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上谕三十四道

初一日以本月初三日恭移

大行皇帝梓宫奉安

夀皇殿告祭

上从苫次出望见陈设祭品遂失声大恸

谕诚亲王允祉等曰

皇考明年七旬大庆吾兄弟等方思以

万夀圣节在

畅春园尽诚致敬供奉甘旨与四海臣民共效无疆之祝岂意今年此日乃於

乾清宫内作如此陈设耶言念及此心肝摧裂 又奉上谕曰

先帝平日服御器用俱令陈设於

夀皇殿

谕宗室觉罗人员

皇考至仁至厚

恩笃宗支凡宗室觉罗大罪始行薄惩小罪概予寛免历年高天厚地之恩无一人及於刑辟者伊等自作罪孽必不得

已始令圈禁朕意曾经

皇考问罪圈禁之人原不可以释放只以现遇恩赦姑与释放伊等尚有何顔出门嗣後当自念身系宗室觉罗可闭户家居安分静守倘仍不悛改到处往来又经事发朕决不寛宥定行重治其罪

又奉

上谕每见八旗官员动辄骂及所属人等父母薄俗如此所不忍闻先经

皇考常申训诫至再至三尚未悛改夫该属人等即有过失只可指斥其本身於其父母何预且凡事自有国法应笞责者笞责应题参者题参出言诟骂甚属非理嗣後仍有辱骂人之父母者许被骂之人即行囘明该管大臣参奏再宫内太监等亦好骂人父母嗣後如有太监在街道中骂人者许即重打綑绑交与步军统领转交总管太监惩治着步军统领传示各城内务府总管传示各首领太监通行晓谕永远禁止

初二日

谕户部

皇考御极六十余年泽周兆姓恩洽人心凡

巡幸所经州县小民无不除道清尘趋事恐後古北口一路

为我

皇考每年行幸之地农工商贾皆得瞻仰

天顔亲承膏泽今闻

皇考宾天民心不知如何悲痛此路百姓历年出力实堪怜悯今将宛平顺义怀柔密云平谷五县昌平一州雍正元年应徵正项钱粮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两零尽行蠲免又

陵寝一路此时正当修道之际亦宜轸恤今将大兴三河二县通州蓟州遵化州三州雍正元年应徵正项钱粮一万三千三百七十六两零亦尽行蠲免尔部行文该抚徧饬所蠲州县实心奉行务令小民均沾德惠倘有不肖有司私行徵收泽不下究事觉定行重处尔部即遵谕行

初三日奉安

大行皇帝梓宫於夀皇殿诸王大臣等合词恭恳皇上节哀奉

上谕我朝自

太祖

太宗

世祖以至

皇考咸贵实行不尚虚文朕遇

皇考大事五内哀痛不能自持诸王大臣以朕过於悲恸公恳节哀朕思人子之於亲丧哭泣擗踊亦庸常之事将来能否仰副

皇考圣意保全骨肉惠养臣民如圣人所云善继善述朕亦

未敢自必但朕受

皇考教诲鞠育迄今四十余年恩勤笃挚慈爱无穷朕承欢膝下无时不瞻

天仰

圣一旦永别寸心如割触目增悲至情迫切实不能已朕非於此自谓尽孝亦非博尽孝之虚名也今朕躬尚能勉强支持倘果不能亦不敢过於哀毁有负

皇考付托之重况

天降缟雪林木皆白自安奉

梓宫羣鸦环绕殿庭哀鸣七夜仰观

天意俯察物情尚且如此朕能已於沉痛乎今

梓宫奉移夀皇殿朕未释服之前必每日三次亲诣献食一月内日一次亲诣献食一月後数日亲诣一次如此庶可稍释悲思若欲朕衔哀强制则朕心愈无以自解朕在藩邸从不务一切虚名今惟有行其所安以自尽其心而已尔诸大臣其谅之不必再奏

