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五

万历四十五年三月丙寅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

○己巳颁赐二辅臣各银彩扇六把银钉铰扇十把砗磲扇二十把

○南京工部尚书丁宾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陈荐工部右侍郎仍提督操江兼署南京都察院事罗朝国各<锍-釒>自陈 上俱命如旧供职

○刑部覆灵宝县乡官焦衍丰占地洒粮致激民变拟发配追夺其党从焦邦等拟遣杖徒有差

○庚午清明节遣怀宁侯孙承荫灵璧侯汤国祚阳武侯薛濂靖远伯王永恩武进伯朱自洪永年伯王明辅广宁伯刘嗣爵彭城伯张嘉猷武清侯李诚铭分祭 九陵惠安伯张庆臻祭 景皇帝陵寝都指挥同知王天瑞祭 哀冲 庄敬二太子坟

○河南灵宝县贼高二与同党赵应令等紏结矿徒倡乱知县石应嵩捕平之抚按以闻部覆贼首已擒余党悉散石应嵩纪录从之

○将军石关提调王臣私令开关樵采伤尖夜二十五名部覆以臣嗜利祸众监候审决余如拟

○辛未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言臣今早入朝有百余人群聚长安门外环跪号诉问之知为镇抚司监犯家属也言本司理刑缺官无人问断以致无辜之众监禁日久死亡相继欲臣代为催请臣闻之不觉怆然今奉旨送问之犯日多而遵旨打问之官乌有有罪者既不得速正其法无罪者又不得早雪其冤圜土累累日登鬼录幽魂怨气上干天和迩岁之雨雪不时风霾恒作未必不繇于此伏望 皇上念昭狱所关甚重无辜久系堪怜将部推二臣速点一员令刻期任事见在问犯应打问者打问应释放者释放重人命以召天和恒必繇之矣不报

○是日复以 皇太子讲学之期所拟初四已过初八止隔一日未奉俞旨更请于数日中另定一日 上仍以今岁春寒令再择

○礼科给事中余懋孳言三春将迈储讲无期非所以明谕教信诏令也<锍-釒>入不省

○乙亥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复改择本月十七二十两日为 皇太子讲学之期 上以两日俱无入学且祈祷斋素礼仪不便命于四月内择之

○以江西水灾准留二监额税银二万两赈济从巡按御史陈于庭请也

○戊寅吏科等署科事左给事中徐绍吉等拾遗紏劾原任兵部尚书王象乾兵部尚书管都察院左都御史孙玮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翁正春顺天府府尹乔允升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荐原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图兵部左侍郎魏养蒙总督狭西三边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刘敏宽原任国子监祭酒朱国祯南京太仆寺卿刘汝康原任太仆寺卿管少卿事李时华原任吏部稽勋司管员外郎事主事范凤翼原任礼部主客司主事今侯补陈以闻户部山西司主事马之骏刑部河南司主事王之采历指诸臣莅官苦乡不法事请旨处分

○己卯 武宗毅皇帝忌辰遣官祭 康陵

○户部尚书李汝华覆长芦巡盐御史牟志夔题称万历二十九年起至三十四年止各灶拖欠商税一十八万二千七百三十二引八分九毫四十二年四月遇蒙慈诏蠲免请乞准商行盐一万八千二百七十三引二分八厘零以余没抵补欠课仍每引纳银三钱及带盐二分角□羊部从之  ○庚辰大学士吴道复乞归时章已十九上矣情词迫切且云欲登舟待命 上曰今时事多艰政本之地须人共济宜遵旨即出入阁佐理所辞不允

○辛巳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以言路缺人之多各官候命之久请允补考选起复散馆诸臣不报

○壬午复请允韩爌张邦纪黄国鼎郑以伟等升改礼部右侍郎等职及掌詹事府等衙门印信并允刘楚先回籍不报

○百官升总督两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周嘉谟为南京兵部尚书<锍-釒>辞不允

○户部奏边饷急缺淮课愆期乞差官守催大约谓今日盐法适当穷变变通之时乃臣部所为通变者不过复 祖宗旧制耳盖 祖宗行盐止有三商边商中引者也内商支掣者也水商运买者也此三商通则俱通塞则俱塞自淮上于三商外别添一囤户不愿三商之安乃尽资其膏髓以自为盈丰而盐法始坏今臣部虽奉钦依为两淮<锍-釒>理三商皆手额称庆而独囤户不满其欲假充三商百计挠阻如是则正课每年七十万五千一百八十引恐不能序销也所预徵内商余盐银数百万恐不能序偿也两淮所欠国课停压三年至亏边饷二百一十余万者恐不能序补也委应委官晓谕守催<锍-釒>理严防奸囤阻挠行新引以通边商<锍-釒>积引以通内商尽角□羊套搭太平场价痛绝私贩尽销官盐务使年销一年则七十万之正诛不至再压岁<锍-釒>一岁则二百十万之压课可以渐补依期徵角□羊毋缓时刻庶课不后期军需有赖矣  ○癸未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复请批发 皇太子讲读日期时所择十七日已过惟二十日得旨犹可举行故亟请之不报

