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渤传

李渤,字浚之,是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李发的后代。他的祖父李玄王圭,曾任卫尉寺主簿。其父李钧,是殿中侍御史,由于母亲亡故不按时行守丧之制,被流放到施州。李渤为自己家这一污点感到羞耻,坚心苦志不出仕做官,而立志在文章博学上勤奋努力,不追逐科举功名,隐居在嵩山,以读书撰述为业。元和(806~820)初年,户部侍郎、盐铁转运使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一再举荐他,李渤以隐士被征召任左拾遗。李渤推托有病不赴任,于是迁家至东都。朝廷施政有得失,便奉寄奏疏进陈议论。另撰有《御戎新录》二十卷,附表进献朝廷。元和九年(814),朝廷以著作郎官职征召他,诏书说:“特降新的恩赐,以了结从前授予官职的谋议。”李渤因而赴任就职。一年多后,他晋升为右补阙。由于接连上奏忤逆了皇帝心意,将他改任为丹王府咨议参军,在分设于东都的衙署任职。元和十二年(817),升任赞善大夫,仍在分设于东都的府署任职。

元和十三年(818),李渤派人上疏朝廷,议论五个方面的现行政治措施:一、礼制与乐教;二、经济与财政;三、刑罚与政令;四、议都;五、辩答问难。李渤在东都担任闲散而又无一定职守的官职,以向朝廷上呈奏疏为己任,前后上奏疏四十五封。再次迁升,任库部员外郎。

这时皇甫..任宰相,剥夺下民迎合君主心意。适逢泽潞节度使郗士美去世,李渤任吊祭使,途中在陕县西部歇住,上疏说:“臣在出使行经之处,广泛访求施政的利弊,察知: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现今才一百余户;阌乡县本有三千户,现今才一千户,其他州县情况大约相似。察询探寻积久的弊端,起自平摊逃亡户的赋税。大概十家之中,一半逃亡,也该另五家平摊十户赋税。有如投石到井中,不到底不停止。均摊逃亡户赋税的弊端,苛刻暴虐到如此地步,这全是搜刮财货之臣剥夺下民向上献媚所致;他们只想竭泽捕鱼,而不思虑最终无鱼。祈请赐予诏书,杜绝均摊逃户赋税的积弊。逃亡户的赋税按其家产钱数确定,征收赋税所欠部分,祈请赐予特殊恩典将其免除。估计不要几年,逃亡的人就必定归田务农了。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确立了然后才能谈论天下太平。若不经由这一途径,却说什么天下太平的话,这就荒谬了。”奏疏中还谈到道路不予修治,驿马多有死掉的情况。宪宗看了李渤的奏疏感到惊诧,立即诏令将宫内飞龙厩的马数百匹,交给京城辖区的各驿站使用。李渤后来因奏疏的拟文措语严厉、无所顾忌,与宰相大相径庭,于是以有病为由归返东都。

穆宗登基后,征召李渤任考功员外郎。同年(820)十一月,评定在京都的官员的考绩等级,李渤不回避得到皇帝宠信的权臣,一概进行升官降职的考核评定。他有考绩奏章称:

“宰辅大臣萧亻免、段文昌、崔植,这是陛下统治天下之初,任用为宰辅的大臣,国家的安危治乱,决定于此时。况且陛下思慕天下和顺太平,敬重大臣礼遇诚恳,因此没有亲近身边近臣、骄恣自恃之心。而宰相的权柄,宰相的职事,陛下全都交付给了他们,实在是君主重义、臣易功成、千载一遇的时机。如果失去这一时机,就再没有这种机遇。可是萧亻免等人对皇上不能奉献至公的诚心,申述至明的鉴戒,弘扬先王的大道美德,进献皇帝以谋略建议。又不能严正地舍身克尽忠心,奋发地兴起前代法度,恢复百官依从的根本,以使政教风化大有成效。臣听说,政治的兴衰,在于赏罚。萧亻免等人做宰相以来,没有听说褒奖过任何一人的德行义举,提拔奉公尽职的官员,使得全国身在官位的人有所激励。也不曾听说罢黜任何一个不办理本职公务、专靠结交权贵保持俸禄的人,从而使得空受俸禄而并不管事的那班人有所畏惧。

“像这样子,刑法的威力就树立不起来了。正邪不能分辨,良莠杂然混同,教化不予推行,赏罚不予施用,天下的治理,还有什么指望呢!

