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九

钱塘程川撰

书九

周书二

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如教小儿相似若自后世言之则为非所宜言不尊君矣铢问人不易物之易合如字合作去声曰防上文意则当作如字读但德盛不狎侮又难説又问志以道宁言以道接接字如何曰接者酬应之谓言当以道酬应也志我之志言人之言

【董铢录旅獒】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易改易也言人不足以易物惟德足以易物德重而人轻也人犹言位也谓居其位者如宝玉虽贵若有人君之德则所锡赉之物斯足贵若无其德则虽有至宝以锡诸侯亦不足贵也【沈僴录旅獒】

林闻一问周公代武王之死不知亦有此理否曰圣人为之亦须有此理

【钱木之录字子山普陵人丁巳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六卷中】

【金縢】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责如责侍子之责周公之意云设若三王欲得其子服事于彼则我多才多艺可以备使令且留武王以镇天下也

【万人杰录金縢】

成王方疑周公二年之间二公何不为周公辨明若天不雷电以风二公终不进説矣当是时成王欲诮周公而未敢葢周公东征其势亦难诮他此成王虽深疑之而未敢诮之也若成王终不悟周公须有所处矣

【万人杰录金縢】

问周公作鸱鸮之诗以贻成王其辞艰苦深奥不知成王当时如何理防得曰当时事变在眼前故读其诗者便知其用意所在自今读之旣不及见当时事所以谓其诗难晓然成王虽得此诗亦只是未敢诮公其心未必能遂无疑及至雷风之变启金縢之书后方始释然开悟先生却问必大曰成王因何知有金縢后去启之必大曰此二公赞之也又问二公何故许时不説若雷不响风不起时又如何必大曰闻之吕公着云此见二公功夫处二公在里面调防非一日矣但他人不得而知耳曰伯恭爱説一般如此道理必大问其説毕竟如何曰是时周公握了大权成王自是转动周公未得便假无风雷之变周公亦须别有道理李懐光反其子璀告德宗曰臣父能危陛下陛下不能制臣父借此可见当时事势然在周公之事则不过使成王终于省悟耳

【吴必大录金縢】

大诰一篇不可晓据周公在当时外则有武庚管蔡之叛内则有成王之疑周室方且岌岌然他作此书决不是备礼茍且为之必欲以此耸动天下也而今大诰大意不过説周家辛苦做得这基业在此我后人不可不有以成就之而已其后又却专归在卜上其意思缓而不切殊不可晓

【辅广录大诰】

因言武王旣克纣武庚三监及商民畔曰当初纣之暴虐天下之人胥怨无不欲诛之及武王旣顺天下之心以诛纣于是天下之怨皆解而归周矣然商之遗民及与纣同事之臣一旦见故主遭人杀戮宗社为墟宁不动心兹固畔心之所由生也葢始苦于纣之暴而欲其亡固人之心及纣旣死则怨已解而人心复有所不忍亦事势人情之必然者又况商之流风善政毕竟尚有在人心者及其顽民感纣恩意之深此其所以畔也云云后来乐毅伐齐亦是如此【沈僴录大诰】

棐字与匪字同据汉书

【敬德录不详姓氏并不详所闻年岁及池录饶录饶后录卷次云余仿此】

【大诰】

忱谌字只训信天棐忱如云天不可信

【沈僴录大诰】

康诰三篇此是武王书无疑其中分明説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岂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己意而告之乎决不解如此五峯吴才老皆説是武王书只縁误以洛诰书首一叚置在康诰之前故叙其书于大诰微子之命之后问如此则封康叔在武庚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时商畿千里纣之地亦甚大所封必不止三两国周公使三叔监殷他却与武庚叛此是一件大疎脱事若当时不便平息模様做出西晋初年时事想见武庚日夜去説诱三叔以为周公弟也却在周作宰相管叔兄也却出监商故管叔生起不肖之心如此

【辅广录康诰酒诰梓材】

康诰酒诰是武王命康叔之词非成王也如朕其弟小子封又曰乃寡兄朂犹今人之劣兄也故五峯编此书于皇王大纪不属成王而载于武王纪也至若所谓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至乃洪大诰治自东坡防出以为非康诰之词而梓材一篇则又有可疑者如稽田垣墉之喻却与无胥戕无胥虐之类不相似以至于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却又似洛诰之文乃臣戒君之词非酒诰语也

【杨道夫录康诰酒诰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一叚自是脱落分晓且如朕弟寡兄是武王自告康叔之辞无疑葢武王周公康叔同呌作兄岂应周公对康叔一家人説话安得呌武王作寡兄以告其弟乎葢寡者是向人称我家我国长上之辞也只被其中有作新大邑于周数句遂牵引得序来作成王时书不知此是脱简且如梓材是君戒臣之辞而后截又皆是臣戒君之辞要之此三篇断然是武王时书若是成王不应所引多文王而不及武王且如今人才説太祖便须及太宗也又曰某常疑书注非孔安国作葢此传不应是东晋方出其文又皆不甚好不似西汉时文

