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二年

(丙寅)二十二年清乾隆十一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戊辰,上具冕服,御仁政殿階上,率王世子及百官,陳賀于大王大妃殿。登殿受賀頒敎。朝臣年七十以上、士庶年八十以上及王曾孫婦、王外孫婦年老在世者,竝賜食物、衣資有差。錦平尉朴弼成,特命優賚,以寧陵都尉而年今九十五歲也。

○上以手書,下勸農之敎于八道、兩都,飭惠廳、度支,顧恤都下貢民。

1月3日

○庚午,右議政趙顯命上箚,乞依故相閔鎭遠、李光佐例致仕,上優批不許。司直朴弼琦上疏,乞致仕,上嘉其志,許之。弼琦登科二十年,杜門罕出,世稱恬謹。至是以通政致仕。

1月4日

○辛未,右議政趙顯命陳疏尋鄕,上遣承旨敦諭,仍使偕來。

1月5日

○壬申,領府事金興慶上疏,乞致仕,不許。

1月6日

○癸酉,以李昌壽爲承旨,南泰齊爲大司諫,尹容爲大司憲,鄭夏彦爲獻納,金尙耉爲掌令,洪曙爲持平,尹東浚爲副校理,嚴瑀爲正言,南有容爲兼弼善,洪重一爲東萊府使,擢金光世爲刑曹參判。

○上引見大臣、備堂、秋曹長官,議疏決也。放申暐、趙暾、李春躋、南德老、奇彦觀、李顯重、朴聖源、朴致隆等,尹光周、李德濟出陸,李彦世撤籬。

○命賜宗臣及朝臣妻年七十以上,士庶人婦女年八十以上食物,因領議政金在魯所請,而依丙戌年例也。

○重試對擧別試,因歲歉定以庭試,從領議政金在魯請也。

1月9日

○丙子,有星流于氐星之下。

○上謁太廟。

1月10日

○丁丑,有星流于翼星之下。

1月11日

○戊寅,上御仁政門,親鞫罪人祖行,刑訉不服。

○以趙榮國爲承旨。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掌令閔洙彦上疏,略曰:

世道日喪,倖門大開,碎首於名利之道,褰帷於奔競之場。淸官、美秩,不憚於顯言干求,腴邑大郡,謂可以重賄賺得。旣得則自許其能,不得則反以爲恥,請申飭兩銓,必抑躁競。

司諫兪彦述亦上疏,略曰:

噫!近來政注之間,私意橫流,淸途極選,不顧友壻之嫌,而任自通擬。關東善邑,爲其堂叔之親,而假手差除,公議莫不駭笑。大臣斥其肆然,而若不聞覩,迄無自處,請加譴罰,俾自知警。載寧民人,千百爲群,號哭營門,聞其査治之際,廉姓兩班家婦女,慘被吏卒之毆打,不勝其憤,投水而死。其在懲虐吏勵頑民之道,不可無一番嚴覈。麒麟驛村殺夫之變,情節狼藉,而不加究覈。兩邑守令及前後覆檢官,不可不嚴處。而別遣御史,按覈宜矣。

蓋鄭翬良與吏議沈星鎭爲友壻,而通副學,李墰卽吏判李周鎭之堂叔,而除三陟府使故也。疏入,上下嚴批。仍問曰:「大臣誰耶?」領議政金在魯曰:「右相云矣。」上曰:「載寧誰也?」同副承旨李昌壽曰:「鄭錫百矣。」副校理吳彦儒曰:「閔洙彦之疏,藏頭囫圇。上款所論,何等罪過,而末稍勘律,不過申飭,其意專出挾雜,不可無罰。罷職宜矣。」上於是罷洙彦,遞彦述。

1月12日

○己卯,上御仁政門,親鞫罪人祖行,結案正法。祖行卽戊申逆魁有翼之子,朴亮漢之外孫,以緣坐謫濟州者也。與其叔往復書札中,有凶言謀逆,而刑訉不服。但曰見叔書而知其爲謀逆,故喜之也。上問:「喜者何意?」祖行發不道之言。諸臣力請正法,上遂從之。

