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五十六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八月。戊寅朔。祭大社、大稷。遣内大臣护军统领伯四格行礼
○上幸古北口总兵官蔡元署。令石匣副将王廷彪以下官员射。又令善舞长枪藤牌者、各试所能。是日、上驻跸古北口城内 ○调湖广沅州总兵官姚仪、为云南鹤丽总兵官。鹤丽总兵官林葵、为沅州总兵官 ○己卯。上驻跸恩格木噶山。 ○庚辰。上驻跸富尔坚噶山。 ○辛巳。上驻跸博洛和屯。 ○壬午。上驻跸波濑噶山。 ○癸未。上驻跸汗特木尔达巴汉地方 ○调兵部督捕右侍郎王士正、为户部右侍郎 ○予故原任西安副都统年老解任张泰、祭葬如例 ○予乌尔会河阵亡护军参领牛赫、祭葬如例 ○乙酉。上驻跸云特木尔达巴汉地方 ○丙戌。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上驻跸克勒毕喇色钦地方。 ○丁亥。遣大学士伊桑阿、祭先师孔子。 ○上驻跸西尔哈和洛 ○戊子。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上驻跸西尔哈岳罗图和洛昂阿交界地方 ○己丑。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工部尚书沙穆哈行礼。 ○上驻跸克勒乌里雅苏台 ○刑部尚书陈廷敬、丁父忧命回籍守制。 ○兵部议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疏言、白都讷等处驻劄兵丁四千八百有奇、可编佐领八十、入上三旗。应如所请。从之。 ○庚寅。上驻跸爱里柏敦交界地方。 ○辛卯。上驻跸拜巴哈地方 ○壬辰。上驻跸乌喇岱和洛昂阿地方 ○升内阁学士王国昌、为兵部督捕右侍郎 ○癸巳。上驻跸乌喇岱地方 ○狭西固原提督何傅、以衰老乞休允之 ○乙未。上驻跸布尔喀苏台 ○礼部议覆、钦天监监正格枚疏言、颁给蒙古历、照民历式样、全行繙译。将部落之名、注于历内。应如所请。从之。 ○予故江西南赣总兵官詹六奇、祭葬如例 ○丁酉。上驻跸舒虎尔郭尔地方 ○喀尔喀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土谢图汗、和硕亲王策妄扎卜、多罗贝勒西第希里台吉多尔济、厄尔德尼阿海等来朝 ○戊戌以原任工部尚书翁叔元为刑部尚书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喀代、年老解任。以其子吴发、袭替 ○四川巡抚噶尔图疏言、清查四川户口田粮、除补足原额外、计新增户名十九万七千九百六十五口田地、八万八千五百顷有奇。应徵地丁银两等项、十二万五千九百九十二两零米、三千六百三十三石零。下部知之。 ○调江宁将军博霁为西安将军 ○己亥。上驻跸鹫和洛昂阿地方 ○庚子。上驻跸阿巴诺颜苏巴尔汉地方 ○辛丑上驻跸永安拜和洛昂阿地方 ○升太常寺少卿李应廌、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以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李林隆、为狭西固原提督。