○铸造福王庶第一子德昌王由崧麒麟钮镀金印

○封德王常邦□清庶第九子由椅为宁阳王

○两淮盐法道吴木□为谦条陈大平第一策其意欲借垦田之名行井田之法假田工之力严沟洫之制更树榆柳梨枣等木于经界之上一则资以为利一则资以为守户部如议具覆

○乙酉以祈祷雨泽祭告 南郊 北郊 社稷 山川风云雷雨坛 护国济民神应龙王之神 太岁之神 东岳庙收回脯□月右皿□果酒颁赐二辅臣三卓

○追赠原任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于慎行为光禄大夫以其子中书舍人纬考满进阶也

○以原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许弘纲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巡抚广东地方原任兵部右侍郎汪可受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

○丙戌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以前题补编纂官周延儒等未得俞旨复以为请不报

○户科给事中商周祚<锍-釒>请亟允部<锍-釒>蠲顺天永平二府过路落地二税留中

○丁亥礼科给事中余懋孳奏代王以溺爱之私听细人之谋舍长子鼎渭立少子鼎莎屡经廷臣会议紏驳渭母裴氏之非滥也莎母张氏之非嫡也则伦序当正而鼎莎不得终立也明矣前部<锍-釒>条议典制中有鼎莎蚤须改正一叚得旨俱依拟行是明以改正谕之矣经今五年执迷愈甚按臣周师旦多方劝导而坚拒如故岂特蔑视 君命抑何不自爱若此乞奋 乾刚立决数年未决之案并究群奸以绝乱本<锍-釒>入不省

○户科给事中官应震条上筹边济时暂计一议归并事例另悬助边一格听户部会同吏部查照从前款目稍为增额实授摇授各随其愿更不须与工部琐琐执争一议折色将河南山东漕粮粟米并十库物料暂准改折角□羊部济边二项行一二年仍复旧制

○戊子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复以蠲畿辅二税为请不报

○辛卯又请简发科道拾遗诸<锍-釒>时京官考察已于本月初八日举行部院三<锍-釒>与覆四品京堂及在外巡抚自陈之<锍-釒>俱已批发独拾遗者未下故辅臣言之不报

○礼部覆朝鲜国王李辉为其生母金氏请给冠服至再至三其情哀矣臣部当时不请给予者盖查宗藩要例亲郡王庶子袭封而嫡母不存者生母许封次妃俱止请敕知会不给诰命冠服夫内外一体固不忍以该国外藩不待以内藩之礼且嫡庶有经亦不得以尹氏侧室混同于嫡妃之列耳今据其屡请不休援 宪庙准给彼国康靖王升封副室尹氏诰命冠服为例又援崇王得封生母为妃并赐册命冠服为例夫 宪庙事出远年或者当时之特恩而要例定于万历十年炳如日星则内外臣工所凛凛恪守者即崇王生母有赐亦崇王愿移其妃之冠服于母因而徼异数之宠第奉有 明旨不为例则非臣子可概援以屡徼明矣今日该国之请臣部惟知有近行要例该国顺而安之若曰外国与内藩不同必欲徼特恩以遂显扬之情此俟 圣明乾断非臣部所敢知也得旨王既屡次恳请姑准给与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西周·佚名
  第七十回 堕虏谋晋将逾绝涧 应童谣秦主缢新城·蔡东藩
  ◎帝系一·徐天麟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四·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卷七·萧常
  卷八·曾巩
  四八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书语录》《焚书》先行进呈片·佚名
  卷七十六·傅恒
  自序·包天笑
  明帝纪·令狐德棻
  徐从治传·张廷玉
  卷三十六·阿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诗补注卷上·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补注卷上翰林院编修臣仇兆鳌撰少陵逸诗小序杜诗零落人间宋时后先继出诸家所采赝本颇多附余四十五章蔡氏登诸正集至传疑未决者亦名姓两存焉如张祜杜诵畅当得文苑英华辩证自此之外无复遗篇考公四十以前

