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六

朱批锺保奏摺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甘肃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敬陈末议伏候

圣裁事窃【臣】荷蒙

皇上温纶屡降

特授甘肃布政使自奉

命入境见山地多未开垦及问百姓俱云明末兵荒之後人民逃散於顺治七八年间经督抚具题奉

旨免赋之山地也自经蠲免之後悉为豪强霸占无人开垦则任其荒芜一有人耕则蜂起控争经年不结所以小民深畏拖累之苦任其荒废据【臣】愚见伏乞

皇上敕下督抚转行州县查明各属荒山数目有无管业如果有人管业之产请以文到日为始予以一年之限即着本人照数开垦如系无人管业之产聼候地方官召募开垦如有人管业而无力开垦者亦聼候地方官召募开垦若有前项霸占情弊许地方官从重治罪其各州县每年开垦若干数目岁终造册报明督抚转行达部具

题若地方官有开垦最多者照例议叙以示奬劝至於开垦之地亦照例陞科纳赋如此则无业小民亦有恒产虽逢歉岁亦必依恋其产而不致逃散四方矣应否举行伏乞

皇上睿鉴谨

此奏似属有理然不可轻率举行甚有干系况尔甫经涖任一切利弊或未必周悉可再详细察询的确与抚臣石文焯及李元英斟酌妥议缓缓奏闻候朕裁定雍正四年二月十六日甘肃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抵任後即将司库钱粮细加核查自前司折尔金任内起至署司陆赐书任内止应实在银五百二十九万二千七百一十二两零钱五十三千九百二十七文内除实存库银二十五万五千九百六十九两零并折尔金任内已经审明未完亏空银二十万七千七百六十九两零又

题明各随本案归结勒追赔补银二十七万四千二百八两零又各官捐俸未还银五万八十九两零其从前正署各官借支过各镇协营俸饷州县卫所官役俸工并各驿夫马工料等项银共二百九十六万八千五百五十九两零原系估拨额设应给之项但定例季首挂领满支季终扣除缺旷作正查自雍正二年至三年各官任内均未扣清缺旷作正至今钱粮不清又各案因公动用未拨还项银一百五十二万七千二百二十六两零查因公动用即应请拨还项乃从前各官俱置之不问至今库项虚悬又折尔金傅德彭振翼等任内共借出银八千八百八十九两零查此项银两俱系任情私借并非应给之项【臣】以库帑关系重大业经逐欵核查除将各项分析造册详报督抚

题参外【臣】不敢丝毫隐讳合先据实奏

闻谨

凡百俱当据实无隐为是可与石文焯同心合力察核清理但能恪秉一公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也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六日甘肃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葑菲庸材微末下吏荷蒙

皇上不次超迁实为逾分今又蒙

恩命【臣】暂往西宁倘有青海事务会同总兵官黄喜林公同商议料理【臣】於二月十四日接奉部文即於十六日起程二十日到西宁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任事讫再【臣】自兰州至西宁一路经过地方细问百姓俱云雨雪应时土膏滋润正好及时耕作此皆

圣天子轸念苍生至诚感召之所致也所有谷麦豆子现在播种将来秋收必获大有【臣】不胜额手称庆合并奏

闻谨

览奏深慰朕怀每敬睹

上苍示感地方之雨阳无不立应实觉呼吸可通固系朕之竭诚修省亦赖尔等抚藩大吏实力仰体能畅遂兵民之心以敬迓

休徵也万不可高兴纵恣

雍正四年十一月初七日甘肃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窃【臣】为敬陈末议一摺蒙

皇上朱批【臣】跪诵之下感悚交集伏念【臣】甫经受事利

弊尚未周知冒昧陈

奏轻率之咎实所难辞荷蒙

圣德优容

命【臣】与石文焯等商酌缓奏【臣】遵即与抚【臣】石文焯按察使【臣】李元英细细商酌查得雍正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奉

上谕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开垦一事於百姓最有裨益凡有可垦之处聼民自垦自报地方官吏人等不得勒索阻挠钦此此诚

皇上重农务本为亿兆谋衣食之源而普天苍赤之衆

亦应各自为谋前抚臣奉到

谕旨遵即通行各属实力劝谕现据临巩平庆甘凉等六府申报共开垦过荒地一百七十三顷零其宁夏西宁二府现在节次晓谕开垦但甘属远处边陲山多地少田土半在山腰且经明季兵燹之後民逃地荒管业无人亦无版籍可稽其现有业主者因山地硗瘠有间年播种者又有陡坡沙确难於树艺者又秦俗皆以畜牧为生多有留为畜牧之场者此外凡有可垦之地业经催令地方官钦遵

