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故事

  亲笔与御笔内批不同

本朝御笔御制皆非必人主亲御翰墨也祖宗时禁中处分事付外者谓之内批崇观后谓之御笔其后或以内夫人代之近世所谓御宝批者或上批或内省夫人代批皆用御宝又有所谓亲笔者则上亲书押字不必用宝至于御制文字亦或命近臣视草焉若神宗祭狄青文中丞滕达道所作也实录误以为亲制高宗追废王安石配享诏舍人胡明仲所作也张侍讲跋此诏所谓荆舒祸本可不惩乎亦误为亲制也光宗撰寿皇圣政录序秘监陈君举所作也此文见致堂止斋集中但人不知尔

  选人不十年入相

陈勉之丙辰年自南昌丞除太学录癸亥春拜右揆自选人不十年入相本朝所有独范觉民与勉之而已觉民六年勉之八年

  将相四十以下建节者

将相四十以下建节者李君锡显忠年三十岳鹏举飞三十二杨正甫存中三十五张魏公浚三十六吴宝臣三十七吴唐卿璘三十八吴晋卿玠三十九韩良臣世忠及吴曦皆年四十

  使相以上封国例

故事使相以上封国公者先小国经恩升次国又经恩升大国若孝宗初政张忠献以特进国公拜少傅江淮宣抚使封魏国公官爵皆进二等盖殊命也近岁史丞相以敕局进书恩自永国径封鲁国公亦异数

  中兴异姓七王异

中兴异姓七王自张俊始先是韩世忠以咸安郡王奉朝请其没也追封通义郡王而已久之俊死有司奏如前例上谓其有和戎功与世忠相去万万遂特封循王干道初杨存中死追封蕲春郡王其家意不满又封和王明年吴璘死以为熟例追封信王世忠之子彦古令统制官张青颂其父功乞追赠孝宗难之宰相陈应求曰张俊杨存中已封王则于世忠似有不足前此失于无人建请若圣意行之亦足以劝有功而厉将士遂封蕲王绍熙初吴拱为骑帅始诉父玠有保蜀功而爵不称乃封涪王开禧用兵韩冑欲风厉诸将因刘光世之孙伯震有请封光世鄜王既而又封岳鹏举为鄂王中兴诸将至是毕为王矣

  后家封王者

祖宗以来后家封王者自元丰闲曹氏始时官制初行曹济阳自中书令改开府仪同三司神宗以为慊于志故以异姓王易之也其后高氏不得封向氏二王宗回宗良郑氏一王绅至中兴后后家得封者吴氏二王孟氏韦氏郭氏韩氏杨氏一王然曹向吴韦郭皆以元舅郑以后父封独孟信安以帝外兄韩平原以中宫曾季祖皆异礼也近杨永阳以后兄得封亦异数

  中兴以来后家建节者

自建隆以来母后中宫之家建节者极少如杜审进曹佾皆晚岁始得之宣仁垂帘十年高公绘止为承宣使符观后乃有向宗回兄弟郑绅父子中兴七十年后家建节者凡二十有二人吴氏七人益盖琚珽珵韩氏四人冑邈同卿俟韦氏四人渊谦谠朴邢氏李氏各二人邢焕孝扬李孝友孝纯孟氏郑氏郭氏夏氏谢氏杨氏各一人忠厚藻师禹执中渊次山

  建炎迄嘉定中台司不至两地者十一人

建炎至嘉定除御史中丞凡四十人自颜夷仲至今章达之率皆柄用其中闲不至两地者十有一人而已然或以久病辛柄姚愈或以论事失指蒋世珍谢国昌或与宰辅不合王宾周秘常同廖刚或以告讦句龙行父或以败事邓伯允皆因有故而去其以常伯善罢者惟罗龙学汝 一人若詹端明大方者虽以工部尚书出台而旋入密府云

  近臣举察官事始

绍兴癸丑右相朱藏一以内艰去位高宗手札赐学士沈必先綦处厚以三院御史阿附时宰令二人共举察官于是以李元叔长民应诏元叔尝为校书郎奉祠去久之通判漳州遂召还为监察御史而曾任郑三御史皆罢此中兴后近臣举察官之始也

  御史台弹奏格

御史台弹奏格旧无有淳熙初柴叔怀瑾为殿中侍御史奏言本台觉察弹劾事件前后累降指挥经今岁久名件数多文辞繁 又有止存事目别无可考恐奉行致有抵牾乞下敕令所逐一删修成法各随事宜以六察所掌分门别类缴申朝廷取旨降下本台遵守仍令刑部镂板颁降中外单夔时以户部侍郎兼敕局详定被旨编写成册送台审覆会谢廓然新除殿中侍御史与其寮审覆凡三百五条具奏乞以弹奏格为名行下从之四年七月丙午也绍熙元年二月刘德修为御史又摘其有关于中外臣寮握兵将帅后戚内侍与夫礼乐讹杂风俗奢僭之事凡二十余条以奏乞付下报行令知谨恪上从之

