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十月既望,接到宪檄,内开台疆经理事宜八条;翼日又奉谕札,再加四条。具见未雨绸缪,为台地苍生谋善后之策。职等自当遵命,次第举行。亦有愚昧无知,胸中未能悉达,不得不略属僚奉上之文,而讲书生质疑问难之谊;伏惟宪台,少加垂察!

台湾海外天险,治乱安危,关系国家东南甚钜。其地高山百重,平原万顷;舟楫往来,四通八达。外则日本、琉球、吕宋、噶罗吧、暹罗、安南、西洋、荷兰诸番,一苇可杭;内则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辽阳,不啻同室而居、比邻而处。门户相通,曾无藩篱之限;非若寻常岛屿郡邑,介在可有可无间。值兹寇乱、风灾之后,民生凋瘵,大异本来富庶面目。然风俗尚多浇恶,奸宄未尽革心;网密则伤,网疏则犯。治安之政,宜严而不宜宽;将安将治之民,宜静而不宜动。

伏读宪谕“罗汉门黄殿庄朱一贵起事之所,应将房屋尽行烧毁,人民尽行驱逐,不许往来耕种;阿猴林山径四达,大木丛茂,宽长三、四十里,抽藤、锯板、烧炭、砍柴、耕种之人甚多,亦应尽数撤回,篷厂尽行烧毁;槟榔林为杜君英起手之处,郎娇为极边藏奸之所,房屋人民,皆当烧毁驱逐,不许再种田园,砍柴来往。”

以上四条,防患拔根,至周至决。职等再四思维,一人谋逆,九族皆诛,乱贼所居之地,虽墟其里可也。惟是起贼非止数处;数处人民不下数百家,则亦有微可虑者。人情安土重迁,既有田畴庐舍、室家妇子,环聚耕凿,一旦驱逐搬移,不能遍以资生之藉,则无屋可住、无田可耕,失业流离,必为盗贼;一可虑也。其地既广且饶,宜田宜宅,可以容民畜众,而置之空虚,无人镇压,则是弃为贼巢,使奸宄便于出没;二可虑也。

台地何人非贼?“国公”、“将军”而外,伪镇不止千余,今诛之不可胜诛,俱仍安居乐业;而独于附近贼里之人,田宅尽倾,驱村众而流离之。邻贼之罪,重于作贼;三可虑也。台寇虽起山间,在郡十居其九。若欲因贼弃地,则府治先不可言。况郎娇并无起贼,虽处极边,广饶十倍于罗汉;现在耕凿数百人,番黎相安,已成乐土。今无故欲荡其居,尽绝人迹往来,则官兵断不肯履险涉远,而巡入百余里无人之地;脱有匪类聚众出没,更无他人可以报信;四可虑也。

锯板、抽藤,贫民衣食所系;兼以采取木料,修理战船,为军务所必需;而砍柴烧炭,尤人生日用所不可少。暂时清山则可,若欲永永禁绝,则流离失业之众,又将不下千百家!势必违误船工,而全台且有不火食之患;五可虑也。疆土既开,有日辟、无日蹙。台地宋、元以前,并无人知;至明中叶,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遭风至此,始知有此一地。未几,而海寇林道乾据之,颜思齐、郑芝龙与倭据之,荷兰据之,郑成功又据之。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三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过此再四、五十年,连内山山后野番不到之境,皆将为良田美宅,千万不可遏抑。今乃欲令现成村社废为丘墟,厉禁不能;六可虑也。曩者诸罗令周钟瑄有“清革流民,以大甲溪为界”之请,凤山令宋永清有“议弃郎娇”之详。今北至淡水、鸡笼,南尽沙马矶头,皆欣然乐郊,争趋若鹜;虽欲限之,恶得而限之。职等愚见,以为人无良匪,教化则驯;地无美恶,经理则善。莫如添兵设防,广听开垦;地利尽、人力齐,鸡鸣狗吠相闻而彻乎山中,虽有盗贼,将无逋逃之薮;何必因噎废食,乃为全身远害哉!今窃议于罗汉内门中埔庄设汛防兵三百名,以千总一员驻劄其地;郎娇亦设千总一员、兵三百名,控扼极边一带。

三、六、九期操演之外,准其自备牛种就地屯田,以为余资;虽险远而弁兵便焉!槟榔林在平原旷土之中,杜君英出没庄屋久被烧毁;附近村庄,人烟稠密,星罗碁布,离下淡水营内埔庄汛防不远,无庸更议。至各处乡民,欲入深山采取树木,或令家甲邻右互结,给与腰牌,毋许胥役需索牌费一分一厘,听从其便。

