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武三思传

武三思,是武元庆的儿子。在武则天当太后时,接连升官为夏官、春官尚书,监修国史,封爵为王。契丹攻陷营州,武三思任榆关道安抚大使屯守边陲。

回京师后,授官同凤阁鸾台三品,一个月后免官。又检校内史,罢为太子少保,后改任太子宾客,仍监修国史。

武三思生性乖巧,会说好听的话,善于迎合主上的心意,所以武后颇为信任,多次到他的家里去,赏赐甚厚。当时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正迷惑武后受到特别宠幸,武三思能屈节侍奉他们,为薛怀义牵马,盛赞张昌宗,说他是仙人王子晋的后身,还引导公卿朝士歌咏淫污,面见然人面,实为禽兽,竟不以为耻。武后年纪大了,不喜欢住在深宫。武三思想借机揽权,就诱骗胁迫一批小人在嵩山上营建三阳宫、在万寿山上营建兴泰宫,请太后每年临幸消遣,他自己则与张易之、张昌宗扈从驰骋,作威作福。两处宫殿役使的工人及所费资财都达万万,百姓怨叹。

三思之子武崇训娶安乐公主为妻,武三思辅政,中宗居于东宫。为表示恩宠,便令崇训行亲迎礼。宰相李峤、苏味道等人及沈亻全期、宋之问等一批名士都撰文写诗献入,满纸称颂,全无礼法。中宗复位后,提拔武崇训为驸马都尉、太常卿、兼左卫将军。武三思则晋位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加实封五百户。武三思再三推辞,便进为开府仪同三司。正遇随例降封,便裁减实封户。不久,以太后的遗诏还归所减的实封户,封武崇训为镐国公。

当初,桓彦范等诛杀二张,薛季昶、刘幽求劝他一并诛杀武三思等人,桓彦范不听劝告。第二天,武三思因韦后的关系潜入宫中,挑唆离间,不几天工夫,桓彦范等人都失了权柄,原被他们斥官的人全都回来了。皇帝还诏令群臣再次遵循太后时的法规。武三思建议:“帝(高宗)封泰山,则天皇后建明堂,封嵩山,二圣之美德不可废置。”皇帝认为他的话对,将五个县改名为乾封、合宫、永昌、登封、告成。第二年春,天大旱,皇帝派武三思、武攸暨去乾陵祈祷求雨,正好天降雨了,皇帝很高兴。武三思又领头请求恢复崇恩庙及昊、顺二陵,并均置令丞。其党羽郑忄音还献《圣感颂》,皇帝并为之刻石。补阙张景源建议:“母子承继,不可说是中兴,所下的制书中应将中兴二字除去。”于是天下各祠改为应兴、龙兴。补阙权若讷又说“:制诏应按照贞观时的旧例,太后的遗训是为人母的仪则;太宗的旧则,是祖上的德制。沿袭旧制应从近者开始。”皇帝嘉奖同意。这时,在帝苑里筑了..场,诏令文武三品官自愿分边赛..,皇帝与皇后来观赛。武崇训与驸马都尉杨慎交用脂膏筑..场,使其光泽,用工用钱耗费甚多,百姓不胜其苦。

武三思既与韦后通奸,又与上官昭容淫乱,内心忌恨节愍太子重俊,即与韦后等商议废掉他。太子知道后很害怕,于是调动羽林兵包围了武三思的家,将武三思与武崇训杀了,他们的党羽十多人也一并杀死。

当时,人们忌恨武三思的奸乱宫廷、阴谋窃国,将他比为司马懿。武三思特别仇视正义之人,千方百计阻止他们说话。他曾说“: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叫作好人,凡是顺从我的人大概就是好人。”武三思与宗楚客兄弟、纪处讷、崔..、甘元柬等人狼狈为奸,王同皎、周憬、张仲之等人不胜愤恨,打算杀掉武三思,被冉祖雍、宋之孙心、李悛告发,都惨遭杀害。并牵连到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日韦等五人,崔..派周利贞将他们杀害。所以冉祖雍、李悛、宋之孙心、周利贞及御史姚绍之等五人,时人称之为“三思五狗”,司农少卿赵履温、中书舍人郑忄音、长安令马构、司勋郎中崔日用、监察御史李忄曳,倚仗武三思,在朝廷内外均炙手可热,甚至干预朝政。当时天下人都说:“崔、冉、郑,乱时政。”他们都以赏官封爵自相树威,凡诬造大案,定要诬陷善良的人,直至迫害其宗族,天下为之震惊。以前,韦月将、高轸上疏,痛陈武三思的罪恶,有司将韦月将杀死,贬高轸到荒远之地。黄门侍郎宋瞡执掌奏书,不久就将他斥为外职。武三思的权柄之大可见一斑。

武三思死后,皇帝还为之举哀,废朝五天。追赠为太尉,再封梁王,封谥为宣。追封武崇训为鲁王,赐谥为忠。安乐公主将节愍太子的头来祭奠武三思的灵柩。睿宗即位,认为武三思父子都是奸逆之臣,斫开棺材,暴尸于众,夷平坟墓。