  任子赐出身

祖宗以来两制二史必以进士登科人为之其后有以才选者例赐进士出身虽徐师川吕居仁亦然重科目也干道初王嘉叟秬为左司员外郎会右史胡元质长文在告上命嘉叟权右史仍摄西掖执政言嘉叟无出身上曰时暂无伤也其后韩旡咎元吉为左司郎中而舍人林景度机出迓北客上复命旡咎旡咎以门荫入仕辞不许时王能甫之奇为兵部侍郎张南轩为左司员外郎继除侍讲亦不赐出身用吕元明吴传正例也已而有为上言南轩讥能甫不学不当在讲筵者上怒南轩俄以事去未几苏季真峤除左史遂复赐出身余谓得人如旡咎钦夫岂当复以任子登科为闲虽不必守祖宗之旧可也是时有右文林郎王天觉者知贞符县代还以聚敛击刺之术因左右以见其所献之书有云人才可用不必限有无资格出身如擢王炎炎诚可用不必赐出身赐出身则犹有所拘也其迎合类此既而改京秩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检讨文字俄为副端徐彦才所论遂逐去议者快之

  言官词臣论宗室入馆人数差误

本朝宗室入馆者五人自干道五年赵忠定始其后赵从道侍郎赵大本舍人皆尝为之开禧末赵汝谈除正字言者论列以为中兴后宗室入馆者纔二人汝愚以大魁彦中以词科然后得之而不及从道盖失于考详也从道名师训安定郡王令荡孙绍兴甲戌岁登科干道壬辰冬始以近臣荐召为太常寺主簿明年夏除秘书郎未两月迁起居舍人其冬权工部侍郎甲午秋引疾丐祠除敷文阁待制履历如此言路乃不知何也嘉定之初赵履常崇宪入馆蔡行之当制亦云中兴后宗室入馆者凡三人亦误矣

  学士舍人当兄弟除官制不应避

绍兴初王刚中为中书舍人其弟居修除太常丞引嫌乞改命官草制自是为例余尝以故事考之学士舍人当兄弟除官制皆不应避钱惟演使相麻其从兄希白所草也曾子宣右仆射麻其弟子开所草也若谓一时宣锁 为异数则元丰官制初行子开除吏部郎中子固时为中书舍人行词亦不避考南丰类 而可见也不知引避起自何时

  馆职不入局故事

杨偰子 和王存中长子也其父久掌殿岩既补以京秩绍兴二十四年又奏乞令与其弟倓子靖并特赴殿试高宗勉从之盖是年秦埙为南省举头故效之也二十七年正月偰除少蓬士论甚骇既供职馆阁之士不入局者三日时唐立夫为秘书郎黄通老王时亨为着作佐郎季元衡陈文仲为校书郎胡周伯张安国林少{汪明远叶伯益为正字大抵多名人也朝廷闻知亟徙偰宗正少卿而以刘文孺代之物论乃息偰后迁工部侍郎倓淳熙中执政

  检验格目

检验格目者淳熙初郑兴裔所创也始时检验之法甚备其后郡县玩弛或不即委官或所委官不即至即至亦不亲视甚则以不堪检覆告由是吏奸得肆冤枉不明狱讼滋炽兴裔为浙西提点刑狱乃创为格目排立字号分 属县遇有告杀人者即以格目三本付所委官凡告人及所委官属行吏姓名受状承牒及到检所时日廨舍去检所近远伤损痕数致命因依悉书填之一申所属州县一付被害之家一申本司又言于朝乞下刑部镂板颁之诸路提刑司准此从之遂着为令元年五月十七日也兴裔其先平阳人后徙开封曾祖绅以后父贵宣和末为太师平乐郡王谥僖靖祖翼宁海军节度使谥荣恭世父藻事高宗久在上合再为大使官至使相封荣国公谥端靖兴裔初名兴宗早以后泽入官干道中为江东兵马钤辖尝论建康都统及马军行司择帅未善孝宗韪之会复武臣提刑擢使闽部移浙东又移浙西再使金因避金讳改赐今名淳熙初除枢密院副都承旨在职十年历知庐扬明州皆有政绩庆元五年告老转武泰军节度使致仕卒谥忠肃子挺尝以黄州团练使历帅淮襄两道损抗皆有位于朝而损登进士甲科盖世族中所未有

