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乔行简传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从学于吕祖谦的门下。考中绍熙四年(1193)的进士。历任官职为通州知州、条上便民事。主管户部架阁,召为试馆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升任秘书郎,担任淮南西路转运判官,为嘉兴府知府。改任淮南转运判官,兼做淮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官。论说金国有必定灭亡的趋势,宋朝最好静待以观时势的变化。因此上奏论述防备边患的四件大事。恰好遇近臣有主张与金相战的人,军队于是出击,金兵因此攻破蕲州、黄州。调任浙西提点刑狱,兼任镇江府知府。迁升起居郎兼任国子司业,兼任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兼任侍讲。不久,迁升宗正少卿、秘书监,代理工部侍郎,都是担任兼职。

理宗即位的时候,乔行简赠送书信给丞相史弥远,请求理宗效法孝宗行服三年丧期。应诏令上疏说:

“寻求贤才、寻求佳言二个诏令的颁布,果然能够如实地坚守最初的意思,广泛地征求而寻求实际的利益,那么人才就会振兴而求治的根本就会树立,国家的权威就会扩张而奸臣坏人就会销声匿迹。我暗中观察近来发生的事情,似乎不是这样。自侍从到郎官共多少个人,从监司到郡守共多少个人,现在所推举的贤能、有才有识的士大夫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了,陛下大概曾经选择其中的几个想召录采用他们。只要是朝廷内外不论大小官吏密封奏折上疏,有的忠直,有的曲徇,有的切中要害,有的泛泛而谈,各种各类,无所不有,陛下也曾经选择一二件看启并按上面奏请的去做,又对此进行褒奖、赏赐。而天下众人终究还是怀疑陛下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大概因此而被召用的人,不是长期不愿做官是决不会答应被召用的,就是年老岁暮因而是决不可能被召用的人。那些高风亮节,早就闻名遐迩,主持正义,不阿谀奉承,廉洁、耿介,操行有守,处事有主见的人,虽然议论荐举的人很多,却本来就没有选择而召用他们。那些所给予褒扬和奖赏的人,往往都只是支末小事,不关系到天理、治乱,粗略地论述古今之事,只是没有相互抵触的事情,然后选取它以表明我有听从、接受的意思。其实,各种意见中间难道没有深忧远虑、高见卓识超出一般众人的议论,或忠诚、正直之言有补益于圣上的智慧的奏文吗?只是一直没有听说被采纳而加以使用的。

“自从陛下即位到现在,班列朝中的大臣,率兵在外的将帅,有的因议论弹劾离职,有的因为自己请求离职归乡。其中,有的人因为一技之长而闻名于外,有的以言语文章匡正朝政,天下不知道他们所犯的罪过及其原因,只是看到了他们被放置不用,处于闲散境地,悠闲地来来往往,或聚或散,甚至被废弃罢免而剥夺职务,削职夺位而被流放,都以为陛下是斥黜善良的官吏,不喜欢忠直的言论。离职而去的人于是因此而得到了好的名声,而朝廷则因此而受到了诽谤,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呢?寻求贤才的言路应当广泛而不应当狭隘,听取臣民呼声的言路应当放开而不应当堵塞,国家的治与乱、安与危,都是因此而引起的。”

又说:“敬奉天命,伸张士气。”当时理宗皇帝迁移御座于清燕殿,乔行简奏道“:希望皇上能够谨慎一些。”又说“:众多贤才刚刚集中,希望不要因为济王议论有不同的意见,以致人心涣散。”升任兼职侍读,兼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拜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进升为签枢密院事。

太后死了,乔行简上疏说:

“过去,陛下宫廷的一举一动,都有禀告承请。小人即使有蛊惑人心、干预政事的打算,还是有所顾忌、害怕而不敢去做,现在,哪能保证小人又不萌生这样的心事呢?陛下又哪能保证自己的圣贤之意而没有稍许的任意妄为呢?陛下是天下的君主,应当勤勉建立起皇帝的权威,一心一意地循例处理天下的公务,而不应怀私心被小人的行为有所误导。

