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柳泽传

柳泽,蒲州解县人。曾祖父名亨,别名嘉礼,隋炀帝大业末年,在王屋县任长,县城被李密攻陷,事后投奔长安。柳亨仪态容貌魁梧特别,高祖李渊认为他是优异人才,把外孙女窦氏嫁给他为妻。

连提三次任左卫中郎将,封寿陵县男。

因获罪贬为邛州刺史,又升任散骑常侍。

被别人接替回家后,几年不被任用。主持哥哥的丧事,正安葬时,碰上太宗李世民巡视终南山,因而得到召见,太宗怜悯他。几天后,到禁军中进行了复查,授予他光禄少卿头衔。柳亨骑射打猎没个限度,太宗说道:“你和我既是朋友又是亲戚,但你交朋结友太多了,从今以后应当稍微克制。”柳亨从此极为警觉努力,不会宾客,生活宁静简朴,尽力办好公务。

在检校岐州刺史任上去世,追认为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号为“恭”。

柳泽光明正大不苟言笑,仪容气度方正严肃。睿宗景云年间,任右率府铠曹参军,四年没有提拔。在此之前,中宗李显在位期间,长宁公主、宜城公主、定安公主等以及韦皇后的妹妹絣国夫人、昭容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尚宫柴氏、陇西夫人赵氏以及姻亲几十个家族,都能要中宗亲笔书写诏令直接授予官职,称为斜封。到姚崇、宋瞡辅佐朝政时,征得睿宗同意,罢免了斜封的官员几千名。姚崇等人罢官离开朝廷后,太平公主奏请又将斜封官员全部复职。柳泽进宫呈递奏疏说:“我听说药剂不毒就不能消除疾病,话不急切就不能补救过失。所以讲究美味佳肴,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愿听阿谀奉承,与政治清明国家安定不合适。我私下看到中宗神龙以来,法纪遭到严重破坏,受宠的妃嫔为所欲为,受宠的臣子把持权柄,倚仗地位权势,出售官职爵位。妃嫔公主如同商人,吏部衙门好像商店,屠户商贩经由邪门歪道混到官职,罢官免职的人凭借倒行逆施抬高名声。

天下混乱,差点儿使国家政权蒙受危害,靠着陛下聪颖明察神圣威严,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撑起行将崩塌的局面。

这些都是陛下亲自见到听到的,怎能忘掉教训呢?再说斜封官吏这种事情,都是奴婢妃嫔私下请求嘱托,迷惑先帝,哪里都是先帝的本意呢?陛下刚登帝位时,采纳姚崇等人的意见,全部废止了,现在又起用他们。如果斜封的官吏不能抛弃,那么韦月将、燕钦融就不应该表彰追封,李多祚、郑克耣就不允许平反昭雪。陛下为何对这些人不能容忍而对那些人又能容忍?使得善恶混淆,变动无常互相指责,用错误引导人们,用偏邪鼓励人们。现在全国臣民都说太平公主同胡人和尚慧范在这个方面贻误了陛下,所以有顺口溜说‘:姚崇、宋瞡当宰相,邪气不如正气旺;太平公主掌权柄,正气不如邪气强。’我担心谬误越传越远,祸患越积越大,危险越累越高。别说没什么损伤,它的祸患将会增长;别说没什么可怕,它的祸患将会增大。”

又说:“尚医奉御彭君庆凭着求神治病的小小技艺,破格授予三品高官,怎能轻率地把声望名位授予不该授予的人?我听说奖励一个人能使千万人高兴,就奖励;处罚一个人能使千万人警醒,就处罚。

请陛下裁断明察。”

奏疏呈递上去后,没有答复。

柳泽调进了朝廷,碰上诏令候选官员必须谈论朝政。就上书说:“不久前韦氏迷惑君主扰乱朝政,奸臣狼狈为奸,政务靠贿赂办理,官职靠宠幸提拔,刚正直言的遭处罚,操行卓越的被忌恨,天下臣民都心惊胆颤,人人感到生命没有保障。陛下圣明威严智慧,使摇摇欲坠的江山安全稳定,使水深火热的民众得到拯救。如今免除耗费减省劳役,严明法纪普施恩德,万国和乐,家家欢快。《诗经》说:‘无不有个好的开头,很少能有好的结尾。’希望陛下开头慎重,结尾圆满。《尚书》说:‘只要施予恩德不分大小,万国都会喜庆;只要道德败坏不分轻重,都会丧失江山。’很是值得警惕的。