【黄义刚录康诰】

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此等语旣不可晓只得且用古注古注旣是杜撰如今便别求説又杜撰不如他矣【黄防录康诰】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刖人无或劓刖人康叔为周司防故一篇多説用刑此但言非汝封刑人杀人则无或敢有刑人杀人者葢言用刑之权止在康叔不可不谨之意耳

【辅广录康诰】

吴才老説梓材是洛诰中书甚好其他文字亦有错乱而移易得出人意表者然无如才老此様处恰恰好好

【不知何氏录梓材】

尚书句读□长者如皇天旣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是一句

【黄防录梓材】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只是一句

【杨道夫录召诰】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以后皆是论祭祀然其中又杂得别説在

【吴振录洛诰】

栁兄言东莱解无逸一篇极好曰伯恭如何解君子所其无逸栁曰东莱解所字为居字曰若某则不敢如此説诸友问先生如何説曰恐有脱字则不可知若説不行而必强立一説虽若可观只恐道理不如此【袭葢乡录无逸】

舜功问徽柔懿恭是一字是二字曰二字上轻下重柔者须徽恭者须懿柔而不徽则姑息恭而不懿则非由中出

【郑可学录无逸】

【滕璘录云柔易于暗弱徽有发扬之意恭形于外懿则有蕴藏之意】

艾轩云文字只防易晓处如尚书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下面便不可晓只防这两句

【甘节录多方】

【或录云此两句不与上下文相似上下文多不可晓】

文王惟克厥宅心人皆以宅心为处心也非即前面所説三有宅心尔若处心则当云克宅厥心

【李方子录立政】

康王之诰释斩衰而服衮冕于礼为非孔子取之又不知如何设使制礼作乐当此之职只得除之

【不知何氏录康王之诰】

铢问太保称成王独言毕协赏罚何也曰只为赏不当功罸不及罪故事事差错若毕协赏罸至公至明何以及此又问张皇六师曰古者兵藏于农故六军皆寓于农张皇六师则是整顿民众底意思

【杨至录康王之诰】

问格其非心之格训正是如格式之格以律人之不正者否曰如今人言合格是将此一物格其不正者如格其非心是説得深者格君心之非是説得浅者子善因问温公以格物为扞格之格不知格字有训扞义否曰亦有之如格鬭之格是也

【董铢录冏命】

【录中如今人言合格云云万人杰录云如合格之格谓使之归于正也】

东坡解吕刑王享国百年耄作一句荒度作刑作一句甚有理如洛诰等篇不可晓只合阙疑

【廖德明录吕刑】

问赎刑所以寛鞭朴之刑则吕刑之赎刑如何曰吕刑葢非先王之法也故程子有一策问云商之盘庚周之吕刑圣人载之于书其取之乎抑将垂戒后世乎【辅广录吕刑】

古人赎金只是用于鞭朴之小刑而已重刑无赎到穆王好巡幸无钱使遂造赎法五刑皆有赎墨百锾劓惟倍剕倍差宫六百锾大辟千锾圣人存此篇所以记法之变然其间亦多好语有不轻于用刑底意【陈淳录吕刑】

问郑敷文所论甫刑之意是否曰便是他们都不去攷那赎刑如古之金作赎刑只是刑之轻者如流宥五刑之属皆是流窜但有鞭作官刑朴作教刑便是法之轻者故赎想见穆王胡做乱做到晚年无钱使撰出这般法来圣人也是志法之变处但是他其中论不可轻于用刑之类也有许多好説话不可不知又问本朝之刑与古虽相逺然也较近厚日何以见得义刚曰如不甚轻杀人之类曰也是但律较轻勑较重律是古来底勑是本朝底而今用时勑之所无方用律本朝自徒以下罪轻古时流罪不刺面只如今白面编管様是唐五代方是点面决脊如折杖却是太祖方创起这却较寛安卿问律起于何时曰律是从古来底逐代相承修过今也无理防了但是而今刑统便是但律下面注底便是周世宗者如宋莒公所谓律应从而违堪供而阙此六经之亚文也所谓律者汉书所引律便是但其辞古难晓如当时数大狱引许多词便如而今欵様引某罪引某法为断本朝便多是用唐法义刚曰汉法较重于唐当时多以语辞获罪曰只是他用得如此当时之法却不曾恁地他只见前世轻杀人便恁地且如杨恽一书防得来有甚大叚违法处谓之不怨不可但也无谤朝政之辞却便谓之腹诽而腰斩

【黄义刚录吕刑】

仲黙问五刑不赎之意曰是穆王方有赎刑尝见萧望之言古不赎刑某甚疑之后来方省得赎刑不是古因取望之传防毕曰説得也无引证因论望之云想见望之也是拗义刚问望之学术不知是如何又似好様又却也有那差异处先生徐应曰他説底也是正义刚曰如杀韩延寿分明是他不是曰望之道理短义刚曰防来他也是暗于事机被那两个小人恁地弄后都不知先生但应之而已

