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九

嘉靖十三年二月戊辰朔祭  太社  太稷遣武定侯郭勋代

○己丑祭  帝社  帝稷遣成国公朱凤代

○庚午  章圣慈仁皇太后圣旦赐百官寿面免命妇朝贺

○辛未  命诚意伯刘瑜掌南京前军都督府事  时大同叛卒婴城固守总兵郤永督诸路兵分据四关厢围之城中樵采路绝叛卒乃撤代府及各宗室军民房屋及诸公廨焚之夜缒卒下城撤附城屋为官兵所觉卒多死兵部复下招安令并许首恶自首原罪于是诸叛卒稍稍自投首恶黄镇等亦分日来见且丐薪柴路永许诺翼月城中出樵采人三百余永悉执之城中人滋惧已源清永令招降旗城四隅叛卒悉取旗裂之截其竿益无忌时时开门突兵互有斩获已复勾虏至永出祀祀营阵过虏伏弃马易服走我兵大败叛卒遂引虏十余骑入城指代府日以此为那颜居满城皆巷哭虏众不敢进明日攻东南关二叛卒张乐宴虏酋东城闉内因与掎角我军殊死战虏亦颇有损失明日乃驱叛卒为先锋急攻东关门者大半死虏知叛卒不足赖且所许金帛多不售遂反刀击之大诟而去是时虏游骑南掠至朔应诸邵源清告急请遣使募九边兵且请增总制官御虏已得一意攻城  上不许源清乃百道攻城募窑夫穴地入城卒以毒烟熏之穴中死者相籍源清复请筑堤壅水灌之  上遣工部员外郎李文芝兵部主事楚书往视其事

○癸酉  上谕阁臣曰朕在病中未尝不以大同事为怀叛军先因杀李谨此谋杀至将之罪法不可赦原非举城所为亦未敢逆朝廷本是郤永无谋信从刘源清贪功嗜利之计輙使有洗城之讹传吓城中致使逆毕劫因勾虏抗拒朝廷既说专剿逆徒胁从不问却人专攻城之计又引水灌城看来玉石亦不可得而分也朕为宣大为京师北门要地皆不可坏人而无臂可以卫头目乎况此地此民皆我  祖宗所遗今源清必欲城破人诛果忠乎否乎前日将二人调置别命将以专讨渠魁岂有今日之患今又不可轻听伊说卿等亦不可不虑将来耳纵源清幸成功不知此地何以兴复今祇可罪去二臣掣还诸路人马另遣文武大臣果能职事者使专意备虏密令多方计擒逆贼之魁者庶免老师伤财源清既能了事如何又请添岂非官多事扰乎无何源清亦知事不可为自劾求去  上责其避难负托夺职间住兵部请并罢郤永  上谓提督与总制不同且永素着谋勇留之遂改督饷侍郎张瓒为兵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代源清总督军务兵部以大同辞卒未平人有虏警请差给事中六人兵部司官六人分诣各边召募勇敢以壮军实  上从部议命给事中常序等往又诏兵部募兵宜为实边久计于是部议弘治间募军人给银五两许令事宁之日自便今额兵既耗请遂以所募藉为兵系军卫者隶原卫系民籍及流者附入近卫掺练月粮马草视额军终其身与开伍子孙有愿军者听报可  改通政使司提督誊黄右通政王激为国子监祭酒  兵科都给事中曾汴言今边事孔棘请今廷臣荐举将材起都督马永用之申饬梁震史俊苗銮各路援兵分部防虏又言团营重务王宪职任本兵势难兼摄令边报旁午营务视昔加重请改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提督团营令宪得专心部事经理边务兵部复其议  上从之诏升王廷相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提督团营仍掌院事令王宪专理部事余如拟

○甲戌户部言开中盐引专备容兵但容兵调遣无常难以稽察兼之差拨哨探按伏等役冒支虚废司府州县岁派边粮徵解后期坐视边储告匮今见在存积之盐例抓各边以补岁用不敷之数者比上年愈为不足若再发太仓补之是以太仓之银  各场之额盐以济边之盐补各省之岁派也不惟失开中本意而太仓亦渐竭矣  以边方多事自十二年十一月以来不满三月费太仓银不下一百二十万即太仓有余犹宜节省况渐竭乎请今后以四方常股派边其岁用不敷应补者止以见在存积酌地方之俭易量盐数之多寡通融补派毋概执前例致损盐课常股专备客兵不许别用存积兼收折色以给月粮诏如议