伏读宪檄“添防之制,宜速议立,以便题覆。”

夫今所宜更议者,惟罗汉门、郎娇而已矣!外此,则移八里岔汛千总驻劄后垄(为半线、淡水适中之地)及添设文员诸事,尚未举行;其余俱经遵照宪檄,于南路添下淡水营守备,带兵五百,驻劄新园;设冈山守备,带兵五百,驻劄浊水溪埔,扼罗汉门诸山出没窦径;北路添设半线守备一营,带兵五百,居诸罗、淡水之中,上下控扼,联络声援;以诸罗山守备驻劄笨港,增兵二百名;添设下加冬守备一营,兵五百;郡治添设城守游击一营,兵八百,与镇标三营相埒;再加罗汉门、郎娇各添设汛防兵三百:则全台共计增兵三千六百名,较宪檄前指之数止多一百。

但此三千六百之兵,必须请旨额外添设,就内地各标营分额招募,按班来台,如往例三年一换,然后内地不至空虚,无顾子失母之病。诸罗地方辽阔,鞭长不及,应划虎尾溪以上,另设一县,驻劄半线,管辖六、七百里。鹿仔港虽口岸扼要,离半线仅十五里,不用再设巡检;将巡检设在淡水八里岔,兼顾鸡笼山后。笨港设巡检一员,驻劄笨港。佳里兴巡检,仍还佳里兴驻劄,管目加溜湾。移典史归诸罗县治。

南路凤山营县虽僻处海边,不如下埤头孔道冲要;然控扼海口打狗、眉螺诸港,乃匪徒出没要区,当仍其旧,不可移易。添设凤山县丞一员,驻劄搭楼,稽察阿猴林、笃佳等处,弹压东南一带山庄。下淡水巡检一员,不许留郡,仍令驻劄下淡水,稽察淡水以南各庄及诸海口。台、凤、诸各县各练乡壮五百名,在外县丞、巡检各练乡壮三百名,无事则散之陇亩,有役则修我戈矛,乡自为首,人自为兵,此万全之道也。

伏读宪檄“营伍操练宜勤、虚冒旧弊宜除、塘汛分防宜变通”;三者皆极切当时弊。有兵不练,与无兵同。兵不能识将意、将不能识兵情,是谓“乌合。”

器不与手相习,手不与心相应,是谓“生疏。”

职每诫谕台属标营,定以三、六、九日按期操演。三令五申,如临大敌。又为之捐造仗房、枪炮、火药,以足其用。其分防外汛之兵,大汛每驻一、二百人,亦令如期操演,查足器械。塘兵专递公文;多人无益,每塘止定三名。小汛之兵,不止数十人,分作两班,赴就近大汛操演,不许懒惰。

有操期不至者,大汛记名,逐月造册报查。又不许无故擅离汛防,凡有逃亡事故,立即报移内地调补,不许在台招募一人,以滋弊窦;违者,参革其官。务使地皆实兵,兵皆有用。前此虚冒名粮之弊,尽行廓清;独将弁“书识”一项,未能遵谕革绝。盖缘武人不学者多,鲜有亲操翰墨。而兵马、钱粮、文移、册籍,非可全凭口说;且自古军中“字识”,名将不废,若用其人而不给其粮,情理亦未甚协。不揣愚懵,忘为酌议:台镇中营游击及各营守备,应各予“书识”八名;外营游击,各六名;千、把总虽系微员,亦不可全无一字,应予“书识”各一名;水师、副将,十名;南、北二路参将,各予八名;总兵,“书办”十六名。

使粗足备具文书,不至如从前冒滥,将伙粮尽行禁革,可谓节啬至矣!未审宪台以为有当否?台地少马,无以壮军容而资冲突,今拟镇标三营、城守一营,各设马兵六十名;南路、北路二营,各设马兵八十名。共该马四百匹。即在添设三千六百兵额之内,请旨配拨。先自内地带马来台,以后换人不换马。或有倒毙,方就台地孳生买补;时或孳生不足,亦向内地采买以来,则无苦累民番之处。

伏读宪檄“除奸务尽,附和倡乱之徒非胁从可比,应将党恶创惩,黥其左面,同家属押逐原籍,拘管稽查”;复承列单开出名数,深得“火烈民畏鲜死”之义。台网久漏吞舟,民不知国法为何物;安逸而思为乱阶,甫平而又图复起。所以九月间旧社、盐水港、六加甸等处奸民,职等不敢不便宜行事:枭斩四、五人,杖毙六、七人,以定民心,而固疆圉。今尚未及三阅月,复有石壁寮、罗汉门一、二亡命布散流言,欲燃死灰;聚党二十八人,遂竖旗为孽。可笑可怜,可憎可恨。职等分遣搜捕,立获为首莿瓜成、苏清、高三、杨美、王教五人。现今整众搜山,八面焚烈,务必尽绝根株,不留种类。

