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贺若敦传

贺若敦,代地人。

父亲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

大统三年(537),拘执刺史田迅,举州来降。

到长安后,魏文帝对他说:“自从你在颍川跟随我,我一天也没有忘记你。”当即授他为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兖州刺史,赐爵当亭县公。

不久,授北雍州刺史。

去世后,追赠侍中、燕朔恒三州刺史、司空公,谥号为“哀”。

贺若敦从小有气量才干,善于骑马射箭。

贺若统策划捉拿田迅时,考虑再三,难下决心,又因为家室拖累,犹豫不决,思虑很长时间。

贺若敦当时十七岁,献计说:“父亲从前侍奉葛荣,已经位居将帅;后来加入尔朱氏军队,礼遇优厚。

韩陵之战后,被迫为高欢效力,既非旧交,又无功劳,如今的委任,同从前一样,正因为天下尚未平定,需要借英雄效力。

一旦天下平定,难道还能相容?按我的愚蠢想法,恐怕将来会有危亡的担忧。

希望您保全性命,远避灾祸,不要再考虑其他了。”贺若统流着泪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决定归附太祖。

当时群盗蜂起,各自占据山谷。

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前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亲手杀死七八人,贼人退走。

贺若统大喜,对左右僚属说:“我从小参军,多历战阵,像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

不仅可成为我家后继之人,也当成为国家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

贺若敦挽三石硬弓,箭无虚发。

独孤信大为惊奇,告诉太祖。

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召到身边,授都督,封安陵县伯,食邑四百户。

曾经跟随太祖在甘泉宫围猎,当时参加围猎的士兵人数不齐,野兽大多逃走,太祖大怒,人人都害怕得大腿发抖。

包围圈内只剩下一头鹿,随即也突破包围圈逃去,贺若敦跃马追赶,鹿逃上东山,贺若敦下马,步行追到山腰,拽住鹿下山。

太祖大喜,众将因此免受责备。

多次升迁,历任太子庶子、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职,晋封广乡县侯。

贺若敦会武艺,太祖一直想任命他为将帅。

魏废帝二年(553),授右卫将军,不久,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晋封公爵。

当时,岷、蜀归附不久,民心尚有阻隔。

巴西人谯淹占据南梁州,与梁国的西江州刺史王开业互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

太祖命令贺若敦率军讨伐。

山路艰险,人迹罕至。

贺若敦走在将士前面,攀树爬崖,加倍赶路,出乎敌军预料。

又派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

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泉玉成、侯造等人率兵七千人,家属三万人,沿垫江而下,投奔梁国王琳。

贺若敦截击,大败贼众。

谯淹又依山立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后援。

贺若敦设下离间之计,挑拨贼党之间的关系,趁其懈怠,再次击败他们。

斩谯淹,将其部众全部俘虏。

晋封武都公,食邑增至一千七百户,授典祀中大夫。

不久,出任金州都督、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向白彪又与蛮帅向五子等人聚众作乱,包围信州。

诏命贺若敦与开府田弘赶去救援,尚未赶到,信州已经沦陷。

进兵与向白彪等人交战,击败敌军,俘虏、杀死二千人。

继续进兵追击,平定信州。

当年,荆州蛮帅文子荣自称仁州刺史,裹胁当地百姓,据守沮水、漳水反叛。

又命令贺若敦与开府潘招讨伐,活捉向子荣,将他的部众俘虏。

武成元年(559),入朝任军司马。

从江陵平定后,巴、湘一带全部划归魏朝,大多派遣梁国人镇守。

这时,陈国将领侯王真、侯安都等人围逼湘州,截断粮援。

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去救援。

侯王真等人认为贺若敦孤军深入,策划要击败他。

贺若敦每次都设下出人意外的埋伏,连续击败侯王真,乘胜一直前进,抵达湘州。

贺若敦因此而轻视敌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不久,大雨不止,秋水泛滥,陈人渡过长江,截断了长江的通道。

