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十章 抱一

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语译

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不分离吗?你能保全本性,持守天真,集气到最柔和的心境,像婴儿一样地纯真吗?你能洗净尘垢、邪恶,使心灵回复光明澄澈而毫无瑕疵吗?你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你运用感官动静语默之间,能致虚守静吗?你能大彻大悟,智无不照,不用心机吗?

这些事如果都能做到的话,便能任万物之性而化生,因万物之性而长养。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而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而不视己为主宰。这就是最深的“德”了。

庄子写了一篇老子的对话,其中提到了许多思想,和本章大义大为相符。

保全本性的常道

《庄子》之《庚桑楚》

南荣趎带着粮食,走了七天七夜,到达老子的住所。

老子问他说:“你从楚国来的吗?”

南荣趎回答:“是的。”

老子又问:“你怎么和这么多人一起来?”

南荣趎吃惊地回过头看了看。

老子笑了笑说:“你不知道我所说的意思吗?”

南荣趎羞愧地低下头,然后叹息一声说道:“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回答你的问题,而且也忘记了自己此来是要问什么。”老子怀疑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南荣趎回答道:“有件事很叫我烦恼。如果我不求知,人家说我愚蠢,如果我得到了知识,反而使自己伤脑筋;如果我不学仁,会害人,行了仁,又担心违背大道;若说我不行义,会伤人,行了义又忧愁自己会违背本性。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困扰啊?这就是我老远赶来向你请教的原因。”

老子说:“刚才我看你眉目间的神态,就已经了解大半,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就知道我所想的没有错了。你的样子看起来既像失去双亲的孤儿,又像拿着小竹竿去探测大海的人。唉!你已经失去了自我。虽然你想恢复自己的本性,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你的心才会这么混乱,我实在为你感到难过。”

南荣趎回到家中,抛弃那些扰他的俗事,专心致力于道德方面的修养。十天后,他仍然觉得心里郁闷,于是又来见老子。

老子说道:“你已经洗净了本心,所以体内已充满了精气,但是你的内心还存有一些系累,这就是导致你烦恼的因素。请记住,当你的耳目受声色引诱时,不可去控制它,应该不用心智来平息耳目的纷扰。”

“当你的心智被物欲所系时,千万不要控制它,一定要尽力断绝心神的活动。耳目心智被外物所扰,即使有道德的人也不能自持,何况那仿效大道而行的人?”

南荣趎说:“有个人病了,他的邻居去看他,病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邻居,但是来探望他的人并没有因为听到了病情就使得自己也生病。而我听了你的大道,倒像是吃药反而加重了病势。你还是告诉我一些保全本性的常道吧!”

老子说:“要知道保全本性的常道,先得问自己有否离本性?能使本性自得吗?能不必卜筮就知道吉凶吗?能安守本分吗?能不追求外物吗?能不仿效别人而求于自己吗?能无拘无束吗?能随顺物性吗?能像赤子之心吗?”

“赤子整天号哭,声音却不嘶哑,这是心气和顺的极致;整天握拳而不拿东西,这是德行自然的结果;整天看而眼珠不动,这是看不偏向的结果;走路没有目的,停下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随顺外物,与之同浮同沉罢了,而这就是保全本性的常道。”

老子把人性非恶比做“婴儿”和“璞”。

天徒与人徒

《庄子》之《人间世》

心里诚直的和天理同类(天徒),既和天理同类就知道:人君和我无分贵贱,全属天生。……人们将称我做“童子”,它的意思就是“和天同类”。

外貌恭敬的和人同类(人徒)。有人手执朝笏,跪拜鞠躬,行人臣之礼,一般人就说:别人都这么做了,我敢不做吗?做别人所做的事,别人自不会嫉恨,这就叫做“和人同类”。

“生之”、“育之”等思想,请参阅第五十一章。

猜你喜欢
  卷七 广扬名章第十四·邢昺
  法言義疏十五·汪荣宝
  东溪日谈録卷十三·周琦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孔子
  第十四章 30·辜鸿铭
  卷四·鄂尔泰
  卷三·高闶
  卷十九之上·何楷
  襄公·襄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法句譬喻经泥洹品第三十六·佚名
  華嚴經十回向品·欧阳竟无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佚名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佚名
  第八卷·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一·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郑光祖