○左議政宋寅明奏曰:「臣之半生藉手而事君者,卽蕩平也。而誠僞易混,得失相參,終不能同其不同,而扶抑或過,取舍或偏,畢竟各歸自私。欲捄其弊,則惟當廣收人才,勿爲偏係之政而已。」上曰:「予嘗見《癸亥日記》。仁廟下敎有曰:『雖大北子孫,無罪則用之,雖功臣有罪則誅之』,此敎予豈忘之乎?欲法堯、舜,當法祖宗,卿之此言,非特卿心爲然,予心本自如此也。卿雖以廣用爲言,惟才是取而已。何可如稱衡之必均適乎?」寅明曰:「聖心所在,臣亦仰體,而世道至此,聖上亦何能盡察其情僞乎?今之爲蕩平者,只皆自爲而已。若其喬木世臣,詩禮舊家之人,難進易退者,豈可不用乎?辛、壬戊申之身有瑕累者,固無可言,而初無可疵之人,新進名官之類,有何緩峻之可別,而强作名目,其間殆甚於水火氷炭,末流之害,將不可勝言。臣意則只當以至公爲心,小小事在所闊略也。聖上若以至公駕馭,則豈不能偕之大道乎?」上曰:「可知卿言,皆出於苦心也。」先是,寅明以伸救疏儒李德濟等事,被譴罷黜城。及復相也,見世之爲蕩平之論者,自成一黨,其弊滋甚,欲稍變規模,取老少中自好者,以爲收拾保合之計。欲上箚而未果,至是因登對而有是奏。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1月13日

○庚辰,行晝講。

○上以濟州大飢,欲遣御史監賑而難其人。領議政金在魯薦嚴瑀、韓億增,命遣億增。前日牧使所請穀物之未準數者,竝令許施,令御史親往督運,前牧使柳鎭龜,限畢賑仍任。

○領議政金在魯奏曰:「甲子年翰林召試時,一點以上皆令赴試,其後更定式,次點以上方許赴,已載《續典》。而外人或不能悉,請自今甲子圈錄中,有故未應試者,則雖一點,依初敎許赴,其他則依定式許試。」上可之。右尹金尙魯盛言世道時象則無可爲,知事元景夏詰其故,尙魯終不明言。上曰:「予嘗以左、右相爲姓不同兄弟,近來規模稍異於前矣。」尙魯曰:「臣所欲言者,正在於此。願殿下求其和協焉。左、右相和協,則世道不足憂也。」上以問在魯,在魯曰:「尙魯之言,誠極率爾矣。蓋前春趙徵、李得中之獄,由於兩相之請對,而重臣趙觀彬之怒,偏在右相,故中間不無流言,而久當自消。宰臣之徑發此言,豈非意外乎?」上曰:「和協之責,專恃於卿。」後,上問於右議政趙顯命,顯命對曰:「其時李得中,一邊言於李敬中,使之傳於左相,一邊言於羅沉,使之傳於臣,居間傳言,沉與敬中一也。而趙觀彬之疏,不疑左相而疑臣,不疑敬中而疑沈者,沉卽臣所親也。觀彬疑臣以逞憾,故臣疏之提及敬中者,只欲自明而已,匪欲移其疑於左相。而浮言之嘵嘵,由此始矣。」上曰:「聞卿言,始釋然矣。」

1月15日

○壬午,定常賤之奸從兄弟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奸同母異父姊妹者處絞律,從領議政金在魯奏也。

1月16日

○癸未,憲府申前啓,不允。

○右議政趙顯命上疏乞骸,不許。

1月18日

○乙酉,有星流于參星之下。

○吏曹判書李周鎭、參判李益炡、參議沈星鎭,各陳疏對辨閔洙彦、兪彦述疏語,上皆例批。

○保寧縣監李敏坤上疏,略曰:

在廷之臣,凡於刑政事爲之間,任自低仰,殆至於無所忌憚。而猶且動引皇極,假冒杜撰,朝政日紊,亂賊益肆。臣謹以得於訓詁者,參會衆說,作爲一書,名曰《皇極衍義》。不惟殿下之所當深究,授我文子、文孫,以爲皇極之治焉。