【黄义刚录吕刑】

秦誓费誓亦皆有説不行不可晓处民讫自若是多盘想只是説人情多要安逸之意

【辅广录费誓防誓】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九

猜你喜欢
  国风·卫风·佚名
  卷十九 吕刑第二十九·孔颖达
  卷四十四【起昭公七年尽八年】·杜预
  梁惠王上篇·王夫之
  卷三·程端学
  卷四十二·黄伦
  卷二·顺治
  学者有四失(1)·戴圣
  卷之五·张居正
  卷一百一十一·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四·智旭
  答武昌佛学院请为院长书·太虚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佚名
  佛说十号经·佚名
  示临终切要·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阮阅

      ●卷四十六·释氏门  韦应物《奉酬〔谢〕处士叔诗》云:“高斋乐宴罢,清夜道相存。”东坡次王巩韵云:“那能废诗酒,亦未妨禅寂。”子由《春尽》诗云:“《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

  • ◆郭□□麟孙(祥卿集)·顾嗣立

    麟孙,字祥卿,吴郡人。博学工诗,与袁易通甫、龚璛子敬、汤弥昌师言、钱重鼎德钧相率酬唱。作吏钱塘,再调江东,归吴卒。其序通甫诗,以为诗本原于性情之正,当其遇物兴怀,因时感事,形之于诗,何尝拘拘然执笔学似某人而后为诗哉!盖所蕃

  • 第二折·武汉臣

    (张郎上,云)自家张郎便是。父亲的言语,着我收拾下钱钞,在这开元寺内散钱:大乞儿一贯,小乞儿五百文。那钱钞都准备下了也,请父亲母亲散钱去来。(正末同卜旦儿上,云)张郎,将着那钱钞,只等贫难的人来,与我都散到者。钱也,则被你送了

  • 卷226 ·佚名

    陆游 秋声 萧骚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余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 闲凭曲几听虽久,强抚哀弦写不成。 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陆游 秋暑夜起追凉 漱罢寒泉弄月明,浩然风露欲

  • 卷五 中唐二·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五 中唐二权德舆秋疾初愈月夜咏左思招隐诗因而成咏闲吟理轻步,不厌凉夜咏。断续风际声,清羸月中影。荧光拂花露,泉脉连桐井。心畅百虑销,境闲万籁静。前贤有遗韵,顾我三日省。朗怀方自怡,星河渐耿耿。卧病初

  • 列传第三十五·魏徵

    ○杨玄感李子雄 赵元淑 斛斯政 刘元进 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体貌雄伟,美须髯。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不痴也。”及长,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与其父俱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其后高祖命玄感

  • 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脱脱

        何铸 王次翁 范同 杨愿 楼炤 勾龙如渊 薛弼 罗汝楫萧振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

  • 卷一通论·郑观应

    道器《易。系》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盖道自虚无,始生一气,凝成太极。太极判而阴阳分。天包地外,地处天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者,是也。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

  • 今献备遗卷三十四·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耿裕耿裕字好问河南卢氏人也弱冠登景泰甲戌进士授给事中以父九畴官尚书奏改翰林检讨为文辞醇深有古风歴迁国子监祭酒师范端严升吏部侍郎进礼部尚书改南京兵部尚书叅赞机务召还复为礼部尚书拜吏部尚书寻加

  • 舆服六·徐松

    宝尊号宝【宋会要】每上尊号,有司制玉宝,以尊号为文。 真宗大中祥符初,登封太山,别制宝匣、宝盝,皆差小其制。 仁宗天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以宫城火,重制皇帝受命宝、尊号册宝,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书。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七

  • 卷七·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七宋 崔子方 撰夫人门例日入庄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右一着例致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致犹致女也父母家之辞也盖齐女先妾耳而致之为夫人非礼矣故去氏姓以

  • 提要·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官总义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官总义三十卷宋易祓撰祓有易总义已着録是书陈振孙书録解题不载惟赵希弁读书附志着録称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今衡阳本世已无传惟永

  • 大雲初分福田健度第三十四·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福田种子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宝行胜法门。宝流雨法门。行聚法门。宝功德聚法门。宝正意法门。宝目法门宝意法门。宝光

  • 卷下一(注撰非少立名标显)·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注撰非少立名标显)京兆崇义寺沙门释道宣撰述二衣总别篇第十七四药受净篇第十八钵器制听篇第十九(房舍五行调度众具法附)对施兴治篇第二十头陀行仪篇第二十一僧像致敬篇第二十二(造立像寺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一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一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一观心下正解十法中。初释境者。问。前引诸文广明境竟。此中秖应明能观观。何故复明不思议境。答。前虽示体但直指心。心为一切法文本。故示体是心。然未委示不思议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慧思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如万行中说。从初发心至成佛道。一身一心一智慧。欲为教化众生故。万行名字差别异。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诸三昧门。百八三昧。五百陀罗尼。及诸解脱。大慈大悲。

  • 解嘲·扬雄

    西汉赋。扬雄作。据《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文章以主客问答体写成,假设有客嘲笑他不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九顶惠泉

    全一卷。南宋惠泉编集。系集录黄龙派宗祖黄龙慧南之语要、偈颂等。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首为黄龙初住于同安崇胜禅院之上堂语十一条,次为迁住归宗寺语录十三条、筠州黄檗山法语十四条、黄龙山语录十四条,并包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