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不花传

太不花,姓弘吉剌氏,其家族世代为外戚,故官最显贵。太不花为人沉着、宽厚,因出身于官宦之家而入宫授职,历任云南行省右丞、通政使、上都留守、辽阳行省平章政事。至正八年(1348),太平为丞相,力荐太不花给朝廷重用,于是召入朝任中书平章政事。至正九年,罢太平丞相,脱脱复为丞相,太不花因依附于脱脱而欲谋害太平,大家对他不满。

至正十二年,河南人民起义反元,知枢密院事老章无力镇压,朝廷拜太不花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加太尉衔,领兵去代替老章。不到一月,他镇压了南阳、汝宁、唐州、随州等地义军,又攻占安陆、德安等路,声威大振。十四年,脱脱以太师、右丞相之职,总领大军征高邮,但不久被削夺兵权,而升太不花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与太尉月阔察儿、枢密知院雪雪共同代领全国大军;山东、河北诸军则由太不花调遣。太不花因军队缺粮,不听朝廷命令,军士又往往劫掠百姓,深为民患。至正十五年,监察御史也里忽都等弹劾其居功骄傲、虐害人民之罪。天子下诏尽夺其职,使率领火赤温,随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征讨。但很快复拜湖广行省左丞相,节制湖广、荆襄诸军,招安或捕获沔阳、湖广等处起义人民。

朝廷复拜太平为中书左丞相。太不花内心不服,叹息道:“我不负朝廷,而朝廷负我。太平是汉人,再让他入中书省掌权,享受安乐,反让我勤苦在外。”元官军攻击义军,义军暂退,元军诸将都要求乘胜渡过长江,而太不花反以蓄精养锐为由,强制部队后退。其后,起义军直攻汴梁,汴梁守臣请求援救,遣使十次至太不花处,太不花虽答应援救汴梁,但依然是按兵不进。这时,睢州、亳州、太康均为起义军所有,边警日急。有人问他:“贼旦夕即至,丞相不进兵为何?”太不花大声说道“:我在,何等小寇敢犯边境,你们不必多言,我自有神机妙算。”他纵兵四处抢劫,百里之内,荡然无遗。随后又率军渡过黄河,声称要取曹州、濮州,却屯军于彰德、卫辉。曹、濮方面的起义军进攻晋、冀,占据大同,其势不可阻挡。朝廷深为忧虑,两次遣重臣去令太不花出兵抵御,并告诉他用兵方略,而太不花满不在乎。这时,太不花之子寿童以同知枢密院事之职领兵征讨山东,久而无功,但对朝廷都态度傲慢,顺帝更加憎恶。

至正十八年,山东义军进逼京畿,朝廷诏拜太不花为中书右丞相,领兵进攻山东。太不花在大军渡过黄河后上书朝廷说:“贼势很强,军行应以粮饷为先。昔汉代韩信行军,萧何运粮。现在是丞相太平筹划一切,如果太平亲自运送军粮,事情就好办些,否则我军不能进。”其含意是怨恨太平,想把他诓到军中来害死。这时参知政事卜颜帖木儿、张晋等巡察山东,二人弹劾寿童不进兵。太不花来山东后借口军粮未运来,将二人断然遣回朝廷。知枢密院事完者帖木儿为右丞时,曾弹劾太不花之不法行为,太不花记恨于心,以失误专制之罪名,擅自更改完者帖木儿的官职,把他召到军欲杀害他。这些事朝廷知道后,众皆哗然。太平与太不花素来不和,现见太不花有书上奏,以为是要害他自己,便唆使监察御史迷只儿海等,弹劾太不花抗拒朝廷不肯出兵镇压义军之罪,他自己也面向顺帝极力说太不花的不是。于是,顺帝下诏削太不花官爵,夺其兵权,要把他软禁于盖州,由知枢密院事悟良哈台总领全国兵马。

太不花听说朝廷有诏要削夺他的官爵兵权,连夜到刘哈剌不花那里求救。刘哈剌不花原是太不花的部将,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而拜为淮南省平章政事,领兵屯驻保定。他弄清太不花来意后说道“:丞相是国家柱石,对国家有大功大劳,天子决不会害丞相,必是有谗言离间你和天子。我应当去见天子,丞相毋忧。”哈剌不花到京师首先见太平,太平问他来干什么,刘哈剌不花如实以告。太平说“:太不花大逆不道,今诏书已下,尔还敢胡言乱语吗?若不谨慎行事,你也将身受其祸。”刘哈剌不花听太平如此说,不敢再说什么了。太平估计太不花必在刘哈剌不花那里,因对他说。”你能把太不花弄来,我可以带你去见皇上,你的功不小。”刘哈剌不花答应了。太平把刘哈剌不花引见顺帝,帝赏赐他许多东西。原先,刘哈剌不花为太不花部将时,与倪晦同为幕僚,太不花每次委任倪晦,而刘哈剌不花提出的计策却多不被采纳,心怀怨恨。到这时,知太不花的事不可挽救了,回去将太不花父子绑送京师,在途中就将他们处决了。

猜你喜欢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脱脱
  卷四·孔克齐
  ●卷七·陈康祺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五·佚名
  ◎段芝贵妙语天下·宣南吏隐
  通志卷一百五十五·郑樵
  附录·佚名
  古镜新记一·胡兰成
  崔光远传·欧阳修
  卷一百二·雍正
  卷第四十八·佚名
  卷三十七·孔毓圻
  第四节 梁太祖代唐·吕思勉
  卷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776_1 【山中作】冯道之   草堂在岩下,卜居聊自适。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   远瞻惟鸟度,旁信无人迹。霭霭云生峰,潺潺水流石。   颇寻黄卷理,庶就丹砂益。此即契吾生,何为苦尘役。   卷776_2 【短歌

