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薛大鼎传

薛大鼎,蒲州汾阳人,北周太子少傅博平公薛善的孙子。父亲薛粹,隋朝介州长史,汉王杨谅谋反,授予薛粹绛州刺史官职,谅失败后被杀。薛大鼎因年幼被免死,流放辰州,后得以返回乡里。唐高祖刚树义旗时,大鼎到龙门拜谒高祖,并说:“请不要攻打黄河以东地区,就从龙门径直渡河,占据永丰粮仓,传递檄文给远近四方之人,那么粮食兵员就都充足了,既然统领着肥沃丰饶的天府地区,占据着河山险固的有利地形,这就是控制要害致敌死命的计策。”高祖很同意他的意见。而当时将士们都请求先攻打河东地区,便听从了众人的意见。授予大鼎大将军府察非掾的职务。

贞观年间,转任鸿胪少卿、沧州刺史。州界上有一条无棣河(在山东境内),隋朝末年被填塞废弃了,大鼎上奏章请求准予开凿,并从大海引水来发展渔业和盐业。百姓歌咏此事道:“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大鼎又因州界地势低下,便疏通长芦水及漳水、衡水三条河道,分头导泄夏日的洪水,使境内不再有水害。当时他与瀛州刺史贾敦颐、曹州刺史郑德本都有善政美名,河北地区称他们为“铛脚刺史”。

永徽四年(653),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第二年去世。有两个儿子:薛克构、薛克勤。

克构,天授年间官做到麟台监。克勤,任司农少卿,被来俊臣陷害处死。克构受牵累获罪流放岭南而死。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张廷玉
  路史卷四十二·罗泌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梁本)·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第二一一照会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一一五○一—二·佚名
  六五六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覆查明各大臣家并无镌刻奏疏朱批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六·杜大珪
  列传卷第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郑麟趾
  兵六·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100·陈邦瞻
  黄金涛·周诒春
  二年·佚名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姜夔

    番阳姜夔尧章撰越九歌帝舜楚调黄锺宫王禹吴调夹锺宫越王越调无射商越相侧商调黄锺商项王古平调无射宫涛之神双调曹娥蜀侧调夷则羽庞将军高平调林锺羽旌忠中管商调南吕商蔡孝子中管般瞻调 大吕羽○越九歌越人好祠其神

  • 列传第三十四 阳斐 卢潜 崔劼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李百药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

  • 第五十七回 责贺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蔡东藩

      却说梁主信佛,太子纲独信道教,尝在玄圃中讲论老庄。学士吴孜每入圃听讲,尚书令何敬容道:“昔西晋丧乱,祸源在祖尚玄虚,今东宫复蹈此辙,恐江南亦将致寇了。”这语颇为太子所闻,很滋不悦。后来敬容妾弟费慧明,充导仓丞,夜盗

  • 卷之二十三·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十二月。甲子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壬辰皆如之内记  ○河东河道总督曾国荃奏。查勘铜瓦厢以下直东豫三省黄河。应修补南岸长堤。及设官修守下

  • 卷三十二·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二石亨新第晦庵真迹山西疆里图龚钝庵民风诗虞雍公奏议序○石亨新第英宗皇帝一日御祥凤楼,恭顺侯吴瑾、抚宁伯朱永等被召入侍。时忠国公新第成,上顾问左右曰:「此何人居也?」永等谢不

  • 通志卷九十三·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六战国田单 鲁仲连苏秦 【苏代苏厉】张仪【陈轸犀首】商鞅 樗里疾 甘茂【向夀甘罗】魏冉 白起 王翦 范雎蔡泽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三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十七日浙江巡抚【臣】李卫谨 奏为奏 闻冬月雨水情形事钦惟我 皇上圣德感召至诚格 天举行耕耤嘉谷

  • 卷二十四·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二十四宋 徐天麟 撰舆服下天子冠服高祖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八年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本纪臣天麟按後汉舆服志云刘氏冠楚冠制也祀宗庙诸祀则冠之此冠

  • 奔丧·戴圣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哭辟市朝。望其国竟哭。至于家,入门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括发袒

  • 卷之九·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九晋人程本着北官意问北宫意问曰:上古之世,天不爱其宝,是以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晷而不失其次,凤凰至,着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朱草生。敢问何所修为而至於是也?子华子曰:异乎吾所闻。夫桢祥瑞应之物,有之足以备其

  • 第十四章 23·辜鸿铭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问,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君(主人)。孔子回答:“不能欺瞒他,如果必要,应当面反驳。”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佚名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lsquo;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

  •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太虚

    ──在武昌佛教会讲──一、信入:信有信信、解信、行信,未到解信、行信,须有信信为基,信信之表示即受三皈是。三皈者,皈依佛法僧为师,更不以其余之天道、魔道、外道、神道、鬼道为师也。二、解入:闻熏教义,研思经论,法界事理,了

  • 佛法悟入渐次·太虚

      一 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  二 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  三 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  四 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佛教以圆寂以大觉为究竟目的。藏海虽渊,但求由之而能开悟;法门固多,但求由之而能证入。拈花一

  • 毘陵集·独孤及

    20卷。收诗歌和散文。独孤及提倡古文,主张复古。其文情意真挚,古奇雄健,是唐古文运动先驱之一。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 此事难知·王好古

    二卷。元王好古撰。王氏对仲景之学推崇备至,同时亦推崇其师李东垣的伤寒之论,于是乃著此书光大东垣之学,元至大元年(1308)撰成此书。此书集东垣医学论文、医学理论。专述东垣之绪论,于伤寒证治十分详审。《四库全书提

  • 海公大红袍全传·佚名

    章回小说。原署“晋人李春芳编次”。明本《海刚峰居官公案》署“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故此书伪托其名。六十回。内容不同于明本公案小说,是以海瑞为主线贯串始终,具有完整连续情节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海瑞一生的遭际

  •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修法之仪轨。应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并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