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傅良传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他年轻时对呆板的科举考试不以为然,因此总是别出心裁地写作文章,自成一家,人们对他的文章争相传诵,大加赞赏,从者如云,陈傅良以文章出名。当时,永嘉县的郑伯熊、薛季宣皆以学识著称于世,特别是郑伯熊对古人的经制治法有很深的研究。陈傅良拜此二人为师,而从薛季宣处学得更多的东西。后来,陈傅良进入太学学习,与广汉张木式、东莱吕祖谦结为知己。陈傅良从吕祖谦那里了解到更多的本朝文献相承条序,而从张木式那里获得了主敬集义之功。从此,四方受业于陈傅良的人越来越多。

陈傅良登进士甲科后,教授于泰州。参知政事龚茂良欣赏他的才华,将他荐举给朝廷,陈傅良遂改任太学录。后出朝通判福州。丞相梁克家领帅事,委成于陈傅良,傅良平一府曲直,完全以义而行,强御者不得售其私,阴结言官者论罢之。

后五年,陈傅良起知桂阳军。光宗即位后,迁提举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湖湘之民无后,不得已以异姓作为自己的后嗣,然官府居然对其征收未成年税。陈傅良说:“绝人嗣,非政也。”于是复之近二千家。不久,陈傅良转为浙西提点刑狱。之后,被拜为吏部员外郎,离朝十四年,至此而还朝,须发皆花白,城中之人聚而观之,发出阵阵嗟叹,号之“老陈郎中”。

陈傅良为学,从三代、秦、汉以下莫不加以研究,而且对一事一物莫不穷究到底才罢休。对太祖开基之本原尤为潜心。陈傅良在接受皇帝咨询时说“:太祖皇帝造福后人,以爱惜民力为本。熙宁(1068~1077)以来,用事者始取消太祖约束,一切变改之。诸路上供的岁额,较之祥符年间(1008~1016)增加了一倍,崇宁(1102~1106)年间重修上供之格,颁之于天下,更增至十几倍。其他杂敛,则熙宁以常平宽剩、禁军缺额之类别项封桩,而无额上供始于元丰(1078~1085),经制之法始于宣和(1119~1125),总制,月桩起于绍兴(1131~1162),皆至今为额,折帛,和贾之类不算在内。卖茶凭证尽归于都茶场,盐钞尽归于榷货务。秋苗斗斛十之八九归于纲运,其皆不在州县。州县自然无以上供,无以上供便豪夺巧取于百姓,于是,取之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致使百姓极为困苦。方今之患,岂只在四夷?不尊天命,不宽民力,其结果更可畏。陛下应当以救民穷为己任,推行太祖未泯之恩泽,以造万世无疆之福。”

陈傅良还说:“今天下之力竭于养兵,而莫甚于江上之军。都统司称为御前军马,即便是朝廷也不得而知;总领所称为大军钱粮,即便是负责纠察的曹官也不得参与。于是富中富外之势分,而事权不统一,施行无专管,虽欲宽缓民力,而不知怎么做。如果使都统司之兵与原来在制置司时一样,总领所钱粮与原来在转运司时一样,则内外为一体。内外一体,则宽缓民力可得而议之。”皇上从容嘉纳了陈傅良的建议,并对他说:“你过去在哪里?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你了。将你所著之书呈朕一读。”陈傅良退而将自己所著的《周礼说》十三篇献给皇上,升为秘书省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

绍熙三年(1192),陈傅良拜为起居舍人。第二年,兼权中书舍人。起初,光宗之妃黄氏受宠,李皇后妒而杀了黄氏,光宗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加之参加郊祀时受了大风雨,遂因震惊恐惧而得了心病,从此不关心朝事,也不常阅章疏了。陈傅良为此上奏说“:一国之势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壅阻压抑就容易导致疾病。今日迁延某事,明天阻节某人,就会有奸险趁机而发,这样一来,内外之情不相通,威福之权柄下落,发展到极点,就会不知天变,不闻边警,不测灾祸了。”光宗有所感悟,正逢疾病好转,光宗来到了重华宫。但到了第二年的重明节,光宗又称疾不往重华宫,丞相以下至于太学诸生皆上书劝谏,光宗不听;此时正召内侍陈源为内侍省押班,陈傅良不愿起草命书,且上疏说:“陛下不赴重华宫的原因,就是误有所疑而积忧成疾,以至于此。我曾就陛下之心反复论之,自认为恳切,陛下亦有所感悟。然不久又变卦,以误为真,而开无端之衅;以疑为实,而成不治之疾。这是陛下自贻之祸。”光宗见奏后,准备听从傅良的意见,百官排立,等候皇帝出来。光宗刚走到屏风处,皇后就拉着他往回走,陈傅良见此情景,马上趋步向前拖住皇上的衣裾,不让皇上离开,遭到皇后的呵叱。陈傅良痛哭于廷,皇后更加恼怒。陈傅良无奈,下殿径自离开。当皇帝再下诏改陈傅良为秘书阁修撰仍兼赞读时,陈傅良坚辞不受。

宁宗即位,召陈傅良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会诏朱熹与在外宫观,陈傅良说:“朱熹难进易退,内批之下,举朝惊愕,我不敢起草命书。”朱熹于是进宝文阁待制。御史中丞谢深甫论陈傅良言不顾行,陈傅良遂出朝提举兴国宫。第二年,监察官交相上疏指责陈傅良,陈傅良被削秩罢官。嘉泰二年(1202),陈傅良复官知泉州,辞不就。后被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在家中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谥号“文节”。

