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洪适传

洪适字景伯,洪皓的长子,年幼时聪明敏捷,能一天背诵三千言。洪皓出使金朝,洪适刚满十三岁,就能担负处理家事。因洪皓出使之功,被任命为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同弟弟洪遵同时考中博学宏词科。高宗说:“父亲在远方,而儿子能自立成人,这是对忠义的回报,应该升擢。”于是被任为敕令所删定官。此后三年,弟弟洪迈也担任这一职务,从此三洪文名满天下。

过了几个月,洪皓归还,忤逆秦桧,出朝知饶州,洪适也被贬为台州通判。任期将满,洪皓被贬谪英州,洪适又被弹劾罢免,前往岭南省视侍奉父亲长达九年。秦桧死后洪皓还朝,在途中去世,服丧,起复知荆门军。响应诏令上奏论述宽恤四事:减轻茶额钱,它州代贡礼物,科举考试恢复以前数额,免除官田令不耕种者交纳租税。改知徽州,不久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最先提出役法不均的弊端。

恰逢金完颜亮南侵,高宗亲征,洪适到金陵觐见,说:“本路大旱,民众逃荒到淮河地区,又遭金兵祸患,现在都怀归乡之念但田产被官方卖掉,请求听任他们估价赎回。”等到完颜亮死后,洪适又上奏说“:完颜雍冒用帝王尊号,各国未必服从,应多发秘密诏令传谕中原地区义士,各自夺取所在州县,就地任命他们官职。官军只留屯淮、泗地区,招募士兵聚积粮草,作为声援。等到蜀、汉、山东之兵数道都集中起来,见到机会就前进,这样兵力才不会困顿,可保万全。”朝廷升他为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淮东兵马钱粮供应。孝宗即位,解除海州之围,加上符离用兵,粮食供应事务繁杂,洪适细心调度,供应无缺。迁任司农少卿。

隆兴二年(1164)二月,召洪适任太常兼权直学士院。孝宗想任众将为环卫官,诏令朝廷官员讨论实施办法。洪适将唐及宋朝有关沿革十一条上奏,并且说“:太祖、太宗朝,常以环卫官安排诸将和降王的君臣,此后多以皇族任环卫官,因此国史认为是官存而事废。陛下整饬武备,不必取法遥远的唐制,祖宗时期的故事就可以效法遵从。现在如果直接换授环卫官,恐怕带来减少实际官员的后患,请求由现任武官兼带节度,官至刺史加上将军衔,总领数郡的加大将军,正使加将军,副使加中郎将,又以下则加左右郎将,其官府属更,令有关部门视情报告。”朝廷任命洪适为中书舍人。当时金军再次侵犯淮河地区,军事文书纷至沓来,草拟诏令填写委任,咨访酬答都与孝宗旨意相称,从此孝宗有重用他的意思。不久金朝又恢复和好,洪适首任贺生辰使。金朝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高嗣先接待陪同,高嗣先自己说他的父亲司空对洪皓有恩,两人相处甚欢,洪适尽得金朝虚实归来。

乾道元年(1165)五月,迁升翰林学士,仍兼中书舍人。秦埙被长期废除不用,突然提举宫观,洪适上奏说“:李林甫死后,各位儿子都流放到岭南。秦桧积恶自毙,不肖子孙所任官职照旧,可说是十分幸运。宫观虽小,秦埙得到它,那么随着这些人的渐渐任用,恐怕秦桧的党羽会互相勾结而进官。”此命于是废置。当时巫亻及又被召还。莫汲擢任枢密院编修官,余尧弼复任龙图阁学士,洪适认为他们都是秦桧的党羽,随即下令收回他们的官职。

六月,洪适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孝宗对参政钱端礼、虞允文说“:三省之事应同洪适商量。”东西两府开始同班奏事。八月,洪适任参知政事。谏议大夫林安宅由于铜钱多流入金境,请求下令禁止,并从四川取铁钱到淮河地区使用。事情实行之后,洪适上奏说这样不行。孝宗问他,洪适说:“现在每州不过千缗,一州以万户计算,每家才得数百,恐怕民间没法进行贸易。况且客商没有回货,大大不利于盐场。”孝宗以为是这样,于是停止前令,只从四川取十五万钱,在庐、泗两州实行。

十二月,洪适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不久,春雨连绵不断,洪适引咎请求退位,林安宅违抗诏令弹劾洪适,不久台臣又联名弹劾洪适。三月,被贬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不久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再次任宫观官。淳熙十一年(1184)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文惠”。

洪适以文学出名,遭逢时势知遇皇上,从两制一月之内进入政府,又过四月居相位,又经过三月被罢免,但没有大的建树以推究他的学问。闲居家十六年,兄弟鼎立,子孙众多,以著述吟咏自娱,近世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福气齐备。有人说洪适党附汤思退,又有人说他来自淮东,弹劾张浚铺张浪费,张浚因此被罢相。