谕旨劝民开垦不许勒索阻挠如有豪强捏劵冒认覇占争讦者照例从重治罪其陞科议叙悉遵照雍正元年四月内原奉

谕旨遵行将见未辟之蒿莱渐成沃壤而无业之穷黎

咸沾乐利矣相应遵

旨覆奏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此事言之似易行之实难必得贤能有司设法劝导逐渐开垦庶几有效全在尔等地方大吏选择属员勤加督课徐徐次第而为之也勉之

同日又

奏为奏

闻事窃【臣】前详估驻宁满兵粮草一事理应仰体皇上一视同仁之意将宁夏每岁额徵本色粮草分给满汉兵丁其不敷之处亦应均匀折价采买使满汉兵丁同沾

圣泽乃【臣】一时识见短浅办理未当咎实难辞荷蒙我皇上逾格隆恩宥【臣】愚昧令【臣】将满兵粮草管理采买

【臣】恭奉

圣谕仰见

天恩浩荡沛泽无私【臣】接奉部文之後随於八月二十二日赴宁督同地方官采买各官无不踊跃输诚愿为分办陆续采买供支俾驻宁满汉兵丁普沾我

皇上如天之仁嗣因时届支放营驿冬季俸饷在即不便久羁宁郡於九月十一日囘兰支放旬日【臣】复兼程至宁查得前项粮草其九月以前俱经放讫其十月粮草俱已买齐现在支放其以後粮草陆续采买供支不致贻误【臣】复因武闱

大典理应入场提调除采买事宜交地方各官办理外【臣】复於十月十二日囘兰至於甘肃通省收成据各属呈报俱有九分十分人民乐业共庆盈宁合并缮摺奏

闻谨

闻秋季粮草支放之期已觉稍迟尔前到宁夏即能备办无误耶据实奏明

宁夏知府能胜其任否

雍正五年正月十二日甘肃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遵

旨据实奏

闻事雍正五年正月初六日【臣】家人齎捧【臣】前奏采买

宁夏满兵粮草一摺至署奉有

皇上朱批谕旨【臣】跪读之下惶悚无地蒙我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加谴责令【臣】据实具

奏【臣】不胜感激涕零谨将采买支放过缘由据实陈奏窃【臣】於雍正四年七月初二日接督【臣】岳锺琪奉到管理采买部文随即飞檄宁夏知府卜瑗水利同知王佩会同采办外【臣】思奉到部文已届七月转行宁夏地方官采办又需时日至八月支放之期为日无几恐有迟误之虞请将八月分粮草暂支折色等情咨呈将军【臣】席伯等去後续准将军等照会内称七月分粮草已照旧支领折色讫其八月分粮草关领之期已届不便支领折色等因前来【臣】恐有误於八月二十二日起程至二十九日到宁夏於【臣】未到之先八月分粮石已经放完其草束因陈草缺少新草未收地方各官现在各处采买至九月初旬方得支放【臣】一面严催采买一面将此情由回明将军据席伯等面云此时新陈不接原难采买若於九月初旬得草亦不迟误如此说明【臣】於九月初四日起程回兰至十八日复准将军等十三日发行来文内称八月分草束至今尚未支放行催前来【臣】甚是惊惶随又於二十日星速赴宁其八月分草束业於九月十六日放起至二十日放完其九月分粮草於二十五日放起至十月初三日放完【臣】即起程回兰其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粮草已经按月供支讫所有秋季少迟缘由谨据实奏

闻再寜夏知府卜瑗老成谨慎勉力办事但宁夏系边陲要地兼西宁肃州往来冲途又有驻防官兵卜瑗才非肆应恐不能胜任理合遵

旨奏覆谨

所奏知道了嗣後类斯些小掩饰俱属不可一涉欺隐即开巧伪之端何弊不因此而渐滋耶内外臣工咸能据实无欺吏治何有不清天下从此大治矣尔等抚藩大吏表率一方惟以正已察吏为第一要务若以柔懦诡随为和平安静借此以取容沽誉於当时则流为国家之大蠧妨政败俗莫此为甚是乃奸猾小人之行径夫岂忠良大器之存心切记切记朕今竭力整剔者此等陋习也勉为之尔试思苟且依违博作奸犯科小人之称颂与刚方正直得励精图治人主之欢心其间孰轻孰重孰得孰失耶从来邪正是非积福作孽只争此公私一念可不凛惕而慎勉乎特谕

