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十四
顺治十年。癸巳。夏。四月。丙申朔。享太庙。遣公噶布喇行礼。
○丁酉。上御太和门。亲试兼翰林衔吏部侍郎成克巩、礼部侍郎张端、及内三院学士刘正宗、编检以上官六十二员。君子怀德论一篇、请立常平仓疏一通。 ○予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线应奇、祭如例。 ○己亥。谕都察院副都御史宜巴汉等曰。自今以后、凡系机密、及参劾本章、俱着实封进奏。 ○庚子。上御太和殿。召见天下朝觐官员董天机等。谕曰。海内黎庶困苦已极。兼以旱涝、益不聊生。各州县之民、招聚抚恤、俱惟尔等是赖。今司道各官、废弛政务。贪婪怠惰。剥削下民。种种情弊、朕已洞悉。兹姑准尔等、仍服原官。各宜殚心竭虑改过任事。洁己爱民、拯救疾苦。使上之德泽下究、则天下自致熙皞。而于朕委任尔等之意、亦可无负矣。朕谆谆诫谕尔等听之于耳、存之于心。申谕该属各官、恪遵奉行如违朕谕、国宪具存。决不宽贷。众官俱顿首谢。上幸内院。将试过兼翰林衔侍郎、及学士以下各官、御笔亲定去留。命留原衙门者、照旧供职。少詹事王崇简侍读学士乔廷桂、侍读王炳昆、侍讲法若真、韦成贤、谕德张尔素、中允王一骥、傅维鳞、王紫绶、赞善、乔映伍、李培真、编修宋杞、傅作霖、王大礽、张弘俊、张天植、胡亶、张道湜、安焕、高光夔、检讨李廷枢、俱从优外转因谕吏部曰。国家官人、内外互用。在内者习知纪纲法度则内可外。在外者、谙练土俗民情。则外亦可内。内外扬历、方见真才朕亲试词臣量为分别。有照旧留任者。有改授外任者其外任编检以上官照词臣外转旧例。优与司道等缺如年衰、病弱者听其请告。朕仍优遣之。 ○谕吏部都察院、朕惟内外官员、佐理天下。外官计典、十年内、已三举行京官殿最亦当察核。除吏礼侍郎、及学士、詹事等官、朕亲行考试区别外其六部等衙门、有年老疾病、不能任事。及素行不孚众论、或才力可外任者、俱令各部堂官、自行详察严核。汇送吏部、都察院。同吏科河南道议奏其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等衙门堂官、开送吏部都察院。同吏科河南道察核具奏其六科衙门、各道御史令吏部都察院察核具奏。尔等各衙门、务秉公开列俱限五日内、即为分别不得迟延推诿以滋贿托。务令各衙门官员、人称其职以佐朕图治至意。 ○辛丑。上幸南台。召大学士学士及九卿汉官至上御马馆。命内大臣侍卫等分两翼较射。左翼胜焉。射毕上御南台后殿、赐宴谓大学士洪承畴、范文程、冯铨、额色黑、甯完我、陈名夏、尚书陈之遴、金之俊、王永吉、胡世安、李化熙、刘昌、左都御史徐起元等曰。凡保奏贤能、宜开列某处籍贯、初自何官升授今居何职。其人才堪何事。详陈始末善迹朕亦便于量能委任夫贤才难得、任用贵称其职。今见保奏者、俱未详开始。末但云某也贤、堪任尚书侍郎。朕俱难以遽信。意必以为有所瞻徇群臣奏曰。诚如上谕上又曰凡人孝莫大于事亲古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承欢奉养一自父母有故岂能再得若不能尽孝于生前。而欲尽孝于殁后。朕不以为孝也群臣奏曰。圣谕诚是。之遴因奏曰。臣母尚在。臣虽有弟二人侍母、终不如臣亲养。但虽欲归省、每以皇上恩泽深厚、未敢遽请。化熙奏曰。臣母亦在敢请归省。名夏奏曰。臣父母俱于顺治七年亡故曾请假治丧因限期促迫权厝未葬。今乞圣恩、允臣暂假归葬。臣所请之情更与诸臣不同上曰。尔三人之言。朕悉知之。 ○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疏报建昌营都司郑德阵擒伪都督陈文魁等于南丰。中军参将陈升、阵擒伪都督宋朝宗等于乐安伪伯金简臣等于宁都疏下该部。 ○甲辰。免湖南寇荒六七八九年逋粮。山西夏县荒地九百四十余顷额粮。 ○先是、阿达哈哈番任珍家婢、讦任珍罪谪后家居怨望、出言不轨。并指奸谋陷诸丑行。刑部审讯。