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良弼传

赵良弼,字辅之,女真人,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故以赵为姓。其父名悫,曾为金朝之威胜军节度使,去世后,谥“忠闵”。

良弼禀性聪明,足智多谋,科举中进士,为赵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于是升良弼为幕长。邢州很久就没有贤能的官吏,而地当要冲,来往使臣很多,民多逃亡。良弼在邢州规划有方,有些事迅速做出决断,有的则请示于王府,一年之内去王府往返六次,所请示者无不听从。脱兀脱为邢州断事官,其下属官吏相互猜疑,彼此阻挠,良弼在世祖征云南时将邢州情形报告给世祖,世祖罢脱兀脱的官,解散其部属,邢州因而大治,户口增加一倍。世祖即位前,其封地在关陕,他奏请朝廷任命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司事。阿蓝答儿执政,他慑服于世祖的英武,向宪宗进谗言。于是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为参知政事,他们搜刮京兆的钱谷,把许多人逮捕下狱,害死二十余人,大家都感到恐惧。良弼却敢于仗义执言,使廉希宪和商挺二人未遭诬陷,宣抚司无一被判有罪。

宪宗九年(1259)七月,世祖南征,召赵良弼参议元帅府事,兼江淮安抚使。他指挥战斗,五战五捷;禁止士卒焚百姓房屋、杀害降民,凡到一处便宣布朝廷恩德,人民安居无事。渡江攻鄂州,闻宪宗崩,世祖北还京师,良弼陈奏当前应办政务十二事,都被采纳实施。至卫地,被派遣前往京兆访察秦、蜀风土人情,不过一月,了解详细情况,报告说“:宗王穆哥无他心,宜以西南六盘一带地方委他管辖。浑都海屯军于六盘,兵强马壮,都想北归,恐发生意外。纽邻总领秦、川蒙古各军,深得秦、蜀民心,年少勇猛,当赋予他以重职,但应速解其兵权。刘太平、霍鲁怀今行尚书省事,办集粮饷,有占据秦、蜀的野心。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蒙受皇上恩德,都全心全意听候朝廷差遣。”这些情况和建议,都被采纳实行。

中统元年(1260),良弼五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关系到国家安危,不能有丝毫犹豫。世祖即位后,设立陕西四川宣抚司,又以廉希宪、商挺为正副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良弼先去赴任,与断事官八春商议,提出“:今浑都海日夜意图北归,纽邻拖延不立即起程,当先遣使奉朝廷圣旨敦促纽邻入朝,令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均表同意。纽邻果然要率军入泾阳,刘太平准备开往六盘,朝廷使臣来宣布圣旨后才停止行动。

后来浑都海果然反叛朝廷,引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使决议,逮捕浑都海的党羽元帅乞台不花、迷立火者,立即处死。希宪与挺顾虑有“擅杀”的罪名,遣使入朝请罪。使者临行时良弼将一份密奏交给他,并叮嘱道:“开始逮捕二帅,只是要把他俩囚禁起来,听候朝廷处置。臣认为,把事情张扬出去多有不便,宜尽快处决为好。擅杀之罪在我而不在宣抚司。若皇上责怪希宪等,望使者把这份密奏呈上。”但世祖并未追问此事。升良弼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图谋不轨的九条罪状,并说赵良弼可以作证。世祖召问良弼,良弼含泪回答说“:二臣忠良,保证他们无异心,臣愿把心挖出来证明。”世祖的怀疑并未因此消除。这时正是刚平定李王..之乱以后,获王文统与李王..暗中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廉、商二臣有二心,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良弼誓死也不乱说,世祖的疑心才消除,费寅终因谋反而被诛。

至元七年(1270),任良弼为经略使,管理高丽屯田。良弼认为在高丽屯田不便,坚持辞任,于是命他出使日本。早在至元初多次遣使至日本,均无所得。良弼请求使日,世祖念他年老,不准,良弼再三请求,才授与他秘书监官职使日,并带随从兵三千人。良弼不肯带军队去,只点名二十四位官员随行。