粮援断绝,人心恐惧。

贺若敦就分派士兵抢劫,以充军用。

担心侯王真等人知道自己缺乏粮食,就在军营内多聚土堆,上面盖上一层米,集合各营军士,每人手里都拿着口袋,派官员分发,装作分粮的样子。

乘机召集附近村民,佯装有所访问,让他们在军营外远远看见里面分粮,随即让他们回去。

侯王真等人听说,信以为真。

于是据守险要之处,打算多耗时日,使贺若敦军队疲惫。

贺若敦又另外修建营垒,盖房子,显示准备持久作战。

湘水、罗山之间,农业废弛。

侯王真等人也无可奈何。

当初,当地百姓多次划着小船,装载粮食、鸡、鸭慰劳侯王真军队。

贺若敦担心这件事,于是派人伪装成当地百姓,船中埋伏带甲士兵。

侯王真士兵远远看见,以为是运粮船来到,争先迎接。

贺若敦的士兵从船中跃出,把他们捉住。

贺若敦军中多次有人叛变,骑马投奔侯王真,都被接纳。

贺若敦又另外牵来一匹马,牵着它向船走近,令船中人迎上,鞭打它。

如此多次,马一见船就害怕,不敢上船。

后来,贺若敦在江岸埋伏士卒,派人骑着那匹畏船之马,去引诱侯王真的军队,假说前来投降。

侯王真就派兵迎接,争着前来牵马。

那马见船害怕,不敢上船,贺若敦指挥伏兵乘机袭击,将敌兵全部杀死。

此后,即便真有送粮及前来投奔的,侯王真也认为是贺若敦设下的诡计,一律迎上痛击,一个也不敢接受。

相峙一年多,侯王真等人无法取胜,请求借船把贺若敦送过长江。

贺若敦怀疑其中有诈,予以拒绝。

侯王真又派使者对贺若敦说:“将军在此已久,如今打算给船相送,您为什么不离开?”贺若敦回答说:“湘州是我国辖地,被你侵逼。

我来到这里,就是打算消灭你们。

既然尚未决一死战,因此不愿离开。”隔了一天,侯王真又派使者前来,贺若敦对使者说:“如果一定要我回去,可以距我百里之远,我就为你而去。”侯王真等人在江上留下船只,率军离开渡口百里。

贺若敦侦察到确实无假,才从容整理舟楫,率军而回。

军中病死者十之五六。

晋公宇文护认为贺若敦失地无功,将他免职为民。

保定二年(562),授工部中大夫。

不久,出任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三年,跟随柱国杨忠引突厥兵攻破齐国长城,到并州后返回,以贺若敦为后卫。

另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顺义县公,食邑一千户。

五年,授中州刺史,镇守函谷关。

贺若敦恃功任气,看到他的同辈都是大将军,只有自己不是,又加上湘州之战,保全军队返回,不蒙奖赏,反被免职,心中常怀怨忿。

恰巧朝廷派使者前来,贺若敦口出怨言。

晋公宇文护发怒,调贺若敦回来,逼他自杀。

当年四十九岁。

建德初年,追赠大将军,谥号为“烈”。

儿子贺若弼,有文武才能。

大象末年,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扬州刺史,封襄邑县公。

贺若敦之弟贺若谊,也有名气。

开皇初年官至柱国,改封海陵县公。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魏收
  列传第十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刘昫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四·张廷玉
  卷十八·赵一·佚名
  ◎祥异(上)·徐天麟
  ●卷下·张唐英
  ●卷二十六·赵翼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六·陈厚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纪昀
  四七 谕军机大臣着李质颖查访淮阳马姓等家藏书借抄呈进·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二·佚名
  ●凤洲杂编五·王世贞
  李先传·李延寿
  卷三十五·阿桂
  治浙成规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祖英集巻上·重显

    宋 释重显 撰送宝相长老【并序】大师欢禅徳将赴丹丘辟命光阐宗乗盖时应必行固不可抑留者也且抚防之作肇旷絶之道虽一凝一流一彼一此又何间然率织芜辞以代賮别奥域灵区存物外独标台岭为絶槩掩胜濳奇列作屏堆青冩碧深

  • 列传第九十五·刘昫

    ○刘玄佐 子士宁 士干 李万荣附董晋 陆长源 刘全谅  李忠臣李希烈 吴少诚 弟少阳 少阳子元济附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