任珍应论死。奉上□日、任珍曾立大功、所犯情罪、亦重大可耻。尔部将此本、兼写满汉字。会集九卿科道、并新入旗阿达哈哈番以上官员、再行定拟具奏至是、刑部满汉官、并九卿科道等衙门满洲官、仍如原拟。大学士署吏部尚书事陈名夏、户部尚书陈之遴、都察院左都御史金之俊等、汉官二十七人一议、原讦重大情节、任珍俱不承认若以此定案、反开展辩之端。不若坐以应得之罪得上□日汉官所议、有所开展辩之端。坐以应得之罪等语。是谁展辩、应得何罪、着明白具奏。名夏等回奏云。任珍不承大罪犹然巧辩。若止据告词定罪恐无以服其心。臣等所谓恐反开展辩者此也。然负恩犯法、原议处死臣等所谓应得之罪者此也。但律无正条似应勒令自尽得上□日回奏内既云应得之罪律无正条又云似应勒令自尽勒令自尽是何盛世典例欲致君尧舜者岂有进此言之理。凡人自知有过即从实引咎乃大臣之道。若执为己是以巧生事又欲以巧止事甚属不合。尔群臣当副朕期望至意洗涤更新奈何溺党类而踵敝习着逐件再明白速奏名夏等又回奏云臣等妄拟勒令任珍自尽实非盛世典例又不折其巧辩但罪以丑恶臣等之议实属谬误谨束身待罪。得上□日、朕览回奏词语全是朦混支吾竟不身任咎过、更巧为遮饰。将有心之事、佯作误失。大臣之道、果如是乎。陈名夏、陈之遴等、有曾获大罪者有革职者。亦有被论者。朕每从宽宥使之改新。今复如此、朕之期望尽虚矣。且屡谕众官修省、奈何依然不改踵袭宿弊一至于此。朕不时召见、耳提面命将此恩遇、竟置何地耶。理宜从重议处。着内三院、九卿、满汉官六科、十四道、翰林七品以上、并六部郎中等官。即集午门外。严行议罪作速奏闻毋得延缓。于是会议。名夏、之遴屡获大罪、俱蒙恩留用今复巧为欺朦俱应论死。之俊职司耳目反依附党类亦应论死。尚书胡世安、王永吉、刘昌、副都御史傅景星、科臣魏象枢、杨璜、高桂、姚文然、袁懋功、刘显绩、御史朱鼎延、冯右京、张瑃徇党负恩。欺诳巧饰应流徙。侍郎孙廷銈、张端、吕崇烈、张秉贞、张鼎延、卫周允、卿徐起元、韩源、俱徇党附和。应革职、永不叙用侍郎孙承泽、成克巩、御史潘朝选、回奏未列名。应革职御史朱绂、未与前议、应降一级调外用。得上□日、陈名夏、陈之遴、金之俊等、深负朕恩。本当依拟。姑从宽典。着各削去宫衔二级、罚俸一年、仍供原职。陈名夏着罢署吏部事。自今以后从新省改胡世安等十三员、免流徙各降一级、罚俸一年、仍供原职孙廷銈等八员免革职。各罚俸九个月。孙承泽等三员免革职各罚俸六个月。朱绂先未曾与议、未详事由、免其降调 ○乙巳。上命大学士范文程、洪承畴、额色黑、召集陈名夏等二十八人于午门谕曰。尔等得罪、悉由自陷其身也。初议错误、则亦已尔及再三申饬、即当省改岂可仍行混议。凡事会议理应画一何以满汉异议虽事亦或有当异议者、保以满洲官议内、无一汉官。汉官议内、无一满洲官。此皆尔等心志未协之故也。本朝之兴岂曾谋之尔汉官辈乎。故明之败、岂属误于满官之言乎。奈何不务和衷、而恒见乖违也。自今以后、务改前非同心图效以副朕眷顾之意不然朕虽欲尔贷、而国法难容。至于都察院科道等官职司言路见有如此乖戾者、亦当即行。纠弹陈名夏、陈之遴、金之俊曰。臣等叨荷皇上厚恩、乃自陷重罪、仅冀免死耳。若仍留供职、如斯殊典、则万不敢望一也。既受此洪恩、自分莫能仰报。惟有竭驽、勉效而已。诸臣亦云。臣等罪戾实大、恩宥至此、非所望也。愿各改前非。竭力图报。 ○丙午。转吏部右侍郎成克巩、为本部左侍郎调刑部左侍郎孟明辅、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以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管左布政使事佟国器、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以大学士洪承畴保举也。 ○加都督同知临清总兵官刘仲金、为左都督充福建右路总兵官。 ○丁未。擢内翰林秘书院学士图海、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仍充议政大臣。 ○戊申。吏部都察院等衙门遵上谕甄别京官。拟大理寺卿徐起元、年近七旬、应致仕。通政使司右通政韩源年老。通政使司右参议董复有疾。工科给事中朱允显、云南道监察御史王佐、福建道监察御史李之奇、不孚众论。户科左给事中苏文枢、礼科左给事中陈扆铭、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李毓英、才堪外任及部属以下三十二员、照八法分别奏闻。诏于本月二十日集午门、候亲阅裁定。 ○己酉。钦天监奏、连日夜见火星、逆行房宿初度、在黄道南、宜防火灾报闻 ○庚戌。廷试直省贡生王都等、五百六十一名。 ○宴外藩蒙古二十七旗听事头目等于礼部。 ○辛亥。诏改右春坊右赞善蓝滋名为蓝润。 ○工部议覆、工科副理事官三都、请建立宗学。应量给工价、听其自行修造。从之。 ○壬子。谕内三院。今年三春不雨。入夏亢旱农民失业朕甚忧之意朕躬有缺失欤。祀享有不诚、诏令有不信、政事有未当欤。抑大小臣工、怀偏私、重贿赂、不肯实心为国旷废职业、以致膏泽不下逮欤。抑当言不言、不当言而言、沽名钓誉持禄养交无济于实事欤。抑民间疾甘无所控诉地方各官、不以实上闻欤。着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抒所见凡有关朕躬、及天下大利大害、应兴应革者悉心条奏毋含糊两可毋借端影射若所言合理、切中过失朕不惮改。尔大小臣工、各宜洗心涤虑、洁己奉公。佐朕修省、以符天意。仍着顺天府官、督率所属、竭诚祈祷。应行事宜。悉如旧例。尔内三院、即传谕各衙门、作速遵行。 ○谕内外法司各衙门。朕念上年京师畿辅、水潦为灾。夏秋俱歉。米价日贵。今三春不雨。入夏犹旱。朕心甚切忧惶。常思雨泽愆期、多由刑狱冤滞。尔刑部满汉堂官、即日会同都察院、大理寺、及凡有刑名事件衙门督率司官、将在部监犯、及发各处羁候听审人犯。如真犯死罪未经审结。果有情可矜疑者、即日审明具奏定夺徒流人犯、察非重情准与减等。笞杖人犯、准与豁免。候审干连证犯、先行释放限十日内、开具简明情节、减免罪名、及释过人犯、具奏发落。大小狱情未审结者、限一月内、通行完结。顺天府督同宛大二县、五城御史督同司坊官、俱照前项事宜、一一遵行。该府尹。该御史、各依限开具奏闻。直隶督、抚、按、责成道、府、州、县、但速照前、实力奉行、务期伸冤疏滞庶几上格天心。尔刑部、都察院、即刊刻告示、传谕通知。 ○谕议政王贝勒大臣等、速议弭盗安民之策以闻。 ○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内翰林国史院学士魏天赏、疏乞终养许之。 ○癸丑。刑部右侍郎黄熙允、引疾乞归命以原官致仕。 ○遣河南道监察御史祖建明、巡视长芦盐政。 ○刑部覆勘任珍罪案仍照原拟应论死。籍没家产。具奏。上以任珍曾立军功。免死。安置盛京。其子仍今袭职。以彰法外之恩。 ○甲寅。谕礼部、国家崇儒重道。各地方设立学宫。令士子读书、各治一经、选为生员。□山戊不□试、科试、入学肄业。朝廷复其身。有司接以礼培养教化。贡明经举孝廉、成进士、何其重也。朕临御以来、各处提学官、每令部院考试而后用之。诚重视此生员也。比闻各府州县生员、有不通文义。倡优隶卒、本身及子弟、厕身学宫。甚者出入衙门。交结官府。霸占地土。武断乡曲。国家养贤之地、竟为此辈藏垢纳污之所。又提学官未出都门、在京各官、开单嘱托。既到地方。提学官又访探乡绅子弟亲戚。曲意逢迎。甚至贿赂公行、照等定价。督学之门、竟同商贾。正案之外、另有续案。续案之外、又有寄学。并不报部入册。以致白丁豪富、冒滥衣巾。孤寒饱学、终身淹抑。以及混占优免。亏耗国课。种种积弊。深可痛恨。今后提学御史、提学道、俱宜更新惕励严察前项冒滥尽行褫革。大小地方、人才不等、酌定名数。并查旧题额例、具奏定夺。至于□山戊示□考、除行检问革外、其文理荒谬不通者、须多置劣等严为降黜其儒。童经由。府县送试者、详具身家履历、廪生保结、方许入试廪生亦不得借端保结、掯索儒童督学诸臣、如有仍蹈前弊、并自甘不肖、以试士为市者。