元朝使船行至金津岛,日本人看见中国使船,欲来攻击。良弼舍舟登岸向他们讲明来意。金津守臣把良弼请进一间木板房,四面用兵围困,熄灯后喊声大作,而良弼镇定自若。第二天,日本太宰府官列兵于四山之上,问中国使来意。良弼列举他们不恭敬之罪,但仍待之以礼。太宰官内心惭愧,要求国书。良弼说“:必须见到国王才给国书。”过了几天,太宰官又来要国书,并且说“: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国使臣没有到过,今大朝派使臣来,若不见国书,何以相信?”良弼道“:隋文帝遣裴清来,你们国王出城迎接;唐太宗、高宗遣使来,都见到你们国王,你们国王难道不见我大朝使臣吗?”日本太宰官再回要求国书,甚至以兵威胁。良弼始终不给,只给副本。太宰官仍威胁说“:大将军将会带十万大军来要国书。”良弼说:“不见你们国王,就是把我头割去,还是得不到国书。”日本知不能使良弼屈服,派使引十二人去见日本国王,而将良弼送至对马岛。

至元十年五月,良弼从日本回朝,拜见世祖。帝询问了他出使日本的情形,称赞他“不辱君命”。后来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三次征询良弼的意见。良弼说:“臣居日本一年多,见其民俗勇猛好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但无五谷桑麻之利,得其人不能役使,得其地也无利可获。何况水军渡海,海风无定期,祸害不可测,若征讨,是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大洞。臣以为不征讨的好。”世祖同意。

十一年十二月,任良弼同佥书枢密院事。丞相伯颜伐宋,良弼建议:“宋重兵在扬州,最好以大军先捣钱塘。”后来就是按良弼的进军方略灭宋的。良弼又建议“:宋亡,江南士人多废止了学业,宜设经史科以培育人材,制定律令,使奸吏们有所收敛。”这些意见都被采用。世祖曾问良弼:“高丽是个小国,而工匠技艺都胜过汉人。其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之书。而汉人只知吟诗做赋,将有何用?”良弼回答说:“这不是学者的弊端,在于国家提倡什么。如提倡诗赋,则人必吟诗做赋;如提倡经学,则人必学习经史。”

良弼多次称病辞职,至元十九年,得到批准,居于怀孟。良弼在温县别有产业,原有地三千亩,分为二份,其六份给怀州,四份给孟州,永远属于庙学,用以赡养庙学生徒,表示自己出身于儒学,不忘其本。有人问他如何治理政事,良弼回答说“:必有能容忍的度量,事情才办得好。因为人性易暴发而难控制,特别是发怒。必须先克己然后可以遏制怒气,必须顺理然后可以忘怒。要能忍所难忍,能容所难容,这样事情才办得好。”

至元二十三年(1286)卒,享年七十岁。赠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韩国公,谥“文正”。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七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卷九十三 天禧三年(己未,1019)·李焘
  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蔡东藩
  第五十三回 挟妓纵欢歌楼被泽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蔡东藩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迁都洛邑·黄士衡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第四六四禀光绪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一二二三六--七·佚名
  通志卷五十·郑樵
  ·禀制军左宫保季高·丁曰健
  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李忽兰吉传·宋濂
  信陵君杀晋鄙·佚名
  卷二十七·陆宗楷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晋纪(曹嘉之)·干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史樟

    (生上,云)呀!这前面一座大宅舍,一座牌楼,上写敕建李府尹宅。我素不认的李府尹,今在穷途,试叫门者。开门!开门!(旦上,云)是谁叫门?(生云)大姐作揖。(旦云)这汉子好无礼,见俺女人,又不回避。俺老爹在家倦出。好,揪进去打这厮。(生云

  • 同文馆唱和诗巻十·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复用方字韵奉赠同舍慎思文潜同年天启晁补之平生数子天一方今夕何夕情难忘荷衣揽蕙气芬芳册府两公同舍郎昆仑方轨万里长西城却望天苍苍秋庭风雨翻幕狂夜语蔡侯同一堂张侯老笔森矛枪文词楚些遗蹇羌胷中

