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君长

【正义】:在蜀之南。

以什数,

【索隐】:刘氏音所具反。邹氏音所主反。

夜郎最大;

【索隐】:荀悦云:“犍为属国也。”韦昭云:“汉为县,属牂柯。”按:後汉书云“夜郎东接交阯,其地在胡南,其君长本出於竹,以竹为姓也”。【正义】:今泸州南大江南岸协州、曲州,本夜郎国。

其西靡莫

【索隐】:夷邑名,滇与同姓。

之属

【正义】:在蜀南以下及西也。靡非在姚州北,去京西南四千九百三十五里,即靡莫之夷。

以什数,滇最大;

【集解】:如淳曰:“滇音颠。颠马出其国也。”【索隐】:崔浩云:“後为县,越巂太守所理也。”【正义】:昆州、郎州等本滇国,去京西五千三百七十里也。

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

【索隐】:魋,汉书作“椎”,音直追反。结音计。

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

【集解】:韦昭曰:“邑名也。”【索隐】:韦昭云邑名。汉书作“桐师”。

北至楪榆,

【集解】:韦昭曰:“在益州。楪音叶。”【索隐】:韦昭曰:“益州县。楪音叶。”【正义】:上音叶。楪泽在靡北百馀里。汉楪榆县在泽西益都。靡非,本叶榆王属国也。

名为巂、昆明,

【集解】:徐广曰:“永昌有巂唐县。”【索隐】:崔浩云:“二国名。”韦昭云:“巂,益州县。”【正义】:巂音髓。今巂州也。昆明,巂州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名也。

皆编发,随畜迁徙,

【正义】:编,步典反。畜,许又反。皆巂、昆明之俗也。

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

【集解】:徐广曰:“徙在汉嘉。筰音昨,在越巂。”【索隐】:服虔云:“二国名。”韦昭云:“徙县属蜀。筰县在越巂。”徐广云:“筰音昨。”【正义】:徙音斯。括地志云:“筰州本西蜀徼外,曰猫羌巂。地理志云徙县也。华阳国志雅州邛郲山本名邛筰山,故邛人、筰人界。”

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厓駹最大。

【索隐】:案:应劭云“汶江郡本厓駹。音亡江反”。【正义】:括地志云:“蜀西徼外羌,茂州、厓州本厓駹国地也。後汉书云厓駹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也。”

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厓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

【索隐】:案:夷邑名,即白马氐。【正义】:括地志云:“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

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

【索隐】:音炬灼反。楚庄王弟,为盗者。【正义】:其略反。郎州、昆州即庄蹻所王。

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

【索隐】:滇池方三百里。地理志益州滇池县,泽在西北。後汉书云:“其池水源深广,而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滇池。”【正义】:括地志云:“滇池泽在昆州晋宁县西南三十里。其水源深广而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滇池。”

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

【集解】:音案。

略通五尺道,

【索隐】:谓栈道广五尺。【正义】: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戹,故道才广五尺。如淳云道广五尺。”

诸此国颇置吏焉。十馀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

【索隐】:韦昭云:“僰属犍为,音蒲北反。”服虔云:“旧京师有僰婢。”【正义】: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山,古僰国。

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

【正义】:番音婆。

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

【集解】:徐广曰:“枸,一作‘蒟’,音窭。”骃案:汉书音义曰“枸木似穀树,其叶如桑叶。用其叶作酱酢,美,蜀人以为珍味”。【索隐】:蒟。案:晋灼音矩。刘德云“蒟树如桑,其椹长二三寸,味酢;取其实以为酱,美”。又云“蒟缘树而生,非木也。今蜀土家出蒟,实似桑椹,味辛似姜,不酢”。又云“取叶”。此注又云叶似桑叶,非也。广志云“色黑,味辛,下气消穀”。窭,求羽反。

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

【正义】:崔浩云:“牂柯,系船杙也。”常氏华阳国志云:“楚顷襄王时,遣庄蹻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於岸而步战。既灭夜郎,以且兰有椓船柯处,乃改其名为牂柯。”

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馀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

【索隐】:案:食货辎重车也。音持用反。

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索隐】:道牂柯江。崔浩云:“牂柯,系船杙也,以为地名。”道犹从也。地理志夜郎又有豚水,东至南海四会入海,此牂柯江。

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

当是时,巴蜀四郡

【集解】:徐广曰:“汉中,巴郡,广汉,蜀郡。”

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饟。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秏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

【集解】:徐广曰:“元光六年,南夷始置邮亭。”

稍令犍为自葆就。

【正义】:令犍为自葆守,而渐修成其郡县也。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

【集解】:韦昭曰:“邛县之竹,属蜀。”瓚曰:“邛,山名。此竹节高实中,可作杖。”

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集解】:徐广曰:“字或作‘竺’。汉书直云‘身毒’,史记一本作‘乾毒’。”骃案:汉书音义曰“一名‘天竺’,则浮屠胡是也”。【索隐】:身音捐,毒音笃。一本作“乾毒”。汉书音义一名“天竺”也。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於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

集解徐广曰:“尝,一作‘赏’。”

乃留,为求道西十馀辈。岁馀,皆闭昆明,

【集解】:如淳曰:“为昆明所闭道。”【正义】:昆明在今巂州南,昆县是也。

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

【索隐】:上音子馀反。小国名也。後县,属牂柯。

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

【索隐】:即且兰也。

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南越破後,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筰侯,厓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犁郡,厓駹为汶山郡,