猜你喜欢
  志第八 百官·萧子显
  挞虏纪事·高拱
  卷七·沈德符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一一四 复辟前后三·周作人
  樊子盖传·李延寿
  杨绾传·刘昫
  虞允文传·脱脱
  卷四·雍正
  卷一百六十七·雍正
  卷五十·雍正
  卷一百六·宋敏求
  食货五九·徐松
  卷五十建置·冯煦
  卷一百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彭定求

        卷110_1 【百子池】张谔   旧闻百子汉家池,汉家渌水今逶迤。宫女厌镜笑窥池,   身前影后不相见,无数容华空自知。   卷110_2 【东封山下宴群臣】张谔   万里扈封峦,群公遇此欢。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

  • 卷五十一·彭定求

        卷51_1 【息夫人】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卷51_2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

  • 第五十九回 女将军出奇制胜 众番兵弃甲倒戈·萧晶玉

    却说梦鸾小姐正至督兵前进,探马来报:“探得番兵围困雁门关,四面水泄不通,大兵离城只有二十里之遥,乞令定夺。”小姐把手一摆,探子退去。小姐传令安营已毕,升坐中军帐,众将分班站立。小姐命白木柜推进中军,歇兵喂马,用

  •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文宗四·宋濂

        ◎文宗四   二年春正月己卯,御制《奎章阁记》。行枢密臣言:“十一月,仁德府权达鲁花赤曲术,纠集兵众以讨云南,首败伯忽贼兵于马龙州,以是月十一日杀伯忽弟拜延,献馘于豫王。十三日。战于马金山,获伯忽及其弟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八月辛未朔礼部尚书谢克家参知政事克家首言吕颐浩老成练事去岁勤王有大功时方艰难强敌内逼望留行在以备咨访敌自渡江以来官司图籍散佚遂命百司省记条制行之凡所予夺悉出胥吏至是始令条具申尚书省

  •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五八○ 河南巡抚郑大进奏查获《九十九筹》等书情形折·佚名

    五八○ 河南巡抚郑大进奏查获《九十九筹》等书情形折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九日河南巡抚降级留任臣郑大进跪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寄字内开,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奉上谕:前据高晋奏缴

  • 卷二·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宋 吕中 撰太祖皇帝建隆四年干德六年开宝九年即帝位建隆元年春正月甲辰,上受周禅即皇帝位。先是,契丹、北汉连兵犯边,周帝命上领诸将御之。士卒服其恩威,军校苖训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黒光

  • 鲁炅传·欧阳修

    鲁炅是幽州蓟县人。身长七尺多,略知经书和史籍。因先辈功劳任左羽林长上官。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又调他去任别奏官。颜真卿曾出使陇右,对哥舒翰说“:您从郎将升官,现任节度使,也曾发现过这样的人才吗?”鲁炅当时站在台阶下,哥舒

  • 卷一百三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六 朱批锺保奏摺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甘肃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敬陈末议伏候 圣裁事窃【臣】荷蒙 皇上温纶屡降 特授甘肃布政使自奉 命入境见山地多未开垦及问百姓俱云明末兵

  • 卷二百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十二人物志九十二忠义传四【满洲八旗四顺治九年至十八年共一百九人】巴什泰巴什泰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图鲁什硕翁科洛巴图鲁次子也天聪八

  • 卷第六·黄绾

      天赋人此理谓之命,人受天此理谓之性,性即理也。其所以分,理是泛言事物之理,性是专言在我之性;虚的是心,实的是性。  程子曰:&ldquo;去不仁则仁存&rdquo;,此言最切。又曰:&ldquo;仁载此四事,由行而宜之谓义,履此之谓礼,知此

  • 卷十二·吴浩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十二华亭呉浩撰尔雅谷善也注云未详愚按毛诗颇多俾尔戬谷之类崇充也仪礼崇酒谓酒薄充满一饱而已昏强也昏当作昬书不昬作劳昬音闵与暋同强也虺隤黄注云皆人病之通名而説者便谓之马病失其义也

  • 二、论“道”·胡适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的大成。道家兼收并蓄,但其中心思想终是那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ldquo;道&rdquo;。《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两篇(不是韩非所作,大概出于西汉),也是道家的著作,其中《解老篇

  • 卷六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六虚空行天授记品第十二尔时复有八万虚空行天。见阿修罗伽楼罗及龙女龙王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陀罗等。供养如来并闻授记。皆大欣喜踊跃无量。於佛法中深心爱乐。为供养佛故。起勇猛心。彼虚空行天

  • 重建汉阳归元寺藏经阁碑·太虚

    汉阳与武昌、夏口,鼎峙而三,大江浩淼,实为雄镇!凄凄芳草,历历晴川,昔人雅歌,流风未替。中有归元寺者,左带大别,右挹汉水,诚要津之幽栖也。清初有白光明、主峰昆者,以昆季解绂戾止,诛茅开山,道风所播,蔚为丛林,旋又请颁龙藏,建阁庋之,大

  • 答朱芾煌问(七则)·太虚

    问一:烦恼因缘有身──五阴,身因缘有烦恼;为是先有身后有烦恼,为是先有烦恼后有身?若先有身,身则无因!若先有烦恼,未有身时,烦恼寄于何处?若烦恼与身一时俱有,则互不相因,即破因果法,亦失十二因缘。若烦恼与身俱毕竟无生,于第一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