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六○)二月癸未(二十三日),提督万正色奏克海坛。

先是,上命福建总督、巡抚、提督酌定进止机宜,巡抚吴兴祚奏:臣询之习知贼中情形者云,贼■〈舟宗〉虽多,不如我新造鸟船坚固便捷。今郑锦悉调舟舰,皆在海坛齐集,宜乘风汛甚利、将士方锐,先攻取海坛,破贼藩篱,则金门、厦门自可乘胜而下。臣□□□、臣万正色决策:正色以水师直攻海坛,臣□□兵赴同安,同督臣姚启圣、提臣杨捷调陆□□规取厦门。正色亦奏:荷兰国船迟速莫必,转盼三、四月间南风一作,我舟即难前进。今新旧大小战船俱集定海大洋,抚臣吴兴祚前来阅视,知其可用。臣已与决计进讨,兴祚率标兵驰赴同安,为巨声援督臣姚启圣、提臣杨捷调陆兵据围头以遏贼出入,臣定于二月初四日进取海坛。至是,正色统率官兵,由定海进发,于是月初六日抵海坛。贼乘舟逆战,正色随分前锋兵为六队,直冲而入,亲统巨舰继之。又以轻舟绕出其左右,并力夹攻。炮火齐发,击沉贼船十六艘,溺水死者三千余人,余贼溃遁。我兵遂驻泊于海坛。

命将军赖塔等分部官兵,应援进剿之师。

总督姚启圣〔奏〕:提臣杨捷与臣定议,将新配水师再操演半载,俟荷兰国船至,一同进发。今抚臣吴兴祚□□奏出师意不可挽,臣等何敢以所见有异,推诿迟回。臣随同将军臣赖塔、提臣杨捷会商,已派拨官兵。上谕:今巡抚吴兴祚、提督万正色灼见贼势,乘机进□,□经克取海坛,将军赖塔、总督姚启圣、提督杨捷共会商分拨满洲、绿旗水陆官兵,以策应进剿之师。

三月癸卯(十四日),巡抚吴兴祚奏克湄州诸澳。

时伪总督朱天贵等自海坛败走,驻泊兴化之湄洲等澳。兴祚与提督万正色水陆追蹑,连取湄洲、平海二澳。天贵复纠集伪将军林升等三百余■〈舟宗〉,逆战于崇武。兴祚复于二月二十日与正色两路夹击,大败之,击沉贼船三十余艘,溺水死者三千余人,擒斩伪将弁兵士六百余人,获伪印札、械器无算,遂取崇武、泉港诸澳。我师傍泉州而军。

乙巳(十六日),巡抚吴兴祚奏克金门、厦门。

兴祚同宁海将军喇哈达、同安总兵官王英等,于二月二十六日进兵同安港口。贼坚守■〈氵丙〉洲、浔尾二城,兴祚等既进攻,复遣人宣谕,降其伪将士二千余人,二城皆下。遂分兵三路,转战而前,于二□□八日抵厦门。又将军赖塔、总督姚启圣等从松屿至,提督杨捷、总兵官黄大来等从海澄至,三面夹击。贼不支,皆遁。于是诸将帅会官兵取金门,贼亦弃城走,居民悉降。

四月戊子(二十九日),命兵部侍郎温代往福建,会议防海设兵事宜。

提督万正色奏:闽省之患,海甚于山;防守之宜,水重于陆。海澄、厦门、浯屿、金门、围头、海坛、平海、定海、烽火门、日湖、獭窟、永宁、铜山、南澳等十四处,或孤悬海上、或滨海要冲,若以兵三万人设镇分防,不时巡缉,则贼不能肆犯,我兵得以乘机歼灭寇氛矣。疏入,上谕防海设兵,所关最要。令兵部侍郎温代前往,会同尚书介山、侍郎吴努春及该总督、巡抚、提督亲诣诸处详阅定议。

