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庶人李佑传

庶人李佑字赞。武德八年(625),封为宜阳王,进封楚王,又改为燕王,最后封为齐王,领齐州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到达封地。第二年入朝,因病留居京师。其舅父尚乘直长阴弘智,是奸邪小人,对李 佑说:“你兄弟很多,皇上逝世后,你怎样保全自己?非得才智之士相助不可。”随即引荐宾客燕弘信拜谒李佑,李佑很高兴,赏给他金银丝帛,派他招募剑客。贞观十五年(641)返回齐州。

起初,太宗委派王府长史、司马时,必择耿直敢言的人充任,亲王如有过失,都能及时上言。可李 佑陷入群小之中,喜好田猎。长史薛大鼎屡谏而不听,太宗认为他辅佐齐王没有成效,免去其职,另选权万纪担任。万纪性情刚烈急躁,用律令约束李 佑。有名叫昝君谟、梁猛虎的两个人,因为善于骑射受李佑宠幸。

万纪对他们加以斥责,李佑却私下跟他们戏耍。太宗多次写信责备李 佑,万纪害怕一并受罚,便规劝李佑说:“王啊,你是皇上的爱子,皇上想让你悔改,所以多次责备你。如能恭敬谨慎,引咎自责,我愿入朝上奏,皇上的不满情绪是会消除的。”李 佑于是上书皇上认错。万纪拜见太宗,说李佑将会改过自新,太宗很高兴,重赏了万纪,而仍责备和告诫李佑。

李 佑得知万纪受赏,自己却遭受斥责,认为万纪出卖了自己,更加心怀不平。适逢万纪又因疑虑拘捕了昝君谟等人,并不准李佑离开齐州州城,还把李 佑的罪行上报朝廷,李佑非常忿怒。有诏书派刑部尚书刘德威亲临审讯,查出实情。

太宗便召李佑、权万纪回长安。李 佑与燕弘亮等人秘谋,射杀了万纪,肢解了他的尸体。左右便劝李佑就此发兵,于是招募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入伍,私自委任左右上柱国,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托东、托西等王,拿出府库资财行赏,驱赶百姓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修缮铠甲和兵器。人们都讨厌他,多在夜里缒绳出城,逃往其他地方。

太宗下诏兵部尚书李责力与刘德威调集沿途兵马前去征讨。李 佑却日夜领着燕弘亮等五人和他的妃子一道饮酒作乐。谈起官军,弘亮狂妄地说:“大王不必担心,我右手拿着酒喝,左手持刀砍死他们。”李 佑宠信燕弘亮,听了很高兴。

这时太宗下手谕李佑说“:我常常告诫你不要接近小人,正是防止今日之事。过去你是我的儿子,今天却是国家的仇敌。

我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啊!”写完之后,挥泪派人送去。李 佑发檄文号召各县,各县却将此情上奏朝廷。李佑已到穷途末路,只好上表说:“我是皇上之子,遭权万纪谗言陷害,上天降下威灵,让他得到惩罚。我丧心病狂,惊恐慌张,左右又无兵马,就想仓猝而逃,所以倚仗兵器保护自己。”这时李责力的大军还未开到,青、淄等州的兵马业已齐集。有人劝李 佑掳掠男女奔往豆子耺为盗,一时计议未定。兵曹杜行敏就趁夜色率兵挖开城墙攻入城内。李佑和燕弘亮闭门抵御,到太阳当顶之时,杜行敏大声喊道:“我为国家讨伐叛贼,如不赶快投降,就要用火来烧!”

军士堆满了柴草,李 佑才开门出降,被押送至京师。逼令自杀于内侍省,将他贬为庶人,但仍用国公礼安葬。又下诏免除齐州一年徭役,提升杜行敏为巴州刺史,封为南阳郡公。

李 佑喜爱饲养斗鸭,在他未叛之时,野猫咬死斗鸭四十多只,并叼走其头。

事败后,受牵连被杀者正好四十多人。

李 佑叛乱时,齐州人罗石头声讨其罪,持刀向前刺杀李佑,因没成功而被杀。这时下诏封赠罗为亳州刺史。

李 佑曾率骑兵到村邑巡略,村民高君状对他说:“皇上亲自扫平寇乱,土地甲兵不可胜数。现在你率数千人作乱,如同只手摇撼泰山,怎么对得起你的父皇?”李 佑打他并把他抓了起来,但对他的话也感到羞愧,不好意思杀他。事后下诏提拔高为榆社县令。

猜你喜欢
  卷四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沈约
  卷之二十六·佚名
  ◎黄上将逝世记·李定夷
  忠贞录卷三·李维樾
  卷五十四·傅恒
  卷九·高士奇
  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刘绘传·萧子显
  翰苑羣书卷十二·洪遵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司马光
  卷五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马玉山·佚名
  孙显惠·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二·张说