  • 第十四出 狡脱·李渔

    〖三犯月儿高〗(老旦道妆上)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奴家邹氏,自从那日逃禅之后,且喜俗子另觅婚姻,不来缠扰,终朝打坐参禅,渐觉六根清净。闻得他聘了一位何小姐,也是宦室之女。未曾过门的时节,我替那女子

  • ◆青村先生金涓(青村遗稿)·顾嗣立

    涓字道原,义乌人。本姓刘,先世避秦武肃王嫌名,改姓金,生于元季。尝受经于白云先生许谦,学文于黄侍讲溍。淹贯经传,卓识过人,虞文靖公集、柳文肃公贯交荐之,不起。洪武初,州郡荐辟,辄恳辞谢。隐居教授青村,夷犹云山水石间以终。所

  • 巻十四·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十四眀 胡震亨 撰乐通三琴曲高宗白雪曲【显庆中帝以琴曲失传令有司修习太常丞吕才言琴曲本宜合歌请依琴中旧曲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辞又古今乐府奏正曲后复有送声亦君唱臣和之义请以羣臣长孙无

  • 乾坤清气卷八·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八明 偶桓 编古乐府汉使谣         陈泰所安海昬昬云瑟瑟汉家归使云中发千驺万骑歘如雷蛇子蛇孙鎻金轭天狼一堕天门开羲和走马从西来燕山雪汉家将军愁失道燕支半夜双蛾老祁连千丈酸

  • 五集 二卷·钱德苍

    鸣凤记吃茶(小生随生上)【高阳台】司马清曹,郞官节钺,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锺,须知要守全节。执笏弹冠,相庆处,九重恩渥。凝望眼,豺狼当道,漫萦心曲。囓雪常持苏武节,埋轮要挽张纲毂。须臾白了少年头,愁眉蹙!下官杨继盛,字椒山,直隶

  •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正统五年九月庚子朔敕谕朝鲜国王李祹曰比者尔奏凡察诱侄童仓逃住建州虑其与李满住同谋生衅侵扰本国朕遣敕谕凡察等仍还镜城守父境土如其回还王宜解释旧怨宽以抚之仍敕守边军民毋使侵扰朕又虑其疑惧不还已敕李满住等严

  •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成化十八年秋七月戊辰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狭西镇守巡抚等官奏靖虏卫军伍不足艰于防守请自今诸司所问谪戍重囚与降调军职应发榆林者以其十之五分送本卫每岁遇河冻之时仍委调西安等卫旧戍固原官军至此协力防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正德十六年三月癸丑朔日食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以 上不豫 奉慈殿免行礼遣惠安伯张伟祭 裕陵○甲寅升户科右给事中刘济为工科左给事中○升黄州府同知夏廷芝许州知州潘棠为按察司佥事廷芝山西棠云南○录云南十八寨平夷贼功

  • 卷三十三·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三兰亭禊图诗序石刻韩魏公坟巡按御史西园雅集图临本○兰亭禊图诗序石刻王右军羲之兰亭诗有「咏彼舞雩」之言,亦可见其襟抱不凡。其与桓温戒谢万之言,又其浅者耳。呜呼贤哉!世之好言

  • 《鲁颂》《商颂》述·傅斯年

    解释《诗三百》之争论,以关于《鲁颂》者为最少。以为《鲁颂》是僖公时诗,三家及《毛诗》一样,这正因为《诗》本文中已有“周公之孙,庄公之子”,“令妻寿母”(从朱于读)的话,即使想作异说,也不可能。但三家

  • 卷五·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五宋 魏了翁 撰士昏礼二女次纯衣不言裳妇服不殊裳女次纯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 释曰不言裳者以妇人之服不殊裳是以内司服皆不殊裳彼注云妇人尚専一德无所兼连衣裳

  • 卷三·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三 上海黄中松撰 鷄鸣篇 序曰鷄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朱子曰此序得之但哀公未有所考岂亦以恶諡而得之与考序言思贤妃者特以邶鄘以下槩

  • 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梨等时代·多罗那他

    约在世亲大阿阇梨晚年时代,深方王去世之后,出现生于西方摩庐地方的室利曷王,事功伟大,统治西方一切王国。后来对佛教获得信仰,敬奉德光阿阇梨为师。约在那时,是东方毗梨叉旃陀罗的子嗣毗摩旃陀罗王和后者的儿子迎摩旃陀罗二

  • 叙·江味农

    蒋叙金刚经讲义,为江味农居士之遗著。此著在居士生前,既因病魔时扰,未克写定。殁后,又因种种障碍,几至佚失。是岂无上甚深之秘机,未可轻易宣露,抑众生福薄,未能仰契大法耶。否则何以魔障重重,若是之甚也。余与居士缔交二十余年

  • 上清太玄九阳图·侯善渊

    上清太玄九阳图,原题「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撰」。太玄子即金朝道士侯善渊。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书中载内丹修炼图诀,共十九图。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内通阴魄,外炼阳魂」之图,图内各有人像,指示升降浮沉

  • 张煌言传略·佚名

    明之亡也,死义者连镳接衽;若播迁穷海而之死靡他、称一代硕果者,则有宋文丞相而后,推明之张司马煌言云。煌言字玄箸,号苍水;鄞县人。远祖当元时逃入高丽,以家世仕宋故。至明初,始归籍甬东,称高丽张氏。高祖伯祥,起家孝廉为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