  • 卷十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五平湖沈季友编明藿园居士李应徴应徴字伯逺号霁岩嘉兴梅溪人万厯癸酉举人自少而孤稍长博极羣书沈司马思孝深契之一时名流如屠长卿沈嘉则胡元瑞张孟奇皆与倡和往还懐才悒悒十上公车乃就滁州学

  •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司马迁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

  • 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赵尔巽

      丁宝桢 李瀚章 杨昌濬 张树声 弟树屏 卫荣光 刘秉璋 陈士杰 陶模 李兴锐 史念祖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战始不利,继获大胜。服阕,会苗、

  • 卷五十四·谷应泰

      ○严嵩用事   嘉靖十五年冬十二月,以南京吏部尚书严嵩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时礼部选译字诸生,嵩至,即要货贿已。而苞苴过多,更高其价。御史桑乔列其状,请罢黜之。嵩乃疏辨求免,帝曰:“卿所   云‘为人臣于今日,卒

  • ●卷二百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   起绍兴十年闰六月二十日壬辰,尽十二月。   二十日壬辰张宪克颍昌府。   赵鼎责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邵武军居住。   赵鼎闻金人败盟用兵乃上书言时政秦桧忌鼎复用乃令御史中丞王次翁诬以

  • 钦定金史语解卷四·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四地理特哩衮 【蒙古语为首也卷四十二作土鲁浑地名】特赫 【渟水也卷四十四作忒黑河名】扎哈 【蒙古语田地边也卷四十四作离合地名】

  • 苏曼殊·陶菊隐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谙。母为东瀛产,曼殊髫龄时,就塾扶桑三岛间。钟情一日女,《断鸿零雁记》一书,盖自述也。以身世言,日本为其第二祖国,而生平恶日人如

  • 熊朋来传·宋濂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十年(1274),登进士第第四,授予从仕郎,宝庆府佥书判官厅公事,未上任而宋亡。世祖初得江南,尽力征求宋朝的遗老遗少,尤其重视进士,以亡宋宰相留梦炎为尚书,召咸淳十年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佚名

    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自尧舜禹汤文武之後而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自易书诗礼春秋而外而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书如日月之光昭於天岳渎之流峙於地猗欤盛哉盖有四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传有四子

  • 孟子集疏卷二·蔡模

    宋 蔡模 撰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见于之见音现下见于同语去声下同好去声篇内并同○庄暴齐臣也庶几近辞也言近于治】他

  • 雜阿含經緣起誦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用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事分緣起擇攝及同論攝異門分牒文對勘.附   註略稱論本。   三.譯校凡有二例。(一)論本牒文具缺有異者.皆註出曰.勘論本云云。(二)論本譯   名

  • 人 生·太虚

      今天且提出“人生”两个字的名义来谈谈。  “人”是什么?怎样叫“生”?这是两个问题。世俗对于人生的解说,往往以为人生几十年光阴就是人生的安立,把人生概指为“人之一生”、“人的生命”或“人的生活”而已。今谓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一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一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归依德处无边大决择分第一顶礼一切无余明  非一非一诸则地不数不思无量一  并诸种种趣生类本无量数断命品  与等尘尘无有法兼不可说无所有  通俱非是等诸法

  • 跋·书玉

    是仪式也。目之极易。而行之实难。若非具大根器。得大忍力者。不能信是法也。佛谓女人惑乱。多诸烦恼。或因瞋起。而障精进修持。或因慢生。而障如法授受。因此烦恼。惑乱心田。便障圣道。所以佛姨母大爱道。与五百释

  • 卷第一·佚名

    季总彻禅师语录卷第一侍者超祥记录住姑苏慧灯禅院于顺治甲午岁二月十六日进院山门不得其门而入纵有琼楼玉殿却被一茎草盍却苟得其门而入便能于一茎草上现出琼楼玉殿山僧到此为诸人八字打开去也拽杖便入。佛殿挺若须

  • 夜的声·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高桥朝子是一家报社的电话员。这家报社共有七名电话员,她们轮流昼夜值班,平均三天轮到一次夜班。这天晚上,轮到朝子值夜班。开始时,她们三个人一班。到十一点以后,只留一人守机,其它两人去睡觉。朝子坐在电话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