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注传

郑注,绛州翼城人,最初以药术交游于长安权豪之门。本姓鱼,冒姓郑氏,故当时号称鱼郑,郑注被重用时,人们称他为“水族”。

元和十三年(818),李訫任襄阳节度使,郑注前往投靠他。李訫得益于他的药力,因而优礼相待,委用他为节度衙推。郑注跟从李訫移镇徐州,又任职事,军政大事之可否,李訫均与他商议决定。郑注为人诡秘阴险狡猾,善于揣摩他人心思,与李訫筹划商议,从无不符合李訫意图的。然而他心怀邪念玩弄手段,专好作威作福,军府上下都认为是个祸根。当时王守澄为徐州监军,非常恼恨郑注。一日,将军中舆论以郑注为祸害之事告诉李訫,李訫道:“他虽如此,但的确是个奇才。将军试同他交谈,如果不满意,再让他离开犹未为晚。”李訫即令郑注谒见监军,王守澄开始面有难色,及至让他坐下同他谈话,郑注机警善辩谈锋纵横,完全符合王守澄的心意,于是请入内室,促膝而谈心志契合,真是相见恨晚。次日,王守澄对李訫道:“的确如公所言,实在是个奇士啊。”从此郑注任意出入王守澄之门,毫无阻碍。李訫任用他为巡官,当作贵宾对待。

及至王守澄入朝执掌枢密院,时值长庆、宝历之际,国政多为他所垄断。郑注白昼蛰伏夜间活动,结交拉拢赠遗贿赂,起初只是那些谗邪奸狡之徒依附他以图进取,数年之后,大官权臣,都争相挤进他的门庭。屡屡在山东、京西诸军任职,历任卫佐、评事、御史,又检校库部郎中,任昭义节度副使。直到郑注以阴私之事诬陷宋申锡,恪守人道的正直之士,这才对他怒目相看。

大和七年(833),郑注被免去..宁行军司马,召入京师,御史李款于紫宸殿弹劾他道:“郑注内通敕使,外结朝官,两地往来,牟取财货,昼伏夜动,窃位求权。人们虽不敢言,但行道怒目而视。请交付执法官署。”十日内,上章谏奏十数本,文宗不听纳。不久授郑注通王府司马,充任右神策判官,朝廷内外人皆惊叹。大和八年(834)九月,郑注进献药方一卷,皇上命王守澄召郑注到浴堂门应对,赐锦彩。召入应对的当晚,彗星出现在东方,长三尺,光辉耀眼。当年十二月,拜太仆卿、兼御史大夫。

郑注在善和里修建宅第,有深巷相通,长廊夹壁,每日聚集京师轻浮子弟、方镇将吏,以图招徕权势及财货。隔日入禁军,与王守澄亲热,谈话不止一个时辰,有时通宵不寐。李训既依附郑注而进升,伺隙入府谒见,只见那些轻薄浮躁之人,挤满了郑注的宅门。大和九年(835)八月,升工部尚书,充任翰林侍讲学士。皇上面赐委任文牒。此时李训已在宫中,二人相互应合,每日侍奉于君侧,讲习建造太平盛世的方略,以为朝夕之间即可导致太平安乐的局面。两奸合谋,天子愈加被其邪说所迷惑。此时,李训、郑注之权势,已煊赫于天下。既然其意愿得逞,平生之恩仇,点滴必报。因杨虞卿一案,对李宗闵、李德裕胸怀嫉恨,只要心中厌恶的人,便看作二人之党徒。朝官相继被斥逐,朝谒天子的行列大量空缺,人人心中战栗,犹如畜兽之头角遭崩摧一般。皇上略知一二,下诏抚慰,人心稍安。

李训、郑注天性狂妄,偷巧苟合,至于治政谋略,毫无可称道之处。当初在浴堂召见应对,皇上询问有什么致富的方针措施,郑注回答可实行茶叶专卖。其办法,拟将各地百姓茶园,由官府统一管理,根据上交数量付给报酬,朝廷可命专使主管此事。皇上被其言语迷惑,于是命王涯兼榷茶使。郑注又说秦中有灾荒,应兴土木以禳除灾祸。文宗善诗,曾吟诵杜甫《江头篇》诗句:“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始知天宝以前,环绕曲江池四岸有楼台行宫廨署,心中极为向往。听郑注奏报之后,立即命左右神策军差派役工疏浚曲江、昆明二池,并允许公卿士大夫之家在池岸修建亭馆,届时追加赏赐。当时两军修造紫云楼、彩霞亭,宫中赐以匾额。皇上对郑注言无不从,皆如此类事。

九月,郑注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凤翔尹、凤翔节度使。这大概是因为同李训商定如期举事,企图造成内外配合之势。十一月,郑注得知李训动手翦灭中官,自凤翔率亲兵五百余人奔赴京城。至扶风,听说李训已败,便返回凤翔。监军使张仲清已得密诏,迎接郑注并表示慰劳,召至监军府议事。郑注仗着有军队护卫立即前往,哪知张仲清已在帐幕后埋伏了兵士。郑注刚坐下,伏兵便冲出,斩杀郑注,将首级送往京师,郑注的部下皆溃散。郑注之家属被屠杀灭门,无一幸免。先前未捕获郑注时,京师人士忧惧不已。至此,人人相庆。

