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申锡传

宋申锡字庆臣。祖父宋素,父宋叔夜。宋申锡从小父母亡故,家境贫寒,博学能文。登进士第,授官秘书省校书郎。韦贯之罢相,出朝至湖南赴任,召宋申锡为从事。其后屡在使府做僚属。长庆初(821),拜监察御史。二年(822),调任起居舍人。宝历二年(826),转任礼部员外郎,随即充任翰林侍讲学士。

宋申锡从入仕起,直到在朝廷任职,始终清廉正直,不交朋结党。正当长庆、宝历之际,世风喧噪浮薄,朋党之风炽烈。及至宋申锡被重用,舆论认为这是一种激励。文宗即位,拜宋申锡户部郎中、知制诰。大和二年(828),正式拜中书舍人,再任翰林学士。

起初,文宗时常忧虑宦官权势太盛,自元和、宝历以来连续导致宫禁之祸。及至王守澄统率禁兵,倚仗自己是宿老旧臣,极其跋扈。有个叫郑注的,靠着王守澄行奸牟利,出入禁军,卖官贩权,朝内朝外人士对他皆扼腕怒视。文宗老早知道,也不能忍受。宋申锡当时在内廷任职,文宗了解他为人忠厚,可委任以大事。曾因召见应对,与宋申锡随口谈及王守澄,对他无可奈何,便令宋申锡与外廷朝臣谋划除掉他,并约定命宋申锡为宰相,宋申锡顿首谢恩。不久,拜左丞,一月后加授平章事。宋申锡素来谨严正直,此番宠遇超过同辈,一时人们对他寄以厚望。及至到中书省任职,析理断事都很平常,名望与实力不相符合。

大和五年(831),突然降旨命中官召宰相入宫赴延英殿。路随、李宗闵、牛僧孺等已到了中书省东门,中官道:“所召见无宋申锡。”宋申锡这才知道自己获罪,眼望延英殿以笏叩击头额而退返。路随等到了延英殿,文宗根据神策军中尉王守澄所奏,又得到本军虞候豆卢著的诉状,告宋申锡与漳王谋反,路随等人相顾愕然。这之前,王守澄在浴堂用郑注编造的话向文宗诬告宋申锡,此时王守澄立即往街市追捕宋申锡,还准备派遣二百骑兵赴靖恭里屠杀他的家属。恰好内官马存亮同时入朝,向文宗进谏道:“谋反者只是宋申锡一人呀,为何不召集宰相一同议处。现在这样仓卒行事,京师眼看要自遭祸乱了。”王守澄不能反驳,只得罢休,于是召三省宰相通告此事。又令右军派人至宋申锡居宅拘捕孔目官张全真、家人买子缘信等。又于十六宅及街市追捕宋申锡之胥吏,以定其罪。文宗又召师保、仆射、尚书丞郎、常侍、给事、谏议、舍人、御史中丞、京兆尹、大理卿,同至中书省及集贤院验证其事。

次日,开延英殿,召见宰臣及议事官,皇上亲自询问。左常侍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谏议大夫王质,补阙卢钧、舒元褒、罗泰、蒋系、裴休、窦宗直、韦温,拾遗李群、韦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一十四人,皆俯伏玉阶之下奏请将宋申锡案交付外廷,不要在宫禁中审讯。文宗道:“吾已与公卿大臣们商量过,你们退下吧。”崔玄亮执意进言,援引古今事例,言辞情理恳切。崔玄亮涕泣不止,文宗心绪稍稍缓和,贬宋申锡为右庶子,贬漳王为巢县公,再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