除莿瓜成一名系朱一贵伪国公应解宪辕听候题达正法,其余苏清、杨美及续获诸贼,职等又将于军前权行专擅,竿首藁街,使莠民丧胆,东土永甯。其潜通奸匪、附和接济之人,照宪檄处分,押回原籍。惟是黥面虽羞,毕竟一药即去,似不如馘耳之不可复续,较便稽查。其五月间旧贼已散为民者,非奉宪行及他有所犯,概不问及;所以开更新之路,使安静而不自危也。

伏读宪檄“要口设备,议建鹿耳门炮城,水陆分守。”

窃谓鹿耳炮城,止用修筑,不必从新建造。盖其港暗礁浅沙,渺茫纡险,非有显然门户可以遵道而行,故须设立荡缨标记,指引迷途,毫厘偶差,立见虀粉;虽不建炮城,固亦未易入也。前此癸亥平台,海潮骤涨,巨舰连■〈舟宗〉并排而入;今夏大师进剿,潮水亦高数尺,皆赖朝廷洪福,海若效灵,游魂丧魄,夫岂炮城之故哉!且台贼多自内生,鲜由外至。倘贼来自外,则郡地兵将云屯,百万苍黎,未易侵扰。若自内起,虽隆炮之城至于天,非徒无益,反为漳、泉内地之害。职等所见不广,以为因仍补葺,厥功已多;此刻物力困惫,俟他日另议可耳。

台地民番杂处,狼子野心,顽良参半,建筑城池,确不可易。前请暂开砖石事例,执事既以为难,而土城、木城又难成而不能经久,则亦未如之何耳。兹承宪檄:“栽竹为城,价廉工省,此亦因时制宜,不得不然之势。”

谨即会同勘度,环万寿亭、春牛埔,将文武衙署、兵民房屋、沿海行铺俱为包罗,种竹围一周,护以荆棘,竹外留夹道宽三、四丈,削莿桐插地编为藩篱,逢春发生,立见苍茂。桐外开凿濠堑,苦台地粉沙,无实土,浅则登时壅淤,深则遇雨崩陷,多费无益,止可略存其意。

开濠广深六、七尺,种山苏木濠内,枝坚莿密,又当一层障蔽。沿海竹桐不周之处,筑灰墙出地五尺,高可蔽肩为雉堞,便施枪炮。开东西南北四门,建城楼四座,设桥以通来往。量筑窝铺十二座,以当炮台。如物力不敷,城楼未建,植木栅为门两重,亦可暂蔽内外。兹会委署台湾县孙令量明丈数,择日兴工,每十丈令设竹签一杆杙于地中,高五尺、广三寸,编千字文为号。

即于某字号下写管工某人姓名,照“天地青黄”次序,不许错杂。统计全城共几号,管工几人,先造一册呈送,以便稽查。每丈需竹几株?桐几柯?濠几工?每种竹一株,需钱几文?插桐十柯,需钱几文?开濠一丈,需钱几文?举一丈而全城价直了然胸中,不可欺诳。工有勤惰,按号稽查;竹有荣枯,按号栽补;可无彼此推卸,含混侵渔。三年之后,丛生茂密,虽未及石城坚好,然亦已牢不可破矣!

郡县既有城池,兵防既已周密,哀鸿安宅,匪类革心,而后可施富教。而台湾之患,又不在富而在教。兴学校、重师儒,自郡邑以至乡村,多设义学,延有品行者为师;朔望宣讲圣谕十六条,多方开导,家喻户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转移士习民风,斯又今日之急务也。

若夫征台将弁虽效微劳,俱是臣子分内当为之事。台地员缺无几,安能人人升擢;况蒙宪恩格外奖劝,躁进争心,未应不肖至此,何足烦宪台谆谆远念哉!