“凡是这样做的小人,都是皇亲国戚之类的至亲,受宠佞幸的大臣,奔走传令于宫中的宦官等人。他们在外面掠取货物钱财,在朝中破坏法纪纲常。对上欺骗陛下的聪明圣断,以致招来天下的怨恨诽谤,对下扰乱官府的法律公道,混乱了民间百姓们的是非曲直。如果放纵他们,不予制止,那么,发展的趋势一定会导致假借采纳别人的言论而伤害善良之士,虚设众人的赞誉而提拔奸险小人,借口接纳忠言、效法勤政的意思而实行自己阴险、阿谀奉承、争宠的目的。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气势日益扩张,皇上的威风与势力,就会被窃取、玩弄而还不知道。

“陛下现正在服丧期间,越是应当警惕防备,后宫与朝廷之间既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妃嫔、侍御等人与过去相比增加了很多,陛下现在正当青春的年华,血气方刚,居处于容易放纵声色的地方,万一在这个方面不能自我克制,一定会对皇上的德行造成很大的污损。希望陛下常常对此加以警惕、反省。”

又论就火灾听取寻求意见,请求挑选其中切中要害的吩咐外面实行。又论说许国不应当更换文资,其中值得忧虑的有五点;郑损不应当担任蜀地的将帅。

又说“:时青这个人,作为官,是国家的节度使,作为人,是国家边陲之地的大将,突然间被李全所杀,一定是怀疑他始终被我们所用,怕发生肘腋之变,所以在事变发生之前而除掉了他。我的意思是军队中间一定有对此愤慨、思量奋起有为的人,不如趁这种状况在淮阴一军中选拔优秀的人才以掌握好军队,然后明确地指出杀害时青的人的姓名,判处他死刑,对时青追加封赏,那么,军队中的势力就会自然分解,而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一点以驾驭它们,那么我们就可以减损奸恶之心而保存我们的主体。不然的话,专横跋扈的人专擅滥杀而不敢处他死刑,有功的人被杀而不敢申诉,他们知道朝廷一贯使用柔弱的法道而不敢实行果断的威严,谁敢保证这样而不会有人接连地效法呢?那么,这样值得忧虑的人,就不仅仅是李全一个人了。”

又说“:山阳民众散去,钱财耗尽,不是凶残之贼长久安居的地方,应当夜以继日地准备讨伐之事。扬州城邑坚固,威势雄壮,驻此足以坐镇全淮之地,这些凶贼未必没有窥伺掠取的打算,假如被他们占领,那么淮东就全部不属于我们所有,不可不事先为此考虑。”又请求以重兵屯守驻防沿海一带,对内可作为吴越之地的屏障,对外可以作为南北分界的界线。

又议论说:“李全围攻泰州,围剿他的军事行动不可松懈。这个贼首气质相貌跟一般人差不多,未必有深谋远虑和长久的打算,仅仅是剽悍凶猛,能够称雄于他们的党羽之中。况且,他们驻守泗州之西城就失掉西城,驻守下邳就失掉了下邳,驻守青社就失掉了青社,既而又投降北方蒙古,真可谓是败军之将。十年的时间内,从贫穷的白丁到富贵的三孤,功劳很少,报赏很多,反而忘恩负义,这是天理人情都感到愤怒而不能容忍的,希望决断,采取行动。”此后,都像乔行简所预料的那样。乔行简官任参知政事、兼任知枢密院事。当时人们议论收复南京、东京、西京三京,乔行简知道了这件事后,上疏说:

“北宋巩县八陵有可以祭祀、朝拜的道路,中原之地有可以恢复的机会,以大有所为的资本,遇到大有可为的机会,那么,事情就会取得成功,本来是可以借此商量计策的。我不是担心出师而不能取得成功,而是担心我们进行这个事情的力量无以为继。有功绩而导致不可继续进行下去,那么,这个忧虑就很大了。从古代的英明君主来看,一定是首先治理国内的事情而后治理外部的事情。陛下看看今天国内事情的治理,是已经进行了呢?还是没有进行呢?过去没有掌握权力之前,有多少弊端存在?现在已经亲自掌握政权之后,又有多少弊端已经革除了呢?想任用君子,而其志向则没有全部伸展;想除去小人,而其私心则没有全部革除。皇上有励精图治、革故鼎新的打算,而士大夫官员们则以苟且因循、得过且过度日。朝廷有禁止贿赂公行、戒除贪污腐化的法令,而州县地方官吏则照样一如既往地贪污纳贿贪得无厌。想推行纸币,而外地州郡的新货币券虽然价格低廉但却不能售出;想平抑物价,而京师之地的各种物品与原有的价格相比却没有什么不同。法纪纲常,多被破坏、废弛而不能伸张执行;有关奖赏、刑罚的号令,都被视而不见,不当作一回事。这些都是国内的朝臣官吏所为,好比命令已下而没有人听从,有所行动而没有人呼应,于是想开辟天地乾坤,统一全国疆土,制止奸雄而使戎狄折服,这样做能够尽如人意取得预期的效果吗?这是我所担忧的第一件事情。

“古代帝王,想号令使用民众,一定首先得获取他们的真心拥护以此作为治国的根本。几十年以来,朝廷上下都心怀私利,代代如此,而不知道还有所谓‘仁义’。民众对地方的州守县令表示失望,在急难之时,哪里会有效死力的人呢;士卒不喜欢自己的将帅,临阵哪里会有奋勇向前的士兵呢。积蓄怨恨,心怀激愤,是长期日积月累而成,看见困难就避开,遇到敌人就逃跑,唯利是图,对其他事情则不关心。人心如此,陛下过去没有因此去改变这种状况而结交他们,而匆忙之间想驱使他们收复北方中原故土,从事于战火烽烟,忠义的心愿由什么而发生呢?况且,境内的民众,由于州县官吏的贪婪剥削而贫困,受豪强势宦之家的兼并掠夺而穷困,挨饿受冻的流民经常想乘机报怨,贩卖茶盐的流寇经常想等待机会而采取行动,内部的忧虑都未消除。万一外部发生战事,受强敌的侵扰而不得安宁,国土百姓又会遭遇到如同长江、闽地、东浙一带发生的事情,那将怎么办呢?百姓最愚蠢而不可忽视,内地州郡的兵力武备单薄弱小,民众若有所举动是很容易的。过去长江、闽地、东浙一带的贼寇,都是借助于边地的兵将来予以制服的。现在这些人多窜逃隐伏于山谷之中,窥测伺机于田野乡里,他们知道朝廷正要发动北方的战事,还来不及对付他们,难道不会又引起他们反抗朝廷的奸心吗?这是我所担忧的第二件事情。

“自古以来英明的君主,图谋恢复、进取图治,必须选择将帅、训练士兵,使财富丰盛,衣食丰足,然后采取行动。现在边地辽阔,出兵不只一条道路,陛下的将帅,能够独当一面的有几人?勇敢善战的有几人?足智多谋的有几人?没有二三十人,恐怕不足以适应战场上的需求。陛下的士兵,能够作战的有几万?分道而取汴京、洛阳的有几万?驻扎留守淮、襄之地的需几万?不是按兵籍有二三十万人之众的士兵,恐怕不足以满足图取中原的需要。假如说将帅朝臣的威望素来很高,以其诚意气度招徕,以军功奖赏激励,推举选择行伍出身的人就可作为将帅,接收降附的人即可作为士兵,我的确不知道钱财军粮可以从哪里得到。出动军队十万人,每日花费需千金之多,千里运送粮食,士兵会呈饥饿之态。现在运送粮食,每天不断,以至每月如此;每月不断,以至每年如此,不知道要花费几千金才可以满足这个费用。现在百姓房子里盛米的器具都空了,地方州县财源枯竭,大军一出动,缺少的费用很多,那么用什么途径来供给呢?现在陛下不爱惜金帛钱财以应付边关臣僚的需求,可以一次而不可二次,可以二次而不可以三次。多次之后,兵戎战事还没有结束,想中途停止就废弃了前面的功绩,想勉强继续维持又缺乏进行的物质能力,国财既不够用,民众也不堪负担。我担心北方还没有图取,而南方已经发生骚乱。中原在惨遭蹂躏践踏之后,到处是一片空旷,即使东南有粮食可以运送,然而道路遥远,难道可以免除困乏穷绝;从淮地运送粮食,即使有河道水路可以通行,难道没有盗贼拦路抢劫的祸患?从襄阳运送,必须负担满载二十钟才能运送一石,也恐怕未必能够到达。如果把军队驻扎在千里之外,运送粮草的道路不能畅通,当遇到这样的时候,就是孙武、吴起作为谋划的主将,韩信、彭越作为率兵的将领,也恐怕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到那一天运送粮食难以为继,前进、后退都不行,一定会劳烦圣上的思虑,这是我所担忧的第三件事情。希望陛下坚持您的想法,做出决定,以此断绝其他种种不同的议论。”