初四日礼部奏恭上

皇太后尊号应行典礼仪注奉

上谕钦奉

皇太后懿旨予自幼入宫蒙

大行皇帝深恩备位妃列几五十年虽夙夜小心勤修内职未能图报万一

钦命予子缵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龙驭升遐予即欲相从冥漠予子皇帝再三谏阻以为老身若逝伊亦欲以身从雪涕含哀情辞恳至予念

先帝付托之重丕基是绍

宗社攸关勉慰其心未伸予志今诸王大臣援引旧典请上尊称此时

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尊崇典礼实非予心所安况予戒慎居心谦冲训子但愿予子体

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诸王大臣体

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荣胜於受尊称远矣予言字字出於真诚可传谕诸王大臣共谅予心勿复固请钦此传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知之

本日诸王大臣等具摺恳请

皇太后坚执不允

皇上诚敬谆切叩请再三始奉

慈谕随降

谕旨曰诸王大臣奏请一疏朕亲呈

皇太后再三恳请奉

皇太后懿旨诸王大臣援引旧典恳切陈辞皇帝屡次叩请予亦无可如何知道了钦此

初五日礼部等衙门将三大节庆贺表式进

呈奏请颁发各省奉

上谕九卿奏请撰拟元旦万夀冬至表式颁发现今

皇考大事未过百日正哀慕之时朕岂忍升殿受贺元旦冬至贺表应俟雍正二年举行至万夀表文非过二十七月断不可颁发诸王大臣即强行再奏朕亦必不允从初六日

谕内阁九卿翰林詹事科道朕仰荷

祖宗眷佑缵承大统恭上

皇考圣祖仁皇帝

尊谥敬念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三圣相承功高德盛载考典章加上

尊諡因念

孝庄文皇后翊运啓基育成

两帝朕在冲龄备膺慈爱

孝康章皇后诞育

先皇懿徽流庆

孝惠章皇后德隆福厚笃爱朕躬朕意亦宜并加尊諡但追尊固出至情而推崇必遵定礼尔等可稽考载籍酌古凖今会同确议具奏俾朕得稍展思慕之诚又念

仁孝皇后作配

皇考孝敬寛仁坤仪懋着

孝昭皇后恪恭温顺树范宫闱

孝懿皇后徽音淑德慈抚朕躬恩勤备至均应恭上尊諡以昭示万年尔等一并会同详察典礼拟奏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奉

皇太后懿旨

孝懿皇后曾抚育皇帝贵妃系

孝懿皇后亲妹我意欲将贵妃封为皇贵妃又和妃奉事先帝最为谨慎将和妃封为贵妃将此与皇帝商议朕惟皇太后圣心至仁至厚此

旨实为允当贵妃封为

皇考皇贵妃和妃封为

皇考贵妃尔等会同礼部查例具奏

谕满汉部院八旗大臣等诸侍卫近侍及执事人以受

皇考数十年豢养深恩不忍远离

梓宫奏请愿往

陵寝守护者甚衆若尽行遣去势有不能朕念

皇考陵寝如照定例止令总管关防等守护朕心实为不忍朕意欲於诸弟中派出一人封以王爵子侄内派出二人封以公爵永远恭代朕躬守护

陵寝此处另降谕旨外应将大学士一员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都统二员领侍卫内大臣一员内务府总管一员副都统二员散秩大臣二员乾清门侍卫四员近侍四员侍卫蓝翎四十员派出守护伊等缺出不必补人此所派官员将现任满汉大臣及原品食俸原品致仕并从前委署人员职名查明开列具奏

初七日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尔等传谕直隶各省将军督抚提镇伊等贡献方物除将食品恭献至

梓宫前者外其进至朕前者惟药物可以照常呈进余者二十七个月内俱不得呈进有呈进者朕亦不阅奏事人等不敢接传并不记档二十七个月後有欲贡献方物者先行奏请得旨後方许奏呈

谕吏部兵部王大臣等验看应行革退人员内其曾在军旅効力身经受伤竟以衰迈革退甚可悯恤着留与伊等职衔再文职官员内除捐纳出身而年老庸劣者外其由进士举人正途出身人员自幼读书初选知县即以才力不及革退亦为可悯嗣後将此等人员酌量或授为教职或着原品休致之处吏部会同兵部定议具奏