职等狂言切直,总为地方起见。有怀欲达,烦冗不文;伏维宪台谅其心而恕其罪,则幸甚!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九·列传第十六·柯劭忞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五·王称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九·乾隆
  谷山笔麈卷之十八  夷考·于慎行
  大事记解题卷四·吕祖谦
  一一三四 陕西巡抚永保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八四七 军机大臣为查明《古今说海》内人物等事交四库馆总纂片·佚名
  金佗稡编卷一·岳珂
  平定金川方略卷六·来保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上·袁枢
  卷三十三·佚名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卷三十五·雍正
  194.沈括出使·林汉达
  卷第廿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纪事二·冯金伯

    陈尧佐词皇中,吕夷简致仕。仁宗问:“卿去,谁可代者。”夷简荐陈尧佐,上遂召还大拜。吕生日,陈携酒连之,作踏莎行词曰:“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双飞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

  • 第一折·张国宾

    (净扮高丽王领卒子上,诗云)独据辽东一小邦,大唐休怪不归降。随他百万英雄将,谁敢偷窥鸭绿江?自家高丽国王是也。俺国自箕子受封以来,传至孤家,世守高丽,雄称辽左。自俺高丽以东,还有一十六国,都与大唐年年进贡,惟有俺这一国,不

  • 卷一百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十一览古登橹赋          【晋】欧阳建登兹橹以遐眺辟层轩以高盼仰天涂之緜邈俯平原之旷衍嘉苍春之令节恱和风之微扇旁观八隅周览四垂面孤丘之峻峙阻曲岸之修崖植榆楸以成列

  • 卷一百三十四·志第八十七·乐九等·脱脱

        ◎乐九   ○太庙常享 禘袷 加上徽号 郊前朝享 皇后别庙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一十六首   迎神,《礼安》   肃肃清庙,奉祠来诣。格思之灵,如在之祭。   克谨威仪,载严容卫。降福孔皆,以克永世。  

  • 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蔡东藩

      却说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出自行伍,恃勇轻暴,尝语部下道:“现今时代,讲甚么君臣,但教兵强马壮,便好做天子了。”府署立有幡竿,高数十尺,尝挟弓矢自诩道:“我射中竿上龙首,必得天命。”说着,即将一箭射去,正中龙首。投弓大笑,侈

  • 卷之七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一百八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术传第二魏朱建平 周宣 管辂 杜夔 马钧蜀周羣【父舒张裕】吴吴范 刘惇 赵达晋陈训 戴洋 韩友 淳于智 歩熊 杜不愆严卿 隗炤 卜珝 鲍靓 吴猛 灵佛图澄 麻

  • 卷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七 【起壬申宋文帝元嘉九年魏太武帝延和元年○止庚寅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凡十九年 表例说 见第四十六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七>

  •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范晔

    (卓茂、鲁恭、魏霸、刘宽)◆卓茂传卓茂字子康,南陽郡宛人。父亲祖父都官至郡守。卓茂,元帝时学于长安,师事博士江翁,学习《诗》、《礼》及历算,穷尽老师学术,被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为才能与卓茂不同,对他都爱慕

  • 监簿吕公家传·吕午

    公姓吕讳沆字叔朝左史右撰知郡开国先生子也开禧元年乙丑十二月九日生后左史一日绍定六年癸巳明堂恩补将仕郎端平三年丙申铨试第一人授廸功郎台州黄岩县主簿嘉熙元年丁酉十月左史除监察御史依条改监西京中京中岳庙次任

  •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吕思勉

    于此,得将十国的情形,略一叙述。当唐末,割据的有两种人。其一是藩镇。如:【吴】杨行密,本是唐朝的庐州刺史。八八六年,乘淮南的扰乱,进据广陵。注477后来秦宗权的将孙儒来攻,行密被他打败,逃回庐州,又逃到宣州,注478仍被孙儒围起

  • 254.康熙帝平定三藩·林汉达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

  •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善导

    比丘僧善导撰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若见闻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澄观

    疏。又究此四下。第四无作四谛。文中亦三。初总明。言非唯但空者。拣上无生但显空义。便为真实正是所宗。二今了下别示四相。阴入皆如者。前云即空。今云即如理已别矣。又言无苦可舍非是空故。无有可舍今体即如。如外

  •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无著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  如此已说入因果胜相。云何应知入因果修差别。由十种菩萨地。何者为十。一欢喜地。二无垢地。三明焰地。四烧然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五尔时有黄门,来至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即与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语诸比丘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来。”比丘答言:“汝灭去!失去!何用汝为?”彼复

  • 石榴籽·伊迪丝·华顿

    夏洛蒂-阿什比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停下了脚步。夜色涂抹着三月里这个明媚的下午,喧嚣的都市生活正达到高潮。她转身背对那一切,在老式大理石地面的门厅站了一会儿,然后将钥匙捅进了锁孔。里扇门窗垂挂着的吊帘使室内的光线

  • 游痕留墨·郑振铎

    《游痕留墨》是郑振铎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避暑会、三死、月夜之话、山中的历日、塔山公园、不速之客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