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 蜀书一 刘二牧传第一

(刘焉传、刘璋传)

刘焉传,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县人,西汉鲁恭王的后裔,东汉章帝元和年间迁封竟陵,为宗族的旁出支脉。

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因宗室的身份被授职中郎,后来因为为老师司徒祝恬守丧而辞官。退而移居陽城山研究学问、招授生徒,被举为贤良方正,征召至司徒府,历任洛陽县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职。

刘焉目睹汉灵帝朝纲混乱、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请充任交阝止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乱。尚未议定成行,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对他说:“京城将有大乱,益州一带呈现天子之气。”刘焉听董扶此言后,便想改任前赴益州。恰逢益州刺史谷阝俭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影响甚坏,而并州刺史张壹、凉州刺史耿鄙均为人所杀,刘焉心愿终于实现。出任监军使者兼职益州牧,封陽城侯,受命逮捕谷阝俭治罪。董扶亦请求为蜀郡西部属国的都尉,正巧太仓令巴西人赵韪被免职,也随刘焉西去。此时益州叛贼马相、赵祗等在绵竹县打起黄巾旗号,召集为劳役所困苦的百姓,一两天就招聚数千人。他们起手即杀死绵竹县县令李升,官吏百姓纷纷归服,集合万余人马后便进而攻克雒县,攻进益州杀死谷阝俭,随后转入蜀郡、犍为一带,一月之中连破三郡。马相自称天子,归附者数以万计。

益州从事贾龙率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郡东境收集官吏百姓,得千余人马,攻打马相等人,几天后马相兵败退走,州内安定无事。贾龙选派官兵迎接刘焉。刘焉将治所迁到绵竹,对叛乱民众实行招抚政策,明里宽厚优待,暗中图谋自立。张鲁的母亲开始以创立五斗米道发迹,又稍有姿色,经常来往刘焉家中,故此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驻守汉中,切断山间栈道,杀死汉朝使臣。刘焉上奏朝廷说米贼截断山道,无法通行,又借故斩杀益州豪强王咸、李权等十多人,借以严法树威。犍为郡太守任岐以及贾龙因而举兵反攻刘焉,刘焉将任、贾二人击杀。刘焉割地称雄的野心日益强烈,制造了千余辆车驾乘具。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说刘焉颇类昔日子夏在西河时疑惑圣人的言论。这时刘焉的儿子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为治书御史,刘璋为奉车都尉,都随汉献帝在长安,只有侄子别部司马刘瑁一直在刘焉身边。

汉献帝派刘璋去警诫刘焉,刘焉留住刘璋不放。这时征西将军马腾拥兵..地谋反,刘焉、刘范与马腾串通合谋,领兵袭击长安。刘范密谋败露,逃往槐里,马腾兵败,退还凉州。刘范不久被杀,刘诞亦被抓获处死。议郎河南人庞羲与刘焉乃婚姻亲家,于是派人找到刘焉的孙子们送往蜀地。此时天火焚毁刘焉的城府,并将其所造车乘烧得一干二净,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刘焉将治所迁往成都,既痛心亲子受害,又为天灾惊吓,终于于兴平元年(194)因背疽发作而一命呜呼。益州重要官员赵韪等人看到刘璋性情温仁,故共同上表求封刘璋为益州刺史,朝廷下诏封刘璋为监军使者,兼任益州牧,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派他率军进击刘表。