【集解】:应劭曰:“今蜀郡岷江。”

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洸、靡莫,

【索隐】:劳寝、靡莫。二国与滇王同姓。

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太史公曰:楚之先岂有天禄哉?在周为文王师,封楚。及周之衰,地称五千里。秦灭诸候,唯楚苗裔尚有滇王。汉诛西南夷,国多灭矣,唯滇复为宠王。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大夏杖、邛竹。西夷後揃,

【集解】:汉书音义曰:“音翦。”【索隐】:音剪。揃谓被分割也。

剽分二方,

【索隐】:剽音匹妙反。言西夷後被揃迫逐,遂剽居西南二方,各属郡县。剽亦分义。

卒为七郡。

【集解】:徐广曰:“犍为、牂柯、越巂、益州、武都、沈犁、汶山地也。”

【索隐述赞】西南外徼,庄蹻首通。汉因大夏,乃命唐蒙。劳洸、靡莫,异俗殊风。夜郎最大,邛、筰称雄。及置郡县,万代推功。

猜你喜欢
  终记解第四十·王肃
  卷四·程俱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六·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卷七·叶盛
  第五十三册 天命八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通志卷一百五十七·郑樵
  卷六十九·鄂尔泰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一七 立房的三代·周作人
  朱伺传·房玄龄
  卷二十五、严禁朋党·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佚名
  钟桂丹·周诒春
  林鉴诚·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娱书堂诗话 全文·赵与虤

      唐许浑题孙处士居云:“髙歌懐地肺,逺赋忆天台。”极为的对。《真诰》云:“金陵者,洞虚之膏腴,句曲之地肺。”注云:其地肥,故曰膏腴,水至则浮,故曰地肺也。  古乐府云:“爱惜加穷袴,防闲托守宫。&

  • ◆许文正公衡(鲁斋集)·顾嗣立

    衡字仲平,河内人。与姚枢、窦默同隐苏门。得程朱氏书,日相讲习,慨然以斯道为己任。世祖在秦中,闻其名,征授京兆提学,辞。即位后,召为太子太保,不拜,改国子祭酒。未几,谢病归。至元初,命议事中书省,条奏数万言。七年,拜中书左丞。寻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第十段 说元史 西江月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诗曰:慷慨樽前发浩歌,休教世事苦

  • 卷二百五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二十四 张翥 题杨太史山居图 湖上山居好奎题厌翠微烟霞改旧色林壑发清晖松晩看书罢荷凉坐钓归图中有真趣须此挂朝衣 题汪会语村隐居 闻道荆村僻幽居趣自

  • 卷之五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元史语解卷九·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九【按元以业古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蒙古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蒙古源流考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于面讨之】人

  • 李承传·刘昫

    李承,赵郡高邑人,吏部侍郎至远的孙子,国子司业籴田的第二个儿子。承幼小时父亲死去,哥哥晔抚养他,长大以后,以侍奉其兄闻名。在朝廷荐选当中属高层次人才,多次升任大理评事,充当河南采访使郭纳的判官。尹子奇围困汴州,落入贼手

  • 食货五六·徐松

    金户部度支金部【宋会要】《两朝国史志》:金部天头原批:「与《职官》重。」,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库藏出纳之节,金宝豹货之用,皆归于三司,而权衡度量之制,主于太府寺,本司无所掌。令史二人。元丰官制行, 郎中、员外郎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林语堂

    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 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语译含德深厚的,可以和天真无邪

  • 卷九·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九      宋 黄伦 撰夏书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无垢曰洪水滔天九州莫辨禹欲治水先定九州之界然后随九州之山濬九州之川使水复归故道而入于海水尽土见即任其土地

  • 补卷下·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补卷下吴江朱鹤龄撰成公二年曲县周礼注郑司农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轩县三面其形曲故春秋传曰曲轩诸侯之礼也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却克不杀丑父丑父必归齐师矣史

  • 护法品第九·释法海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

  • 卷三百六十五·佚名

    △初分实说品第六十二之三复次善现,一切法皆以空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无相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无愿为自性。善现,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复次善现,一切法皆以真如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界为自性,一切

  • 向重庆记者谈话·太虚

    日本近年对中国之大蹂躏,全出不明人我性空,自他体同,善恶业报,因果缘生之痴迷,及掠夺不已之贪,黩武不止之嗔,凌厉骄傲之慢等根本烦恼。我中国佛徒必须运大慈悲,以般若光照破其妄执邪见,以方便力降伏凶暴魔焰,速令日本少数侵略派

  • 黔南会灯录目录·善一如纯

    卷首 叙文 源启 凡例卷一 临济三十二世天童下(破山明法嗣)象崖性珽禅师(行辈) 敏树如相禅师燕居德申禅师 灵隐印文禅师半云如慧禅师(见师语录拈破祖香皆破祖嗣但破祖录中未见其名不卜何故也诚恐有误姑收附载) 

  • 元和姓纂·林宝

    《元和姓纂》18卷,唐人林宝撰。本书用206韵,排比诸姓,各记其得姓由来和诸家谱系,关于唐人世系更为详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林宝)《唐书》无传,其名见于《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

  • 二谛义·吉藏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乃详述三论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总分大意、释名、相即义、物体、绝名、摄法、同异等七科。日本元禄十年(1697)仙台龙宝寺之实养,开一名刹之宝藏,得上、下二卷,校订刊行。宝永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