批曰:「今覽所陳,予或學問之不周歟?爾或挾雜於其間歟?此等之時,又何更張?」

○上引見大臣、備堂,以金尙魯和協之言,勉左議政宋寅明。寅明曰:「宰臣過信浮言,而亦不可謂無其由也。近來緩峻之論,殆如氷炭,臣亦大憂,然臣與右相豈有一毫疑阻?」上曰:「兩相同仕於朝,則浮言自止。卿須率來右相也。」寅明曰:「王世子春秋漸長,判書李縡、參判沈錥、贊善朴弼周別諭敦召,以資輔導,誠急務也。」上令政院,先爲別諭。

○以慶尙左道飢荒,許貸儲置米七千石、軍作米三千石,從左議政宋寅明請也。

○憲府申前啓,不允。

1月19日

○丙戌,濟州御史韓億增請對,奏曰:「賑穀有不足之慮。」又言:「凶孽之謫于本島者甚多。恐或乘時作孽,請分配他地。」上可之。億增又請試才,以盡慰悅之道,上遂下別諭曰:「彈丸海島,所恃者惟朝廷而已,肆昔年愛恤之德,非比尋常。粤在庚子,本州之民,追恩遺惠,越海效勞於山陵之役,惟我慈聖特賜食物,此予親覩。噫!本州連歲告飢,去年穡事尤爲孔慘,身雖廈氈,食豈下咽?咨!御史體予特簡之意,日夕孜孜,濟我島民。賙賑之策,有難遙度。若或不給,卽爲馳聞。畢賑之後,試射慰悅,文士之才學有餘及年最高者,亦爲登聞。囹圄冤鬱,孝行、節義一體審訪,毋負屬托。」

1月22日

○己丑,上以講、製分試。到記儒生製述居首李萬育,講經居首朴性淳,竝直赴殿試。

○以宋秀衡、尹汲、金尙迪爲承旨。

1月23日

○庚寅,有星流於畢星之下。

1月25日

○壬辰,有星流于軫星之下。

○上引見大臣、備堂,命停濟州貢馬、進上朔膳,幷限秋減半,因本州凶荒也。

○命自今道臣之擅分災結者拿處,著爲定式,以公洪監司趙載浩擅分故也。

○憲府〈持平洪曙。〉申前啓,不允。又啓言:「乘轎之禁至嚴,而慶尙左兵使柳東茂,昨年辭陛,纔過江郊,肆然乘轎,請罷職不敍。」命拿處。諫院〈正言鄭玉。〉申前啓,不允。又啓言:「端川前府使申光岳,帶來其邑緣坐爲奴者,卒致逃逸,不可以奪告身薄勘而止。請嚴査定配。」上允之。蓋戊申逆賊奎瑞之子景說爲端川府奴,光岳遞歸時,以隷帶來而見失。道臣狀聞請拿問,上只命奪告身,故臺言如此。

○命各道緣坐奴婢,限己身毋得出境,著爲定式,從右尹金尙魯請也。

1月27日

○甲午,綱常罪人金震寬及女人阿只、連伊、金時亨及女人五丁伏誅。震寬,漣川民也,時亨,鐵原民也,俱犯淫烝。震寬等秋曹考覆,移送王府。時亨等因御史趙雲逵按覈得實,竝設三省推鞫,同日行刑。

○王世子有麻疹之候,藥房移直于承政院。

1月29日

○丙申,有星流于角星之下。

○以權

猜你喜欢
  班马异同卷十四·倪思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九十三·佚名
  清波杂志卷七·周煇
  第三五○验充名单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二二○三--八·佚名
  卷二十·宇文懋昭
  绎史卷七十九·马骕
  补后汉书年表目录·熊方
  风倒梧桐记卷一·何是非
  卷十·黄佐
  譊、妘刑殺人等案·佚名
  奏谳书五·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曲品卷下·吕天成

    东海郁蓝生撰琅琊方诸生阅传奇品定,颇费筹量,逐帙置评,不无褒贬。盖总出一人之手,时有工拙;统观一帙之中,间有短长。故律以一法,则吐弃者多;收以歧途,则阑入者杂。其难其慎,此道亦然。我舅祖孙司马公谓予曰:“凡南戏,第一要