    尹懋江上饶奇山,巑罗云水间。 风和树色杂,苔古石文斑。 巴俗将千溠,灉湖凡几湾。 嬉游竟不尽,乘月泛舟还。

  •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

  •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沈约

    ○南豫州 豫州 江州 青州 冀州 司州 南豫州刺史,晋江左胡寇强盛,豫部歼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约始自谯城退还寿春。成帝咸和四年,侨立豫州,庾亮为刺史,治芜湖。咸康四年,毛宝为刺史,治邾城。六年,荆州刺史庾翼镇武昌,领豫

  • 列传第四十九·李延寿

    王盟 子劢 从孙谊 独孤信 子罗 窦炽 兄子荣定 毅 贺 兰祥 叱列伏龟 阎庆 子毗 史宁 子雄 祥 权景宣王盟,字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黄门侍郎,赠并州刺史、乐浪公。父罴,伏波将军,以良家子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己亥朔上在通州○巡按直隶御史叶忠上行在所曰乃者宁藩不道 陛下赫然震怒降诏亲征以万乘之重下侵一将之事识者固以为非策矣幸而天祐 社稷元凶就擒此亟宜振旅还师之时也顾乃经岁未返道路若于候迎公私疲

  • ●平闽纪书后·杨捷

    甚矣,将材之难也!自川楚兵兴,征召遍寰宇,云蒸虎变以百数。其见贼辄溃、遇民辄掠、吞饷以肥家者勿论矣,即有智能料敌、勇能决战,膺干城腹心之望,亦复下不知戢士卒,上不知恤国计。而守士之臣,又复肆其侵掊,因以为利。是故以全盛之

  • 第三○二示光绪五年六月十一日一二一○一--五·佚名

    台北府出示:催晋赈各捐户换照赏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加七级、纪录十次陈为出示催缴换照事(注一)。照得晋赈停捐之后,各捐生给有实收未换部照各户,经本府随案禀请,开列姓名、官阶,先后请照

  • 卷之九十九·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九 传第八十三 辉特扎萨克一等台吉达玛璘列传 达玛璘辉特人姓伊克明安其始祖曰扎巴甘墨尔根有子乌达纳诺顔十传至鄂罗哩克和硕齐子三长达什次济木巴次鄂木布达什子色

  • 卷二·佚名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六○)二月癸未(二十三日),提督万正色奏克海坛。先是,上命福建总督、巡抚、提督酌定进止机宜,巡抚吴兴祚奏:臣询之习知贼中情形者云,贼■〈舟宗〉虽多,不如我新造鸟船坚固便捷。今郑锦悉调舟舰,皆在海坛齐集,宜乘

  • §第二章 中东战后至今日列国经营东方情形·梁启超

    中东战事以后,中国之内情一旦败露,西人昔虽呼中国为病夫,而不知其病入膏肓至于此极也。自辽台既割,二万万偿款既纳,而欧洲舆论大变。各侧目重足,以经略东方之事,遂有河出孟津、一泻千里之势。故四年以来,事故之多,视前此四十年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三十九恩赉八【恤刑】康熙五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戊辰礼刑二部以三月恭遇万夀六旬大庆请如直抚赵弘燮所奏一月内不理刑名每十年一举永着为例上从之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五日廵抚直隶等处地方管

  • 第十二节 论自尊·梁启超

    日本大教育家福泽谕吉之训学者也,标提“独立自尊”一语,以为德育最大纲领。夫自尊何以谓之德?自也者,国民之一分子也,自尊所以尊国民故,自也者,人道之一阿屯也,自尊所以尊人道故。西哲有言:“人各立于自所欲立

  •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三·靖迈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秦符氏都长安沙门昙摩特。此言法海。西域人。善持律藏妙入契经。以符秦建元三年岁次辛未。共竺佛念于长安译·十诵比丘戒本(一卷)·授尼二岁坛文(一卷)。凡二部(合二卷)惠泽笔受。沙

  • 宜斋野乘·吴枋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

  •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短篇小说。赵树理著。1943年10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也是显示作者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出版时,彭德怀曾亲笔题词:“象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作品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

  • 庚申夷氛纪略·佚名

    清赘漫野叟撰。稿本。成于咸丰十年(1860)。时作者居京城,根据目睹及传闻记述了英法联军入侵的某些情况,对清朝官员文恬武嬉及外国侵略者的抢掠有所揭露,然颇有虚饰夸张之处。作者站在主和派一边,诋毁林则徐等,吹捧伊里布、

  • 华严经旨归·法藏

    简称《华严旨归》。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论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和华严宗教义。分为十门,并各以十义解释:(1)“说经处”,谓《华严经》“为尽法界之谈”,并不限于《华严经》上讲的“七处八会”;(2)“说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