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汪大猷传

汪大猷,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人。绍兴七年(1137),他因父恩补官,任衢州江山县尉,通晓吏事。考中绍兴十五年进士,被授官为婺州金华县丞,他对争财产的人讲明长幼之礼,争财产的人心悦诚服地离去。

李椿年施行经界法,约束的很严,传檄文让汪大猷巡视龙游县,汪大猷请求允许那些没按规定执行的人自己说明理由,不要忙着加上罪名。改任建德县丞,升为昆山知县。汪大猷遭父丧,父丧期满除服后,他被差遣为总领淮西、江东钱粮干官,改为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

参知政事钱端礼为淮东宣谕使,召汪大猷为干办公事,充当参议官,汪大猷升为大宗丞兼吏部郎官,又兼户部右曹。他入朝奏对时说“:皇上应从总的方面考核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把具体职责交给臣下。用人时要因才而任,不要撇开他的长处,要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要被资历和品级所局限。”孝宗看着左右大臣说“:汪大猷的奏疏通达、详尽、不俗且善于论议,他是个有用的人才。”授予他礼部员外郎。丞相洪适推荐他兼吏部侍郎,仍升为主管左选。

庄文太子刚被立时,汪大猷兼任太子左谕德、侍讲,两天讲一次《孟子》,多把各种规范戒律寓于其中。太子曾拿出龙大渊所献的为宫中宴饮助兴的乐章,让太子宫中的官僚做赋,汪大猷说:“淫荡的乐歌或文学作品,是君主亲幸的人倡导的,不是讲读官应该参与的。”他向太子说明了这一点,太子就停止了。汪大猷升为秘书少监,撰写《五朝会要》。金人来庆贺,他假借吏部尚书的身份为接伴使。不久,他兼任权刑部侍郎,又兼崇政殿说书,又兼给事中。

孝宗清静安宁,常询问政事,曾说:“朕常常厌恶宦官和女人的话,想和你们恳谈,想知道朝政的缺失、百姓的疾苦,如果你们听说了什么,可以畅谈。”汪大猷就陈述说耆长的雇值隶属经总制司管,根据法令让里正兼管催租,对百姓危害很大。又论说:“亭户不曾煮盐,住的地方临近盐场,他们就贷款谋利,隐寄田产,危害农民,应该让二等以上亭户充役。”又说“:赏给有功劳的皇族亲戚们土地,他们争相巧取豪夺,欺压州县,只应赏给他们钱,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土地。”又说:“没收资产,只能对强盗、赃吏实行,至于因管仓库、纲运而获罪的人,只应在他从事的行业上收租来补偿,等到数量够了就放回他们,让他们重操旧业。”百官轮次奏对时,汪大猷又论述了捕酒的害处,以及不许官吏铸造铜器物。皇上嘉奖他说:“你前后所说的,都是今日可以实行的事。”

汪大猷任权刑部侍郎,升为侍讲,他说“:官吏大致采用新制度,废弃旧法,轻重相违背,没有可遵循的,使利用法令条文为奸作弊的吏人时常出现,请下诏编纂明确的法令。”他写出法令条文上奏给皇上,皇上十分高兴。

尚书周执羔、韩元吉,枢密刘珙认为强盗一般都不处死,无所惩戒,右司林栗说“:太祖时强盗赃满三贯处死,没有首犯、从犯,不追究是否杀人、伤人。景..时增为赃满五贯处死,本来已经从宽。如今设有六项法,没杀人就一律处以黥刑发配,怎么惩戒强盗,希望仍遵从旧法,赃满三贯者斩杀。”汪大猷说:“这是我的职责。”于是就一五一十地上奏说:“强盗怎能饶恕,用旧法而狠狠地惩治他们,本来可以。天圣以来,更是用常行的法律,逐渐失去禁止奸邪的本意。如今所定的六项法,对违犯的人依法处理,此外只没收财产,只有再犯才处死,可以说是宽严适中。如果都置之死地,未必能禁止他们为强盗,强盗知道自己必死,将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主谋者的安排,希望稍微给他们开辟一条活路。”于是他就上奏说按六项法,那么应处死十七人,按现行法应处死十四人,按旧法一百七十人都应处死。皇上听从了汪大猷的建议。

