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回 畅春园圣祖宾天 乾清宫世宗立嗣

  却说朱一贵既陷台湾,逃官难民,尽至澎湖,澎湖守将,仓猝不知所为,亦尽室登舟,将渡厦门,百姓惊惶得了不得。独守备林亮决计固守,驰赴海滨,拦住官民家眷,不准内渡,人心稍稍镇定。水师提督施世骠,自厦门至澎湖,南澳总兵蓝廷珍,奉闽督檄令,亦至澎湖来会。于是命守备林亮,千总董芳为先锋,率领舰队八千人,直捣鹿耳门。适朱一贵与杜君英争长,自相残杀,确是强盗行为。乡民愤一贵暴掠,又各结民团,保护村落。清兵闻一贵内乱,百姓不附,顿时勇气百倍;到了鹿耳门,岸上大炮迭发,林亮、董芳,冒死直进,遥望岸上炮台,火药累积,林亮饬水兵用炮还击,注射火药,炮声过处,火药上冲,震得海水陡立,天地为昏。那时岸上的守兵,统弹得不知去向。林亮、董芳,即舍舟登岸,率兵直入。施世骠、蓝廷珍,亦带领大军随进,节节进攻,随剿随抚。看官!你想这等朱一贵、杜君英的混帐东西,哪里敌得住几员虎将?连战连败,连败连走,清兵乘势追杀,直薄台湾城下,东西南北,布满兵队,大炮的声音,镇日不息。朱一贵束手无策,只躲在伪宫内,对了一班王妃王妾,哭泣不止。此时究竟是贩鸭好?是做皇帝好?还是外面的军师黄殿,想了一个劫营的计策,于夜间潜开城门,突击清营,谁知早被蓝廷珍料着,摆了一个空营计,待李勇、吴外等杀入,伏兵一齐掩击,象砍瓜切菜一般。林亮斩了李勇,董芳刺死吴外,只剩了后队的黄殿,急忙逃回,转身一望,城门已闭,城上立着一员大将,不是别人,乃是清游击刘得紫。突如其来。原来刘得紫被杨泰擒去,献与一贵,一贵颇重得紫名,不去杀他,把他禁住学宫。得紫不食三日,情愿饿死。诸生林皋、刘化鲤,密劝得紫受食,徐图恢复,得紫乃饮食如常,此次黄殿出城劫营,把城中部众,尽行拔出,林、刘二生,遂邀集良民,拥得紫出学宫,闭了城门,请得紫上城拒守。黄殿进退无路,投濠自尽。施世骠下令,降者免死,于是叛众尽降。刘得紫开城迎入,把前情叙说一遍,世骠即令导入伪宫,擒出朱一贵,审问属实,推入囚笼。室内的伪妃伪嫔,统教民间自认,令他带去。做了数日妃嫔,滋味如何?统计清兵攻入鹿耳门,进复台湾府城,也是七日。世骠复分兵搜剿南北两路,擒到杜君英等,与朱一贵槛送北京,一概凌迟处死。千刀万剐之言验了,一贵自思,甘心不甘心?复将弃台逃走的道府厅县,尽行治罪。只王珍已惧罪自尽,命即剖棺枭示。王珍是个首恶,可惜不把他凌迟。施世骠等各邀奖叙,也不必细说了。

