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89.狄青不怕出身低

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

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小练得一身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加上胆壮力大,后来被选拔做了小军官。

西夏的元昊称帝以后,宋仁宗派禁军到边境去防守,狄青被派到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

不久,西夏兵进攻保安。保安的宋军多次被西夏兵打败,兵士们一听说打仗都有点害怕。守将卢守勤为了这件事正在发愁。狄青主动要求让他担任先锋,抗击西夏军。

卢守勤见狄青愿意当先锋,自然高兴,就拨给他一支人马,跟前来进犯的西夏军交战。

狄青每逢上阵,先换了一身打扮。他把发髻打散,披头散发,头上戴着一个铜面具,只露出两只炯炯的眼睛。他手拿一支长枪,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西夏兵士自从进犯宋境以来,没有碰到过这样厉害的对手。他们看到狄青这副打扮,已经胆寒了。经狄青和宋军猛冲了一阵,西夏军的阵脚大乱,纷纷败退。狄青带领宋军冲杀过去,打了一个大胜仗。

捷报传到朝廷,宋仁宗十分高兴,把卢守勤提升了官职,狄青提升四级。宋仁宗还想把狄青召回京城,亲自接见。后来因为西夏兵又进犯渭州,调狄青去抵抗,不得不取消了召见的打算,叫人给狄青画了肖像,送到朝廷去。

以后几年里,西夏兵不断在边境各地进犯,弄得地方不得安宁。狄青前后参加了二十五次大小战斗,受了八次箭伤,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西夏兵士一听到狄青的名字,就吓得不敢跟他交锋。

范仲淹听了部下的推荐,立刻召见狄青,问他读过什么书,狄青出身兵士,识字不多,要他说读过什么书,他答不上来。

范仲淹劝他说:“你现在是个将官了。做将官的如果不能博古通今,只靠个人的勇敢是不够的。”接着,他还介绍狄青读一些书。

狄青见范仲淹这样热情鼓励他,十分感激。以后,他利用打仗的空隙时间刻苦读书。过了几年,他把秦汉以来名将的兵法都读得很熟,又因为立了战功,不断得到提升,名声更大。后来,宋仁宗把他调回京城,担任马军副都指挥。

宋朝有个残酷的制度。为了防止兵士开小差,在兵士的脸上刺上字。狄青当小兵的时候也被刺过字。过了十多年,狄青当了大将,但是脸上还留着黑色的字迹。

有一次,宋仁宗召见他以后,认为当大将脸上留着黑字,很不体面,就叫狄青回家以后,敷上药,把黑字除掉。

狄青说:“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战功把我提到这个地位,我很感激。至于这些黑字,我宁愿留着,让兵士们见了,知道该怎样上进!”

宋仁宗听了,很赞赏狄青的见识,更加器重他。

后来,因为狄青多次立功,被提拔为掌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一个小兵出身的人当上枢密使,这是宋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有些大臣嫌狄青出身低,劝仁宗不该把狄青提到这么高的职位,但是宋仁宗这时候正在重用将才,没有听这些意见。

狄青当了枢密使,有人总觉得他的出身和地位太不相称。有一个自称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后代的人,拿了狄仁杰的画像,送给狄青说:“您不也是狄公的后代吗?不如认狄公做祖宗吧!”

狄青谦虚地笑了笑说:“我本来是个出身低微的人,偶然碰到机会得到高位,怎么能跟狄公高攀呢。”

猜你喜欢
  卷七十九·志第二十九·舆服二·宋濂
  卷十二 晋语六·左丘明
  卷三十·朱熹
  卷一百八十二·杨士奇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纪昀
  史记集解卷六十四·裴骃
  卷三·佚名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永王李聑传·欧阳修
  杨溥传·张廷玉
  卷二百·杨士奇
  第二讲·孙中山
  职官三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张玉纶

    栽树 蛛网 高粱 恭和霍仪阁夫子沈阳书院感怀五言律严韵 答德翼文见赠 赠别王时泉 高粱 夜雨 七夕 文姬归汉 管公屯怀古 秋闱报罢出都门作 姜女祠 题画 赠吴渐逵&nb

  • 甲集第五之下·钱谦益

    高太史启《姑苏杂咏一百首【吴趋行】仆本吴乡士,请歌《吴趋行。吴中实豪都,胜丽古所名。五湖汹巨泽,八门洞高城。飞观被山起,游舰沸川横。土物既繁雄,民风亦和平。泰伯德让在,言游文学成。长沙启伯基,异