  宣相诏使称谓不典

元枢呼枢使自张俊始诸州倅呼府判自陆寘始皆见于会要日历旧制密院官亦止以枢密为称绍兴中张俊为使其亲吏以俊父名密请于朝有旨呼枢使自是为例宣和中陆寘以宦者王通荐通守四明避其名更称府判绍兴初稍稍行于浙路今遂为天下通称不可易矣宣抚使呼宣相自童贯始近安子文为四川宣抚副使得旨恩数视执政士大夫鄙俗者亦称宣相盖务为崇重而不考其始焉近岁诏客例呼为诏使余在成都见钱伯周丞相与制帅杨端明手书亦然按朱忠靖闲居录宣和闲大阉李彦按行京西始呼诏使盖唐敕使之称今以称士大夫误矣

  莫粹中转官最速

近岁转官最速者莫舍人粹中子纯庆元二年进士是岁七月补承事郎而嘉泰三年阶官己为中大夫出身凡七考共转十六官通为五十八年磨勘其闲限员之日月不与焉若任子细转则为七十年磨勘是岁明堂请任子吏部以庶官入仕未及十五年格不下盖宣和闲尝立此法自中兴以来未之有也陈勉之以庆元二年六月改官至开禧三年迁特进实历十二考共转二十四官自其执政后无序迁法姑以侍从年劳计之凡用一百二十四年磨勘亦宰辅中所未有若任子细转则为一百三十五年

  宰执赠官例

故事侍从亡殁皆赠四官执政五官枢密使六官宰相七官若特进以上一官而已嘉泰末周益公以少傅赠太师盖异数也嘉定以后钱伯周楼大防宇文挺臣张肖翁之徒皆例赠公少过乎厚矣费戒甫尝为执政官至谏议大夫乃止以银青光禄大夫告第实赠四官是又少杀矣按祖宗之时而赠恤之典多出特旨不专用例盖考其勋德之大小而分隆杀焉此劝惩之意也

  奉常毕大事例迁仪曹

朱时敏师古眉山人也淳熙末为太常少卿王季海喜其谨厚欲用为从官而不敢荐二年半不迁数请外季海留之其妻乐安郡夫人任氏贤妇人也以为不可师古力求去一日方坐寅清堂有老吏密言曰德寿宫服药可知之否师古颦蹙曰知之奈何吏曰少卿奚去之果师古不语既而得小龙知潼川府尤延之代为少卿视事一日而宣遗诏祔庙四日除礼部侍郎师古乃悟余因考绍兴七年吴正仲二十九年宋斐皆以大丧礼毕除仪曹贰卿老吏习知之故以微言留师古耳

  刺史以上无阶级法

太祖阶级法诸禁军将校有带遥郡者许以客礼见自余一阶一级全归伏事之义时横行诸使尚未有遥郡之名此文指禁军指挥使带防团刺史者耳近岁李伯和尚书为京湖制置使管军节度使王喜横梃下拜于庭下僭也余尝记王公明以元枢为四川宣抚使都统制初参谒拜副阶上典谒吏赞相公答拜次统制官拜庭下亦如之次立椅子前受统领官拜正将以下乃坐受焉余谓统制官以上官至正任刺史者当以客礼见管军则合开宝五年之制矣

  从官典藩于制司不用申状

谢用光自工部尚书论罢久之以大中大夫知夔州移兴元府时刘仲洪为蜀帅故事尝任侍从官于制置司申状止书检不系衔用光至兴元始用申状吏以阎才元故事白不从嘉泰二年用光就除制帅赵全叔以华文阁待制代之吏以伏申状呈全叔曰我从官也何乃尔吏以用光近例全叔不乐于是杨嗣勋以敷文阁直学士知潼川府何同叔自前礼部侍郎起为夔路安抚使全叔即檄二公询之二公皆不报全叔不得已遂复用申状焉从官书检不系衔绍兴十九年旨也

  诸路倚郭二县数

诸路州府治二县者凡十有二东京开封府治开封祥符行在临安府治钱塘仁和京兆府治长安万年成都府治成都华阳平江府治吴长洲建康府治上元江宁绍兴府治山阴会稽隆兴府治南昌新建福州治闽侯官广州治南海番禺湖州治乌程归安雄州治归信容城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四·志第一百四十七·兵八·脱脱
  ●靖康稗史之五·确庵耐庵
  ●卷十九·赵翼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卷十一·宇文懋昭
  七二六 谕着韦谦恒等以原衔充文渊阁校理等事·佚名
  卷三十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陈寿
  戴法兴传·李延寿
  辛雄传·李延寿
  忙哥撒儿传·宋濂
  欧磐传·张廷玉
  色楞额界约·佚名
  卷二百十七·佚名
  凡封爵·朱元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七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一作杰】开筵上日【一作月】思芳草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

  •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四·柯劭忞

      游显 贾居贞 钧 赵炳 李德辉 吕 张擂辉 马亨 何荣祖 程思廉   游显,字子明,本代州崞县大姓。金宣宗迁汴,徙其族于许州临颖。太宗四年,拔许州,显隶大帅巴而思不花部下,以善国语,擢为经历。后与千户阿思兰从诸王伐宋,略