“前些日子,陛下游历骊山,宰相、翰林学士是辅佐陛下的心腹大臣,应该都知道这件事。萧亻免等人不能在事未成之前,忘我恳切劝谏,而使陛下有轻忽劝谏的名声流播于史册,这是使君主陷入过失。孔子说:‘所谓大臣,就是以正道侍奉君王,不能做到这一点就该免职。’如果萧亻免等人进言成功,使君主听从他们的计议,不应发生这样的事。如果进言不成,计议不被接受,即当保身迅速离职,不应在乞讨财源上身居禄位而不理事。进退惟利,岂能逃避遭受指责?萧亻免、段文昌、崔植三人与翰林学士杜元颖等人,一并请考绩为中下等。

“御史大夫李绛、左散骑常侍张惟素、右散骑常侍李益等谏阻陛下游历骊山,郑覃等人谏阻打猎、游历,这都是担心陛下出行没有止息,放纵无度,又忧虑车马驰骤有倾覆之祸,风寒侵体有染病之患,紧急陈奏无处进献,皇帝国玺落于宫中妇人、宠臣之手。李绛等人能率领御史谏官在朝堂上论列是非,有恳诚谏阻忠心侍奉君主的风范。李绛、张惟素、李益三人,敬祈赐予考绩为上之下等之外,另恩赐他们加官晋爵,以显示陛下优奖忠心、赏识谏官的美德。

“崔元略职居陛下诸近身供奉官员之首,应当考绩为上之下等;因为他给予于..以上之下等的考绩评定,于..以犯贪赃罪处死,按考绩标准必须降等,请赐考绩为中中等。大理寺卿许季同,任用的于..、韦道冲、韦正牧,都因犯贪赃罪,有的降职,有的处死,本应考绩定等为中下;然而,近时刘辟作乱,他身临刘贼占领地区,弃家返朝,忠贞之节彰明较著,现应将功补过,请赐予许季同考绩为中中等。少府监裴通,奉行本职事务整饬清明而有成效,本当考评为中上等;由于他奏请追封生母爵号却撇弃嫡母,这是在人间迷惑君主,在冥间欺凌先人,请给他考绩定等为中下等。我以往在膳官入寝之际,擅自与乐师李调饮酒。现今愚臣为执掌考绩之官,祈请宰相、学士记载臣考绩为中下等。臣对上珍惜陛下的国运,在下挽救弊坏的纲纪,因此忧惧有话不说是罪过,不怕畅所欲言而获罪。三品以上官员的考绩评等,因限期在本月内进呈,即先开列如前。四品以下官员的考绩,容再逐条陈报朝廷。”

李渤的奏状进呈后,穆宗将其留在宫中,不予批示交付评议。非议者认为,宰辅大臣旷废职守不能尽责,自应上疏评论是非,但李渤越职行事沽名钓誉,这不是克尽侍奉君主职责的正道。不久,李渤因从马上跌落,脚部受伤,告假病休,适逢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上表朝廷,请任李渤为副节度使。杜元颖进奏说:“李渤炫耀刚直沽名钓誉,举动多带狂躁。圣上恩典,怜悯宽容,并且让他做官。但他多方谋求晋升,在朝廷外交结方镇大臣,向远地求助于奏请提拔,不能安分守己。长期留在朝廷,日后恐怕生事。”于是将李渤调出朝廷,任虔州刺史。