  • 第三十四出·李开先

    【引子】(地方官上)地方千里关心处,朝暮驱驰内外巡。半夜挑灯梳白发,平明骑马走红尘。(白)事不关心,关心即乱。小官是沧州捕捉官是也。今早大圣庙地方来报:庙前杀死二男子,各带器械。身边有印信文书,验出是高太尉府中两个虞候。

  • 四行诗一首·徐志摩

    忧愁他整天拉着我的心,象一个琴师操练他的琴;悲哀象是海礁间的飞涛: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 第六歌 劈风劈雨打熄仔我灯笼火·刘半农

    劈风劈雨打熄仔我格灯笼火, 我走过你门头躲一躲。 我也勿想你放脱仔棉条来开我, 只要看看你门缝里格灯光听你唱唱歌。劈风劈雨,大风大雨之劈面打来者。 熄,城厢语亦作隐。 灯笼火,灯笼之点火者。 妇女纺纱,如有他事略停,则曰

  • 卷三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六目録故实类龎公携家图引【明王逢】题龙眠曹杨读碑【元程钜夫】读碑图【元郑元佑】曹娥江读碑图【元僧大欣】题读碑图【明朱经】管幼安濯足图【金赵秉文】幼安濯足图【元刘因】管

  • 卷三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三十九刘禹锡【二】近体诗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道书王屋山一名阳洛山】阳洛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天净逺闻笙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命开中两淮弘治十年存积盐五万引两浙十二年常服盐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余引长芦十三年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余引于环庆固原靖虏等处以备边储○先是虏大入延绥神木堡乘胜掠紫陌沟等处总兵官陈瑛副总兵

  • 卷九·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九元 胡一桂 撰蜀汉汉昭烈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人祖雄父弘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後【胜子正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酧金失侯因家焉】因献帝为曹丕簒逆【庚子十月】蜀中传言献帝已遇害於是发丧制

  • ●碑传选集(一)·钱仪吉

    多尔衮 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多铎 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豪格 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图赖 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佟图赖 勤襄公佟图赖传张朝璘 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张存仁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

  •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司马迁

    纪淑敏译注【说明】本传是韩王韩信(不是淮陰侯韩信)、卢绾、陈豨三个人的合传。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刘邦的亲信部下,和刘邦的关系都非常好,卢绾更是和刘邦世代友好,而且能“出入卧内”,“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三十二人物志一百十二忠义传二十四【驻防八旗一乾隆年中共一百四十七人】呼克图呼克图察哈尔镶黄旗人委署护军校乾隆二十年随征北路迨准部就平阿睦尔撒纳叛逃伊犁逆党克什木巴朗等肆行

  • 卷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三十七恩赉七【赏兵二一】镇守宣化府等处地方副将管总兵官事【臣】司九经谨奏为羣兵沐恩深重吁恳代谢事窃【臣】同钦差副都统【臣】王臣閲赏【臣】属兵丁徧历大小城堡逐名给散踰月方完续据

  • 物理论·杨泉

      天者旋也均也积阳为刚其体回旋群生之所大仰[北堂书钞天部太平御览天部]  杨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其盖左转日月星辰随而东西桓谭难之雄不解此盖天者复难知也[太平御览天部]  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

  • 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林语堂

      发现自己:庄子在现代生活中,如果真有哲学家的话,那么“哲学家”这名词已变成一个仅是社交上恭维人家的名称了。哲学家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受人尊崇,同时也最不受人注意的人物。只要是一个神秘暧昧深奥不易了解

  • 提要·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考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考十六卷宋叶梦得撰是书於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於南劒州元程端学作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则当时犹有传本自明以来

  • 杂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二五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时。尊者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时。尊者摩诃拘絺

  • 卷第三·道忞

    禅灯世谱卷第三 南岳第四世沩仰宗世系图 (四世)沩山灵佑(卍进本四世为五世。已下递次准之) (五世)仰山寿寂 韶州怀化人。叶氏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示寂。寿七十七。谥智通。塔曰妙光。 (六世)仰山光穆 (七世)资福如

  • 卷第九·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九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青原第十三世(云门七世) 投子证悟修颙禅师法嗣 邓州香严海印智月禅师 不知何许人也。久参证悟。深达法源。自京师出居颕之荐福。绍圣三年。移香严。 上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