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范如圭传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年时代跟随舅舅胡安国学习《春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刚到武安军时,正碰上统帅准备杀人,范如圭指出统帅的失误,统帅认为已经签署命令不能轻易改变。范如圭严肃指出“:你怎么能够如此看重改动一字而轻待部下数人的生命呢?”统帅惭愧地接受了他的意见。自此以后,官府中事无巨细均要向范如圭咨询、请教。在临安军任职数月后,范如圭因父母丧事而离职。范如圭被征召为江东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侍从大臣交替推荐,被召来参加秘书省正字的考试,被升任校书郎兼史馆校勘。

秦桧竭力推行和议政策,金朝使者到达后,没有地方居住,秦桧准备腾出秘书府让金使居住。范如圭立即进见宰相赵鼎说“:秘书省府,是收藏有关历朝谋略,经验教训的文书、典宪的重要部门,怎么能让仇敌在此居住呢?”赵鼎面有惧色,很快为金使改换了住所。金使到达后态度倨傲,目中无人,许多意见使人难以接受,激起朝廷内外的一片愤怒。范如圭与秘书省十余人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奏疏指出和议的弊端,奏疏草稿写好后,多数人因害怕退出了上疏行列。只有范如圭一人上书朝廷,揭露秦桧歪曲真理、违背师训、忘却世仇、丧权辱国的罪行,并指出:“秦桧不丧心病狂,怎么会如此做,这必将遗臭万年!”秦桧极为愤怒。这份奏疏是范如圭与六位史官一起呈上的。

金人将河南大片土地归还南宋后,秦桧正自以为有功。轮到范如圭进宫与皇上对话时,他说:“两京土地已经收回,那么九庙、八陵距两京仅有咫尺之遥,今天朝廷屡次派遣使者仍未得到归还,拿什么来告慰神灵,安抚天下百姓呢?”宋高宗流着眼泪说“:我只有从你这里才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当天宋高宗就命令宗室赵士..、大臣张焘前去处理此事。秦桧因未将这件事先通知他,对范如圭愈加愤怒。

范如圭因父丧请假告归,护送父亲灵柩归葬故乡,安葬父亲后,被差使主管台州崇道观。在家乡隐居十多年后,被起用为邵州通判,不久又调任荆南府通判。荆南府原有居民几十万户,金人入侵后荒无人烟,当时虽发布诏令免除百姓丁口钱,以召回他们安居乐业,但百人中还乡的还不到一、二。议事者讨好秦桧的意见,就说流亡在外为人佣作的人渐渐回乡,人口不断增加,累积已经拖欠朝廷赋税二十余万缗,其他方面欠缺也有数十万,版曹每天下书责令他们偿还,很是急迫。范如圭将这些情况报告了地方统帅,并上奏宋高宗全数免除了这些积欠的赋税。

秦桧死后,范如圭奉旨入宫与宋高宗对话,说:“治理国家应当以知人善任为先决条件,任命官员应当首先任命清心寡欲、没有野心的人。”言词甚为恳切。又指出“:东南地区不生育抚养孩子的风俗,是灭绝人性的,请求陛下推举出汉代《胎养令》以救治他们,也如越王勾践鼓励生育以向吴国报仇一样。”宋高宗认为他的议论很有道理。范如圭又说“:现今实行的屯田法,每年所有的收获,都被官府全部征去,而官府每年发给种田士兵的服装和粮米仍和过去一样,使致力耕种的人断绝了赢余的念头,懒于农事的人也没有饥饿之忧,因贪图微小的利益,损害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因图谋眼前的利益,妨碍了政府的远景规划,这就是屯田法实行很久一直未获成功的症结所在。应该登记荆州、淮州一带空闲的土地,将土地规划成井字形状,仿照古代的自助法,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那么,农业就能迅速发展,农田利润得到提高,武装力量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范如圭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又改任利州提点刑狱,因病要求任祠观官。当时南宋宗室封地同时设立,太子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朝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范如圭虽远离京城,仍对太子未立感到深深的忧虑。他收集整理北宋至和、嘉..年间名臣奏议共三十六篇,合编为一本书,用口袋封好送给宋高宗,请求宋高宗认真考虑各位大臣的意见,参照前朝的现成做法,对立太子一事公正而果断地解决,不要总是疑虑重重。有人以越职的罪名威胁他,范如圭回答:“如果仅仅因为这件事而获罪,我感到极大的遗憾。”宋高宗终受感动而醒悟,对手下大臣说“:范如圭真是一个忠臣啊。”当天,宋高宗即下诏立普安郡王为皇太子,又封他为建王。宋高宗再次起用范如圭,任命他为泉州知府。

南宋皇室外戚宗官长期寄居在泉州郡中,他们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强行役使禁兵数以百计,范如圭到任后依法严惩了这些不法之徒,这些皇室亲属大为恼怒,写了一份极尽诬蔑、诽谤之言的密奏以赶走范如圭,不久范如圭因御旨革职罢官,仍像过去一样领祠禄。范如圭就在邵武租了一间房屋居住,士大夫们都很尊敬他。许多学者都来向他请教一些学术问题。范如圭五十九岁逝世。

范如圭为人忠厚诚实,凛凛正气,这是他的天性如此。他治学以经术为本,不写浮华无用的文章。他曾草拟有关屯田制度的文章数千言,还未来得及呈上就病逝了,张浚巡视地方军备时,奏请高宗同意他去范如圭家里将文章取出。张浚罢官后,范如圭有关屯田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践行。范如圭著有文集十卷,都是一些奏疏和有关朝政方面的议论,收藏在他家中。范如圭有三个儿子,名念祖、念德、念兹。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七·刘昫
  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一·柯劭忞
  卷五百三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卷第七·徐鼒
  卷二十六·唐·蒋一葵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一○五六 护理江西巡抚李承邺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一部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九·阿桂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丁曰健
  一五四、再论鲁谱歧点·钱穆
  卷二十九·佚名
  卷九十五·佚名
  卷20·吴缜
  庞京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村姑·戴望舒

