数行。问云何。答欲淫有著梵行(修妒路

  • 无能子·佚名

    三卷,唐末隐士撰。据序称,无能子博学寡欲,长于性命之学,因避兵火,居无定处。光启三年,写成《无能子》,编者得之,析为三十四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书皆有著录,只是篇目

  •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高文秀

    又名《刘先主襄阳会》。简名《襄阳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古城聚义”、“先主跳檀溪”两节。剧写刘备兵败徐州,无立身之地,特去荆州向刘表借地屯军。表次子刘琮恐备据荆州

  • 梦观集·大圭

    元诗别集。5卷。释大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原为24卷,卷1为梦法,卷2为梦偈,卷3为梦事,卷4—9为诗,卷10—24为文。所谓《梦法》、《梦偈》、《梦事》都是宗门语录,《四库

  • 闽海纪略·佚名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作者生平不详。是书记事起自顺治元年(1644年),唐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止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此书各篇皆记郑氏史事,对清初禁海政策详述始末,对禁海政策对沿海各地人民造成的危害,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