七月癸巳(初六日),授朱天贵为左都督。

总督姚启圣奏:臣等前遣人往伪总督朱天贵,天贵已约期来降,因家口俱在厦门,迟回未即至。今厦门既克,逆贼郑锦等皆窜还台湾,而天贵独留南澳。臣等奉大将军康亲王密谕,复遣人前往招抚,天贵果倾心归顺,率伪文武官六百余人、兵二万余人、大小船三百余艘,于五月十九日已抵海澄。上谕:朱天贵率领伪属官兵船艘倾心向化,深为可嘉,从优授为左都督,遇总兵官缺即行补用。寻授天贵为浙江平阳总兵官。

八月庚申(初四日),命将军喇哈达等帅师镇守福州、漳州。

侍郎温代等奏:今逆贼败遁未久,且投诚人员甚多,不便多撤大兵,宜以一千人守福州、一千人守漳州。上谕令将军喇哈达、副都统马思文率兵一千守福州,副都统纪尔他布吴申巴图鲁率兵一千守漳州,俱听■〈口赖〉哈达总辖。尚书介山、侍郎吴努春率兵一千还京师。

设官兵防守金门、厦门诸处。

侍郎温代等奏: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各设总兵官一员、兵三千,闽安镇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铜山设副将一员、兵一千,俱听提督万正色统辖。正色自帅兵三千驻海澄,仍拨标兵二千协守厦门。其南澳不必设兵,如有贼寇屯据,令闽、粤二省会师剿灭。浯屿、围头、永宁、日湖、獭窟、平海、烽火门诸处作何拨兵防守?听该总督、巡抚、提督等酌量而行。上报可。

辛酉(初五日),命福建督、抚、提督等招抚彭湖、台湾诸寇。

先是,总督姚启圣欲待荷兰船至,然后兴师。及提督万正色等进兵克海坛、厦门、金门,启圣复奏请身往彭湖、台湾攻取。上命与巡抚、提督等详议具奏。正色因奏言:彭湖远悬外洋,仅有三澳可泊,且港口迫狭,不能联舟而进。台湾乃外国荒远之区,其隘口浅陿,仅可方舟,一人守险,万夫莫开。卒遇风涛,驻泊无所,粮运不继,将为大忧。今逆贼郑锦等窜处台湾,分遣伪镇,已扼澎湖之险。并力穷追,或成困斗;徐行招纳,必自归诚。况闽海残黎既遭饥馑,又苦借派,息兵休民,犹恐未靖;劳师动众,将何以安。臣愚,窃谓今日之计,宜沿海设戍,以固疆隅,不可轻议进兵,以滋劳扰。启圣又奏:郑锦不灭,则广东、浙江、福建山海之寇终难殄绝。臣愿亲督水师进取台湾。上谕:台湾应否进取,令侍郎温代会同尚书介山、侍郎吴努春、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杨捷、万正色等速行确议以闻。至是,温代等奏覆:宜如正色言。上谕:台湾、澎湖暂停兵,令该总督、巡抚、提督等招抚贼寇。如有进取机宜,仍令明晰具奏。  

猜你喜欢
  卷一一七 晉紀三十九·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李心传
  后汉孝献皇帝纪二卷第二十七·袁宏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一·佚名
  简介·昭梿
  卷之三十四终·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阿桂
  绎史卷六·马骕
  十国春秋卷三十三·吴任臣
  鲁炅传·欧阳修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钱穆
  卷二百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登徒子好色赋原文·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 第二十三章 眞君显圣·屠隆

    【瑞鹤仙】〔外带将卒上〕靑史铮铮者。论英雄义烈。眞倾夷夏。炎精欲灰也。待只手风云。双擎日月。古今正气不消磨。列名天阙。只灵台一点。皈依三宝。莲花座下。三天上将万神钦。仗剑皈依功德林。淘洗得来惟净业。消

  • 卷五·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五明 梅鼎祚 编郊庙歌辞【庙祀齐 梁 陈 北周 隋】齐太庙乐歌【南齐书乐志曰宋昇明中太祖为齐王令司马禇渊造太庙登歌二章建元初诏黄门侍郎谢超宗造庙乐歌诗十六章永明二年尚书殿中曹奏太祖

  • 列传第六十 自序·沈约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

  • 卷中·梁溪坐观老人

    ○京师志盗 五则京师虽辇毂之下,而盗风最盛。然盗亦有道,兹就所闻见者汇记之。西河沿西头有一民家,仅寡妇孤女二人,其先亦小负贩也,微有蓄积。女将嫁,母罄所有备嫁资,为贼所侦,一夜逾垣入将撬门矣。母闻之,呼女曰:“