○乙亥先是南京礼部主客司郎中邹守益引疾乞归行南京礼部核实时尚书严嵩尚未抵任令礼部左侍郎黄绾方以右侍郎摄部篆久之未报而守益已回籍年余矣至是吏部尚书汪鋐发其事诏革守益职命吏部查参以闻鋐因劾绾不能纠正所属敢为欺蔽仪制司郎中季本职在承行虚文掩护并宜加罪尚书嵩抵任在浚情犹可原入得旨调绾外任嵩夺俸二月本降二级调外任会太常寺先祈请祈谷导引官  上念绾尝赞大礼有劳命复原任充之鋐意不惬乃再疏攻绾且掇及他事诏如前旨仍调外任而导引官以户部侍郎张云充之于是绾上章自理且言衅端所由起有三臣雅与辅臣张孚敬交厚及孚敬在政府屡有规正见谓讥切一也孚敬与尚书夏言不相能而臣为言同僚每欲调和两人孚敬反生疑恶二也大同之变孚敬立主征剿而臣议当抚安意见相左三也臣尝语孚敬曰  圣明在上宵旰求理苐使二三大臣得人公平好恶弗事险欺则宿习可回至治可望鋐疑臣所云者盖指己也故甘为孚敬鹰犬攻击臣以快其私然臣不去鋐必不已乞亟罢臣以避祸不则奸谋臣测阴肆中场臣死无日矣  上览奏谓绾事已迁官竟仍留绾供事如故明日孚敬辩臣与绾初同议礼自许同心近该吏部参绾纵放属官擅自回籍以为情甚欺罔臣与同官臣时臣献夫从公斟酌拟调外任非臣一人私有好恶也大同叛军作乱臣等钦奉  圣谕此逆卒前玫得志后来间未思以处之者今日之叛有自耳今但当讨之岂可容缓以一日哉彼既屡谕不信敢行拒敌为在征讨为正亦难说玉石不分臣等遵奉  庙谟敢不依朝廷纪纲法度为重前后奉行敕旨俱是擒捕魁首胁从罔治原未主力征剿之说使绾诚有忠爱之心以抚安为是自当尽言陈奏于  上不应暗昧附人以摇国是也孟轲氏曰不信乎友弗获乎上臣蒙  圣明付托勿贰勿疑所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昔所同心如绾者亦不相信又转而之他则臣孤危一身亦何以报  圣明于万一哉伏望  皇上将臣速赐罢黜上以全  君臣保爱之恩下以全朋友儆戒之义  上曰朕昔闻绾于卿故前日特留旧任况他赞助议礼已有止还留用卿不必与辨即赴合辨事庶朕得以养病省事鋐亦辨乞罢  上慰留不允  四川云南县民夏瑀柏获异石以献云用水灌可照人影通政使陈经言瑀柏小民当呈之有司不当径诣阙下以开进瑞之端下户部辨验无状苐西域贾胡言为祈雨所用扎丹石早时置泉内咒之可致云雨命收入内库

○丁丑致祭先师孔子遣大学士张孚敬行礼  孝贞纯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礼遣恭顺侯吴世兴祭  茂陵  荫故大学士桂萼子载为国子生先是萼为吏部尚书荫一子中书舍人及赠太傅又荫一子尚宝司丞至是萼妻吴氏又奏称例三品考满者得荫一子入监萼屡次迁秩未及满考而先后历任三品实逾五年愿得比例赐荫诏特许之  升南京光禄寺卿宋景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命听用参将都指挥佥事王辅副总兵分守凉州地方

○己卯升山东按察使秦钺为本布政司右布政使  诏更  圜丘名为天坛  方泽名为地坛礼部尚书夏言奏  圜丘  方泽本法象定名未可遽易苐称  圜丘坛省牲则于名义未协今后冬至大报起蛰祈谷祀天夏至祭地祝文宜仍称圜丘方泽其省牲及一应公务有事坛所称天坛地坛从之