    村里的姑娘静静地走着,提着她的蚀着青苔的水桶;溅出来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而她的心是在泉边的柳树下。这姑娘会静静地走到她的旧屋去,那在一棵百年的冬青树荫下的旧屋,

  • 卷四百二十五·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五 明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九 王弼 送方石先生赴召分韵 忆昔拜公初我上南宫试开心念通家恩爱良独至我领溧水除公返桃溪睡中间十余年日月忽如遗昨

  • 提要·郭奎

    《望云集》五巻,明郭奎撰。奎字子章,巢县人。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叅其军事。后文正得罪,奎亦坐诛。《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冕传》中。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従军,偹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

  • 建康实録卷十七·许嵩

    梁髙祖武皇帝髙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兰陵中都人汉相国何之后而与齐朝同承淮隂令整整生皇髙祖鎋位济隂太守鎋生皇曽祖副子位州治中从事副子生皇祖道赐位南台治书侍御道赐生皇考顺之字文纬齐高帝族弟叅预佐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六月甲辰朔赠故少保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太保谥文襄○以提督东厂太监麦福缉获功荫其弟祥为锦衣卫百户并厂卫官校各升职一级刑科给事中李万实言福荣宠已极督捕乃其本职不宜以微功冒受录

  • 卷之三百八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四月辛巳。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甘省军务。董福祥统军无多。后路处处留防。前军恐形单弱。请添拨数营调遣等语。除邓增前经晶■宜降谕旨饬令出关追剿窜匪外。营官陈元萼、副将刘璞两军。孰为得

  • 一三六 江西巡抚海成奏呈续得书籍清单并即委员专解折·佚名

    一三六 江西巡抚海成奏呈续得书籍清单并即委员专解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初七日臣海成谨奏,为恭进续得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江西搜选各书,经臣节次开列书目进呈,并奉廷臣饬取。适有庐陵县知县元克中、临川县知县程文林二

  • 第二十六 章仙居·林语堂

    蘇東坡在惠州的生活,誰都知道是和朝雲的愛情相關聯的。蘇東坡去世之後,他在白鶴峰的住所經後人辟為"朝雲堂"。王朝雲是杭州姑娘,她所生的嬰兒夭折之後,蘇東坡在第一次放逐北歸的途程中,真是使人黯然神傷。從那時起,朝雲就一

  • 一九 酒·周作人

    鲁迅酒量不大,可是喜欢喝几杯,特别有朋友对谈的时候,例如在乡下办师范学堂那时,与范爱农对酌,后来在北京S会馆,有时也从有名的广和居饭馆叫两样蹩脚菜,炸丸子与酸辣汤,打开一瓶双合盛的五星啤酒来喝。但是在东京却不知怎的简

  •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丁曰健

    窃四月间到台任事,惟时前任台湾府仝守患病已久,正在请员接署,旋即开缺,公事不无积压;各厅、县交代文册纷繁,亦宜由道查核;是以暂留候补经历唐均在署,帮同清厘。兹史署守到任以后,一切渐有头绪,业令该员循例听候差

  • ·檄施恩陈祥谕抚杜君英·丁曰健

    杜君英久处山中,昼伏夜走,终无了期。寂寂深林,餱粮莫继;茫茫大海,插翼难飞,不旬日间将为蒿下枯骨矣!本镇哀其愚懵,仰体朝廷好生之德,欲为网开一面,该弁賫斯檄往谕之。自古君臣大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以作乱之贼咸

  • 南阳王高绰传·李延寿

    南阳王高绰,字仁通,武成帝的长子。他生于五月五日辰时,到了午时,后主高纬才出生。武成帝因为高绰的母亲不是正娶,所以将他贬为第二。最初取名叫融,字君明,过继给汉阳王高洽。河清三年,他被改封为南阳王,朝廷又另外为汉阳王找到

  • 离娄下·孟子

    本篇仍然是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本书选18章。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原文】子严①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②济人于溱洧③。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

  • 卷十八 丧服第十一之二·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八   宋 李如圭 撰丧服疏衰裳齐牡麻绖无受者郑注无受者服是服而除不以轻服受之不着月数者天子诸侯葬异月也小记曰齐衰三月与大功同者绳屦释曰凡丧皆既葬受以轻服此服三月既葬而除其为天

  • 阿弥陀经义述·慧净

    慧净述阿弥陀经(此云无量寿后秦罗什师元译小无量寿元求那跋陀法师重译)。窃以。法身无像像。因有像之机。净土无方。方因有方之感。虽复至理凝寂道绝名言。大悲善巧随□□□□□□□□□□□□□□□□三转醍醐尘沙出

  • 屐痕处处·郁达夫

    郁达夫著。上海现代书局1934年6月出版。为作者移居杭州前后写作的一组游记散文,共11篇,并《自序》及附录各1篇。集内文章均为记述游览浙东、浙西、皖东等地名胜所作,重在描摹自然景色,多能见其神采。如《杭江小历纪程

  • 尚书全解·林之奇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不可为训。事见《宋史·儒林

  • 憨予暹禅师语录·佚名

    六卷,清洪暹说,法云等编。卷之一住平阳府古尧霍山广胜禅寺语录住汾阳狮子禅院语录住汾阳太子禅院语录住汾阳灵岩禅寺语录 卷之二住平阳府临汾县乾明禅寺住平阳府大悲山普济禅院语录 卷之三小参示众晚参开示 卷之四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