升西宁总兵官李芳述、为贵州提督 ○壬寅。上驻跸永安拜达巴汉地方 ○以故喀尔喀多罗贝勒卓特巴子萨穆多尔济、袭爵 ○癸卯。赐喀尔喀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土谢图汗和硕亲王策妄扎卜多罗贝勒西第希里台吉多尔济厄尔德尼阿海等宴及袍帽缎蟒、弓矢等物有差 ○甲辰。上驻跸齐老图达巴汉和洛 ○乙巳。上驻跸伊玛图和洛 九月。丁未朔。上驻跸噶拜和洛 ○戊申。遣官祭历代帝王 ○遣官祭城隍之神。 ○上驻跸瑚尔希勒毕喇之朱尔喀岱昂阿地方 ○甘肃提督孙思克疏言、员外郎马迪、奉上□日差往策妄阿喇布坦、臣标下守备高天福、千总马惟恒、及兵三十名护行。今据肃州总兵官潘育龙、报称向导蒙古巴素、归报马迪等、行至哈密地方、距城五六里许驻劄、有噶尔丹属下蒙古五百许、杀马迪等尽劫马驼行李而去。执原任郎中格什、守备高天福、千总马惟恒、并受伤未受伤兵共二十四人、到哈密城据报以闻。 ○己酉。上驻跸巴颜和洛 ○庚戌。上驻跸汤泉。 ○以喀喇沁行围效力、赐王扎什以下至官兵等袍帽缎蟒弓矢、银两有差 ○辛亥、上驻跸华子营 ○湖广巡抚吴琠丁母忧命回籍守制 ○壬子上驻跸夏克图和洛昂阿地方 ○癸丑。上驻跸鹳尔营 ○甲寅。上驻跸兴州 ○乙卯。上驻跸恩格木噶山。 ○丙辰。上驻跸古北口城内。 ○予故户部侍郎徐诰武、祭葬如例 ○调山西大同总兵官王弼、为狭西西宁总兵官 ○丁巳。上驻跸密云县南沈庄 ○戊午。上驻跸顺义县大东庄 ○狭西兴汉总兵官程福亮、以老病乞休允之 ○己未。上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酉。先是、拨每佐领枪手护军各一名、前锋亲军护军各十名、汉军火器营兵二千名、给与修整器械银各十两。左翼拨都统阿席坦、宗室公化善护军统领噶尔玛副都统噶尔璧、硕岱、那秦、方额火器营、拨都统鄂伦岱副都统孙徵灏右翼拨都统巴浑德希福护军统领苏丹、副都统鄂克济哈、赵山达宁阿龙西库火器营拨都统诺迈副都统李林隆。前锋、拨统领硕鼐在京预备至是上谕大学士等曰、今所备禁旅之内每佐领、拨护军七名其前锋则简四百名火器营兵、则分其半于十月杪遣赴大同、饲养马匹预备徵调应遣大臣令兵部奏请曾随朕之每佐领护军一人、可除出之至京师简军预备其事宜、亦令具议以闻寻议覆遣往大同预备之兵、除前所拨预备兵内、随驾从围每佐领下护军一名外、所余护军七名、俱令遣往。每旗遣护军参领五员。每参领下、遣护军校五员。前锋四百名每旗或前锋参领、或前锋侍卫、各一员。前锋校、各三员火器营兵一千。每翼或协领、或参领各二员每旗章京各三员骁骑校各三员。俱令其于十月下旬启行至京城所备见剩前锋四百名每佐领下拨亲军各一名。枪手护军各一名。骁骑各二名火器营兵一千名。于此再增拨每佐领下、护军各二名。预备此项增拨护军人等、亦赏银十两所备之炮、及因炮所拨都统副都统官兵、包衣官兵、依旧预备。既增拨护军各二名、则每旗应增拨护军参领各一员。每参领下、拨护军校各二员。所备大臣内、应何人往备大同、何人预备京城、伏候上裁。得上□日、着都统希福阿席坦护军统领苏丹副都统噶尔璧鄂克济哈赵山、方额火器营都统诺迈副都统孙徵灏去以希福为将军授之敕印以护军统领噶尔玛、为前锋统领。与都统诺迈护军统领苏丹俱为参赞。留前锋统领硕鼐于京城预备余如议。 ○壬戌调河南河北总兵官康调元为山西大同总兵官。