  • 祖英集巻下·重显

    宋 释重显 撰三宝讃【并序】予天禧中寓迹灵隠与宝真禅者为友或游或处固以道义相揖投报相袭泠泠然自乐天常之性也一日真公谓予曰愚近偶作三宝讃三十韵宜请赓唱因披阅加叹率尔而继之类蚀木也俄属分飞吴楚将二十载殊不

  • 志第十二 历一·刘昫

    太古圣人,体二气之权舆,赜三才之物象,乃创纪以穷其数,画卦以通其变。而纪有大衍之法 ,卦有推策之文,由是历法生焉。殷人用九畴、五纪之书,《周礼》载冯相、保章之职,所以辨三辰之躔次,察九野之吉凶。历代畴人,迭相传授,盖推步之

  • ●卷一·李绛

      ○论李锜财产请代浙西百姓租税状   元和二年,浙西擒李锜伏法,准旧例,籍其家财产业送上都。翰林学士裴洎、李绛等上言曰:   李锜凶狡叛戾,僭侈诛求,刻剥六州之人,积成一道之苦。陛下哀悯无告,为之吊伐,变愁怨之气,为发生

  • 一二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获遗书等事折·佚名

    一二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获遗书等事折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钦遵谕旨,谨将续获遗书,恭折奏报事。窃照前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未登册府者,钦奉上谕,通行购访,汇列书名奏闻。又于本年四月初四

  • 别集下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浚 魏国忠献公 字德远唐张九臯之後六世祖徙居绵竹中政和八年进士第调山南府士曹调褒城令辟熙河路察干调恭州録何?荐召为审察除太常簿光尧即位除密院编修改

  • 韦珍传·魏收

    韦阆的族弟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安西府从事中郎。死后,赠安远将军、雍州刺史。韦珍年轻时有志气和节操。出仕任京兆王元子推的常侍,转任尚书南部郎。高祖在位之初,蛮地首领桓诞归诚,朝

  • 序·姚际恒

    序                           周贻徽余与宝珊先后入词馆,嗣复同在谏垣。癸巳冬,余外补来蜀。明年,宝珊亦来视学,公余过从益密。宝珊通经术,尤善说诗,每出一语,辄非恒解。余谓匡鼎说诗解人颐,今乃

  • 卷五百四十二·佚名

    △第四分福门品第五之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一切有情。皆令住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衆德相品第七十六之三   復次善現.八十隨好者.謂如來指爪狹長薄潤光潔鮮淨如華赤銅是爲第一.如來手   足指圓纖長[月*庸]直柔輭節骨不現是爲第二.如來手足各等無差於諸指閒悉

  • 卷三·印光

    卷三/书复杨佩文居士书复杨佩文居士书舍利未至原处,更为神变无方矣。此殆佛菩萨欲令汝与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耳。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说,乃约多分而

  •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程端蒙

    南宋学者程端蒙、董铢制订的理学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守则。程端蒙(1143~1191),字正思,号蒙斋,江西鄱阳人。董铢(1152~?),字叔重,人称槃涧先生,江西德兴人。《学则》共18条,基本上是对朱熹的许多箴言和铭记的概括与发挥。起首两

  • 德育鉴·梁启超

    近代梁启超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作为《新民丛报》临时增刊发行。分《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章,其重点在《知本》一章。认为“道德之根本则无古无今无中无外而无不

  • 神农本草经赞·叶志诜

    本草著作。3卷。清叶志诜 (东卿) 撰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此书以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诸药条文为主体,再加赞、注而成。每药均撰四言诗为赞语,古奥艰深。又自引诗赋、本草以注释其出典。今有清《汉阳叶氏丛刻医书

  • 醒世姻缘传·西周生

    原名《恶姻缘》。长篇小说。清佚名撰。一百回。现存最早的同治庚午刻本题“西周生辑著”。杨复吉《梦阑琐笔》引鲍以文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但作者是否即蒲松龄,尚无定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未提此书。

  •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佚名

    二卷,唐玄奘译。明以十一种殊胜之事故,于十二缘起之。初说无明支。一所缘殊胜,二行相殊胜,三因缘殊胜,四等起殊胜,五转异殊胜,六邪行殊胜,七相状殊胜,八作业殊胜,九障碍殊胜,十随缚殊胜,十一对治殊胜也。

  • 唐梵文字·全真

    原名《唐梵两国言音文字》。梵文学习词典。唐全真撰。一卷。系梵汉对照本,约编撰于唐开成三年(838),书前有全真自序。全书收汉字一千一百个,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约收八百字,基本内容抄自义净的《梵语千字文》,体例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