“骄横奢侈是从皇亲贵戚滋长的,国法政纪是被宠妃幸臣破坏的。禁止皇亲贵戚骄横奢侈,那么天下臣民就会追随;制裁宠妃幸臣破坏法纪,那么天下臣民就会敬重。皇亲贵戚滋长骄横奢侈却不禁止,宠妃幸臣破坏法纪却不制裁,所以政治措施不能坚持,行政法令不能统一,那么奸诈就会滋长,暴乱就会产生,即使从早到晚地惩治,但法纪还是不能推行了。陛下想要亲近喜爱他们,不如使他们安全幸福。恩宠利禄过分了,是为他们走向犯罪提供阶台,能说是为他们保障安全吗?骄纵奢侈过分了,是为他们陷入危险提供梯子,能说是为他们创造幸福吗?历史教训没有忘记,就是现在待人处事的借鉴。陛下广泛地寻找德才杰出的人,让他们成天提供指导意见。

其中有些不顺耳、不合意的意见,不要立即处罚,暂且从中吸取正确的方面,有些听着舒服、有利于自己的话,不要立即奖赏,暂且考虑不正确的方面。对进献过度奇巧技艺的予以拒绝,那么过度奇巧的技艺就会停息;对进献忠诚正直意见的予以奖赏,那么忠诚正直的意见就会奉献。

“我听说生长于富豪人家的子弟骄纵,生长于显贵人家的子弟傲慢。《尚书》说:‘不要过分安逸,不要过度欢乐。’现在皇太子刚刚册立,各亲王也定了名位,希望选择温和善良、见多识广、恭敬谦逊、忠诚耿直的人跟他们当幕僚朋友,还希望在东宫委任拾遗、补阙官吏,让他们早晚讲解论述,进出侍奉陪伴,教授有关训诰文书的知识,一起研习不懂的学问。

“我还看到《老子》里说:‘捕兽打猎,使人发疯。’现在权贵外戚打球敲鼓,唤鹰叱狗,跟小人一起嬉戏,在沼泽留连娱乐,正如《尚书》所说:‘在宫内迷乱于女色,在宫外沉迷于畋猎。’希望陛下亲自教导,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向他们讲明爱憎的界线,论述成败的原因,那么就能永远享有福份禄位了。

“我听说‘富贵的人并没刻意骄纵而骄纵自然形成,骄纵的人没有想到犯罪而罪过自然产生,犯罪的人并不希望死亡而死亡自然到来’。不久前韦庶人、安乐公主、武延秀等人可以说是又尊贵又荣耀了,权势等同国君,威风震撼天下。

但仗势骄纵丧失德性,神灵恼怒人民唾弃,岂不是宠爱、恩赐得太过分吗?商朝的鉴戒并不遥远,就在夏桀的灭亡。现在陛下提倡什么?大概是皇祖唐尧建立教导的法则吧!陛下反对什么?大概是孝和皇帝宠信奸佞的失误吧!所以对喜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毛病,对厌恶的人要了解他的优点。宠爱亲信的心理还没有人能够避免,关键是要避免过分,用礼仪进行制约,那就行了。各位亲王、公主、驸马,是陛下的亲人,纠正错误严加教育,应该从头做起,让他们身处尊荣警惕危险,检查过失致力于行善。《尚书》说:‘在喜爱舞蹈、歌唱的巫风,贪求财物、女色、游乐、畋猎的淫风,轻慢圣贤的教诲、违背忠正的准则、疏远德高望重的老者、亲近愚昧无知的小人的乱风这三类歪风十种恶习当中,公卿大夫染上一种,家族必然衰败,国家君主染上一种,江山必然丧失。’希望陛下清除奢侈越权骄横懈怠,奖励俭朴节约德行功业,以便勉励他们洗心革面。

“我听说‘只有坚持德行,才能保全地位;德行不能坚持,十有八九会因此灭亡’。希望陛下别做对朝廷无益的事,不要打开行私请托的门路,刑罚不要出错,奖赏不要失当,那就做到了一心扶持德行,一心关怀百姓,天赐的福份禄位就永久无疆了。”

睿宗李旦认为奏疏很好,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玄宗开元中叶,柳泽改任殿中侍御中,到岭南监察选才任官的事。当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制造奇特的器物进献玄宗,柳泽上书说:“‘不见迎合贪欲的东西,使得心性不被扰乱’,这就可知看见迎合贪欲的东西心性必然混乱了。周庆立雕刻怪异的东西,制造奇特的器物,把浮华工艺作为珍贵器玩,把怪诞异物作为稀世宝贝,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大害,圣明的君主应当严厉惩罚的。