初八日奉

上谕外藩小台吉到日应给与廪饩不必久留即令起程各回本处随到随令瞻仰

梓宫至於除服之後朕隔一二日至

夀皇殿乘便着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并大台吉十余人齐集见朕其各小台吉亦令於景山东门内远处齐集初十日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各部院出税差官员往年皆公帑无亏而羡余又足养赡家口照看亲戚族人近日则不然率多亏帑获罪归亦无顔见其宗族亲戚公私均属无益

皇考洞鉴其故每将税务交与地方官管理各省已居其半嗣後税务悉交地方官监收岁额之外所有羡余该抚奏闻起解应赏给者再行赏给尔等会同户部工部议奏

又礼部议覆朝鲜国王送到山东渔采人杨三等被

风飘至伊国审无信票又据奉天将军咨报杨三等至凤凰城始将信票交出复被领催雅尔泰失去应将杨三等交山东巡抚确查曾否给票雅尔泰照例治罪奉

上谕朝鲜诚心笃敬臣服我朝历年已久今将山东渔采船只飘风到伊国之杨三等十四人送回伊等或实系风飘到彼或匪类借端欲为不法俱未可定嗣後飘风船只人口有票文并未生事者照旧令其送回若无票文生事犯法者着朝鲜国即照伊国法惩治此系遵奉朕旨并非伊敢将内地之人私行治罪也如此匪类方知畏惧越境妄行之人便少着九卿詹事科道公同会议具奏

十一日奉

上谕比见八旗官员兵丁内嗜饮沉湎以致面貌改常轻生破产肆行妄为者甚衆其中岂乏材具可用之人朕实悯之惜之着八旗都统各将该属官兵内酗酒不肖之徒给限一年或二年令其悛改能改者留之如不能改系官员即行题参应袭者令人承袭系兵丁即行革退将本佐领下闲散人内拣选人材可用者充补食粮既可以养其生亦可以得其力如此凡嗜饮酗酒之徒自知所惩戒矣若禁止之後仍然不改一经查出并将该管官员严行治罪再着行文外省将军副都统城守尉等一体严加约束务令法在必行

十二日奉

上谕年老大臣俱系

皇考所用旧人每由午门外步行入内奏事甚属劳苦可悯因此前曾降旨与王大臣等王大臣等以俱令骑马入内未免繁扰等语具奏从前

皇考理事之日诸大臣俱预先齐集略行歇息然後入内奏

事现今伊等既有陈奏事件又请

皇太后安请朕躬安不时入内着将六十五岁以上大臣应骑马入内者列名具奏其准骑马入内大臣由东华门入者至箭亭前下马由西华门入者至内务府总管衙门前下马

谕九卿等自

皇考升遐以来朕心哀慕无已一应典礼俱令详考旧章务

从隆备盖不敢以天下俭於

亲也但上之所行下必效之向来八旗官员於丧葬等事已极糜费今见朕备礼如是恐习以成风竞尚奢侈而兵民等或至倾家荡产殊与朕以礼教天下之意不相副也论语云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记云丧具称家之有无载在典籍甚昭着也着九卿等将满汉职官按其品级分为等次及兵民丧葬务从简朴毋得僭妄并将婚嫁等礼详议定例具奏

谕刑部恩诏内赦罪一款非朕本心徒开恶人徼幸之门於事有何裨益但朕即位之初诸臣援例陈请不得不允奏施行凡此罪人皆因其自取之罪并非治之以不应得之罪也此番援赦豁免人等俱宜详记档案如既赦之後仍不悛改干犯法纪务将伊等前罪加等罪之着详悉晓谕