  且说康熙帝因台湾再平,八荒无事,自己又年将七旬,明知风烛草霜,衰年易迈,索性开了一个盛会,凡满、汉在职官员,及告老还乡,得罪被谴的旧吏,年纪六十五以上的人,统召入乾清宫,一一赐宴。这时候,正是康熙六十一年春间,天气晴和,不寒不暖,一班老头儿,团坐两旁,差不多有一千个,围住这个老皇帝,饮起酒来,皇帝又特别加恩,叫他们不要拘谨,大众奉谕,开怀畅饮。酒兴半酣,老皇帝动了诗兴,做成七律诗一首,命与宴诸臣,按律恭和。这班老头儿,把诗文一道,多半束诸高阁,满员是简直未曾用过工夫,至此要他个个吟诗,几乎变成一种虐政,幸亏这班老人有些乖刁,预料这老皇帝召他饮酒,免不得咬文嚼字,因此早打好通关,先与几个能诗作赋的老朋友,商量妥当,倩他作了抢替,一面复贿通宫监,托令传递,所以当场都吟成一诗,恭呈御览,虽是好歹不一,总算不至献丑。诗中大意,千首一律,无非是歌功颂德一套烂语。等到诗已做成,日近黄昏,大众散席,谢了圣恩,出宫而去。这场盛宴,叫作千叟宴,康熙帝倒也非常得意。太监得了银子,还要得意。可奈盛筵不再,好景难留,转瞬间已是冬月,大学士九卿等,方拟次年圣寿七旬,预备大庆典礼,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康熙帝竟生起病来。这场病非同小可,竟是浑身火热,气急异常,太医院内几个医官,轮流入内诊脉,忙个不了。服药数剂,稍稍减退,身子渐觉爽快,气喘也少觉平顺,只是精神衰迈,一时未能回复,所以未便起床。诸皇子朝夕问安,皇四子胤祯,此次侍奉,却不见十分殷勤,每遇夜间,总要到理藩院尚书府内,密谈一回。有何大事。这理藩院尚书名叫隆科多,乃是皇四子的母舅。句中有眼。过了数日,康熙帝病体,又好了一些,因卧床多日,未免烦躁,要出去闲逛一番。皇四子胤祯入奏,父皇要出去散心,不如至畅春园内,地方宽敞,又是近便,最好静养。康熙帝道:“这也是好,只冬至郊天期已近了,朕躬不能亲往,命你恭代,须预先斋戒为是。”皇四子胤祯闻了此谕,未免踌躇。为什么事踌躇?康熙帝见他情形,便问道:“你敢是不愿去?”胤祯即跪奏道:“儿臣安敢违旨,但圣体未安,理应侍奉左右,所以奉命之下,不觉迟疑。”康熙帝道:“你的兄弟很多,哪个不能侍奉?你只管出宿斋所,虔诚一点便好。”胤祯无奈,遵旨退出。是夜,又与这个母舅隆科多,密议了一夕大事。

  次日,康熙帝到畅春园,诸皇子随驾前往,隆科多本是皇亲,也随同帮护。独皇四子胤祯已去斋所,不在其中。有隆科多作代表,已经够了。又过了数天,康熙帝病症复重,御医复轮流诊治,服了药全然无效,反加气喘痰涌,有时或不省人事,诸皇子都着了忙,只隆科多说是不甚要紧。是夜,康熙帝召隆科多入内,命他传旨,召回皇十四子,只是舌头蹇涩,说到十字,停住一回,方说出四子二字。隆科多出来,即遣宫监去召皇四子胤祯,翌晨,胤祯至畅春园,先见了隆科多,与隆科多略谈数语,即入内请安。康熙帝见他回来,痰又上涌,格外喘急。诸皇子急忙环侍,但见康熙帝指着胤祯说道:“好!好!”只此两字,别无他嘱,竟两眼一翻,归天去了。诸皇子齐声号哭,皇四子胤祯,大加哀恸,比诸皇子尤觉凄惨。真耶假耶?

  隆科多向诸皇子道:“诸阿哥且暂收泪,听读遗诏!”此时诸皇子中,惟允禵远出未归,允礽仍被拘禁,未能擅出奔丧,允禩先已释放,一同在内,听得遗诏二字,先嚷道:“皇父已有遗诏么?”隆科多道:“自然有遗诏,请诸阿哥恭听!”便即开读道:“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允禩、允禟齐声道:“遗诏是真么?”隆科多正色道:“谁人有几个头颅,敢捏造遗诏?”于是嗣位已定,皇四子趋至御榻前,复抚足大恸,亲为大行皇帝更衣,可谓诚孝。随即恭奉大行皇帝还入大内,安居乾清宫。丧事大典,悉遵旧章,不必细表。后人有满清宫词一首,纪此事道:

  新月如鉤夜色阑,太医直罢药炉寒。斧声烛影皆疑案,是是非非付史官。

  统计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守成之中,兼寓创业,南征北讨的事情,上文已经详叙,若讲到内外各大吏,也算是清正的多,贪污的少。自鳌拜伏罪后,后来只有大学士明珠,佐命有功,得康熙帝信任,未免露出骄恣情状,然总不如鳌拜的专横。此外名臣如魏裔介、魏象枢、李光地、汤斌等,都通理学,于成龙、张伯行、熊赐履、张鹏翮、陆陇其等,都守清操,彭孙遹、高士奇、朱彝尊、方苞等,虽没有什么功业,也要算治世文臣,有的通经,有的能文,肚子中含有学问,与一班酒囊饭袋,究竟两样。康熙帝也好学不倦,上自天象地舆音乐法律兵事,下至骑射医药,蒙古西域拉丁文书字母,无乎不窥,无乎不晓;兼且自奉勤俭,待民宽惠,六十年间,蠲租减赋的谕旨,时有所闻,所以全国百姓,统是畏服;满族中得此奇人,总要算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评论确当。