西汉建筑露台需要一百金费用,圣明的文帝不忍心动工;商纣王用象牙筷子的事情并不大,忠臣箕子愤慨悲叹。周庆立希望讨得皇上欢心,扰乱皇上的心灵。

是陛下授意让他制作的吗?这就是在天下臣民面前显露奢侈;是周庆立假托诏令制作的吗?这就是国家禁令不能赦免的了。陛下刚刚登位,本来应当鲜明地诏令简朴,广泛地显示节俭,怎能向天下表明怪癖的嗜好呢?”书函呈递上去,玄宗李隆基称赞说好。升任太子右庶子。

被任命为郑州刺史,还没有动身,就去世了,追认为兵部侍郎。

柳泽的伯叔祖父一位名范,一位名..。

柳范,太宗贞观中叶任侍御史,当时吴王李恪喜爱打猎,柳范用弹压手段制止了他。太宗说“:权万纪不能辅助引导恪,应当处死。”柳范进言说:“房玄龄侍奉陛下,还不能谏止陛下打猎,哪能只给权万纪判罪?”太宗发怒了,抖抖衣裳激动地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喊他来说道“:怎么当众驳斥我?”柳范回答说“:君主圣明臣子才会直言劝谏,陛下仁慈明智,我哪敢不和盘托出愚笨的想法?”太宗这才消气。高宗李治时,他历任尚书右丞、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柳..别名子邵。因为父亲在隋朝时出使高丽死在那里,所以到高丽去接回灵柩,痛哭顿足极度悲痛,被高丽人仰慕。太宗贞观中叶,一直升任到中书舍人。外孙女当了皇后,他升任中书侍郎,又提拔为中书令。皇后暗用巫术骗取皇上欢心被发觉了,他被免职后又任吏部尚书。皇后被废以后,他被贬为爱州刺史。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诬陷柳..跟妃嫔宫女私通,阴谋毒害皇帝,与褚遂良是同伙,定为大逆不道的罪行。高宗派人杀死了他,没收了他的家人财产,按照礼仪规定凡是应为他服丧一年以上的亲属都一起流放到岭南,房族中柳..的分支隶属桂州当奴仆婢女。

中宗神龙初年,才恢复柳..的官职爵位,牵连判罪的子孙亲属全部免除处罚。玄宗开元初年,柳泽的哥哥柳涣任中书舍人,禀奏说:“我的伯叔祖父柳..,在显庆三年(658),和褚遂良等五个家族同被贬谪杀戮,后来虽然被宽恕昭雪,但子孙几乎灭绝,只有曾孙柳无忝客居龚州。陛下先天年后颁布诏书,曾经担任过宰相的家庭都一样登记他们的后代。

更何况我的伯叔祖父无罪被杀,草草埋葬的棺木至今还没有迁回家族坟地,后代寄居外乡,请允许我的伯叔祖父迁回故乡安葬,他惟一的曾孙迁回故乡居住。”于是诏令柳无忝护送柳..的灵柩回归故乡,官府出钱办理丧事。柳无忝后来官至潭州都督。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李心传
  ●卷第三十二·胡三省
  读礼通考卷七十二·徐乾学
  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国鸩君·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六·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二十五 曹寅奏将遵旨采买米石摺·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七·佚名
  卷九十四·张守节
  卷九十一·班固
  二四 几乎成为小流氓·周作人
  李遵勖传·脱脱
  马文升传·张廷玉
  卷二百二十三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设计·李渔

    〖西地锦〗(外上)所事难酬良愿,终朝为友心悬。(小生)系人千里情如线,何时收下风鸢?(外)眉公,我昨日央人与董思老说亲,自揣万无不就。谁想那杨家女子被是空骗过一次,如今把真话都认做诳言,断不肯许,如之奈何?(小生)闻得他的意思,要选个四

  • ●卷十二·周密

      ○姜尧章自叙(单丙文附)   番易有布衣姜夔尧章,出处备见张辑宗瑞所著《白石小传》矣。近得其一书,自述颇详,可与前传相表里云。   "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谓名公钜儒,皆尝受其知矣。内翰梁公