谕内阁九卿等陈梦雷原系从耿逆之人

皇考寛仁免戮发往关东

皇考东巡

念其平日稍知学问带回京师交诚亲王处行走累年以来

不思改过招摇无忌不法甚多朕以

皇考恩免之人不忍加诛然京师断不可留

皇考遗命以敦睦为嘱陈梦雷若在诚亲王处将来必致有累九卿等知陈梦雷者颇多或其罪有可原不妨直言朕即赦免如朕言允当应将陈梦雷并伊子远发边外或有陈梦雷之门生平日在外生事者亦即指名陈奏又杨文言乃耿逆伪相一时漏网公然潜匿京师着书立说今虽已服冥刑如有子弟在京者亦即奏明驱遣尔等毋得徇私隐蔽陈梦雷处所存古今图书集成一书皆

皇考指示训诲

钦定条例费数十年

圣心故能贯穿今古彚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泃为典籍之大观此书工犹未竣着九卿公举一二学问渊通之人令其编辑竣事原稿内有讹错未当者即加润色增删仰副

皇考稽古博览至意

又理藩院遵

旨将曾经军前効力荷蒙

圣祖仁皇帝恩眷之蒙古王台吉等分别次序在梓宫前以

圣祖仁皇帝御用物件赏赐奉

上谕凡此皆

皇考御用之物尔等乃

皇考信任之人故颁赐尔等嗣後当永永思念

皇考恩遇之隆倍加効力

十三日

谕部院各衙门凡出示晓谕原欲利民除弊使人知所遵奉以昭功令也书云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可见条教号令所系綦重古圣王兢兢慎之近见各衙门出示或变易旧章或恣徇私意或作威作福或钓誉沽名往往朝夕自为更改彼此互相矛盾胥吏因之以作奸宵小借端以滋扰种种弊窦不可胜举

先帝尝深恶之嗣後各衙门遇当禁约晓谕之事务期矢公矢慎协情当理可以永远奉行者方准出示倘仍蹈旧辙科道官即行参奏治罪

谕户部自古惟正之供所以储军国之需当治平无事之日必使仓库充足斯可有备无患

皇考躬行节俭裕国爱民六十余年以来蠲租赐复殆无虚日休养生息之恩至矣而近日道府州县亏空钱粮者正复不少揆厥所由或系上司勒索或系自己侵渔岂皆因公那用

皇考好生如天不忍即正典刑故伊等每恃寛容毫无畏惧恣意亏空动辄盈千累万督抚明知其弊曲相容隐及至万难掩饰之时又往往改侵欺为那移勒限追补视为故事而全完者絶少迁延数载但存追比虚名究竟全无着落新任之人上司逼受前任交盘彼既畏大吏之势虽有亏空不得不受又因以启效尤之心遂借此挟制上司不得不为之隐讳任意侵蚀展转相因亏空愈甚库藏全虚一旦地方或有急需不能支应关系匪浅朕深悉此弊本应即行彻底清查重加惩治但念已成积习姑从寛典除陕西省外限以三年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後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寛贷其亏空之项除被上司勒索及因公那移者分别处分外其实在侵欺入已者确审具奏即行正法倘仍徇私容隐或经朕访闻得实或被科道纠参将督抚一并从重治罪即如山东藩库亏空至数十万虽以俸工补足为名实不能不取之民间额外加派山东如此他省可知以小民之膏血为官府之补苴地方安得不重困乎既亏国帑复累民生大负

皇考爱养元元之至意此朕所断断不能姑容者前日恩诏中内阁引例开列有豁免亏空一条朕未曾允行诚恐开贪吏儌幸之端而於民间究无裨益也至於署印之官更为紧要必须慎重简择谚云署印如行刦

皇考每言及此未尝不痛恨之盖署印之人始而百计鑚营既而视如传舍故肆意贪婪图饱慾壑或取媚上官供其索取贻害小民尤非浅鲜其於前任亏空视作泛常接受交盘复转授新任苟且因循亏空之弊终不得清嗣後如察出此等情弊必将委署之上司与署印之员一并严加治罪决不寛贷尔部可即传谕各省督抚十五日