○辛巳启蛰行祈谷礼于  圜丘命武定侯郭勋

○乙酉以太仆寺马鈇发银十万两遣官市马及发三万两于顺天巡抚令市马给蓟州军士

○丙戌  恭仁康定景皇帝忌辰遣仪宾周钺祭  陵寝  升大理寺右寺丞张景革为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

○丁亥升大理寺卿陈轼为户部右侍郎巡抚贵州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问为兵部右侍郎

○己丑自虏引退大同叛卒有随虏北者虏虐使之往往复奔归城围久外攻益急叛卒虏士民有变乃排根先后所不与同计者率阖室戕之城中人情由是乖刺大同管粮郎中詹荣者有机略自镇城棼乱仓库绝无犯者荣密与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相与血盟讨贼乃阳命宁持军校尉庶壮诣总制刘源清总兵郤永巡抚樊继祖巡按苏祐为黄镇等乞原而阴以荣等谋告继祖问计所出宁谓马昇杨麟为叛军所逼非其心且昇威行贼中今势蹙亦思自免诚贷其死令讨贼自效即叛可立尽弟须损数千金募死士耳继祖许诺以其谋告源清永源清业已角□羊任欲收后效乃檄荣以三千金付昇会张瓒亦遣延缓副总兵梁震乘隙入城主事楚书复备以 

○癸酉  德音檄示城内于是宗室官生人等出城迎震书入谕欢声雷动其夕昇麟等遂擒黄震等九人斩入次日继祖轻车赴镇昇麟复先后捕斩首恶许章等凡二十六章余无所问时城中道殣相望继祖发仓票给赈稍稍以法绳其无良者瓒驰至城下令诸路兵退二舍以示无它诸将以次上谒次日与御史苏祐张鼓吹自南门入集诸文武将佐置酒高会遵诏格赉有功将士城中自宗室而下无不至家相家自是大定瓒还驻宣府所调京营及诸路兵悉罢之惟留震于大同西路辽东参将史俊于大同东路以备虏停发买马银三十万两及京营马八千余匹已又诏户部例外发银十一万两赈济大同关厢及邻近被害地户

○辛卯  诏宣府抚臣以兵卫代王府还府初王以大同军变走避宣府至是始还  兵科都给事中曾忭户科都给事中管怀清刑科都给事中周昆各上书言大同事忭言首恶虽已就擒镇城抚定亦复苟且姑息而已不足以彰  天讨惩后乱请命兵部议所以整饬善后者诸首恶已正刑典宜绘云诸边马昇杨麟既待己不死宜安置别卫及新旧军士皆宜更调安插怀理请核彼兵之地量行赈敕横罹绛刃者周给葬埋代府宗室避难复还者补给禄粮昆言昨该镇军变时有耿指挥钱指挥等数家并以忠义阖门遇害受祸最惨今遣大臣宣布  德意宜优加恤典令有司建祠岁时致祭以风示天下  上俱从之

○壬辰日生晕及左右珥俱黄白色鲜明并左右戟气青赤色鲜明是巳至申始散是日白虹亘天

○甲午升贵州左布政使罗方为南京光禄寺卿

○丙申遣大学士张孚敬  大明于朝日坛  升江西左布政使戴书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等处地方

○丁酉  昭圣康惠慈圣皇太后圣旦免命妇朝贺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二 自序·魏收
  列传第九 献文六王·魏收
  ●崇禎長編卷之十一·汪楫
  卷五十一·毕沅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一百五十九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请补放江宁织造摺·佚名
  卷七·宇文懋昭
  卷五十六·佚名
  沿边招民垦荒章程·周树模
  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惲列传第十九·范晔
  元颢传·李延寿
  卷二百四十四·杨士奇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丁绍仪

    ○顾奎光双溪诗词集祖孙父子兄弟掇嵬科膺无仕者,代不乏人。其均善时文者已少,均工词者尤少。独余外曾祖双溪顾公家词学相传,世罕其匹。公讳奎光,由进士宰湖南之桑植,未中寿殁,著有双溪诗词集。虞美人云:“朝来春色浓

  • 第十四出 怨寡·周履靖

    【锁柳烟】〔小旦上〕锦绣香寒。铅黄妆浅。永守靑灯缟幔。几把菱花偷展。谁适为容。枉有修眉娇面。流水终年不向西。何堪尽日闭香闺。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管啼。奴家乃庄寓言之女陈以训之妻也。年甫二旬。寡