李渤赴任到州后,奏报朝廷:因归还邻境信州转来本州的两税钱二百万,请求免除本州的税米二万斛,裁减地方官吏、差役一千六百人。观察使将他的任职情况禀报给皇帝。不到一年,李渤改任江州刺史。张平叔兼任度支使,奏请征收历年积压悬欠旧税。李渤在州上呈奏说:“敬奉诏令,称:根据度支使的奏报,让臣设法征收填补本州贞元二年(786)逃税户所欠的税钱四千四百一十贯。臣在任的州管辖农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现已旱死一千九百余顷,若再按度支使所要求的勒取欠税,臣极忧惧史官记载下陛下在大旱之年征收三十六年前所悬欠的逃税之事。臣任本州刺史,无法躲避罪罚。臣既不能有负圣上恩情,又不忍鞭挞黎民百姓,因而不敢轻率持印为官,特乞放臣去职归田。”穆宗终于下诏说:“江州所奏,实为恳诚。若不宽容,必难安顿。所陈述的积年欠税一并免去。”长庆二年(822),李渤调入朝廷任职方郎中。三年(823),迁升谏议大夫。

敬宗幼少之年即位,上朝经常很晚。一天,敬宗进入阁房后,久久不坐朝处理政务。群臣等候站立在紫宸门外,有高龄体衰患病者几乎坚持不住将要跌倒,李渤走出班列禀告宰相说:“昨日上疏陈论祈请皇上按时坐朝,今天坐朝更迟,这是谏官奏论不力,不能使君主回心转意,是我李渤的罪过。请让我先离班出阁,等候金吾仗的惩治。”正说话间,呼唤起仗升朝,李渤才未行动。李渤还就左右常侍的职责在于以正道之言规劝谏戒君主却缄默无言这一现状而奏论说:“如果设置了官员不要求他履行职责,不如取消这一官职,以节省经费。如若不能取消这一职位,就请朝廷督责他履行其应尽的职责。”李渤担任理匦使后,上奏建议:“大事奏报皇帝,稍次的向中书、门下两省申报,再次要一点的移文给平行的诸官处置。有关的诸官处理不当,再来朝堂投匦禀报,理匦使即详情奏报皇上。如果随意投诉无理之事,本罪之外再加罪一等。依照敕令:准许将告密人交付执金吾留在朝内听候皇上处置的吩咐。现今打算将投匦者留在后牒台府,期望能禁绝恶人。”敬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穆宗长庆(821~824)、敬宗宝历(825~826)年间,政令出于多门,政事归邪佞之徒控制。李渤不顾祸难,上奏呈疏论列是非,竟然不空一日。皇帝虽然昏聩迷乱,也被他的行为感动而有所省悟。提升他为给事中,当面赐给他金鱼袋与紫衣。

宝历元年(825),改年号,施行大赦。在此之前,..县县令崔发听到门外有喧闹斗殴的声音,县吏说是五坊使的手下人殴打百姓。崔发大怒,命令县吏逮捕他,等到把他拖拽来时,天色已经昏暗,没有查问他的身份。很久以后与此人谈话,才知道他是宫内近侍官员。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下令将崔发逮捕关押在御史台。在登楼宣布赦令的这天,释放在押囚犯,崔发也在发布赦令的金鸡竿下。这时五十多名有品级的官员,手持棍棒殴打崔发,横来直去肆意乱打,崔发的脸被打破、牙被打断。御史台的吏员用席子遮蔽崔发,这才使他免遭击打。这天,在押囚犯全被释放,惟独崔发不被赦免。李渤上疏陈论说:“县令不该抓宦官,宦官不该殴打御史台的囚犯,他们的罪过是相同的。但是县令所犯罪过在施恩大赦之前,宦官所犯罪过在施恩赦免之后。宦官凶横残暴,竟然达到如此地步,这是朝廷放纵宦官逐渐使他们达到这地步的。若不及早按刑法条款惩治宦官,臣担心周边异族的人和各地藩镇来朝进奏相互传说此事,那么轻忽怠慢朝廷法纪的意念就会萌发了。”李渤又在朝堂上宣称:“在天子举行祭祀天地大礼的前一天,两神策军在青城内夺取京兆府进献食品的牙盘,没有及时处置,致使有殴打崔发的事情发生。”皇帝闻知奏章后,查问身边的侍臣,都说没有抢夺进献食物的事情。于是以李渤偏袒崔发论处,将他调出朝廷任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担任桂管都防御观察使。