结果没有被听从。进升为知枢密院事。

当时的议论皇帝看了之后没有结果,反而突然被淘汰了,殿司军兵哄乱,为此废黜了主帅,罢免了都司官,发布黄榜安抚,军兵更进一步鼓噪哄闹。乔行简听说以后,杀了为首的二十多人,众兵才服帖,停止闹事。不久,拜任右丞相,说“:西京、东京、南京三京被扰乱、打败以后,事情与前相比已不同,但应该更加注重做开战与坚守的准备。若襄阳失守了,请求迅速收复。”又有人陈述图谋进取的计划,乔行简奏道:“现在朝廷内外的状况值得忧虑而不能倚仗的有七个方面。”言辞特别真诚恳切,军队得以不出击。

端平三年(1236)九月,在明堂举行典礼,天降大雷雨。乔行简与郑清之同时被免职。既已离开朝廷,而单独急忙召乔行简回京,留住他,拜为左丞相。他援引韩琦的故事,请求将防边军务、财税开支分别委托给三个执政,请求编修高宗中兴以来五朝的国事史书。十次上奏章请求辞职。嘉熙三年(1239),拜授平章军国重事,封为肃国公。每每担忧上游军事重地,请求设置节度宣抚使,调兵戍守夔州路。边关军事稍为安宁,又上书告老,十八次上书给皇上。嘉熙四年,加封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封为鲁国公。淳..元年(1241)二月,死于家中,终年八十六岁。追赠太师,赐谥号“文惠”。

乔行简,做事稳重,见识广远,气量宏大,在官任上无话不说。喜欢推荐名士,大多以后发达成为显贵,至于推举钱时、吴汝愚,又都是当时隐逸之士当中的贤能之人。他的著作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脱脱
  卷十二·王夫之
  第十回 戢兵变再定西川 兴王师得平南汉·蔡东藩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八·佚名
  首卷三·佚名
  卷之四百七·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六·项笃寿
  第二六七呈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一七○一--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纪昀
  卷三十三·傅恒
  第一章 绪言·李叔同
  野史无文卷二十本(阙)·郑达
  卷五十八·赵汝愚
  唐寳桐·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闻翁·唐圭璋

      无闻翁,宋末人。   沁园春   题樟镇清江桥   埋冤姐姐,衔恨婆婆

  • 卷十四·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十四 宋 王安石 编 武元衡四首 途次近蜀驿蒙恩赐宝刀并借马使还奉寄中书李郑二相 草草事行役迟迟出故关碧幢遥隔雾红斾渐依山感激慙恩泪风霜去国顔捧刀金赐字归马玉连环龙凤辞三署干戈护

  • 列传第四十五 高祐 崔挺·魏收

    斑祐,字子集,小名次奴,勃海人也。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祐。司空允从祖弟也。祖展,慕容宝黄门郎,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子。与崔浩共参着作,迁中书侍郎。转给事