郑注双目不能远视,自称有金丹之术,可消除痿弱肿胀之病。起先李訫自称得其药术之效,便引荐给王守澄,王守澄也认为有神奇效验。从此中官见到郑注皆亲近他,因此他的狂妄计谋终能得逞。而王守澄自遭其祸,后来导致衣冠涂地,难道只是一时中了邪气吗?郑注家财被朝廷没收后,查出有绢一百万匹,其他财物价值与此相当。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欧阳修
  卷一百十五·毕沅
  卷之十二·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十一·王明清
  第二十五册 天命六年八月·佚名
  第七节共有·佚名
  跋2·冯玉祥
  陆厥传·李延寿
  刘仕纈传·张廷玉
  巻一·努尔哈赤
  卷二百二十一·雍正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第五节 周世宗征伐·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七·陈与义

    ○闻葛工部写华严经成随喜赋诗如来性海深复深,著书与世湔蓬心。画沙累土皆佛事,况乃一字能千金。老郎居尘念不起,法中龙象人师子。前身智永心了然,结习未空犹寄此。怪公聚笔如须弥,经成笔尽手不知。凌云题就韦诞老,愿力所到

  • 卷三百六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五玊簪花类五言古同白兄赋瓶中玊簪    【金】元好问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彛犹氷姿出新沐娟娟倚清秋昨梦今见之风鬟玉搔头谁言闺房秀高情渺林丘碧筵古铜壶一室香四周懐人成独

  • 卷之八十三·佚名

    洪武六年六月辛未朔赐起居注阎钝给事中崔莘编脩张翀马亮陈敏秘书监直长萧韶衾褥帏帐几榻○赏京卫军士九万余人米各三石○诏留守卫都指挥使司修筑京师城周一万七百三十四丈二尺为步二万一千四百六十八有奇为里五十有九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弘治二年十月乙酉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杨伟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命甘州领军狭西都指挥同知喻勇守备祧州○丙戌初贵州苗贼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纪昀

    奸臣传辽○辽耶律伊逊张孝杰 耶律雅克萧实沙 萧额哩页耶律赫噜萧德勒岱萧额图珲萧达噜噶 耶律托卜嘉 萧特古斯耶律伊逊 张孝杰 耶律雅克 萧实沙 萧额哩页 耶律赫噜 萧德勒岱 萧额图珲 萧达噜噶 耶律托卜嘉 萧

  •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一·佚名

    宝祐四年五月八日御试防题葢闻道之大原出于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日用事物之常根乎隂阳五行之赜而实不外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天以澄着地以靖谧人极以昭明何莫由斯道也圣圣相同此一道由修身而治人由致知而

  • 八年·佚名

    (壬午)八年大明天順六年春正月1月1日○丙申朔,上御仁政殿,受朝賀。王世子率百官賀中宮。○上與中宮御仁政殿,王世子與宗親、宰樞進豐呈。上謂梁誠之曰:「卿知《太平廣記》?」其語《廣記》中之言。誠之啓:「昔唐宰相蘇瓌、李嶠

  • 老子道德经解下篇·德清

    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 中庸通卷二·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中庸通>钦定四库全书中庸通卷二       元 胡炳文 撰朱子章句君子之道费而隠【费符味反】费用之广也隠体之防也【语录道者兼体用该费隠而言也○饶氏曰前面许多説话都是説费如此则似乎人

  • 卷一·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圗考巻一婺源江永撰圗谱孔子年谱【生年从公羊谷梁传月日从谷梁圗不列蔡者蔡地已属楚故】<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卷一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卷一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卷一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

  • 卷四·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四明 孙防 编尚书中候谨按隋志河洛七经纬合八十一篇又有尚书中候洛罪级五行传杂谶等书则中候属谶不属纬矣其说云孔子求尚书以其十八篇为中候以故汉世之学纬候并称考梁志八卷隋惟五卷今所见寥寥

  • 卷三十·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三十宋 吕本中 撰哀公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左氏传七年冬初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彊好弋获白鴈献之且言田弋之说说之因访政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彊言霸说于曹伯曹伯从之

  • 幻事品第四·佚名

    譬如族姓子。幻名帝父。帝界所行。其有善学行此幻者,明晓术已,於四幻道。现此帝父大幻之事。普众咸祝共观视之。诸天都聚。在于一处。现一日七日。半月一月。一岁百岁。复现城墎。县邑聚落。复现江湖渊海。河流诸水。现

  • 卷第二十三·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三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摄相应分相应品第二之上心心数法。当知相应。当知不相应。当知无相应。当知非无相应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无相应非无相应不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第八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明秀水居士姚舜渔校缉第七门○功成果登正觉  相好妙用神通(凡四品)。○法身品○三身四智了然明  ○五眼六通无不具三身金光明最胜王经云。一切如来。有三

  • 养疴漫笔·赵溍

    笔记。宋赵溍著。所记内容颇杂,奇闻异事、医术药方、市井传闻、两宋君臣轶事,皆见卷中。其中有较多文字涉及宋代文人及文学创作,如宋太祖与李煜谈诗,靖康难后中原某驿壁所题爱国诗,金人翟钦甫之诗才等等。然亦带有较多传说

  • 杂症会心录·汪文绮

    综合类著作。清汪文绮撰。二卷。文绮有《脉学注释会参证治》已著录。作者认为古今运气不齐,方隅各异,禀赋悬殊,嗜好有别,不可拘泥古书。乃酌古准今,凡外感、内伤,详辨寒热、虚实、真假,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初刊于

  • 古乐经传·李光地

    古乐书的解诂著作。清代李光地撰。共五卷。对历代典籍中有关乐论进行辑录、注解。第一卷为《乐经》,选取《周礼·大司乐章》;第二卷为《乐记》,选取《礼记·乐记》;第三卷为《附乐经》,选取《易经》、《书经》、《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