  • 卷之七十九·佚名

      顺治十年。癸巳。十一月。癸巳朔。  ○甲午。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三皇庙。  ○乙未。上朝皇太后于慈宁宫还。御太和殿诸王群臣行庆贺礼是日公主诸王福金

  • 一一○ 谕内阁着舒赫德充国史馆四库全书处正总裁·佚名

    一一○ 谕内阁着舒赫德充国史馆四库全书处正总裁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七日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大学士舒赫德着充国史馆、四库全书处正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第40章 兵死了用两块破席头埋葬·冯玉祥

    我从重庆出发,到贵阳去督练第九十九军。经过四川省的綦江县,我看一位韩旅长带的队伍在半山坡上正在看单人教练。在午前九点左右的时候,太阳光晒得很好,忽然间看见两个叫化子抬着一个木杠子,那是用两条破席头捆着的一个死人

  • 武陵昭王萧晔传·萧子显

    武陵昭王萧晔字宣照,是太祖第五个儿子。母亲罗氏,跟随太祖在淮陰,因罪被杀。当时萧晔才四岁,但和成人一样思念其母,因此为皇上喜爱。初任冠军将军,又调为征虏将军。萧晔刚直聪颖俊逸过人,善下棋,与诸王共作短句,诗学谢灵运体,呈

  • 卷九十八·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第九十八歌颂【十八】万夀雅九篇【三十六章 谨序】工部左侍郎【臣】邹奕孝【臣】闻祁姚氏之世封人有祝八伯有歌逮乎成周大小雅之材翼然大备天保咏九如

  • 五年·佚名

    明天啓七年上之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巳,上行望闕禮。○上謁魂宮。○備局啓曰:「伏見成俊耉所送毛將揭帖,與前送秘揭,只是一意。蓋彼之深惡,而欲去之者,惟李莞,而李莞決不可輕遞。且前日毛將所求租糧萬餘石,以不得輕許之意,旣

  • 中庸译文·子思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ldquo;四书&rdquo;。宋

  • 忧边第十二·桓宽

    大夫曰:“文学言:‘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王之忧也。’故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室之中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故民流溺而弗救,非惠君也。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夫守节死难者,人臣之职也;衣食饥寒者,慈父之道也。今子弟远劳

  • 张子正蒙注卷五·王夫之

    至当篇  此篇推前篇未尽之旨而征之于日用,尤为切近。然皆存神知化之理所一以贯之者,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篇内言易简、知几而归本于大经之正,学者反而求之于父子君臣之间,以察吾性之所不容已,则天之所以为天,人之所以

  • 卷四十八·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八     婺源江永撰兵制    軍禮一補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李靖語】 殷周以兵定天下天下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德而猶立司馬之官設六軍之衆【顔師

  • 卷二·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宋 王昭禹 撰大宰下以九式均节财用【式之字从弋从工工者所以具人器也弋者所以取小物也工为取之小则用式式非大者之事而大者用之以为百官之所承此以为天下之所准也书曰百官承式老子曰知其白

  • 卷二百八十七·佚名

    △初分赞清净品第三十五之三世尊,我清净故五眼清净。佛言:如是毕竟净故。世尊,何缘而说我清净故五眼清净是毕竟净。善现,我无所有故五眼无所有是毕竟净。世尊,我清净故六神通清净。佛言:如是毕竟净故。世尊,何缘而说我清净故

  • 法句譬喻经梵志品第三十五·佚名

    昔私诃牒国中有大山。名私休遮他。山中有梵志。五百馀人各达神通。自相谓曰:吾等所得正是涅槃。佛始出世初建法鼓开甘露门。此等梵志闻而不就宿福应度。佛往就之独行无侣。到其路口坐一树下。三昧定意放身光明照一山中

  • 佛说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上品经卷第九·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大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眷属围绕。天龙八部悉来集会。佛为说法垂欲竟时。于是阿难从坐而起。齐整衣服稽首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维耶离国疠气疾疫。

  • 胎息精微论·佚名

    胎息纷彻论。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部分内容收入该书卷五十八。《通志》著录。凡三篇。第一篇即《胎息精微论》,节引见于 《云笈七签》卷58,当不迟于宋。第二篇《内

  • 浙东纪略·徐芳烈

    一卷。明末清初人徐芳烈撰。《浙东纪略》记乙酉年(1645年)清兵破金陵,弘光出走,浙东抗清一年间情事。是时清尚未能统一江南,浙东一隅亦分南北,鲁王监国,沿江布防,浙东义师四起,绅缙破家守土,聚兵抗清,终为清军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