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十日甘肃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奏明护理巡抚印信日期事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日巡抚【臣】石文焯因奉

旨前往四川观看会审程如丝一案所有巡抚关防并王命旗牌委员齎送交【臣】护理【臣】随恭设香案望阙叩头暂行护理另疏具

题外窃【臣】一介庸愚茫无知识当此重任更深悚惕惟有竭尽驽骀益加勉力以图仰报我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於万一耳谨将护理抚篆日期缮

摺奏

闻谨

勉之慎之观尔颇有瞻前顾後沽名博誉行径果如此不但深负朕恩抑且自弃此等心行虚伪浅鄙何能造就成大器也有人言尔向来秉性即系如此岂其然乎亟当警省悛改

同日又

奏为祗遵

圣训恭谢

天恩事窃【臣】家人回署齎捧【臣】据实覆奏采买宁夏满

兵粮草一摺奉到

皇上朱批【臣】跪读之下感激涕零惶悚无地伏思【臣】何

人斯蒙我

皇上格外优容

温纶训诲【臣】敢不洗心涤虑以竭犬马之诚嗣後惟有

钦遵

圣训以图仰报

圣恩於万一耳为此缮摺

奏谢

天恩谨

但恐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训诲虽在朕能行与否则在尔之勉与不勉也

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护理兰州巡抚印务布政使【臣】锺保谨

奏为恭报雨水田禾情形仰慰

圣怀事窃查甘属地方今岁正二两月雨雪调匀至三月及闰三月八府属报称得雨多寡不等亦竟有未得雨者【臣】随?诚祈祷嗣据平凉庆阳巩昌宁夏四府各报称四月内得大雨二次即三月内未得雨之州县亦俱四野沾足又据甘州凉州西宁三府报称雨泽虽未充足俱有渠水通行可资灌溉惟临洮一府四月内缺雨今於五月十六日得雨一昼夜十八日又得雨一夜四野沾足又据西宁凉州两府俱报十六等日得雨沾足并据甘州府属亦各报到五月初三四等日得雨约计八府属雨水俱各有七八九分不等其从前缺雨之处夏麦虽间有微伤一二处其余俱可望收成秋禾已种者发生滋茂未种者得雨之後播种发生至肃州以及赤金靖逆等处春间雨雪虽少入夏渠水颇足夏麦亦属无恙所有甘属地方五月以前雨水田禾情形理合缮摺奏

闻谨

尔类庸常之流职守地方收成自应中平若鄂尔泰田文镜优等督抚所治地方则蒙

上苍嘉赐十分年岁此亦自然之理

同日又

奏为恭缴

朱批奏摺事窃【臣】家人於本年五月初七日捧到【臣】前奏明护理巡抚印务日期事一摺又祗遵

圣训等事一摺奉有

朱批【臣】跪读之下悚惶无地感激涕零伏念【臣】何人斯

蒙我

皇上历

赐恩纶训诲俯望成人【臣】虽愚昧无知何敢苟安自弃

惟有恪遵

圣训朝夕警省痛改前非以图仰报我

皇上天恩於万一耳所有原奉

朱批奏摺理合恭缴谨

凡事言之易行之难而改过为尤难总在汝肯奋勉与否耳便能沽名钓誉令内外一口赞扬争奈朕不喜巧诈何衆人造福尚在未然朕之加祸已先及矣如法敏杨名时郑任钥裴度张楷伊都立皆是榜様也勉之慎之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刘昫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二·汪楫
  卷四百三十三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一百十二 明道二年(癸酉,1033)·李焘
  提要·袁康
  第二十一章荆公之文学(上)·梁启超
  卷之七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六百五·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十·廖道南
  第一卷 田赋·缪荃孙
  第六卷 储书 附新闻事业·缪荃孙
  第十三卷 宋·缪荃孙
  六十、重帏弃养·包天笑
  杜杲传·李延寿
  黄荣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埴·唐圭璋

      埴字圣陶,号尧章,自号古平,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嘉定八年(1215)生。宝祐四年(1256)第一甲第十六人。曾官太常博士。   点绛唇   绣被鸳鸯,宝香熏透蔷薇水。枕边一纸。明月人千里。   宿洒初醒,全不忺梳洗。抬织指。微