猜你喜欢
  武帝纪第一·陈寿
  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魏徵
  列传四·薛居正
  梁本纪第一·欧阳修
  卷三百八十一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郑史编年辑录三·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六十三·佚名
  中兴小纪卷十五·熊克
  光绪五年·佚名
  一二七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参朱钤等四员尚未到热河校书折·佚名
  九七三 满票签为本处并无拔贡副榜举人出身人员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裴茂传·刘昫
  101.陆逊烧连营·林汉达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跋 蒋溥等·乾隆

    皇上法天行健与日俱新建极绥猷治臻上理每以勤政余闲怡情典诰时复寄兴歌吟藻翰敷抒岁增月茂自初集成编宣示中外海隅日出莫不奉是训行矣戊辰以来迄於己卯越十有二年鸿篇雅什盈积卷帙者较前倍富宇内臣士延首喁喁冀复得覩

  •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赵尔巽

      ◎舆服一   皇帝五辂 皇帝辇舆 皇后舆车皇太后舆车附 皇贵妃以下舆车   亲王以下舆车 亲王福晋以下舆车 京外职官舆车庶民附   命妇舆车   自虞廷缋,制创垂衣。车服之朌,式昭庸典。夏絻殷辂,文质异观。迄乎

  • 卷十六·谷应泰

      ○燕王起兵太祖洪武三年夏四月,诏封皇子棣为燕王,太祖第四子也。十一年冬十二月,定诸王宫城制式。太祖曰:“除燕王宫殿仍元旧,诸王府营造不得引以为式。”   二十三年春二月,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军,听燕王节制,征沙漠。

  • 举要卷一·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举要卷一 陶唐氏帝尧 甲辰元载乃命羲和【用邵氏经世历汉晋天文志春秋文耀钩尚书修】 二载定闰法【用尚书朱子小传修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马议员之艳史(名士风流)·李定夷

    议员马小进,娶女伶金镶玉为妾。金义父陈某以拐女控马于地方厅,马亦控陈欺诈取财。检察厅开庭预审,马称两次交洋共九百元。检察官询以有何凭据,马不能答。陈则坚不承认。马称分两次交,一次八百元,一次一百元,系金镶玉所眼见。

  • 史记集解卷三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

  • 史诚祖传·张廷玉

    史诚祖,解州人。洪武末年到朝廷陈奏盐法之利弊,太祖采纳他的意见,并授他为汶上知县,他为官清廉,政简刑宽。永乐七年(1409),成祖北巡,遣御史考核各郡县官吏的才能德行如何,御史奏举史诚祖第一,成祖赐书慰劳,玺书中说“:我统治天下

  •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四十七工部一诸司职掌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其属有四曰营部虞部水部屯部後改营部为营缮虞部为虞衡水部为都水屯部为屯田俱称清吏司营缮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经营兴造之

  • 襄公卷二十一(起二十五年,尽三十一年)·何休

    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于陈仪。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日者,陈、郑俱楚之与国,今郑背楚入陈

  • 卷三十六·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三十六    宋 黄伦 撰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无垢曰言文王之诰行于庻邦以致小子皆不厚于酒而留意于德商纣方庻羣自酒腥闻在上而文王之化

  •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神会

    [唐]神会(一)问:本有今无偈,其义云何?答曰:据涅槃经义,本有者,本有佛性(胡适本有今无者三字,可从。),今无佛性。问:即言本有佛性,何故复言今无佛性?答:今言无佛性者,为被烦恼盖覆不见,所以言无。本无今有者,本无者,本无烦恼,今有者,今日具有

  • 序·佚名

    教外别传序老僧向读大慧语。见拈水潦和尚因缘。谓潦才举扬。便卖弄者。一踏云。自从一吃马师踏。直至如今笑不休。渠又何曾有峰峦叠翠。涧水潺湲。岸柳含烟。庭花笑日。莺啼乔木。蝶舞芳丛底说话

  • 人生的佛教·太虚

      现在国内与国际所有的人类,经过这次大战的痛苦,大家都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而且长远、永久不再受战争的灾难,这是人人普遍的心理!美总统杜鲁门讲:“在今日高度科学发展下,亟须高度的道德配合,重造和平幸福的世界。”因科

  • 卷第二十六·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六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一莲社七祖始祖庐山辩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师道安法师) 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云是弥陀化身) 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 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善导

  • 卷第十四·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四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十恶部第二十三(此有十缘) &middot;杀生缘  &middot;偷盗缘  &middot;邪淫缘  &middot;妄语缘  &middot;恶口缘  &middot;两舌缘  &middot;绮语缘  &middot;悭贪缘

  •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桐鄉密印寺語錄卷第五·佚名

    侍者德滿錄瑞鹿法孫行信編次入院日,總憲存,憶唐公同眾護法。暨本寺勤舊請上堂。師陞座祝聖拈香畢,維那白椎竟,乃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治,天下大夫得一燮理,乾坤衲僧得一收,放縱橫風,以時雨以時,萬彙霑榮,是天地之一也

  • 二希堂文集·蔡世远

    十二卷。清蔡世远 (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 (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 《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卷四为序,卷五为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