  • 卷八十·志第三十·舆服三·宋濂

        ◎舆服三   ○仪卫   殿上执事   挈壶郎二人,掌直漏刻,冠学士帽,服紫罗窄袖衫,涂金束带,乌靴。漏刻直御榻南。   司香二人,掌侍香,以主服御者摄之,冠服同挈壶。香案二,在漏刻东西稍南。司香侍案侧,东西

  •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五十二·柯劭忞

      赛典赤赡思丁 纳速拉丁 乌马儿 忽辛 布鲁海牙 廉希宪 廉希贤 廉惠山海牙 阔阔 坚童   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阉伯尔之裔。别庵伯尔者,西域诸国尊回回教主之名也。赛典赤,犹华言贵族。赡思丁自去:“与中

  • 卷七·李心传

     朝事二  淳熙改元本用纯字干道癸巳岁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为纯熙既宣制矣后六日甲辰中书门下省言若合淳化雍熙言之当用淳熙字庶几仰体主上取法祖宗之意从之是时先人在虞雍公宣威幕府敕制初下众未有言先人语

  • 卷十四·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十四 丙子周简王元年晋伯宗夏阳说卫孙良夫甯相郑人伊雒之戎陆浑蛮氏侵宋 左氏曰以其辞会也师于鍼卫人不保说欲袭

  • 卷一百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九 唐 张守节 撰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史记一百九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成纪秦州县】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

  • ●卷四·钱谦益

    ○汉陈友谅友谅,姓陈氏,沔阳玉沙县人。治平十年五月,弑其主徐寿辉而自立,僭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在位四年。癸卯八月,死于泾江口。子理立,改元德寿,次年,国亡。至正二十年庚子(治平十年大义元年)五月丁亥朔,陈友谅弑其伪主徐寿辉

  •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范晔

    (任文公、郭宪、许杨、高获、王乔、谢夷吾、杨由、李南、李郃、段翳、廖扶、折像、樊英)◆方术列传,序,孔子谈到《易经》上说有“君子之道”四项,其一就是用龟甲或筮草进行占卜。所谓“占”,先王用来预测祸福,决定疑难,让神明

  • 梁肃传·脱脱

    梁肃字孟容,奉圣州人。他从小勤奋学习,夏天夜里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他的母亲葛氏经常熄灭蜡烛阻止他学习。天眷元年(1138),梁肃选拔为进士第,调任平遥县主簿,升为望都、绛县令。他廉洁奉公,进朝任尚书省令史。后他被授予定海军

  •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集解】:徐广曰:“在汝颍之间也。”【索隐】:按:徐广云“在汝颍之间”。汉书地理志县名,属陈留。【正义】:括地志云:“成安故城在汝州梁县东二十三里。”地理志云成安属颍川郡。陈留郡又有成安

  • 三十一年·佚名

    (乙酉)三十一年清康熙四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申,憲府啓曰:「近以上候未寧,因筵臣陳達,有節目刪定啓下之事。不可以一時所見,草草刪改,請令廟堂,商量更定。」答曰:「不允。」○兵曹判書兪得一上疏固辭,答曰:「卿之隨事盡心,予所

  • 卷四·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学四力行 克己改过 杂论立心处事 理欲义利君子小人之辩 论出处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以下论力行】圣门学者问一句圣人荅他一句便领

  • 卷二百三十四·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三善现,六神通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六神通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六神通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

  •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持品第九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闻持度无极有六事。见众穷厄不能自济。若宣法施。伏已致宝使众人闻。是曰布施。常以德本众善之行。既自身行复劝他人。若闻不持致大财富。是曰持戒。若闻善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 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下 参学比丘 文玹等 编 上堂。一道圆光。阿谁无分。猫儿若无分。为什么捉老鼠。若有分。为什么却做猫儿。千年田八百主。 上堂。若是得的人。难觅伊去处

  • 卷第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第七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第六门欲超三界轮回  是假三乘修证四众品(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二众。比丘僧比丘尼)。(附八部并外道五十八则)。尘劳迫迮犹牢狱

  • 芦浦笔记·刘昌诗

    《芦浦笔记》10卷,宋刘昌诗撰。据作者自序所称,此书“凡百余事,萃为十卷”,今本卷数仍旧,但仅有87条,则已有所散佚。本书内容偏重于考据,“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变迁,皆得溯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