刘璋传,刘璋,字季玉,自继承刘焉之位后,因张鲁日渐骄横放纵,不顺服自己,故杀死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两人于是变为仇敌。刘璋多次派遣庞羲等攻打张鲁,但都被张鲁击败。张鲁的队伍大多屯集在巴西郡,于是刘璋便任命庞羲为巴西太守,让他带兵抵御张鲁。后来庞羲与刘璋关系恶化,赵韪举兵反叛刘璋,兵败被杀,都因为刘璋未能明辨是非听信他人谗言。刘璋闻讯曹操征讨荆州,已平定汉中,便派河内人陰溥往谒曹操表明归顺之意。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璋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瑁患癫狂病去世。刘璋又派别驾从事蜀郡人张肃给曹操送去三百老兵及其他皇家所用杂物,曹操封张肃为广汉太守。刘璋再派别驾张松前往拜谒曹操,曹操此时已平定荆州、击走刘备,没再对张松加封任用,张松因此怀有怨心。时逢曹操军队在赤壁失利,且因瘟疫而死亡甚众。张松返还,极力诋毁曹操,劝说刘璋主动断绝与曹操的联系。他对刘璋说:“刘豫州与您为宗室兄弟,可以与他结交联盟。”刘璋皆以为是,故派法正前往与刘备结好联盟,随即又指示法正和孟达送去数千兵卒帮刘备抵御曹军,法正完成使命归还。其后张松又劝说刘璋:“现在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豫州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騷扰,必定走向败亡。”刘璋又听从了张松之言,派法正去迎请先主刘备。刘璋的主簿黄权向刘璋陈说迎刘备入川的危害,从事广汉人王累将自己倒悬在州城城门上向刘璋进谏,刘璋拒不接纳,并指示所到之处招待刘备,使刘备进入益州如同返归故里。

刘备先至江州北,再由垫江水路到涪县,距离成都仅三百六十里路程。

这年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刘璋率领步、骑兵三万多人,车驾幔帐,光耀夺目,前往与刘备相会;刘备所率将士依次前迎,大家欢聚宴饮百余日。刘璋以大批物资供助刘备,让他去讨伐张鲁,然后两人告别。第二年,刘备军至葭萌,还军向南进攻刘璋,一路节节取胜。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进军围困成都数十日,此时成都城内仍有精兵三万,食用物资足可支持一年,城中官民都决心与刘备决一死战。但刘璋说:“我父子领有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有施加什么恩德。现在百姓受攻战三年之累,抛尸草野,都因为我刘璋所致,我于心何安啊!”于是开城投降,部下无不流泪。刘备将刘璋迁往南郡公安县,并将他的财物和原来所佩的振威将军印绶全都还给他。孙权杀死关羽,夺还荆州后,刘备又任命刘璋为益州牧,让他驻守秭归。刘璋死后,南中豪强雍..占据益州郡反叛,归附东吴。孙权又任命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驻守交、益两州的交界处。蜀丞相诸葛亮平定南方,刘阐逃还东吴,官居御史中丞。其先,刘璋长子刘循娶庞羲之女为妻。刘备安定蜀地后,庞羲被任为左将军司马,当时刘璋听从庞羲意见留下刘循,刘备乃封刘循为奉车中郎将。故此刘璋两个儿子的后代,分别生活在吴、蜀两国。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欧阳修
  卷二三 漢紀十五·司马光
  附录·苏天爵
  宋史全文卷一·佚名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八·佚名
  二百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求赐稻种由摺·佚名
  卷四十五·鄂尔泰
  卷之八十五·祁韵士
  绎史卷九十五之二·马骕
  徐世谱传·姚思廉
  月里麻思传·宋濂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目录·佚名
  ●乙、示谕·佚名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曲谱卷三·王奕清

    【北双调】双调【其音健捷激袅】新水令 范子安【竹叶舟】【我曾向】五湖四海自遨游【韵则我这】拂天风雨放袍袖【韵】唤灵童采瑞草【句】共仙子上瀛洲【韵】散淡优游【韵】叹尘世几昏昼【韵】【上字淡字俱应上声又淡

  • 列传第十八 褚裕之·李延寿

    长兄秀之字长倩,历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黄门侍郎,宋武帝镇西长史。秀之妹,晋恭帝后也。秀之虽晋氏姻戚,而尽心于武帝。迁侍中,出补大司马右司马。晋恭帝即位,爲祠部尚书。宋受命,徙太常。元嘉初,卒于官。秀之弟淡之字仲原,亦历