汪大猷假借吏部尚书的身份为贺金国正旦使,走到盱眙,得到官府的告示说“:对强盗只用旧法,罢去六项法。”他回朝后自己弹劾自己,请求辞官,皇上听说这事后,又实行六项法。

汪大猷改任权吏部侍郎兼权尚书。晚上圣旨传到学士院,提出唐代沈既济论述选举的事,说:“今日选举有沈既济所论的弊病,是否可行,明日早晨要当面奏对。”汪大猷就上奏说“:唐时的事和今日不同,弊病虽然相似,但言论难实行。”皇上说:“你说的很明白。”郊祀时,汪大猷任卤簿使,因言论不合皇上的心思被罢官,被授予敷文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宫。

汪大猷被重新起用任泉州知州。毗舍邪曾掳掠海滨居民,朝廷年年派兵防守,耗费不少。汪大猷盖了二百间房屋,派将领留守在那里。后来,戍兵认为真腊大商人为毗舍邪侵犯边境,汪大猷说:“毗舍邪面目黑如漆,语言不通,这怎能是毗舍邪?”把真腊人打发走。按旧例,蕃商和国人争斗,不是伤折罪,都可用牛赎罪,汪大猷说:“哪有中原大国用岛夷习俗的,如果蕃商在我国境内,就该用我国的法令。”三佛齐请朝廷铸造三万块铜瓦,朝廷下诏由泉、广二州守臣督造好交给三佛齐。汪大猷上奏说:“法令规定,铜不下海。中原正禁止毁铜,为什么被三佛齐所役使?”终于没给三佛齐铜瓦。汪大猷升为敷文阁直学士,仍为泉州知州。

第二年,汪大猷为提举太平兴国宫,改为隆兴府知府、江西安抚使。在大暑时讨伐永新县禾山洞寇盗,失利,汪大猷自己弹劾自己,被降为龙图阁待制,他被贬官,在南康军居住,仍提举太平兴国宫。再任龙图阁待制,提举上清太平宫。他重为敷文阁待制,升为学士。他去世后,被赠予二官。

汪大猷和丞相史浩是同乡,又是同年考中的进士,他不曾攀附史浩以求升官,史浩十分赞赏他。汪大猷好施舍,叙述本族和外祖父母家族编成《兴仁录》,率领乡人设立义庄二十亩,倡导互救互助,众人都非常高兴,互相鼓励。他著有《适斋存稿》、《备忘》、《训鉴》等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文闵明 武宣诸子·令狐德棻
  卷二百九十九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卷八 乾德五年(丁卯,967)·李焘
  第二十二回 乘内乱刘聪据国 借外援猗卢受封·蔡东藩
  首卷三 目录·佚名
  第三九六佥禀同治十一年四月初三日一二二一二--五·佚名
  卷八十一·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一·阿桂
  韦睿传(附韦正等传)·姚思廉
  梁台传·令狐德棻
  李渤传·刘昫
  王伯颜传·宋濂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丁酉、397)·司马光
  韦昭章·周诒春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六出 婚走·汤显祖

    【意难忘】〔净扶旦上〕〔旦〕如笑如呆,叹情丝不断,梦境重开。〔净〕 你惊香辞地府,舆榇出天台。〔旦〕姑姑,俺强挣作,软咍咍,重娇养起这嫩孩 孩。〔合〕尚疑猜,

  • 卷三十二·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黄 裳【字冕仲延平人元丰间举进士第一官至尚书有演山集六十卷莆田王悦序其稿曰延平有剑潭绵亘数百里蛟龙宅之其北曰演峰气象清爽为神人栖息之地尚

  • 卷二百三·志第一百五十六·艺文二·脱脱

        ◎艺文二   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类,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目录类,十一曰谱牒类,十二曰地理类,十三曰霸史类。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

  • 國語卷第十九·韦昭

      吳語   1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句踐起師逆之〔一〕。大夫種乃獻謀〔二〕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三〕。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四〕。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五〕,勝未可成也

  • 第三十五回 神宗误用王安石 种谔诱降嵬名山·蔡东藩

      却说神宗因廷臣乏才,特下诏临川,命有司往征名士。看官道名士为谁?原来就是沽名钓誉、厌故喜新的王安石。安石一生,只此八字。安石,临川人,字介甫,少好读书,过目不忘。每一下笔,辄洋洋千万言。友人曾巩曾携安石文示欧阳修,