  可惜晚年来储位未定,遂致宴驾后,出了一桩疑案。这位秉性阴沉的四阿哥,竟登了大宝,拟定年号是雍正两字,以次年为雍正元年,是为世宗宪皇帝。第一道谕旨,便封八阿哥允禩,十三阿哥允祥为亲王,令与大学士马齐,舅舅隆科多,总理内外事务。第二道谕旨,命抚远大将军允禵,回京奔丧,一切军务,由四川总督年羹尧接续办理。两谕俱有深意,休作闲文看过。

  过了残腊,就是雍正元年元日。雍正皇帝升殿,受朝贺礼毕,连下谕旨十一道,训饬督抚提镇以下文武各官,大致意思是“守法奉公,整躬率物,倘有不法情事,难逃朕衷明察,毋贻后悔!”次日复视朝,百官俱至,雍正帝问百官道:“昨日元旦,卿等在家,作何消遣。”众官员次第回答,或说饮酒,或说围棋,或说是闲着无事;只有一个侍郎,脸色微赬,听众人俱已答毕,不能再推,只得老老实实的说道:“微臣知罪,昨晚与妻妾们玩了一回牌。”雍正帝笑道:“玩牌原干例禁,昨日乃是元旦,你又只与家中人消遣,不得为罪。朕念你秉性诚实,毫无欺言,特赏你一物,你持回去,与妻妾并看罢!”说毕,掷下小纸包一个。侍郎拾在手中,谢恩而退;回到家中,遵着上谕,取出御赐的物件,叫妻妾同看;当即拆开纸包,大家一瞧,个个吓得伸舌,复将昨日玩过的纸牌,仔细一检,恰恰少一张。看官试掩卷一猜!应知这纸包中,不是别物,定是昨日所失的一张纸牌儿。那时有一位姨太太道:“昨日的纸牌,是我收藏,当时也不及细检,不知如何被皇帝拿去一张?难道当今的圣上,是长手佛转世么?”侍郎道:“不要多嘴,以后大家留意便是。”这位姨太太偏要细问,侍郎走出户外,四周围瞧了一番,方入户闭门,对妻妾道:“我今日还算大幸,圣上问我昨日的事,我晓得这个圣上,不比那大行皇帝,连忙老实说了,圣上方恕我的罪,赐我这张纸牌;若少许欺骗,不是杀头,便是革职哩!”众妻妾又都伸舌道:“有这么厉害!”侍郎道:“当今皇上做皇子时,曾结交无数好汉,替他当差办事,这班人藏有一种杀人的利器,名叫血滴子。”说到此处,忽听檐上一声微响,侍郎大惊失色,连忙把头抱住。疑心生暗鬼。众妻妾不知何故,有几个胆小的,忙躲入桌下。歇了半晌,一物从窗中纵入,侍郎越加胆怯,勉强一顾,乃是一只狸斑猫。侍郎至此,不觉失笑,随令众妻妾各归内室。众妻妾经此一吓,也不敢再问这血滴子。

  小子恐看官尚未明白,只好补说数语,再入正传。这血滴子是什么东西?外面用革为囊,里面却藏着好几把小刀,遇着仇人,把革囊罩他头上,用机一拨,头便断入囊中,再用化骨药水一弹,立成血水,因此叫做血滴子。这乃雍正皇帝同几位绿林豪客,用尽心机想出来的。

  这班绿林豪客的首领,便是四川总督年羹尧,羹尧系富家之子,幼时脾气乖张,专喜耍枪弄棍,他的父亲年遐龄,请了好几个教书先生,教他读书,都被羹尧逐去。后来得了一个名师,能文能武,把羹尧压服,方才学得一身本领。这名师临别赠言,只有“就才敛范”四字。羹尧起初倒也谨佩师训,嗣后与皇四子胤祯结交,受他重托,招罗几个好汉,结拜异姓兄弟,帮助这位皇四子。皇四子就保荐年羹尧,说他材可大用。康熙帝召见,果然是一个虎头燕颔,威风凛凛的人物,遂连次超擢,从百总、千总起,直升至四川总督。皇四子外恃年羹尧,内仗隆科多,竟得了冠冕堂皇的帝位。他恐人心不服,有人害他,遂用了这班豪客,飞檐走壁,刺探人家隐情。抚远大将军允禵,督理西陲军务,是雍正帝第一个对头,不但怕他带兵,还要防他探悉隐情。因此借奔丧为名,立刻调回,令年羹尧继任。上文第二道谕旨,已自表明。至允禵回京后,免不得有点风声闻知,且允禩、允禟辈,又要同他细叙前情,语言之间,总带了三分怨望,谁知早已有人密奏,雍正帝即调往盛京,令他督造皇陵。允禵已去,又降了一道上谕,命总理王大臣道:

  贝子允禵,原属无知狂悖,气傲心高,朕屡加训诲,望其改悔,以便加恩,但恐伊终不知改,而朕必欲俟其自悔,则终身不得加恩矣。朕惟欲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着晋封允禵为郡王,伊从此若知改悔,朕自叠沛恩施,若怙终不悛,则国法具在,朕不得不治其罪。允禵来时,尔等将此旨传谕知之!