当初,宋申锡得到皇上密旨后,便授王播为京兆尹,将密旨告诉他。王播不善谋事,让郑注和王守澄知道了,他们暗中做了防备。漳王凑,是文宗的爱弟,贤明而得人心。豆卢著其人,在禁军中任职,与郑注为表亲。文宗不能识破他们的诡诈,于是罢免宋申锡为庶子。一时京城纷扰不安,舆论哗然,以为宰相真格儿串连十宅谋反,百官震惊恐骇。事过一两天,才明白其中有诈。谏官伏阁恳切论奏,文宗震怒,好几次呵叱谏官令其退出。这时朝内朝外寄希望几位大臣在朝廷辩说其事。仆射窦宗直道:“做臣子的不必再请求,请求者必诛。”惟独京兆尹崔..、大理卿王正雅联名上疏请求让内官交出此案,并说:“王师文未捕获,则罪案不能最后成立,请交出豆卢著与宋申锡同赴外廷审讯。”此举受到当时人们一致推重。最初论处宋申锡以死抵罪,但舆论不容,又准备将他流放岭南,后来文宗终于领悟外廷之言,这才将宋申锡贬谪开州。

起初,宋申锡既已蒙受罪名,心中安然毫不介意,自中书省归私第,静坐在外厅,身著素服等候诏命。其妻出来对他说道:“公为宰相,身居人臣至极之位,为何背逆天子谋反呢?”宋申锡道:“我自一介书生蒙受厚恩,擢居相位,不能锄奸去乱,反为奸人所陷害,夫人细察申锡难道是个谋反之人吗?”说罢二人俱伤痛流泣。

宋申锡自居内廷,至任宰相,因社会风尚奢侈靡丽,身居要职者尤好收受贿赂,于是形成风气,毫不顾及移易风俗远避祸害,而且与贞元时尚完全相反了。宋申锡居此相位,严格约束自身,尤以公正廉洁为己任,四方慰问馈赠,概不收纳。蒙受罪名之后,主管官署审核查证,获知许多退还四方慰问馈赠的事实,朝野之人皆为之叹息。

大和七年(833)七月,在开州逝世。诏书说:“宋申锡虽不能做到谨慎周全,自己违犯了典章制度,闻知他殁于远荒之地,亦极为悲痛。当允许他归葬乡里,以示宽赦恩宠。”开成元年(836)九月,降诏复授宋申锡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赐紫服,追赠兼兵部尚书。令其子宋慎微为城固县尉。

猜你喜欢
  卷一五五 梁紀十一·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六(阙)·杨仲良
  ●卷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七十七·佚名
  第三○六移光绪十一年四月十七日一二一○二--四·佚名
  七七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二七八 大学士舒赫德奏将三宝解到书籍版片分别处理折·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太不花传·宋濂
  卷之三十  否泰錄(明)劉定之 撰·邓士龙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三十三·佚名
  吴祖耀·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阮阅

      ●卷二·忠义门  世人论渊明自永初以后,不称年号,只称甲子,与思悦所论不同。观渊明《读史九章》,其间皆有深意。其尤章章者,如《夷齐》、《箕子》、《鲁二儒》三篇,《夷齐》云:“天下革命,绝景穷居。正风凌

  • 卷十三·阮阅

      ●卷十三·警句门中  杨文公云:“钱惟演刘筠首变诗格,学者慕之,得其格者,蔚为佳咏。二公丽语颇多,如惟演《奉使途中》云:‘雪意未成云着地,秋声不断雁连天。’又云:‘客亭厌见名长短,村酒那能

  • 第四场·老舍

    时间 二年后。地点 金家大厅内。人物 金三官 赵 旺 王 兴 黄员外 金贞凤〔金三官非常高兴,准备迎接女儿女婿。金三官 赵旺!赵旺!〔赵旺上。赵旺 什幺事,员外?金三官 到厨房看看,杀了鸡没有?赵旺 员外接姑奶奶、

  • 卷三百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南岳诗藁刘克庄字潜夫号后邨嘉定二年以恩补宣教郎知建阳县言官李知孝梁成大摭其所咏落梅诗以为谤讪郑清之力辨得释通判潮州改吉州端平二年除枢密院编