许督抚巡按指实参奏。如督抚巡按徇情不参、听礼部都察院礼科纠劾。一并重处。其入学生员、提学御史、提学道、严谕府州县卫各学教官、月加课程。不得旷废。亦不得假借督课、凌虐诸生。提学御史、提学道、即将□山戊不□考科考、场中原卷、解部稽察。不许换卷誊改。礼部仍照旧例考定等第。以示劝惩。仍照解到各学廪。增附名数、细查在学若干名。黜退若干名。照报册出示。行各该府州县张挂。俾通知生员的确姓名。然后优免丁粮。至于河南山东等处、亦照旧例优免丁粮。不许滥免地土、摊累小民。违者究治。除已往外、今后各提学御史、提学道、诚能体朕教养储材之心、实力遵行。自使士风丕变、人材辈出。国家治平、实嘉赖之。朕不靳升赏。如仍沿袭陋规、苟图自利。宪典具在。决不宽宥。 ○谕户部、朕惟比年以来、军兴未息、催徵烦急。兼以水旱频仍、深虑小民失所。即如民间充解物料、款项烦多。以致佥点解户赔累难堪。向曾量折几项。但折少解多、民不沾惠。户部等衙门、作速查明。有应解本色、易于买办者、永远改折前代一条鞭法、总收分解责成有司。小民便于输纳。不受扰害。国家亦收实课。不致缺用。立法良善。见行条鞭地方、着官收官解。不得仍派小民。其点解地方、尔户部等衙门、着即详议具奏以便永远通行。称朕休养斯民之意。 ○宴喀尔喀部落土谢图汗贡使额尔德尼喇嘛等于礼部。 ○以故一等阿达哈哈番甯塔哈兄子恩克布、三等阿达哈哈番噶尔马西兄布扬古、布达礼子格白礼、续顺公属下二等阿达哈哈番除士进子徐国俊、巴林部落拖沙喇哈番巴特马达尔汉兄子卓遂年老致仕拜他喇布勒哈番蔡忠兄子蔡毓德、靖南王属下二等阿达哈哈番耿仲朗子继盛、三等阿达哈哈番刘承祖子天民、阵亡科尔沁国拖沙喇哈番孔我代子朱尔堪、各袭职。 ○乙卯。谕吏部、兵部右侍郎张鼎延、服劳有年。步履维艰、朕所亲见。准原官致仕、以便赜养。着照旧例。酌议具奏、以示优遣之意。 ○上幸内院。阅甄别京职各汉官毕。谕吏部、部院考核各官、俱依议行。苏文枢、着降一级调外用。徐起元、坚守郧郡、投诚有功。年老可念。着以原官致仕。仍察例酌议、以示优遣。朕所亲阅各官内、高去奢、徐晓、系真病。亦着致仕。其余各官、与考语有疵者不同。着照京官外转例、察其资俸、酌量升转。遇缺即推。太常寺协律郎官应去者、出缺另补。 ○赐大计卓异官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耿焞等五十三员、蟒袍各一袭 ○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奏言大学士甯完我、洪承畴、陈名夏、俱隶旗下。照满洲官支给俸禄。其衙门职掌官衔品级、或照满洲例。或照汉官例。相应请上□日。得上□日、甯完我、仍照满洲大学士例。洪承畴、陈名夏、官品俸禄、俱照汉官例。 ○丁巳。礼部议覆、广东道监察御史陈启泰疏言、满洲部院各官、应照汉人例、一体离任丁忧。从之。 ○定优恤阵亡各官例。总兵官、赠三级。副将、参将、二级。游击、都司、都司佥书、一级。无世职者、荫拖沙喇哈番。守备无赠、止荫拖沙喇哈番。千总、恤银一百两。把总、六十两。马兵、三十两。步兵、十五两。 ○遣礼部尚书觉罗郎球、理藩院侍郎席达礼等、赍送封达赖喇嘛金册金印于代噶地方。文用满汉及图白忒国字。册文曰。朕闻兼善独善、开宗之义不同。世出世间、设教之途亦异。然而明心见性、淑世觉民、其归一也。兹尔罗布臧札卜素达赖喇嘛、襟怀贞朗。德量渊泓。定慧偕修。色空俱泯。以能宣扬释教、诲导愚蒙。因而化被西方、名驰东土。我皇考太宗文皇帝闻而欣尚、特遣使迎聘。尔早识天心、许以辰年来见。朕荷皇天眷命、抚有天下。果如期应聘而至。仪范可亲语默有度。臻般若圆通之境。扩慈悲摄受之门诚觉路梯航禅林山斗。朕甚嘉焉。兹以金册印、封尔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应劫现身、兴隆佛化随机说法、利济群生。不亦休哉。印文曰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之印。 ○封厄鲁特部落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赐之金册金印文。用满汉蒙古字。册文曰。帝王经纶大业、务安劝庶邦、使德教加于四海。庶邦君长能度。势审时、归诚向化。朝廷必加旌异、以示怀柔。尔厄鲁特部落顾实汗、尊德乐善。秉义行仁。惠泽克敷、被于一境。殚乃精诚、倾心恭顺。朕甚嘉焉。兹以金册印、封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尔尚益矢忠诚、广宣声教。作朕屏辅。辑乃封圻。如此、则带砺山河、永膺嘉祉。钦哉。印文曰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印。其册印即付伴送达赖喇嘛之侍卫喇嘛、内大臣囊努克、修世岱等赍往。 ○戊午。谕吏部、工部尚书星讷、理藩院尚书尼堪、效力有年衰老可念。着以原官加一级、致仕颐养。示朕优待勋旧之意。 ○谕大学士冯铨曰。人君用人、须空鉴平衡。人臣事君宜。去私秉公。庶上下交泰、治平可望也。尔冯铨、曩不孚于众论、废置业已二载。今当图治之时、惟以尔才堪办事、不念前愆、特行起用、以期更新。自召至以来、谠论未闻、私心已露。如前日面议陈名夏等一事尔之所对岂实心忠良之臣、肯出此言耶。况尔乃密勿大臣、今议一事如此、后来用人行政、将何倚赖。朕之素性、不执己见、不讳人过尔明白具奏、以慰朕怀。 ○己未。谕吏部、原任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党崇雅、服官洁操。臣工罕觏告老回籍、尤系朕怀。兹特加优礼。准□山戊示□支原官俸薪、以资颐养本处督抚按官时加慰问。示朕眷顾清介大臣之意。 ○偏沅巡抚金廷献奏报、查获故明福清王嫡子朱由杞、并伪刘知府所遗文卷一箱内载故明宗族废绅、往来书札。得上□日、朱由杞、着即就彼处正法。文书即行焚毁。若翻阅穷究、必至扰害地方。所首文书内、有干连者、即行释放。 ○升詹事府詹事高珩、为内翰林国史院学士。 ○升吏部左侍郎成克巩、为本部尚书。太仆寺少卿卫周祚、为刑部左侍郎。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龚鼎孳、为刑部右侍郎。调工部左侍郎卫周允、为兵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升右春坊右中允单若鲁、为国子监祭酒。 ○升宣大督标中军副将范垹、为都督佥事、充镇守临清总兵官。 ○以浙江提标左营游击李荣、为处州副将。 ○大学士冯铨上疏引罪。得上□日、上有所询、直言无隐、臣道宜然。但冯铨与陈名夏等、素相矛盾、朕所习知。因言不合理、是以有责问之上□日。今冯铨既知己非、再观自新、仍照旧办事。以后诸臣、有如此怀私修怨、不公不平者、急宜省改。 ○未刻。日生晕、赤黄色。 ○庚申。宴赉朝鲜国使臣李<泬目>等、如例。 ○癸亥。免福建漳州、福州、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六府。九年以前、荒残田租三分之一 ○甲子。旌表节妇。上杭县生员陈梦周妻罗氏、烈妇。镶白旗副理事官穆臣妻富氏、福清县儒士杨日遇妻吴氏、惠安县儒士王锡祉妻张氏、烈女。福清县翁氏、孝子。汀州府生员沈一熠、各给银建坊如例。猜你喜欢 卷八十三·志第五十九·河渠一·张廷玉 卷四十三 志十八·赵尔巽 卷一 梁二十一條·陶岳 卷二十六·唐·蒋一葵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四·佚名 皇王大纪卷二十二·胡宏 六朝通鉴博议卷三·李焘 永安王高浚传·李延寿 安乐公主传·欧阳修 卷三百·杨士奇 第十一章修正之性质与效力·孙中山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