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淮传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他幼年聪颖,理解力强,刻苦学习写作。绍兴十五年(1145)考中进士,出任台州临海县尉。郡守萧振一见到王淮就认定他是一位奇才,声言王淮日后必成大器,萧振调任蜀帅后,将王淮辟为幕僚。萧振要离职,大家都想挽留,王淮说:“万里送母,难道会计较功名利禄。”众人都很佩服王淮学识与气度,王淮晋升为校书郎。

宋高宗下令中丞举荐可以充任御史的人,朱倬推荐了王淮,王淮因此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不久后升为右正言。王淮在第一次上高宗书中指出“:大臣养尊处优,下级官吏保持禄位,他们以搜刮为才智,以退出政坛相标榜。臣请陛下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宰相汤思退有负众望,王淮上书高宗,列举数十条罪过,汤思退因此被罢免。吏部侍郎沈介欺世盗名,都司方师尹阴险狡诈,大将刘宝搜刮民财,交结权贵,王淮都一一予以弹劾,使这些人都被罢职。他又上奏说“:自治良策,朝廷上有三条:端正心术,孝敬父母,罢免使君主受蒙蔽而视听不明的小人。治理外朝有四条:稳定地方官员,选择将帅,严明赏罚,储备财用。”高宗读后认为很对。

王淮官拜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其时恭王生子赵挺,王淮告诉丞相说:“恭王夫人李氏生育了皇室嫡系长孙,恳请您讨论典章礼仪。”钱端礼对这种说法很气愤,上奏高宗:“王淮有年钧以长之说。”高宗说:“这是什么话,岂不是会开启邪心?”王淮被罢职离京,出任建宁知府,改任浙江西路提点刑狱。赴任之前,王淮至京师进见高宗,详些陈述福建地区的利病。高宗嘉奖了王淮,并让他前往东宫,皇太子以师礼相待,特行跪拜之礼。不久王淮被召回朝廷,任太常少卿,官拜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龙大渊曾官为太师,同时仍给以仪同三司恩..,张说官拜太尉,主管在京宫观,王淮认为不合成例,都封还诏书。王淮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所拟文字精微醇厚,符合帝王诏敕样式。高宗下令选拔有文学行义之士,王淮举荐郑伯熊、李焘、程叔达,这些人均被起用。

淳熙二年(1175),王淮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辛弃疾平定茶寇,上书请功太滥。王淮以为:“不核实真假,怎么能勉励有功之人。”文州少数民族侵扰边地,吴挺上奏:“库彦威出师失利,靖州夷人侵扰边地。”杨亻炎上奏“:田淇出战,遇敌溃败。”王淮对高宗说“:库彦威、田淇出师不利,然二将均战死沙场,如若还要论二将之罪,怎么能劝慰后来之人。”孝宗曾告谕臣僚说“:王淮处事公道,人无间言,任免选派官员都能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王淮推荐军帅吴拱、郭田、张宣。王淮官拜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当时宰相位空缺很久,王淮与李彦颍二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王淮说“:选择官吏,当以是否贤达为标准,不要计较以前的形迹。真是贤才,我亦不敢因为是同乡故旧而废弃;若无才能,我也不敢因与自己有私交而荫庇。”皇帝认为很对。王淮被提升为知院事、枢密使。孝宗认为武将祠禄官名额应当减少,王淮提出异议,他指出:“立有战功之人,壮年加以使用让其为国出力,年龄大了将其抛弃不管,这怎么可以呢?”赵雄说:“从金朝归附的人,给以员外身份安置,应当令他们去吏部报到,再加以安排。”皇帝说“:姑且按惯例办理。”王淮回答说“:皇上的意思即是天意。”赵雄又上奏说“:宗室祠禄名额为八百员,应当罢去。”王淮表示反对,他说:“尧亲睦九族,在普遍百姓之先;疏远骨肉之恩,可以吗?”其时辛弃疾平定了江西寇贼,王佐镇压了湖南寇贼,刘火享平息了广西寇贼,王淮均处置得当,论功行赏公正无私。孝宗表扬王淮,对他说:“陈康伯虽有声望,处事则不如爱卿。”

八年,王淮官拜右丞相兼管枢密院事务。在此之前,自初夏至深秋,长时间干旱,拜相当天,大雨如注,士大夫竞相庆贺,皇帝也很高兴,认为任相得人,老天感知而下雨,于是下令免除各地绢钱、人头税一年,合计缗钱达八十余万。