    (正旦引梅香上,云)妾身倩女,自从见了王生,神魂驰荡。谁想俺母亲悔了这亲事,着我拜他做哥哥,不知主何意思?当此秋景,是好伤感人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捱彻凉宵,疯然惊觉,纱窗晓。落叶萧萧,满地无人扫。 【混江龙】可正是暮秋天

  • 卷三十四·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三十四 宋 陆游 撰 岁暮 案间官历喜更端?畔罗旛巧耐寒筛辣捣香篘腊酒染红丝绿簇春盘衰容未觉余年迫佳日犹思一笑欢太息儿童痴过我乡傩虽陋亦争看 残腊二首 破腊春先到微隂日易醺鸟声犹寂寂

  • 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选举一·宋濂

        ◎选举一   选举之法尚矣。成周庠序学校,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举于乡,升于司徒、司马论定,而后官之。两汉有贤良方正、孝弟力田等科,或奉对诏策,事犹近古。隋、唐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或

  •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英宗二·宋濂

        ◎英宗二   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安南、占城各遣使来贡方物。壬申,保定雄州饥,赈之。庚午,广太庙。甲戌,禁汉人执兵器出猎及习武艺。丁丑,太阴犯昴。亲祀太庙,始陈卤簿,赐导驾耆老币帛。戊寅,敕有司存恤孔氏子孙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七月庚寅朔黄花镇雷火毁台垣及神火器具○壬辰大学士张位廿□寺以戒谕百官请 上御文华门面发谕文旨暂免○礼部上戒谕群臣及诏告天下仪注○吏科给事中张正学言天变异常辅臣张位言矿店二事逢迎迁就甚为欺罔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  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提要·熊方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补后汉书年表    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补后汉书年表十卷宋熊方撰方字广居丰城人由上舍生官至右廸功郎权澧州司户叅军是书前有进表不着年月表中有皇帝陛下奋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

  • 李革传·脱脱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名余庆,三次到朝廷廷试,没有通过,因此放弃。革聪明,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调任真定主簿。考查他廉洁,迁升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富商贿赂,用每年征收的赋税军需分配给隶属各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三銮仪卫掌卫事内大臣一人銮仪使满二人汉一人掌乘舆供奉秩序卤簿所属左右中前後五所驯象一所旗手一卫○左所冠军使满一人云麾使满三人汉二人治仪正满四人汉四人整仪尉满二人汉九人掌辇

  • 卷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八十九歌颂二十九【词臣二十一】万寿诗【五言排律二十韵】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刘於义共仰文明代羣歌燕喜时六旬逢圣旦千载届昌期禹甸荣光

  • 哀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秋,齐侯,卫侯伐晋。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

  • 卷九·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九     元 程端学 撰闵公【名开庄公子諡曰闵索隠曰系本名啓避汉景帝讳作开年八嵗】元年春王正月义见隠元年○不书即位义见庄公齐人救邢左氏曰狄人伐邢管仲言于齐侯

  • 卷四·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四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逹疏国风鄘序柏舟共姜自誓也衞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笺共伯僖侯之世子音义【共音恭下同姜居羊反共姜

  • 卷七·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七宋 朱子 撰乡礼三之上乡饮酒礼乡饮酒之礼 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介音界 主人谓诸侯之乡大夫也先生乡中致仕者宾介处士贤者周礼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夏商周三代,中国乃一贵族封建社会,然其时已有士。如夏代之传说,商代之伊尹,起于版筑畎亩之中,而上登政治至高地位,其详已不可考。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六又彼经主。于此生疑。尔时此法。为名安住。为名衰异。为名坏灭。今当为决。已生位中。住异灭三。起用各别。令所相法。于一时中。所望不同。

  • 神仙感遇传·杜光庭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号为题。所记故事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