升湖广黄州副将万永祺、为狭西兴汉总兵官 ○癸亥。升护军统领缪齐纳为江宁将军 ○甲子。刑部题秋审福建、四川广西、情实缓决、可矜罪犯得上□日、朕阅今年秋审册各省情实罪人甚少。除可矜者照例减等发落其情实各犯、今年停其正法 ○乙丑以原任江苏布政使李国亮为河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厄鲁特噶尔丹遣使额尔德尼绰尔济请安进贡。疏言、前为泽卜尊丹巴土谢图汗之故陈奏三言乞以一言为定初意即欲仰请弘仁、发回七旗于故土因地方既远粮骑不足且未归之前凡所留辎重俱被策妄阿喇布坦劫去诸物无存。今惟恃达赖喇嘛之恩、得以安集谨将从前迟久之处遣使陈奏请敕裁断上谕大学士等曰览噶尔丹奏词语恭顺询诸来使、亦无他故。今备兵而无所用、似乎徒劳士卒然噶尔丹、非可信之人、如不之备、万一有事、又贻后悔。应备与否、尔等与议政诸臣、会议具奏。大学士等议覆、噶尔丹必无他故、然备兵不过略费钱粮、并无所劳苦也。倘有警报、自此出兵、不若自大同前行甚便。此军似仍预备大同为宜至京城前所预备之兵、亦仍应预备。后增拨护军二名、应请停止。得上□日、遣备大同每佐领护军七名内、减去一名、留于京城预备兵内后增拨护军二名、着停止寻敕谕噶尔丹曰、朕抚驭天下惟欲率土无事各享安乐。原不欲兴戎耀武荼毒生民今尔疏称为泽卜尊丹巴土谢图汗之故、上奏三言乞以一言为定并请发回七旗于故土。前者、尔喀尔喀、厄鲁特交恶相攻、朕念两国皆奉贡之邦、不忍坐视黎民涂炭遣使于达赖喇嘛、令屡谕尔等和好尔不奉朕上□日、及达赖喇嘛之言戕伐喀尔喀七旗。喀尔喀人等、纷纷离散、各无衣食、皆来归朕求生。然尔违朕之上□日、朕并未尝介意。乃尔复以追喀尔喀为名、深入我边徼直至乌阑布通地方及发兵问故、尔兵辄先攘臂我军始与之战。尔大败窘迫、跪于威灵佛前誓不犯中华皇帝属下喀尔喀、以及众民、印文誓书见在见证济隆胡土克图、亦在及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往尔处、尔顶礼达赖喇嘛所遗佛像而设誓曰我断不违者矣前者深入边境、已自知罪。佛在此、而敢不以我罪为罪乎。圣上即佛天也。乞姑宥我。所奏亦甚明。朕以尔誓言为信、遂止各路军马、不使穷追。此亦尔所灼知也。喀尔喀人等、窘迫来归、若不收养、则皆至死地。是以朕亲出阅、安插近边、给粮米畜产以活之。今尚穷困未苏死亡殆尽或一旗仅存数人。喀尔喀并无粮畜如遣回故土、谁养之乎且喀尔喀人等、肯明知饥饿而归死乎。前以养喀尔喀之故、曾敕达赖喇嘛、遣谕尔等达赖喇嘛亦甚喜。奏言喀尔喀如此穷饿博施惠养、与佛慈悲同行闻之不胜欢忭。博硕克图原当从济隆之言而竟不从大君宜责而诛之乃俯怜众生有如赤子、复垂恩宥今以其疏发汝汝其视之若达赖喇嘛致书于尔、或有异言尔亦陈奏可也。前闻策妄阿喇布坦与汝不睦、流言未审虚实是以遣学士达祜等往问策妄阿喇布坦、请朕加恩。故遣员外郎马迪等、往颁恩赐并不欲败尔事而遣之也。所差马迪、既为尔之人所害、敕书见在尔所、尔视之、自不谬也。今嘉峪关报称、马迪同行之人名巴素者归告曰、我等八月十一日行至哈密有厄鲁特噶尔丹属下图克齐哈什哈、哈尔海达颜额尔克、两人为首率兵五百许、夺去员外郎马迪等马驼行李、戕害员外郎马迪、及笔帖式、拨什库等、其他兵卒亦有被掠者、亦有留于哈密者。从来争战之国无害往来使人之理。