陈傅良之著述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并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范晔
  列传第二十·李延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三·李心传
  第九十二回 镇淮南高骈纵寇 入关中黄巢称尊·蔡东藩
  卷第一百二十五·胡三省
  路史卷五·罗泌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一二八五 礼部尚书纪昀奏敬拟添写总目款式进呈御览等事折·佚名
  管蔡世家第五·司马迁
  李中传·张廷玉
  卷十二·佚名
  卷六十七·宋敏求
  库部·佚名
  五、总结上文·傅斯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四误题撰人姓名词存目·唐圭璋

      陈彭年   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生于建隆二年(961)。雍熙二年(985)进士。真宗朝召试,为秘书丞、直史馆、翰林学士、拜参加政事。天禧元年(1017)卒,年五十七,赠右仆射,谥文僖。   瑞鹧鸪   尽出花钿散宝津。云鬟初剪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年五月壬戌朔大学士朱赓捐俸一年助大工优诏报闻○广西道御史温如璋<锍-釒>言近日虎贲左卫指挥鲁登科代奏输银奉 圣旨奏内两淮运司盐商余元俊等愿捐已资盐利银五十万两助治河工具见忠义准着原奏指挥鲁登科

  • 卷之七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二·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髙宗二己酉建炎三年春正月上在扬州诏羣臣陈备御防 金陷徐州守臣王复骂敌不屈阖门百口皆遇害后諡庄节又陷淮阳执守臣李寛初韩世忠在淮阳将防山东诸寇以拒敌防尼雅满兵至滕县闻世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纪昀

    宗室传(臣)等谨按历代史传别立宗室一门所以重天潢也郑樵作通志自汉迄隋裒而辑之其闲有史分而志合者若汉之淮南厉王长晋 之愍怀太子遹是也有史离而志续者若班史齐悼惠王肥诸子是也有史阙而志补者若吴志孙桓传弟俊诸孙丞

  • 奏谳书十七·佚名

    原文南郡卒史盖庐、挚田假、卒史瞗复攸[“广”内“隼”]等狱簿御史书以廿七年二月壬辰到南郡守府,即下,甲午到盖庐等治所,其壬寅补益从治,上治它狱。四月辛卯瞗有论去,五月庚午朔益从治,盖庐有赀

  • 卷三十四·道世

    △摄念灾第二十八(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惟夫凡情难禁,譬等山猿;常随外境,类同狂象。三业鼓动,缘构滋彰。故佛立教,令常制御。故经云:“当为心师,不师於心。身口意业,不与恶交。身戒心慧,不动如山。”又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 指月录卷之三·瞿汝稷

    西天祖师(诸祖事迹参传法正宗等传录)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父号饮泽。母号香至。过去世为金师。值毗婆尸佛般涅槃。四众起塔。有贫女得金珠。恳金师。为补塔中佛像金面缺处。相与发愿。世世为无

  • 卷三十五·佚名

    释奉钵品第二【经】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作是功德,是时四天王皆大欢喜,意念言:‘我等当以四钵奉上菩萨,如前天王奉先佛钵。’”【论】问曰:前品说已具足,今何以重说?答曰:前虽赞

  • 彻悟禅师语录目次·彻悟

    卷上序示众普说卷下杂着般若净土两门大义西有解华严经节略要旨楞严二决定义楞严顿歇渐修说金刚经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说楞严经知见无见说一乘决疑论说相相离相心心印心略解跋净土津梁跋跋德全禅人血书莲华经跋明初禅人血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澄观

    大文第三十行疏。十中初三三宝持下疏文有四。一取论意释。二然第十地下会论同异。三既数名下会论同释。四上辨陀罗下会三处持字可知(五十四经)疏夫说法下即净名目连章中。时目连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来谓

  • 卷第十七·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七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信州章氏子。依泐潭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峯悦禅师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峯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後。法道异矣。师诘其所以异峯曰。云

  • 六道集序·弘赞

    和尚本乘愿力来。冲龄入道。辩才汜滥。文字纵横。早年曲唱新丰。调高千古。中岁光韬韶石藏究三车。不欲出世为人。争奈龙天。弗肯寻住鼎湖方丈。遂令声价难酬然。卒不乐久居。旋卧象林深处。意谓。灵山会上。笑拈花者

  •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

    德国19世纪后半叶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尼采的最负盛名的著作,中译本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近26万字,分为4个部分。书中作者以富有诗意的散文和格言,抒发了他的权力意志哲学。这部分假托古代波斯的圣者查

  • 类说·曾慥

    《类说》60卷,宋曾慥编纂。一书专门录汉魏以来笔记小说,每书摘抄数条至数十条不等,体例略仿唐马总《意林》。今书引录的书籍种数,《直斋书录解题》称凡260余种,据今本统计,只有223种。《类说》引书虽然均系节录,但对原文不予

  • 奇女子传·吴震元

    明吴震元搜集历代女子“奇节者、奇识者、奇慧者、奇谋者、奇胆者、奇力者、奇文学者、奇情者、奇侠者、奇癖者”编纂成《奇女子传》。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卷十二《琐语之属》著录:“《奇女子传》

  •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属于密教杂密经之成就法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轨系由金刚陪啰缚所宣说之曼荼罗成就法,全经由曼荼罗分、一切成就分、观想分、画像仪轨分、护摩法分、观想成就分等六分所成。陪啰缚,为金

  • 贤首五教仪开蒙·续法

    一卷,清释续法撰。因贤首五教仪六卷,听众未能全诵。故又略成此书,使学者易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