李渤虽遭贬斥,仍然坚持正道之论不止,而谏官也相继陈论李渤受到的冤屈。嗣后,宰相李逢吉、窦易直、李程等趁到延英殿对答策问之便,对皇帝谈到崔发的事。李逢吉等禀奏说:“崔发冒犯宦官,确属大不恭敬。但崔发的母亲是已故宰相韦贯之的姐姐,已年近八十。自从崔发被下狱,积忧成疾。臣等敬知陛下以孝治天下,祈请略示恩宽。”敬宗流露出忧伤的神情好一会儿,说:“近日谏官奏论,只说崔发受屈,从未讲他有‘不敬’之罪,也没有讲到他有年迈的母亲。像卿等所讲到的情况,我难道会不怜悯同情?”于是派宫中使者将崔发送到他家,同时安抚慰问崔发的母亲。韦夫人号啕痛哭,当着宫中使臣的面鞭打崔发四十棍,上奏谢恩。皇帝又派宫中使者去他家慰问安抚。

李渤在桂管任职二年,因身染风疾奏请朝廷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而免职返回洛阳。文宗太和五年(831),李渤被征召为太子宾客去到京都。到京都后一个多月去世,这时他五十九岁,被追赠礼部尚书职衔。李渤忠贞无援却竭力效忠,节操高尚,从不苟合,但是那些卑贱低能之徒,总是指责他矫情求誉。他就是到了因言致祸、遭到排斥贬谪的境地,仍始终不停止发正论之言,以期纠正时弊,钦服名誉与节操的人们很推重他。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三·毕沅
  卷三百六十七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第八十九回 易猛将进克交趾城 得义友夹攻徐州贼·蔡东藩
  卷第二百六十五·胡三省
  东汉会要卷二十四·徐天麟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杨士奇
  ●崇祯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郑孝穆传·令狐德棻
  张觉传·脱脱
  一零三、荀卿年十五之齐考·钱穆
  卷三十二·雍正
  卷四十、道光世局·黄鸿寿
  序·苏辙
  甲申纪事·赵士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陆游妾某氏·唐圭璋

      驿卒女。能诗,陆游纳之。方馀半载,夫人逐之。   生查子   只知愁上眉,不识愁来路。   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逗晓理残妆,整顿教愁去。   不合画春山,依旧留连住。

  • ◆项处士炯(可立集)·顾嗣立

    炯字可立,台之临海人。端行绩学,通群经大义,为时名儒,晦迹不仕。一时名公硕士,若金华黄溍晋卿、晋宁张翥仲举辈,多从之游。尝居吴中甫里书院,时与玉山唱和。其古乐府如《吴宫怨》、《公莫舞》、《空井辞》、《江南弄》等篇,酷

  • 卷六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六十三文学笔赋           【汉】蔡 邕惟其翰之所生于季冬之狡兔性精亟以慓悍体遄迅以骋步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纒束形调抟以直端染?墨以定色画乾坤之隂阳赞宓皇之洪勲叙五帝

  • 太祖纪七·薛居正

    乾化二年正月,宣:“上元夜,任诸市及坊市各点彩灯,金吾不用禁夜。”近年以来,以都下聚兵太广,未尝令坊市点灯故也。甲申,以时雪久愆,命丞相及三省官群望祈祷。诏曰:“谤木求规,集囊贡事,将裨理道,岂限侧言。应内外文武百官及草泽,并