  • 卷九·李斗

    ◎小秦淮录小东门在旧城东。《嘉靖维扬志》云:小东门楼曰谯楼是也。又云更鼓铜壶滴漏在此楼上。按今之旧城,即宋大城之西南隅,元至正十七年丁酉。佥院张德林始改筑之,约十里,周围一千七百七十五丈五尺,高倍之。门五,曰海宁,今

  • 第四十五回 庚子年拳会起迁都陕地·黄士衡

    诗曰:热血时时洒,忧怀字字垂。篇篇皆挽到,句句尽扶危。往往来来惯,凄凄切切悲。忙忙书告竣,恳恳奏丹墀。却说曾国藩因李秀成率大股太平军连陷德州、宁国,因鲍左军未至,正布置戒严,忽接京中八百里排单,催他率兵勤王,但不知北京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七月庚戌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代○癸丑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长陵 户科都给事中厉汝进言国家设钞关于商货会聚之地分委户部属官监收近见本部委用临清钞关主事间以忠

  •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夏。四月。丙戌朔。享太庙。遣皇太子允礽行礼  ○先是上命理藩院员外郎霍尚于哈必尔汉等处、巡视凿井至是、霍尚奏报、自哈必尔汉、至博木巴图哈卜齐尔口以外、凿井之事已竣。报闻。  

  •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三百四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徽宗即位殿中侍御史龚夬论青唐状奏曰臣窃闻敌人之势分而不一则为中国之利自顷敌人强盛必赖比近部族自相携贰侦伺敌情为国藩翰臣伏见青唐一族世受封爵坚心

  • 九三、惠施仕魏考·钱穆

    《魏策》:“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雠也,怨之至死不忘。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如何?惠子教以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大怒,自将伐齐,大败齐于徐州。”今按:马陵之役,在惠王二十八

  • 卷一百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十三大夫士庙祭周礼地官载师以士田任近郊之地【注士读为仕仕者亦受田所谓圭田也 疏单士?不兼卿大夫故从仕官之仕】礼记王制夫

  • 卷六·佚名

    尔时宝吉祥菩萨。问大虚空藏菩萨言:仁者汝已净出世间道耶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是已净。复问言云何已净。答言我清净故已净。复问言云何我清净。答言世间清净故我清净。复问言云何世间清净。答言善男子色前际清净无去故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三   云何滅諦.謂相故.甚深故.世俗故.勝義故.不圓滿故.圓滿故.無莊嚴故.有莊嚴故.有餘   故.無餘故.最勝故.[一]差別故.分別滅諦。何等相故.謂真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一·澄观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第十九经)自下第三中贤十行会。初来意者。酬前十行问故。匪知之艰行之为艰。前解此行。若膏明相赖目足更资。故次来也。次品来者。此会四品分三。初二品当会由致。次一品当会正宗。后一品胜进趣后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三·澄观

    第四大尽分中。文前有四。一依论科。二此五依下论释义。三前二下料拣。四文中下辨经义。二中五义之内义字向上。皆是论文。义字已下即是疏释。然前二离惑智二障。成心慧二解脱。后三利他即是三业。一意二口。虽云意持

  • 歪斜的复印·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我的犯罪动机,是世人无法理解的。”——情与利之外,还有什么会引爆杀机。 一个神秘的年轻男子,每晚枯坐一家酒吧中固定的角落,凝视着对面的饭店。两个月后,这个神秘的常客突然从这家酒吧消失。再过两个月,已成

  • 昌吉县乡土志·佚名

    佚名修纂。清末推行新政,设立编书局,饬令各地采辑乡土志以充小学教材,遂修是志。内容简略,仅2000余字。列10目,叙该县历史、民族、地理、物产等。记事至光绪末年。1986年日本辑入《新疆省乡土志三十种》刊行。

  • 呼兰河传·萧红

    长篇小说。萧红著。初 载于1940年9月至12月香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41年5月上海杂志图书公司(重庆)初版。列为范泉主编的《环星文学丛书》第一集。它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写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