赵雄被罢相,蜀地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很不安,都打算离职。王淮对孝宗说:“这是唐末党祸胚胎,难道是太平盛世所应有。”蜀士都依次晋级,人心这才安定。枢密都承旨恃宠胡作非为,王淮极力陈述他的罪过,并且说:“皇帝受到非议,大多是由于受宠人作恶所致。”孝宗立即将王扌卞罢免,并说:“丞相正直诚实,谈论无所隐讳,君臣之间就应该这样。”章颖上书论事疏狂直率,皇帝很生气,打算将章颖贬官,王淮不同意,他说“:陛下喜欢听真话,士大夫就以敢讲真话相标榜,这种士风值得庆贺。贬斥章颖正好成就了他敢讲真话的美名。”皇帝听后很高兴,章颖被留任。

当时以荒政为急务,王淮说:“李椿阅历深又通晓人情世故,当让他出镇长沙,朱熹忠厚老实,有学问有品行,应让他出任浙东提举,以为郡国倡导。”事后论功行赏,皇帝说:“朱熹留意所管事务。”王淮说“:实施荒政,这是行其所学,百姓得到了实惠,我想为他晋级。”皇帝说“:让朱熹升任直徽猷阁。”成都缺帅,皇帝物色人选,王淮举荐留正。皇帝问道“:留正不是福建人吗?”王淮回答说:“立贤不论地域,商汤不偏不倚做得很公平。一定要说闽地出了章子厚、吕惠卿那样的奸臣,同一地区不也出了曾公亮、苏颂、蔡襄这样的贤臣吗?若说江浙多名臣,不也出了丁谓、王钦若吗?”皇帝认为很对,王淮官拜左丞相。

天长县遭水灾,七十多户人家受害,有人说不必上奏皇帝,王淮说:“前人曾说皇上不可一日不闻水旱盗贼,《论》曰:‘天下欠收,一定要先让皇帝知道。’怎么可以不让皇帝知道呢?”镇江饥饿百姓强行向政府借粮,执政大臣请求严厉惩罚百姓,王淮说:“法令规定,饥民犯罪不至被处死。”八名进士请求用免举恩数晋级,王淮回答说:“八人得到后,则会有百人援引为例。”龚颐以执政门客补官,请求去铨曹任职,王淮认为不可开此先例,予以拒绝。王淮曾说,放荡不羁,不循规矩的人,危急时刻会全力以赴,不惜舍身,于是让周极出任安丰军知军,辛弃疾任祠禄官。

王淮上书皇帝,坚决请求离职,孝宗让王淮以观文殿大学士判衢州。王淮拒不接受任命,改任提举洞霄宫。光宗即位,下诏征求即位之初治国对策。王淮认为应以尽孝进德,奉天敬民,用人立政为本。生母去世,王淮以礼服丧。一天王淮生病,他对家人说:“《易》有六十四卦,我的寿命也是如此。”淳熙十六年(1189)王淮逝世。噩耗传至京师,皇帝十分悲伤,停止临朝视事表示哀悼,赠王淮为少师,谥号“文定”。

当初,朱熹任浙东提举,曾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王淮一向与唐仲友关系很好,不喜欢朱熹,于是他提拔陈贾为监察御史,指使陈贾上书说:“近来道学假名济伪之弊盛行,请皇帝下诏革除这种恶行。”郑丙任吏部尚书,与陈贾合力攻击道学,朱熹因此改任祠禄官闲居。后来的庆元伪学之禁即源于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欧阳修
  表第四 方镇一·欧阳修
  卷三·本纪第三·太祖三·张廷玉
  卷第一百三·胡三省
  唐鉴卷二十一·范祖禹
  ●卷四·陈康祺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陉阵开背水 获左车计降强燕·黄士衡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纪昀
  卷六中·佚名
  陈禾传·脱脱
  卷之二·朱克敬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外扮张秉彝同旦儿郭氏上)(张秉彝云)自家潞州高平县下马村人氏,姓张名秉彝,浑家郭氏,嫡亲两口儿家属,寸男尺女皆无,颇有些田地庄宅。因为东京六料不收,分房减口。近日有一人唤做刘天瑞,引着他浑家也是张氏,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

  • 序·杨慎

    刻词品序声音之道,愚未之有考也。近得升庵翁所著词品,三月读未尝释手。微求其端。大较词人之体,多属揣摩不置,思致神遇。然率于人情之所必不免者以敷言,又必有妙才巧思以将之,然 后足以尽属辞之蕴。故夫词成而读之,使人恍若

