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浩然传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年少时讲义气,喜欢助人解困,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去京师。曾在太学赋诗,满座的人都叹服,没人敢与之抗衡。张九龄、王维十分称道他。王维私下邀他入内署,一会儿玄宗来了,浩然躲到床下。维据实报告,皇帝高兴地说:“我只听说这个人但没见过,为什么要躲起来?”叫浩然出来,皇帝问他的诗。浩然再次跪拜,自诵己诗。念到“不才明主弃”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官,而我并未不要你,为什么诬我?”因而让他回家。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一同去京师,想推荐他入朝。正好老朋友来了,畅饮甚欢。有人提醒他:“您与韩公有约会。”浩然叱责说:“正喝着酒,哪管别的。”终于没赴约。朝宗生气了,与他告别,浩然坦然不悔。张九龄镇荆州时,召他置于府中。后来幕府撤销。开元末,背生毒疮而死。

后来樊泽任节度使。当时浩然的墓败坏不堪,符载写信给樊泽说:“已故处士孟浩然,文章人品均超卓。谢世已久,其门族衰落,坟墓颓没。怀念此人,行路之人也觉感慨万千。以前公欲为之改筑大墓,全州缙绅都闻风而动。如今外有军旅之迫,内有宾客之劳,延宕许多时日,一直没有空闲,会让好事者有机可乘,辜负了公的夙志。”于是樊泽重新为他在凤林山南刻碑,培土成一大墓。

当初,王维经过郢州,曾画浩然的像于刺史亭,因而名亭为浩然亭。咸通年间,刺史郑讠咸认为贤者的名字不可随便指称,乃改为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的王昌龄、崔颢,都官位不显赫。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紀七十八·司马光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蔡东藩
  ●卷二十二·陶宗仪
  卷一百八十七·杨士奇
  书目简介·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卷三十五·傅恒
  卷六·胡一桂
  卷一百下·班固
  如生如死·胡兰成
  孙晟传·薛居正
  卷三十五·阿桂
  四三 临时的组织·邹韬奋
  卷五十七·佚名
  通制条格卷第十九·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则禅师·唐圭璋

      则禅师,主潼川天宁寺。   满庭芳   咄这牛儿,身强力健,几人能解牵骑。为贪原上,嫩草绿离离。只管寻芳逐翠,奔驰后、不顾倾危。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今有智,长绳牢把,短杖高提。入泥入水,终是不生疲。

  • 楔子·关汉卿

    (冲末扮柳耆卿,引正旦谢天香上)(柳诗云)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老天生我多才思,风月场中肯让人?小生姓柳名永,字耆卿,乃钱塘郡人也。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不想游学到此处,与上厅行首谢天香作伴、小生想来,今年

  • 原书纂校后案·乾隆

    御选。唐宋诗醇。四十七卷。乾隆十五年御定。凡唐诗四家曰李白。曰杜甫。曰白居易。曰韩愈。宋诗二家曰苏轼。曰陆游。诗至唐而极其盛。至宋而极其变。盛极或伏其衰。变极或失其正。亦惟两代之诗最为总杂。于其中通评

  •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班固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侍中阳都侯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先是时,卫司马

  • 卷之九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传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彻传·魏徵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 父亲李和,开皇初年为柱国。 李彻生性刚毅,有才干,仪表魁伟,多有武艺。 大冢宰宇文护把他当亲信,继而授他殿中司马,累次升迁到奉车都尉。 宇文护因李彻忠厚有才,很礼遇他。 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

  • 许善心传·李延寿

    许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人。祖父许茂、父亲许亨,《南史》中都有传。  许善心九岁时死了父亲,由母亲范氏抚养。自幼聪明,思路清晰,听到的就能记住,见闻广博,默默记忆,受到当世人的称赞。家中有旧书一万多卷,全部都通览了一遍

  • 赵良弼传·宋濂

    赵良弼,字辅之,女真人,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故以赵为姓。其父名悫,曾为金朝之威胜军节度使,去世后,谥“忠闵”。良弼禀性聪明,足智多谋,科举中进士,为赵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于是升良弼为幕长。邢

  •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吕思勉

    照第六、第八两章所说,民国成立以后,内争之祸,也可谓很厉害了。然而这还是有关大局的,其比较的限于一隅的,还不在内。现在且拣几件重要的说说:民国以来,最安稳的,要算山西。他从民国十四年以前,简直没有参加过战争。阎锡山提倡

  • 泰伯第八·朱熹

     凡二十一章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周大王之长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

  • 入国第五十四·管仲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

  • 提要·高拱

    (臣)等谨案春秋正旨一卷明髙拱撰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明史列传是编之作葢以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傅会欲尊圣人而不知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所以明乃推原经意以订其谬首论春秋乃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佚名

    宋 滕珙 撰风俗类谓风俗不知忠义名节事目详见时政类第二叚此叚专论小人排摈忠义之士使之不得进用风俗壊乱皆此之故纪纲不振于上是以风俗頽弊于下盖其爲患之日乆矣而浙中爲尤甚大率习爲软羙之态依阿之言而以不分是非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七章 袭明·林语堂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 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

  •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十章 抱一·林语堂

    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语译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不分离吗

  • 卷四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九钱塘程川撰书九周书二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如教小儿相似若自后世言之则为非所宜言不尊君矣铢问人不易物之易合如字合作去声曰防上文意则当作如字读但德

  • 卷六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二天子之孝论官材【臣】按古之取人者以其所以教者取之而已其教国子教万民皆以孝也于万民曰孝行于国子曰孝德以有精粗之异焉夫其在乡学之中族师党正所得而书者必其有某事某事可称举也及

  •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护译。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罗尼之德名也。经中说陀罗尼及坛法。世尊在摩诃母质邻那山,大宝楼阁中。说一咒,又说一咒。魔王恐怖,欲兴恼害。金刚手现身降之。复说一咒,又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