  这道上谕,真正离奇,既要封他为郡王,又说他什么无知,什么不悛,这是何意?古人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雍正帝登位,先封允禩为亲王,也是这个用意。不过允禩本得罪先帝,人人晓得他的罪孽,所以加他封爵,绝不多谈。上文第一道谕旨,更自表明。独这允禵,乃先帝爱宠的骄子,前时并没有什么处分,只可先把他无影无踪的罪名,加在身上,一面假作慈悲,封为郡王,令臣民无从推测,然后好慢慢摆布。

  过了数月,又想出一个新奇法子,召集总理王大臣及满汉文武官员,齐集乾清宫。大众不知有什么大事,都捏着一把汗。雍正威权,已见一斑。到了宫内,但见雍正皇上,南面高坐,谕众官道:“皇考在日,曾立二阿哥为太子,后来废而又立,立而又废。皇考晚年,常闷闷不乐,朕想立储系国家大计,不立不可,明立亦不可。尔等有何妙策?”王大臣齐声道:“臣等愚昧,凭圣衷定夺便是!”雍正帝道:“据朕想来,建立太子,与一切政治不同。一切政治,须劳大众参酌,立太子的事情,做主子的理应独断。譬如朕有几个皇子,倘必经大众议过,方可立储,恐怕这个王大臣,说是这个阿哥好,那个王大臣,说是那个阿哥好,岂不是筑室道旁,三年不成么?既如此说,何必召王大臣会议?只是明立太子,又未免兄弟争夺,惹出祸端,朕再三筹画,想出一种变通的法子,将拟定皇储的诏旨,亲写密封,藏在匣内。”说到此处,把头向上面一望,手向上面一指,随即道:“便安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可好么?”诸王大臣等,自然异口同声,都说思虑周详,臣下岂有异议?雍正帝遂命诸臣退出,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在内,自己密书太子名字,封藏匣内,令侍卫缘梯而上,把这锦匣安放匾额后面,总算储位已定。这方匾额,悬在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四字,乃是雍正帝御笔亲书,这也不在话下。

  总理事务王大臣,只看见这匣子,不晓得里面的名字,究竟是哪一位阿哥,后来雍正帝晏驾,方将此匣取下,开了匣子,才识密旨中写着皇四子弘历,正大光明,恐未必是这样讲法。这弘历是皇后钮祜禄氏所出,相传钮祜禄氏,起初为雍亲王妃,实生女孩,与海宁陈阁老的儿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钮祜禄氏恐生了女孩,不能得雍亲王欢心,佯言生男,贿嘱家人,将陈氏男孩儿抱入邸中,把自己生的女孩子,换了出去。陈氏不敢违拗,又不敢声张,只得将错便错,就算罢休。后人也有一首宫词,隐咏这事道:

  果然富贵亦神仙,内使传呼敞御筵。

  不辨吕嬴与牛马,上方新赐洗儿钱。

  立储事已毕,忽接到川督年羹尧八百里紧报,“青海造反”,为这四字,又要劳动兵戈了。看官少憩,待小子续编下回。

  ----------

  本回起首二十行,只结束台湾乱事,不足评论。接续下去,便是清圣祖晏驾事,后人互相推测,议论甚多。或且目世宗为杨广,年羹尧、隆科多为杨素、张衡,事鲜左证,语不忍闻,作书人所以不敢附和也。惟圣祖欲立皇十四子允禵,皇四子窜改御书,将十字改为于字,此则故父老皆能言之,似不为无因。但证诸史录,亦不尽相符。作者折衷文献,语有分寸。至世宗嗣位,开手即鬼鬼祟祟,绘出一种秘密情状,立储,大事也,乃亦以秘密闻,然则天下事亦何在不容秘密耶?司马温公云:“事无不可对人言,”清之世宗,事无一可对人言,以视乃父之宽仁,盖相去远矣。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 五行一·沈约
  隐帝纪中·薛居正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张廷玉
  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张廷玉
  第十二章 结论·梁启超
  卷三十三·毕沅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六·乾隆
  班马异同卷十二·倪思
  皇王大纪卷四十·胡宏
  清波杂志卷十·周煇
  卷六十五·张守节
  ·复台府陈芍亭台防厅叶峭岩书·丁曰健
  读例存疑卷四十六·薛允升
  卷一百五十五·雍正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一·彭定求