  • ●慶芝堂詩集卷十四·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律詩二 ◆七言律詩二◆ 教授順天府 哭陳進士憲圖 老虎洞尋張某晝晦失路墮荊棘中野宿達旦見張治酒慰勞因述其事 櫻桃溝 九日題來青軒 燈花和同年子錢東麓因呈香樹學使 贈顏維聰 秋蟬 九日與邢卓哉

  • 月屋漫稿原序·黄庚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八·杨仲良

      仁宗皇帝   富范条奏十事本末   庆历三年三月,上令内侍宣谕韩琦、范仲淹、庞籍等:『候边事稍宁,当用卿等在两地。已诏中书札记。此特出朕意,非臣僚荐。』又令琦等密奏可代处边任者。琦等言:『元昊虽约和,诚伪未可知

  • 第一四三供词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二日一一三二二—三·佚名

    粮差杨神、吕木索诈事件,原被告口供据陈乌鲫(鳅)供:年五十五岁,原籍惠安县,现住隙仔庄,父母俱故,有妻子,耕种为活。小的之父,前充总理已故,有十余年。总理系蔡文承充,随同委员履丈。缘因小的初七早,往山挑草,这

  • 管蔡世家第五·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司马迁在本书《太史公自序》一篇中介绍了本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意图。他说:“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太妊十子,周以宗强。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

  • 姚内斌传·脱脱

    姚内斌,平州卢龙人。初在契丹为官,任关西巡检、瓦桥关使。后周显德六年(959),宋太祖跟从周世宗北征,军驻瓦桥关,姚内斌率五百人以城投降。周世宗任他为汝州刺史,吏民到朝廷推举姚内斌留任,后周恭帝下诏表扬姚内斌。他本名触

  • 第二十四章 汨罗江、汀泗桥、贺胜桥的攻击战·李宗仁

    一长沙会议之后,北伐第二期作战计划大体是分为三路向北推进。以第四、第七、第八三军为中央军,循武长路直捣武汉。第一军的第二师和第六军为中央军的总预备队。第二、第三两军为右翼军,集结于攸县、醴陵一带以监

  • 孟子説卷七·张栻

    宋 张栻 着尽心上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夀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爲性主于性爲心天也性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尽其心者格物致知积习之乆私意脱落万

  • 卷七十六·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七十六    婺源江永撰曲禮    曲禮一曲禮曰毋不敬【禮主於敬 疏曰云曲禮曰是引儀禮正經今不見者或在三千散亡之中也】儼若思【儼矜莊貌人之坐思貌必儼然

  • 卷十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文公一【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周【襄王二十六年○鲁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顷王立文十四年顷王崩子匡王立】郑【穆公二年○详见僖公

  • 神栖安养赋·延寿

    弥陀宝刹,安养嘉名,处报土而极乐,于十方而最清。二八观门,修定意而冥往;四十大愿,运散心而化生。尔乃毕世受持,一生归命。仙人乘云而听法,空界作呗而赞咏。紫金台上,身登而本愿非虚;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庆。详夫广长舌赞,十刹同

  • 卷第一·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唐 菩提流志译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一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大宝藏帐。其地宝帐。皆是如来神通大福功德之所成故。

  • 自序·圆瑛

    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指真心,而示性定者,其唯首楞严经欤!何谓真心?即众生所具,不生灭之根性,名为如来藏,个个圆成。何谓性定?即自性天真,不动摇之定体,号曰首楞严,人人具足。良由众生,迷真起妄,认识为心

  • 王子安集·王勃

    十六卷。唐王勃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 (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平台钞略》十篇。因戏作 《檄

  • 测字秘牒·程省

    《测字秘牒》是一部专门描述古代测字术的参以阴阳、五行、六神、八卦等古代学说阐述测字方术的专书,非常具有代表性。书中开头言称“然测不立法,不足以示学者之权衡;字不加减,不足以开问者之蒙昧。是必乘除损益每一字到真

  • 吴社编·王穉登

    笔记。明王穉登著。一卷。王曾长期居住吴中,是书专记吴中里社赛神之“会”。自序云:“吴风淫靡,喜讹尚怪,轻人道而重鬼神,舍医药而崇巫觋,毁宗庙而建淫祠,黜祖祢而尊野厉。呜呼!弊也久矣。”“每春夏之交,妄言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