  • 卷四十一·志第十一·地理志五·脱脱

        ◎地理志五   ○西京道   西京大同府,陶唐冀州之域。虞分并州。夏复属冀州。周《职方》,正北曰并州。战国属赵,武灵王始置云中郡。秦属代王国,后为平城县。魏属新兴郡。晋仍属雁门。刘琨表封猗卢为代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九·杨仲良

      神宗皇帝   徐禧永乐之败   元丰五年七月戊子,鄜延路计议边事徐禧等言:『银州故城形势不便,当迁筑于永乐堞上。盖银州虽据明堂川、无定河之会,而城东南已为河水所吞,其西北又阻天堑,实不如永乐之形势险要。窃惟银、

  • 卷末 叙论三·王夫之

      论史者有二弊焉:放于道而非道之中,依于法而非法之审,褒其所不待褒,而君子不以为荣,贬其所不胜贬,而奸邪顾以为笑,此既浅中无当之失矣;乃其为弊,尚无伤于教、无贼于民也。抑有纤曲嵬琐之说出焉,谋尚其诈,谏尚其谲,徼功而行险,干

  • 卷之一千一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一·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一元 胡一桂 撰晋室五胡僭僞晋室僭伪之国实起於前凉张軓【惠帝大安二年癸亥】次蜀李特【癸亥】次前燕慕容廆【户贿切癸亥】次汉刘渊【後改号前赵惠帝求兴元年甲子】次後赵石勒【元帝大兴二

  • 附载·郭畀

    至大戊申十一月十五日,客长兴。访钦察公,出宣和御府黄居采《雪雀图》,用双幅绢画,角上添金龙,长可六七寸,围葫芦御书,并内府图画二印。雪树数株,冻雀上下,下复作二,真奇物也。十一月廿四日己卯,陈元善来,约文卿及予到其家,观苏

  • 卢斌传·脱脱

    卢斌,开封人。在晋王官邸任书记官,太宗即位,补任殿直。雍熙(984~987)年间,率兵驻扎霸州。恰好宋朝率大军北伐,朝廷令卢斌带领五千骑兵随曹彬抵达祁沟。这时契丹据河而守,宋军缺水,卢斌请求用千名弓箭手砍断敌人的防守栅栏,契丹

  • 卷三十五·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五生徒【臣】等谨案周礼乡学教庶人国学教国子及庶人之俊乡学秀者之升曰选士国学秀者之升曰进士自汉设博士弟子唐则六馆生徒宋之三舍生元明之陪堂伴读官民监生虽铨综代异而损益因时载在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程氏经説七卷皆伊川程子解经语也原本不着编辑者名氏书录解题谓之河南经説称系辞一书诗二春秋一论语一改定大学一又称程氏之学易传为全书余经具此其门目卷帙与此本皆合则犹宋人旧笈也其中若诗书解论语説本

  • 卷三·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三宋 吕本中 撰桓公【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桓王九年即位桓諡也辟土服逺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羊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谷梁传桓无王其曰王何

  •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道宣

      义解篇七 正纪十二 附见五。   隋渤海沙门释志念传一。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智矩传二(慧感 慧赜)   隋西京静法道场释慧海传三。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辩义传四。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明舜传五(慧相)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摄事分中调伏事择摄第五之二复次依毗柰耶勤学苾刍。于其五处应正遍知。云何为五。一事遍知。二罪遍知。三补特伽罗遍知。四引摄义利遍知。五损恼遍知。云何事遍知。谓蕴等五事如声

  • 四六谈麈·谢伋

    一卷。宋谢伋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三代两汉以前,训诰、誓命

  • 尚书日记·王樵

    十六卷。明王樵撰。此书不载《尚书》原文,仅按原书次第逐条诠释。其说解大抵以蔡沈《书集传》为宗,蔡《传》于《尚书》名物制度诠释未详者,采旧说补之。又取金履祥《通鉴前篇》所载,凡涉及当时事迹者,全部采入。此书引据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