  • 卷九·李斗

    ◎小秦淮录小东门在旧城东。《嘉靖维扬志》云:小东门楼曰谯楼是也。又云更鼓铜壶滴漏在此楼上。按今之旧城,即宋大城之西南隅,元至正十七年丁酉。佥院张德林始改筑之,约十里,周围一千七百七十五丈五尺,高倍之。门五,曰海宁,今

  • 读例存疑卷三十六·薛允升

    刑律之十二鬪殴下之一奴婢殴家长妻妾殴夫同姓亲属相殴殴大功以下尊长奴婢殴家长:凡奴婢殴家长者,(有伤、无伤,预殴之奴婢,不分首从)皆斩。杀者,(故杀、殴杀,预殴之奴婢,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过失杀者,绞(监候。过失)伤者,杖一百、流

  • 田汝成传·张廷玉

    田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不久,召回京改任礼部主事。十年十二月上书道“:陛下因太子未立,祈天打醮,又普遍放生,凡囚于上林的飞禽走兽一律释放归山。那些关在监狱和绳捆索绑的人,那些被流放在僻

  • 卷三·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三元 汪克寛 撰隱公下【丙桓王寅五年】八年【齊僖十六晉哀三蔡宣三十五卒衛宣四鄭莊二十九曹桓四十二陳桓三十杞武三十六宋殤五秦寧公元年楚武二十六

  • 卷九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九上【己丑】简王十有四年【在位十有四年子灵王立在位二十有七年子景王立】襄公名午成公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卽位公生四年矣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

  • 示书品第十·佚名

    佛告诸比丘,菩萨年始七岁。是时以备百千吉祥威仪之事。欲将菩萨往诣学堂。十千童男一万童女围绕翊从。车一万乘载以珍羞并诸宝物。於迦毗罗城四衢道中及诸廛里。处处散施。复有百千音乐同时俱作雨众天花。复有无量百千

  • 卷第二·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二  蓝谷沙门惠详撰翻译第二译经真伪合十四人(真十伪四)译论二人。  &middot;魏外国释正无畏(法花三昧经六卷亦一本加正字)&middot;晋炖煌释竺法护(正法花经十卷亦别出普门品光世音经)&middot;东晋

  • 卷第三·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三 应化圣贤 【标】文殊菩萨 【颂】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徧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於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曰。此

  • 关中记·潘岳

    地方志,晋代潘岳撰,1卷。该书载秦汉关中山川形势、宫殿池沼、故事歌谣等内容,原书久佚,《水经注》、《文选》注、《初学记》、《太平御览》、《北堂书钞》等皆有引文。清代王谟辑佚成书,收入《汉唐地理书钞》。

  • 雍正广西通志·金鉷

    广西地方志。128卷。清金拱(奉天,今辽宁省人)、钱元昌(浙江海盐人,汉族)修纂。雍正十一年(1733)十月成书。是书广泛吸收前志成果,而加以充实扩展,故较前志更加详尽。内分地理、形势、经济、户口、物产、风俗、建筑、学校

  • 藏书十约·叶德辉

    清叶德辉(1864—1927)著。有1911年湖南长沙家刻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系叶氏所撰三部文献论著之一。该书根据乾嘉后私家藏书的一般特点及其个人藏书实践撰成。此为叶氏专论藏书方法的著述,分购置、鉴别、装

  • 上清洞真解过诀·佚名

    述八节日、五通日、五达日、夜半日中、辰巳五德日、六丁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月晦之夕六甲之日谢过诸法,包括存神、存北斗、祝咒、呼名等。

  • 十叶野闻·许指严

    近代文言笔记集。许指严著。 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7月铅印本,平装2册。卷首有1917年作者《序》。全书收录43篇。作者许指严之祖父在清末曾充官幕,熟悉朝廷及官场掌故,作者幼时听之甚多;作者又嗜史书,民初更游京师两载,益增其

  • 左传纪事本末·高士奇

    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春秋史。高士奇编纂。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纪事本末五种本,纪事本末汇刻本,历朝纪事本末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校点本是现行较好的版本。高士奇(1645—1704),中国清初历史学家。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