  • 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十六·赵尔巽

      宋元俊薛琮 张芝元 董天弼 柴大纪   宋元俊,字甸芳,江南怀远人。以武进士授四川成都营守备,迁怀远营都司。乾隆二十年,孔撒、麻书两土司构衅,金川、绰斯甲布两土司乘隙为乱,元俊为抚定,集孔撒、麻书、金川、绰斯甲布、

  • 卷四百六十七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丙辰朔,戶部請:「應承買場務,元係官監及敗闕者,課利錢並不得支移、折變;若屆滿一年無人承買,巳經差官體量減定淨利錢,即自減定後月分,課利亦與依減放淨利分數與免支移、折變。」從之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三·姚之骃

    武功门名将収大黄 元史太宗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収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疫得大黄辄愈百五十战 元名臣事畧阿珠每闻敌所在忠勇奋发即跃马挺槊陷阵深入故南讨北征四十年大小百五十战未尝败衂赛存孝 元史刘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八景泰三年九月庚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升兵部郎中王伟为本部右侍郎从少保于谦等所举也○调金吾左卫带俸都指挥同知耿全于广东都司○调四川官军一千人往松潘协助守备以提督兵备刑部侍郎罗绮等奏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六月戊午朔赐乐昌王庶长子鼐拜袭封乐昌王○命延绥入卫游击王聪为宁夏洪广游击甘肃威远游击吴葵为狭西总督标下游击狭西都司马允升为延绥领军游击把总曹鸣雷为河间领军游击○己未赐寿阳王倪<火动>嫡长孙帅

  •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余所称述阁臣沿起轻重始末已具年表中既而叹曰髙帝之罢设丞相着为甲令重其典危其辞岂不谆谆偲偲哉然卒避名而阴操其实以至于极重不可反者万几不独断睿智不恒操耳目之用必有凭而积渐之势成也仁宣之代与卿并

  • 元澄传·李延寿

    元澄是任城王拓跋云的长子,字道镜,从小好学,鬓发很美,举止进退有节,言语清晰明辩,声音有如洪钟。他的父亲康王去世后,居丧期间,他以守孝道而闻名。他承袭了父亲的封爵,并被加封为征北大将军。因氐羌反叛,朝廷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

  • 忙兀台传·宋濂

    忙兀台,蒙古族人,姓达达儿氏。其祖父塔思火儿赤随太宗平定中原有功,任命为东平路达鲁花赤。世祖时期,忙兀台为博州路奥鲁总管(按:奥鲁,蒙古语,谓大军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至元七年(1270)为监战万户,佩金虎符。八年,任

  • 近思录集注卷七·茅星来

    去就取舍【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出而措之国与天下矣而出处尤不可苟汉唐诸儒惟不明此义故虽王仲淹韩】【文公之贤犹不能无欲速干进之意因特于此具论之以见可以出而有为则治道治法具在举而措之焉可也不然则明其】【道以传

  • 看过去知未来·孔子

    【原文】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②?”子曰:“殷因③于夏礼,所损益①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这里指代。②也:同“耶”,疑问语气词。③因:因袭沿袭。④损益:减少与增加。 【

  • 第九章 8·辜鸿铭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辜讲有一次,有人听到孔子大声喊:“啊,我真悲哀呀,不管是天上地上,我看不到现在这种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将要创造出社会的新秩序来。”编者注辜鸿铭没有对这一节

  • 药师经析疑·李叔同

    凡例一、经文据《丽藏》玄奘译本,与世所习诵者异。二、科依义疑(录者案——扶桑体具实观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义疏》三卷,收入日本《大正藏》中)。三、问多增文,答据《义疏》,间或遗略,时有润文;而观解表法

  • 我,机器人·阿西莫夫

    《我,机器人》(I, Robot),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0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收录9篇短篇小说。大多原载于1940年到1950年间的美国《超级科幻小说》杂志和《惊奇科幻小说》杂志。书中的短篇故事各自独立,却拥有共同

  • 八十自叙·林语堂

    《八十自叙》是林语堂先生的自传,内容计十三章,自童年故乡家庭始,中经攻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再后返国在北京教书,对所经过的三十年代及当时接触的人物有扼要的描述,最后是专心创作时代。作家于人

  • 五分比丘尼戒本·明徽

    一卷。梁代释明徽撰。《五分比丘尼戒本》是依佛陀什译弥沙塞五分律及弥沙塞五分比丘戒本而作。全戒本载有三百八十戒条。具体有:八婆罗夷法,十七僧伽婆尸沙法,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二百一十波逸提法,八婆罗提提舍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