  • 北郭集卷五·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寄兴化运判刘改之江树依微江水深黄茅沙碛古城隂长才暂寄鱼盐地大用终归翰墨林句蔼春云还自和醅浮腊蚁对谁斟思君坐老梅花月犹自含情理玉琴次大年韵蕉花甘露吸云泉絶胜当歌对绮筵半榻清风黄鸟外一

  • 卷八百五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三吴筠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隂人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去入嵩山为道士明皇闻其名遣使徵至待诏翰林天宝中坚求还山寻入会稽隐剡中大历中年卒弟子私諡为宗玄先生

  • 卷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十一卢照邻卢照邻字昇之范阳人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籖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王爱重比之相如调新都尉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以服饵为事又客东龙门山疾甚足挛一手又废乃去

  • 文天祥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行,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理宗朝,历除江西提刑。咸淳六年(1270),除军器临,寻兼崇政殿说书,又兼学士院权直,忤贾似

  • 卷十六 齐高帝·王夫之

      〖一〗  凡篡位者,未即位皆称名,已即位则称帝,史例也。萧齐无功窃位,不足列于帝王之统系,而以帝称者,以北有拓拔氏之称魏,故主齐以存中国。   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

  • 卷五十一·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一 【起戊子唐懿宗咸通九年尽甲辰唐僖宗中和四年五月】凡十六年有奇 【戊子】夏六月以李师望为定边节度使考异【提要边下

  • 九十二 曹寅奏请圣安恭祝万寿圣节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二月廿五日,臣李煦回南,臣即率领扬州合城文武官员,乡绅,商民人等,跪精圣安。闻李煦在京亲觐天颜,有喜骑射如常,臣等无不忭舞雀跃。目下恭逢万寿圣节,凡属

  • 九○三 谕内阁王杰着仍充四库馆副总裁·佚名

    九○三 谕内阁王杰着仍充四库馆副总裁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四日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王杰着仍充四库馆副总裁。钦此。【真按:前乃总裁,此为副总裁?】(军机处上谕档)

  • 别集上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焘 忠定公 字子公饶州德兴人以门廕补太学斋郎升上舍政和八年廷试三人授太学録宣和初除博士三年连丁内外艰吉再为博

  • 卷一百七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哲宗时刘安世论王子韶差除不当疏曰臣伏闻朝廷以王子韶为太常少卿采之佥言咸谓未允辄据公议上逹天听按子韶姿性

  • 卷十五户籍·冯煦

    土著凡通省民人共二百三十万八百三十八户,内男丁大小六百九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口,妇女大小五百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一十七口,统计男女大小一千二百四十三万四千一百五十七口。据光绪三十年司册。定例,直省民数令督抚统饬所属

  • 十一年·佚名

    (丙辰)十一年大明嘉靖三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辛酉朔,上行望闕禮後,問安于聖烈仁明大王大妃殿。百官以權停禮,陳賀于仁政殿。〈時大王大妃因卜者之言,避御于昌德宮。〉大駕未還宮時,百官又以權停禮,陳賀恭懿王大妃殿于勤政殿。

  • 附錄·佚名

    ○誌文曰:於戲!恭惟我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諱焞,字明普,顯宗大王之適嗣,孝宗大王之孫。母妃明聖王后金氏,敦寧府事淸風府院君佑明之女也。王小字龍祥。孝廟嘗夢,明聖王后寢室,有物覆以衾,開視則龍也。孝廟

  • 克艰第九凡十四章·湛若水

      大禹克艰,其克己之原乎!其修身为政之本乎!   仕鸣问:&ldquo;知行合一,信斯言也?&rdquo;甘泉子曰:&ldquo;曷曰知乎?曷曰行乎?知者行之几,行者知之实。孟子曰:&ldquo;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rdquo;然而知行并进也夫。&rdquo;

  • 卷三十七·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七郊特牲第十一之二天子适四方先柴正义郑氏康成曰所到必先燔柴有事於上帝也书曰岁二月东廵守至于岱宗柴 孔氏颖达曰此明天子巡守祭天之礼巡守至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五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五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六◎此七觉支几断遍知所遍知等者。一切非断遍知所遍知。几应断等者。一切不应断。几应修等者。一切是应修。几染污等者。一切不染污。几

  • 石屏词·戴复古

    一卷。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 (今浙江天台县)人。幼孤,勉承家学,曾从林景思游,又为陆游门人。其诗作清新健快,以诗而名。其词音韵天成,不饰雕琢,自成妙趣。是集又名《石屏长短句》。《望江南· 自嘲》有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