  • 鸿猷录卷七·高岱

    高岱 封国燕京 靖难师起 转战山东 再出河北 ○封国燕京 成祖文皇帝 太祖第四子洪武三年庚戌四月太祖诏封诸皇子 成祖封燕王国燕京即今京师旧为北平布政使司城池宫殿仍元旧惟昜瓦色 十一年十一月定诸王宫城制式 太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甲申朔四川柏兴州三尖寨土官千户剌兀遣其子八的高进马剌兀卜木瓦寨叛奠贾哈剌之弟也初贾哈剌与月鲁帖木儿叛剌兀谏不从自退守三尖寨因至盐井卫归顺既而月鲁帖木儿就擒贾哈剌遁山谷中怒剌兀异己乃引众击

  • ◎佥事韵事·李定夷

    国务院秘书厅佥事濮彦圭,因疯免职。闻濮致病之原因,有三段风流佳话。聊述之,濮字少戡,人咸呼之为小濮,浙江人。为前清江苏藩司濮子潼之公子,素以风流自赏。前清时在江宁某藩司署中,觊觎某藩司之女,屡托友人为之撮合。某藩司嫌

  • 志卷第三 高丽史四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天文三[月五星凌犯及星变]。○忠烈王元年二月辛酉太白犯昴。 七月丁酉流星大如缶自东至西而堕光芒照地。 十一月癸巳月犯太白。二年六月

  • 夏纪·张居正

    夏,是禹有天下之号。大禹原文大禹,黄帝之玄孙也,姓姒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时洪水滔天,鲧治水无功,殛死。舜既摄位,举禹使续父业。禹为人克勤敏给,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禹伤父鲧功不

  • 卷一 国统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环地球而居者,国以百数十计。有国即有民,有民即有君。而此百数十国,有一人专制称为君主者;有庶人议政称为民主者;有上与下分任事权,称为君民共主者。民主之位,与贤不与子,或数年一易,或十数年一易,无所谓统也;君民共主,或

  • 完颜阿离合懑传·脱脱

    阿离合懑,是景祖的第八个儿子。他强健敏捷,善于作战。他十八岁时,腊醅、麻产起兵占领暮棱水,乌春、窝谋罕带领姑里甸的军队协助他们。世祖捉住腊醅,暮棱水的人尚在犹豫,不能安定。世祖派阿离合懑前去安抚巡察,与斜钵合兵进攻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五·高晋

    恩纶【臣】等谨案书曰大哉王言记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古帝王发号施令必有大泽以副之而尚书载尧以来典谟誓诰之文綦备作于巡狩时者未之见焉周则陈诗有命纳贾有命文虽阙如制昉诸此两汉分制诏令为四品文

  • 卷二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一存旧尚书卷第六古文尚书泰誓上第一周书孔氏传【古木】尚书注疏卷第十【宋板】泰誓上考异古本经今商玉受弗敬弗作不乃夷居弗事上帝同 有罪无罪

  • 卷二十六·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十六   宋 范处义 撰 颂 颂专於美功德以告神明而周颂有助祭谋庙进戒求助之诗似若非为告神明而作意者诗乐章也凡诗皆可歌以为乐如美其助祭是以助祭之事告之神明也美

  • 卷二十·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公食大夫礼第九之二宰夫授公饭粱公设之于湆西賔北面辞坐迁之注曰既告具矣而又设此殷勤之加也迁之迁而西之以其东上也疏曰知迁而西者以其加馔与庶羞并列也知粱东上者下文

  • 卷七·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七安溪 李光坡 撰大射仪第七郑目録云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羣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于五礼属嘉礼大射之仪疏曰不言礼言仪者以

  • 禅学古史考·胡适

      印度人是没有历史观念的民族,佛教是一个&ldquo;无方分【空间】无时分【时间】&rdquo;的宗教。故佛教的历史在印度就没有可靠的记载。去年【1927】的夏间,我在上海美国学校的中国学暑期讲习会内讲演了四次《中国禅宗

  • 资政新篇·洪仁玕

    太平天国后期一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撰著,经洪秀全逐条批阅后颁行。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要自大至小,自上而下,权归于一”。反对下面结党联盟,反对离心倾向。要达此目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并制定完善的法律

  • 金箓放生仪·佚名

    述代皇帝放生之科仪。

  •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由梵本之金刚顶经抄译第二大品降三世观音之曼荼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