        卷601_1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李昌符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卷601_2 【远归别墅(一作秋晚归故居)】李昌符

  • 卷五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五十一 宋 陆游 撰 书感 头颅已可知牙齿今复落十步或再休啜粥不及勺身依一蒲团壁挂两芒屩对客辄坐睡有问莫能酢念昔少壮时心慕宦游乐初登平津馆晚入征西幙雨暗骆谷烽霜清散关柝登高望中原

  • 卷三百八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六 张和 登泰山 昔闻泰山高今上拱北台刚飈振六合旷望无尘埃日观一峯立天门两崖开?流注空谷响转万壑雷似聆笙鹤音缥缈

  • 卷二百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 文天祥 送行中斋 秋气晩正烈客衣早知寒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泛澜百年有时尽千载无余欢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宁

  • 正气歌·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

  • 鸣盛集巻一·林鸿

    明 林鸿 撰五言古体拟古【七首】北辰何巍巍居为众星宗冬杓在北青阳乃旋东七曜潜斡运四时自成功静观造化机毋乃君道同其二神龙潜深渊不在尺水池飞凤将铩羽亦择梧桐枝玉以贞自珍兰以幽见竒君子莫屈身身屈道乃卑其三

  • 第二十六回 胡百万帮嫖惹祸 张天师保主留丹·蒲松龄

    话说万岁吃酒吃了半夜,到了天明起的身来,便问:"胡百万两口子来了不曾?"丫头说:"还没哩。""快去叫他来的。"丫头去不多时,回来说道:"来不的了。"万岁说;"怎么来不的了呢?" 丫头说胡秀才,他今早已是来,刚刚到了门儿外。王宅家人

  • 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蔡东藩

      却说叛酋满四,正在穷蹙,见杨虎狸被擒复归,亟问他脱逃情由。虎狸随口胡诌,并说官军辎重,尽在东山停顿,不妨乘夜掩取,说得满四转忧为喜,即于夜间率众出城。行至东山附近,伏兵四起,竞前相扑。满四仓皇突阵,坠马就擒,余众多半受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阮瞻传·房玄龄

    阮瞻字千里。生性清心寡欲,常常自己内心感到满足。读书不去刻意追求研讨,只是默默地记住要领,遇到事理辩论,言辞不足而旨趣有余。很会弹琴,别人听说他会弹琴,大都前来请他弹奏,阮瞻不论长幼贵贱,都为他们弹奏。他神情冲虚和淡

  • 第五章 18·辜鸿铭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

  • 卷四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四钱塘程川撰书四虞书二舜典自虞舜侧微至乃命以位一本无之直自尧典帝曰钦哉而下接起愼徽五典所谓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也德难晓书传中亦无言者今人避讳多以为元也其他如黄之本

  • 春秋集解卷七·苏辙

    宋 苏辙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遂之不氏因前也曰妇有姑之辞也或称妇姜或称妇姜氏文有详略非义之所在也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文十二年秦晋战于河曲秦人夜戒晋

  • 卷六·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通义卷六     吴江朱鹤龄撰 小雅【大小雅义见首卷】 释文从鹿鸣至菁菁者莪凡二十二篇是文王武王成王之正小雅六篇亡从六月至无羊十四篇是宣王之变小雅从节南山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是幽王之变

  • 刊行法眼禅师十规论叙·文益

    宗致难独开。是以佛祖皆有论。所以开宗致。投群机也。法眼大师始以不知之亲切。履道不谬。唱道弥至矣。独时世之遇此真法渐衰。祖佛之洪范不能永传。数患浊世之秕糠相混扰。而曾作十规论。叙上祖之实诣。救於当时之弊

  • 高斋诗话·曾慥

    宋代论诗著作。又称《高斋词话》。原卷数不详。曾慥著。此书成于南宋初,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书中所重在于记载故事,考订名物,辨识出处,有关诗学见解者较少。

  • 西南纪事·邵廷采

    清邵廷采撰。十二卷。记明桂王由榔、永宁王周宗、郧西王常潮、宁靖王朮桂始末及何腾蛟、瞿式耜、李定国、孙可望等二十余人抗清事迹,体例与《东南纪事》同。

  • 须真天子经·佚名

    凡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文殊师利所报法言称经、断诸法狐疑法经、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昭明持经、须真天子所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宣扬菩萨乘之大乘佛教,内容为须真天子以三十三项问题问佛陀,继以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