  • 第三十一出 陆姑救易·王世贞

    【光光乍】〔净付净同上净〕尊爵独巍巍。逞英雄志未灰。古今相业无吾对。〔付净〕严君声势震如雷。纵横予夺。何求不遂。〔净〕赫赫威名震四方。〔付净〕区区文武莫争强。〔净〕与儿共建千年计。〔付净〕宗社无疆福

  • 梦游埃及·徐志摩

    龙舟画桨 地中海海乐悠扬;浪涛的中心, 有丑怪奋斗汹张;一轮漆黑的明月,滚入了青面的太阳—— 青面白发的太阳;太阳又奔赴涛心,将海怪 浇成奇伟的偶像;大海化成了大漠:开佛伦王的石像 危峙在天地中央;张口把太阳

  • 嵗时杂咏巻十·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中和节【古诗十一首今诗三首】中和节日宴百寮【二首】 徳 宗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欢酣朝野同生徳区宇均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嵗华今载阳东作方肆勤慙非薰风唱曷用慰吾人东风变梅

  • 杜甫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

  • 卷一三二 宋紀十四·司马光

      起強圉協洽(丁未),盡上章閹茂(庚戌),凡四年。   太宗明皇帝泰始三年(丁未,公元四六七年)   春,正月,張永等棄城夜遁。會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棄船步走,士卒凍死者太半,手足斷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後,大破永等於呂梁

  • 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误宠权阉 复长安追歼大盗·蔡东藩

      却说田令孜拥驾西行,日夜奔驰,不遑休息。趋至骆谷,适郑畋出镇凤翔,迎谒道左,请僖宗留跸讨贼。僖宗道:“朕不欲密迩巨寇,且西幸兴元,征兵规复,卿可纠合邻道,勉立大功。”畋知僖宗不肯留跸,乃启奏道:“道路梗涩,奏报难通,陛下委

  • 卷第一百五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十一〔起重光大渊献(辛亥),尽玄黓困敦(壬子

  • 名山藏卷之九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杂记(四)◆臣林杂记(四)万安刘吉严嵩赵文华万安刘吉严嵩赵文华○万安万安眉山人正统十三年进士选授为编修累官礼部侍郎长身魁硕眉目如刻画外宽然长者内深刺骨在宫初无学术外事嘱贿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七月庚寅朔黄花镇雷火毁台垣及神火器具○壬辰大学士张位廿□寺以戒谕百官请 上御文华门面发谕文旨暂免○礼部上戒谕群臣及诏告天下仪注○吏科给事中张正学言天变异常辅臣张位言矿店二事逢迎迁就甚为欺罔

  • 卷之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十八卷 仕绩 九·缪荃孙

    苏 州 府 六 清(下)蒋元益蒋元益,字希元,长洲人。杲子。乾隆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右侍郎,再充乡试正考官,三督学政。戊戌京察,以原官休致。主娄东书院,移主紫阳书院。戊申,卒于家,年八十一,祀乡贤祠。元益

  •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陽(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陰陽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

  • 赵迪传·宋濂

    赵迪,真定藁城人。年幼丧父,孝敬母亲。金末为义军万户,因力大能拉强弓,又善骑射,被任命为真定尉,后调为藁城县尉,又升为县丞。太祖大军至藁城,赵迪率众投降。太祖十七年(1222),改藁城为永安州,任命赵迪为该州同知节度使事。曾随

  • 状留篇第四十·王充

    论贤儒之才,既超程矣,世人怪其仕宦不进,官爵卑细。以贤才退在俗吏之后,信〔可〕怪也。夫如是,而适足以见贤不肖之分,睹高下多少之实也。龟生三百岁,大如钱,游于莲叶之上。三千岁青边缘,巨尺二寸。蓍生七十岁生一茎,七百岁生十茎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第四分世记经三中劫品第十一佛告比丘。有三中劫。何等为三。一名刀兵劫。二名谷贵劫。三名疾疫劫。云何为刀兵劫。此世间人本寿四万岁。其后稍减寿二万岁。其后复减寿万岁。转寿千岁。转

  • 台湾教育碑记·佚名

    本书集刊有关清代台湾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书院案底」二卷。碑文来源:一为日据时期前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编印「台湾教育志稿」所集三十六篇,一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