乌阑布通地方、尔虽与我军拒战、然前所遣使人察罕古英寨桑、阿卜都赖额尔克寨桑等、千有余人、俱遣大臣、送出境外、归还于尔。果宜加害、则尔目下所遣使人、朕即不许归、何不可乎。尔前所奏言朕许以泽卜尊丹巴土谢图汗畀尔。此小人欲自脱其身、而有此言耳。果有此上□日、岂不早谕尔乎。况执来降之人以畀讐人有是理乎前亦尝以此谕尔矣。今尔背弃誓言索我降人喀尔喀、害我奉差策妄阿喇布坦之使臣马迪诸人、以此观之是尔阳奉达赖喇嘛之言、而阴违达赖喇嘛之命全弃誓言、生事起衅彰彰明矣达赖喇嘛、曾令尔犯我使臣、索我降人乎况喀尔喀人等、朕已养之数年、方且俟其生聚将择可居之地安插之尔如此背誓生事、本应不纳尔使逐之归去但念尔使皆系小人、必至困迫是以放入仍使贡献市易今将尔背誓及尔人害我使臣之事、详开敕中、发尔使沙哈孙巴克绰尔般赍往。其余俟布易毕遣归。其即查明害我使臣之事及尔欲陈之言、具疏与见在羁留之人一并奏遣。朕当熟筹一策、焉以上情事已颁谕达赖喇嘛矣。 ○敕谕达赖喇嘛曰朕奉承天命统驭万邦、惟以人民得所为至愿。是以率土有邦、无不恪恭来享亦无不遵朕诏上□日尔喇嘛领奉佛法、济度众生、西域蒙古亦遵奉尔喇嘛之教。朕与尔往来通使历年已久。是以喀尔喀厄鲁特之事、朕多与尔喇嘛闻之前闻厄鲁特、喀尔喀、交恶相攻、朕遣使于尔喇嘛欲与尔共息其争、使相和好。尔即欣然发使、同往噶尔丹所、不啻三四矣。噶尔丹竟不遵我谕和之上□日。而破喀尔喀、以致喀尔喀穷极流亡、无衣无食、匍匐归朕以求活。然朕犹未尝因拒命之故、有恶于噶尔丹。其后噶尔丹复借追喀尔喀为名深入我边境、直至乌阑布通。及发兵问故、噶尔丹兵、又先犯我颜行我军始与之战。噶尔丹大败、不得已跪誓于威灵佛前谓永不犯中华皇帝属下喀尔喀、以及众民、誓书印文具在见证济隆胡土克图亦在。迨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前往、噶尔丹顶礼尔喇嘛所遗佛像而誓曰我断不复违上□日矣深入边界、实我之罪佛、在此敢不自服乎圣上即佛天地乞终宥我所奏甚明朕以噶尔丹誓言为信止各路军马不使穷追此亦噶尔丹之所明知也以敕谕尔喇嘛不啻数次矣。喀尔喀人等、困极来归若不收养、则皆死亡。是以朕亲出阅、安插近边、给粮畜以养之。今尚穷困未苏、仅有七旗之名、死亡殆尽有一旗仅存数人者喀尔喀并无骑无粮、倘遣归故土、其谁养之岂有明知饥饿而肯就死地者乎前以赈济喀尔喀之故、曾敕谕尔喇嘛亦遣谕噶尔丹尔喇嘛亦甚喜。言喀尔喀如彼穷饿、全而活之真佛之慈悲也闻之不胜欢忭。博硕克图原应从济隆之言、而竟不从大君宜责而诛之、乃俯恤众生、有如赤子仍加恩宥。尔奏尚在、今噶尔丹违弃誓言云为泽卜尊丹巴土谢图汗之故、上奏三言、乞以一言为定、发回七旗于故土。又前闻策妄阿喇布坦、与噶尔丹不睦、流传之言、未审虚实、故遣学士达祜等往问其故。策妄阿喇布坦请朕加恩勿绝乃遣员外马迪等、往颁恩赐、并非欲败噶尔丹之事也今嘉峪关报有员外郎马迪同行之人名巴素者、归告曰我等八月十一日、至哈密有厄鲁特噶尔丹属下图克齐哈什哈、哈尔海达颜额尔克两人为首、率兵五百许夺员外郎马迪之马驼行李器械戕害员外郎马迪及笔帖式、拨什库等其他人等亦有被擒者亦有留于哈密者。从来战争之国、无害往来使人之理。乌阑布通地方噶尔丹虽与我军拒战、而噶尔丹所遣使人察罕古英寨桑阿卜都赖额尔克寨桑等千有余人、俱命大臣、送之出境、遣归噶尔丹。且喀尔喀人等、朕方欲养之数年、待其生聚、择可居之地安插之。