  • 御定资政要览后序·顺治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文教之源实开于此故二帝法天而理爰着典谟三王应运而兴聿宣训诰由斯以降厥道弥彰创制显庸之主莫不于占书讲义殷殷加意者盖戡乱以武致治以文

  • 宋史全文卷六·佚名

    宋真宗二戊申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召王旦、王钦若等,上曰:『去年十一月,见神人曰: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适睹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绢曳于鸱吻之上。盖所降之书也。』旦等皆称贺。戊辰,大赦改元。赵德明尝以民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二月戊午朔追赠先朝吏部左侍郎孟春为工部尚书春会审大狱时奉旨冠带闲住已经奏准复职至是吏部议本官节概治迹不可磨者有五一试郡以廉能卓冠徵擢卿寺二巡抚不阿权奸宁被江彬之排三佐铨清誉素著特蒙宸褒四建

  • 武王伐纣书卷中·佚名

    话说冷淡处持过。却说纣王共妲己每日去宫今取乐,又依前损害宫人无数。纣王恣纵妲己取乐。如此无道,无入敢谏。有一日,姐己奏曰,“子童辨认得孕妇腹中是男是女。”王曰,“如何知之。”妲己曰,“恐王不信,试将数个孕身妇人,臣妾

  • 卷一·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一乾隆十八年冬十一月甲戌定邉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奏报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策凌及策凌乌巴什等率部众三千余戸来降成衮扎布奏言据防守乌里雅苏台防

  • 李延孙传·令狐德棻

    李延孙是伊川人。祖父李伯扶,在魏太和末年参与征讨悬瓠有功,被任命为汝南郡守。父亲李长寿,性格雄奇豪迈,会武艺。少年时与蛮人酋长结交,互相勾结,侵吞函谷关以南地区。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给

  • 徐道兴传·张廷玉

    徐道兴,河南睢州人。崇祯末年,任云南都司经历,兼管师宗州事,廉洁爱民。农民起义军孙可望部入云南,攻破曲靖。巡按罗国王献刚到该地,与知府焦润生被农民军擒获,可望要他们投降,国王献不从。押至昆明,自焚而死。道兴召集士民,告谕

  • ●皇朝通典卷七十六·佚名

    兵九 ○兵九 軍政【巡防附】 △軍政【巡防附】 凡軍政五年一舉考察中外武職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薦舉卓異注下考者糾劾該管官兵疏以聞不入舉劾者以中平注考彙送兵部部會都察院兵科京畿道察覈題覆奉旨以卓異加一級注冊候陞

  • 卷第九·朱熹

    二先生语九少日所闻诸师友说仁者公也,人一作仁。此者也;义者宜也,权量轻重之极;礼者别也,定分。知者知也,信者有此者也。万物皆有性,一作信。此五常性也。若夫恻隐之类,皆情也,凡动者谓之情。性者自然完具,信只是有此,因不信然后

  •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读解】 成人之美的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助人为乐的精神。对

  • 语增篇第二五·王充

    【题解】王充在本篇批判了汉儒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解说的夸张不实之辞,故篇名称为“语增”。在篇中,他分别对七种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虚增之语”进行驳斥。他指出,周武王不如汉高祖,秦二世比商纣王罪

  • 尚书注考·陈泰交

    明 陈泰交 撰引经注经不照应者三条曰若稽古帝尧训曰粤越通古文作粤曰若者发语辞周书越若来亦此例也越若来训古语辞言召公于丰迤逦而来也时乃功懋哉训懋勉也德懋懋官训懋茂也繁多之意与时乃功懋哉之懋同凡厥正人训正

  • 第十八章 受纳大菩提树·佚名

    大地之王者,能伴来大菩提树与长老尼,思起长老之言,于雨季之一日,于己宫廷内坐于长老之前,与诸臣共同协议,自思欲托己甥名阿利陀任大臣此事务,呼彼作如次语。(一、二、三)&ldquo;爱者!汝赴正法阿育[王]之处,能伴大菩提树与僧伽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