  • 卷一百二十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史记一百二十二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 跋·欧阳昱

    溱兄弟五人,伯兄汪,三兄沂,皆为诸生。沂幼聪慧,最先府君所属望。丱角即遍读群书,常随左右教诲督责,罄所学授之。仲兄汶,四兄泾,则继承府君晚年农桑之志。惟溱未冠失怙,依从兄渐,学以成人。宣统辛亥,伯兄欲刻《崇

  • 贺若敦传·令狐德棻

    贺若敦,代地人。父亲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大统三年(537),拘执刺史田迅,举州来降。到长安后,魏文帝对他说:“自从你在颍川跟随我,我一天也没有忘记你。”当即授他为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兖州刺史,赐爵当亭县公。不久,授北

  • 樊山政书自序·樊增祥

    昔余宰渭南六年、尝裒其公牍批判、付诸剞劂、已数千部、流布人间矣、光绪己亥春开缺、以道府用、辛丑夏遂擢秦臬秋摄秦藩事、其自治文牍、一如为令长时、每一批词挂发吏民传写殆徧、癸卯以后、秦中官报、即以吾公牍为

  • 赵惠文王三十年·佚名

    【提要】 这是两位国家政要在探讨用兵策略。战争中用兵多好还是用兵少好,是他们争论的焦点。久经沙场、大破秦军的大将赵奢辞锋犀利、所向披靡,用形象的比喻和气势逼人的排比说服了田单。 【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

  • 序·余瑞紫

    (原)序 熹烈之时,屡岁荒旱,死亡载道,民不堪命,以致流贼蜂起三秦。贼之首领百余人,大者万余人,亦有数千人者;小者千人,亦有数百人者。势小则合,势大则分,攻城略地无虚日。独李自成与张献忠称渠魁。闯贼陷秦、晋、楚、豫后,流燕京,逆

  • 御制读左传·杜预

    御制读左传荀吴伐鲜虞钜鹿围其鼓或请以城叛穆子拒弗许好恶苟弗愆民皆知适所弗赏为失信赏恶【去声】则何取欲城而迩奸所丧多无补鼓人杀叛人缮备更守御围之又三月请降仍致语民犹有食色姑修而城拒食

  • 提要·顾奎光

    【臣】等谨案春秋随笔二卷国朝顾奎光撰奎光字星五无锡人官泸溪县知县是编不载经文但偶有所得则録之故名随笔其中如桓公防稷以成宋乱成自训平其下取鼎纳庙之事所谓美始而恶终也而奎光以为成就其乱春秋讳国恶二百四十年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自融

    径山无准范禅师无准禅师者。讳师范。蜀都雍氏子也。九岁依阴平山沙门。试经。目不遗照绍。熙五年。具戒访道。乃求坐禅诀于老宿尧公。有信入。即出峡。谒佛照光禅师。光曰。生缘何处。对曰。剑州。曰。带得剑来么。师

  • 古城集·张吉

    诗文集。明张吉(1451-1518)撰。六卷,补遗一卷。吉字克修,号翼斋、默庵、怡窝,晚自号古城,余干(今属江西)人。成化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学诸经及宋儒,以陆象山为正宗。有《陆学订疑》。是集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御题张吉古城

  • 蛟峰文集·方逢辰

    诗文集。南宋方逢辰撰。8卷,外集4卷。一本正集11卷,外集4卷。逢辰于宋亡后隐居蛟峰,学者称蛟峰先生,因以名集。其正集为其五世从孙渊等辑,前7卷为诗文,凡诗1卷,文6卷。末附《山房遗文》1卷,为其弟逢振所作。外集为七

  • 江西舆地图说·赵秉忠

    地理图说。明赵秉忠撰。一卷。秉忠字季卿。万历状元,官翰林、礼部尚书。此为《纪录汇编》卷二百八之单编图说并存。分载五道、十三郡、七十七邑、十四卫所,略述其地理沿革、位置、经济状况、设防情况,标明其繁荣、险要程

  • 重订灵兰要览·王肯堂

    综合类医书。王肯堂撰。本书选载王氏有关各科病症主治四十三篇医论,皆系其平素读书心得,随笔记录之得意力作。其论说诸证,发明病机,辨白证治,或宗溯经旨,阐微析奥,或斟酌各家,剖判得失,并记述己验,以为临证指归。书中征引晋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