噶尔丹背弃誓言、奏索我措置已毕之泽卜尊丹巴土谢图汗。又将遣往策妄阿喇布坦之使臣戕害。以此观之、诚反覆奸顽之徒也。已将彼罪、备开敕内、付其贡使赍往、令彼覆奏。噶尔丹阳奉尔言、肆为欺罔。阴则不从尔言、不奉尔教、生事妄行、彰彰明甚。不知尔意以为何如。今以噶尔丹生事、朕秣马厉兵、治具已毕。俟噶尔丹回奏、以决一策。特以此故、命伊什格隆、赍敕谕尔知之。 ○丙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升湖广督标中军副将刘国兴、为河南河北总兵官。 ○丁卯。上御经筵。讲毕。赐大学士、九卿詹事及讲官等宴 ○厄鲁特噶尔丹、遣使进贡。赏赉如例 ○以故四子部落多罗达尔汉卓礼克图郡王丹巴彭苏子散济扎卜、袭爵 ○己巳。升江宁管理织造桑额、为湖广巡抚 ○予故西安将军马喇祭葬。谥敏恪 ○辛未。上御太和门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次进贡喀喇沁王等行礼 ○上幸畅春园。 ○谕吏部、学士图纳哈、人甚庸劣、着解学士任于旗下员缺补用 ○修理曲阜县孔庙成 ○壬申。上幸玉泉山大阅。八旗前锋、护军、骁骑、及火器营兵、皆擐甲胄分翼排列。上由右翼至左翼。遍观毕登玉泉山巅御黄幄官兵皆吹角放大炮三次。骑兵、步兵、齐放鸟枪。进止整肃。旗帜烜赫。上问喀喇沁杜楞郡王扎什等曰、此兵排列进止何如。扎什奏曰、此兵威武非常、洵无敌之兵也。敖汉台吉俺答阿玉锡奏曰、此兵、由皇上指示训练、故阵势勇锐队伍熟娴。蒙古兵、断不能若是整齐。上谕管侍卫内大臣苏尔达等曰、朕先有谕上□日、尔等练习之兵、若进退不齐、队伍不整必以军法从事今观八旗官兵排列。放大炮鸟枪。进退之时。队伍整齐娴熟朕心甚悦可传谕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及官兵咸使知之。 ○癸酉。孝慈高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 ○上幸玉泉山巅御黄幄。八旗官兵照前排列放炮火鸟枪以次进退毕。总管鸟枪骑兵内大臣公长泰等奏曰臣等所练习鸟枪兵、请近御前试放。上曰、尔等所练习者几种。长泰等奏曰、有马上放一枪、又射一箭者。有趋进时、放枪不绝者。有连环旋转放枪者。有跪而放枪者。有仰卧而放枪者。上令趋进时放枪不绝、与连环旋转放枪二种试放。随令八旗鸟枪骑兵、亦照此二种试放。上甚嘉焉 ○乙亥。上回宫 ○谕兵部正蓝旗都统宗室拉克达、才力不及、着革退 ○以内大臣公长泰、掌銮仪卫事务。猜你喜欢 卷六 武帝纪第六·班固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沈约 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李延寿 卷六十 景德二年(乙巳,1005)·李焘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今献备遗卷十九·项笃寿 卷二十九 魏书二十九 方技传第二十九·陈寿 崔群传·刘昫 汉王元佐传·脱脱 韩元善传·宋濂 第七章 孔子晚年居鲁·钱穆 卷五十二·赵汝愚 成功一·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