谕怡亲王允祥等朕受

皇考深恩四十余年未尝远离自

皇考升遐无由再瞻

色笑今追想

音容宛然在目御史莽鹄立精於写像昔日随班奏事常觐圣顔

皇考有

御容数轴收藏内府今

皇考高年

圣顔微异於往时着莽鹄立尽心图写

御容尔等择洁净肃清之地令莽鹄立薰沐敬写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

皇考於文武官员见一二次即知其居心行事历久不忘故将一应官员俱调来引见朕不能如此若俱调来引见伊等往返甚苦且此际又致悬缺署理嗣後文武官员内将何等官员以上调来引见何等官员先补授後引见之处尔等与吏部兵部会同详加定议具奏又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从前拣选庶吉士外诸进士俱留京学习三年伊等若果用心学习犹可如不用心学习则留京何益嗣後进士内拣选学问好者着令教习年满照例补用其余进士等俱令回籍伊等候缺之处尔等会同翰林院吏部议奏

十七日奉

上谕内廷各执事人员俱系随侍

皇考之人其中亦有大臣官员子弟着各该处总管拣选保奏引见朕酌量録用有通晓满汉文者着声明又工部查奏台湾各属军器损缺应令赔补奉

上谕去年贼犯朱一贵等作乱官兵俱各効力此项着落赔补军器之处俱免其赔补

又户部奏康熙六十一年河南通省漕粮仍令运送奉

上谕今年应徵本色米石照常运送其采买米石俱着折银解部免其起运次年将本色采买之米石着全运送十八日刑部将四季奏

闻已结未结事件黄册进呈奉

上谕各省已结未结事件部内四季缮造黄册具奏

皇考至圣一经

御览历久不忘诸事故能速结朕实不能企及凡定限事件限内能完与否朕亦不能深知恐定限太紧或有不能如期之处总理事务王大臣会议具奏

二十日河道总督陈鹏年奏秦家厰等堤工河水漫溢奉

上谕此漫溢之处不於岁前堵筑完竣来年桃汛水发愈难办理陈鹏年会同杨宗义务於岁前速行堵筑完竣该部知道

二十一日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外藩蒙古诸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於

太祖

太宗

世祖时诚心効顺各着勤劳是以

恩宠优渥世袭罔替复蒙

皇考加恩抚恤六十余年今因朕御极来朝应召入见赐茶

其如何陛见之处着议奏

又礼部奏请庆贺元旦礼仪奉

上谕礼部奏请元旦诣

皇太后宫行礼并请朕升殿受礼朕转奏

皇太后奉

皇太后慈谕皇帝登极钜典攸关是以前日勉从诸王大臣之请今雍正元年元旦尚在百日之内何忍即行庆礼钦此谕尔等知悉至朕元旦升殿前请颁发表式之本已降谕旨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

猜你喜欢
  编次第十三·浦起龙
  卷十九·毕沅
  卷一百四十四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卷六十·徐梦莘
  卷之十四 粤纪(续)·计六奇
  尚史卷三十三·李锴
  九八三 谕内阁遗漏销毁《问山集》之总纂等官着分别罚俸·佚名
  卷二十二·司马迁
  铁木儿塔识传·宋濂
  卷二百八十六·杨士奇
  诏狱惨言·顾大武
  方域三·徐松
  卷五·纪昀
  卷78·陈邦瞻
  卷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絕句詩 ◆五言絕句詩◆ 古意 子夜歌 四聲曲 秋夜旅情 都門晚眺 對月口占 秋夜 石橋 板橋真武廟 谷口茶棚庵 渡灤河 撫寧道中 磵底花 榆關遇雨 出關聞雁 翡翠花 野茶花 口占贈李復堂 山