  • 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褧 到溉 刘显 刘之遴弟之亨 许懋·姚思廉

    司马褧,字元素,河内温人也。曾祖纯之,晋大司农高密敬王。祖让之,员外常侍。父燮,善《三礼》,仕齐官至国子博士。褧少传家业,强力专精,手不释卷,其礼文所涉书,略皆遍睹。沛国刘?献为儒者宗,嘉其学,深相赏好。少与乐安任昉善,昉亦推

  • 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柯劭忞

      ○外国一   △高丽   高丽自后唐明宗长兴元年,王建始代高氏,明宗封建为高丽国王,世次俱见前史。自建传至■〈日育攵〉,三百余年未易姓。   太祖十一年,■〈日育攵〉即位之三年也,契丹人鹅儿乞奴等叛,蒙古引兵数

  •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九·荀悦

      神雀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赐天下勤事吏及民爵。鳏寡孤独高年帛。所赈贷贫民勿收。行所过无出田租。诏曰。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今阙无祀。其令祠官以时祠江海及洛水。胶东王

  • 卷七十八·毕沅

      ◎宋纪七十八 ∷起阏逢困敦七月,尽旃蒙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元丰七年辽太康十年   秋,七月,甲辰,伊、洛溢、河决元城,知大名府王拱辰言:“河水暴至

  • 东都事略卷三十九·王称

    列传二十二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也杨徽之宰峨眉宋白宰玉津甚延誉之举进士爲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郎京西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锡鲠正寡言恭敬好礼既得谏官即上疏献军国要机者一朝廷大体者四顷嵗王师平太原未褒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二·苏天爵

    丞相淮安忠武王(王伯颜) 丞相河南武定王(阿朮) 丞相楚国武定公(阿里海涯) ○丞相淮安忠武王(王伯颜) 丞相淮安忠武王 卷二之一 王名伯颜,八邻氏,其父从宗王居西域。至元初,王奉使于朝,遂拜中书左丞相。七年,改同知枢密院事。十一年

  • 一四三○ 军机大臣奏各省缴到违碍书籍缮单销毁片·佚名

    一四三○ 军机大臣奏各省缴到违碍书籍缮单销毁片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查各省缴到违碍书籍,共五千三百七十二本。理合缮具清单,缴进销毁。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鲁迅的国学与西学·周作人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来想叫作“鲁迅的新学与旧学”,因为新旧的意义不明了,所以改称“国学与西学”,虽然似乎庸俗一点,但在鲁迅的青年时期原是通行的,不妨沿用它一下子。鲁迅的家庭是所谓读书人家,祖父是翰林,做过知县和京官,父亲

  • 羊祜传·房玄龄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祖辈世世代代做二千石一级的官,到羊祜已经九代,都以清廉而有德操著称于世。祖父羊续,在汉代做南陽太守,父亲羊磜,任上党太守。羊祜是汉末蔡邕的外孙,与景献皇后是同母姊弟。羊祜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守孝

  • 李昶传·令狐德棻

    李昶,顿丘临黄人,小名那。祖父李彪,在魏朝很有名气,任御史中丞。父亲李游,也有才能德行,被当时人所称赞。李游之兄李志,任南荆州刺史,李游随他到那里。适逢尔朱氏作乱,与李志都逃往长江以东。李昶性情严厉急躁,不乱交游,幼年时已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如來性品第四之五   善男子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迦葉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何緣說方等經譬如   甘露亦如毒藥。佛言.善男子汝今欲知如來祕藏真實義不。迦葉言爾.我今實欲得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五戒品第十四(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是众中。我不见一法修已。多修已。成地狱行。成畜生行。成饿鬼行。若生人中。受命极短。所谓杀生者也。诸比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八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萨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一戒净果通种断如意足念谛戒者。谓优婆塞五戒。问云何五。答谓。优婆塞受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学迹。尽形寿。不偷盗。不

  • 卷第四·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四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建州董岩禅寺语录 上堂。拈香祝圣竟。乃云。诸昆仲。若论佛法。列位未出禅堂门。博山未出方丈门。早已漏逗了也。又何待打鼓升堂。拈槌竖拂。扬

  • 悟真直指·刘一明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注解悟元子。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

  • 悔逸斋笔乘·李岳瑞

    清末民初李岳瑞撰。书中多记晚清名宦、文人轶闻杂事,其中对清代围棋名家及棋坛流变的记载,尤为他书所罕见。今据《满清野史五编》本标点整理。

  • 八大人觉经略解·智旭

    西土圣贤集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明蕅益释智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