  • 七言卷五十四·洪迈

      七言  曲江春草        郑 谷  花落江堤簇暖烟雨馀江色逺相连香轮莫辗青青破留与愁人一醉眠  雪中偶题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题慈恩寺黙公院  虽近

  • 古赋辨体巻四·祝尧

    元 祝尧 撰两汉体下扬子云【名雄西汉人】子云少而好赋每慕相如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郎杨庄颂此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召见时帝为赵飞燕无予徃祠甘泉防畤子云奏甘泉赋以风帝又祠后土汾阴追观先代遗

  • 卷三百三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癖斋小集杜旃字仲高金华人仁翁汝霖之孙陵之子兄伯高旟弟叔高斿季高旞幼高旝皆有诗声时称金华五高旃有杜诗发微传于世白云在南山白云在南山幽鸟乗风

  • 卷二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七 沈与求 次韵刘殿院赠钱圃翁 平生丘壑心余事不挂目藜杖南山来要使富幽瞩异哉小玲珑蟠峙苍弁腹修藤结悬崖飞溜响空曲伏石状卧虎腾拏杂奔鹿砑然牙吞吐侧路

  • 卷一百四十七·志第一百·仪卫五·脱脱

        ◎仪卫五   ○绍兴卤簿 皇太后皇后卤簿 皇太子卤簿 妃附 王公以下卤簿   绍兴卤簿。宋初,大驾用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宣和,增用二万六十一人。建炎初,裁定一千三百三十五人。绍兴初,用宋初之数,十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九月丁卯朔礼部进来年 大报等祀日册○命成国公朱希忠献瑞榖于 玄极宝殿驸马都尉谢诏荐于 太庙因建秋报大斋于朝天宫三日夜○发太仓银三万两于密云○虏三千余骑寇榆林参将刘继先等战郤之○己巳升工科左给

  • 第七编 吕思勉、孟森讲明史·王国维

    明朝的盛衰洪武年中诸大事靖难两疑案之论定宦官的专权权臣和党祸崇祯致亡之症结明朝的盛衰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

  • 读史记十表卷十·汪越

    南阳 汪越 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黄履翁曰将相名臣表以六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 读史记十表卷十读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此表年经而人纬冠年于上以元起数者高祖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孝武即位之年也列年于中以

  • 郑羲传·魏收

    郑羲,字幼駘,荥陽开封人,曹魏将作大臣郑浑的八世孙。曾祖郑豁,慕容垂政权的太常卿。父郑晔,不做官,娶长乐潘氏为妻,生有六个儿子,都粗有志气,而郑羲排行第六,文学为优。少年时被举为秀才,尚书李孝伯把女儿嫁给他。高宗末年,朝廷拜

  •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晏婴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景公问其故,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

  • 文公·文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公至自晋。夏,逆妇姜于齐。狄侵齐。秋,楚人灭江。晋侯伐秦。卫侯使宁俞来聘。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传】四年春,晋人归孔达于卫,以为卫之良也,故免之。夏,卫侯如晋拜。曹伯如晋,会正。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

  • 卷第一百一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之三三业。谓身语意业。四业。谓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为三摄四。四

  • 卷第一百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论】第二楼阁城婆施罗船师主不坏回向。 【经】尔时善财童子向楼

  •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卷下·孟献忠

    梓州司马 孟献忠 撰功德篇第五(并序十章) 诚应篇第六(并序十章)功德篇第五(并序十章)夫至功非功。为而不宰。上德非德。成而不居。故九定四禅。入无所入。三空六度。行无所行。莫而无边。非相非名。不染不住。积恒

  •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科塔萨尔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创作的一部作品,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

  • 松陵集·陆龟蒙

    唐诗总集。十卷。唐陆龟蒙编集皮日休、陆龟蒙苏州唱和诗,皮日休作序。吴郡松江,又名松陵,因以名集。懿宗咸通十年(869),皮日休为苏州刺史崔璞从事,陆龟蒙携诗相访,往复唱和,凡一年,得诗六百五十八首,又附以崔璞及吴中

  •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