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

万历八年四月庚午朔  上亲享  太庙

○总理河漕潘季驯<婠勶-釒>辞恩命辄以指画授成归功元辅  上不允

○壬申以两淮各灶场饥  命该处按臣发运司贮济银一万二千两赈之

○户部<婠勶-釒>奏有司积谷救荒先年立法但止于州县不知各府为州县之表既有自理纸赎亦当照例存积以图共济请著为令上可其议

○癸酉江北等处连年饥命支营田银一万五千两并各仓贮粟赈之 ○甲戌命福建道监察御史甘雨巡督长芦等处盐课兼理河道浙江道监察御史王国巡按直隶等处印烙种马兼理屯田

○黜靖江王府奉国中尉邦蔡为庶人以冒禁鼓铸也

○益王厚炫薨命世孙翊鈏袭封为益王淮王载坮无嗣命王亲弟建昌王载坚进封为淮王其嫡次庶子俱照依原封如制

○楚府管府事东安王显梡讦奏内使郭伦等事颇不实抚臣以闻诏以显梡昏聩不堪付托革其管理代奏人粟应瑞照例发遣

○乙亥复除四川道试御史赵卿为湖广道试御史

○丙子以辽东正兵营加衔参将秦得倚为广宁左营游击

○丁丑授张懋修为翰林院修撰萧良有王廷撰为编修

○赐原任刑部右侍郎张翀祭葬翀繇进士任西曹<婠勶-釒>攻严嵩廷杖谪戍  穆庙改元始复职寻改铨曹历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东有剿寇功旋复抚楚入为大理寺卿改右副都御史督漕转令官以病乞休万历七年八月卒于家礼部题本官夫志学问律已清修才猷懋著节概素孚所有应得恤典似当给与得旨准照例与祭一坛缄半造葬

○赠恤辽东各路死事夜不收并走报墩军曹卜花等六十六人

○戊寅日讲官翰林院修撰陈于陛乞恩归省故事京官在任六年以上者方许给假于陛尚未及期首辅张居正<婠勶-釒>其为旧辅陈以勤子  上特许驰驿归仍赉之纻币路费又优赐以勤银币令抚按官具礼存问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姚弘谟再<婠勶-釒>引疾乞休  上许之

○己卯河南抚按官奏阳夏王载非□土纳妾不经奏选生子冒请名封  上命夺其禄米之半子降封为镇国将军其冒请名封者俱从革夺

○皇极门前明二梁损坏部议修换欲用班军以充工役  上以著有免役新令不许仍令著实在营操练

○庚辰命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陈思育仍充日讲官

○升山西右参议邓林乔为副使管大同左卫兵备事

○辛巳工科给事中万象春以钱法不行<婠勶-釒>请将金背火漆鏇边三样名色归一以便通行且请责成有司稽查铺行所使通塞至各地方存留钱粮及应纳纸赎愿输钱者即与收钱收放数目即于季报月报循环簿内开载申报户部如议具覆且言省直钱法阻滞非朝廷法令之不严该抚按司道与有司不实实行于境内也清样钱报钱数祗具虚文捕私铸禁与贩未见尽法玩忽既久上下相欺官钱既滥私铸易淆私钱既行官钱益壅重责成诚探本至论<婠勶-釒>入  上以铸钱一事申饬再三竟以空文塞责今再行禁饬如后废格科道官即便参奏吏部亦宜查科道章奏摘发幽隐者方许推升京堂已而直隶巡按御史田乐复奏五款一严首恶一开告捕一禁私贩一收低钱一许自新仍请通行各省直抚按严督属吏力治豪强窝隐之罪部覆  上悉从之

○虏王俺答差夷使恭进表文方物如隆庆五年例给赏之仍加赉银布其余酋首赏各有差

○升提督四川叙泸等处参将胡恩为松潘等处副总兵

○壬午  孝懿庄皇后忌辰遣固安伯陈景行致祭于  昭陵

○升刑部员外薛亨为山西佥事提调学政调河南副使梅友松于山西

○礼部覆礼科给事中顾九思<婠勶-釒>宗室请婚奏报事在亲王而亲王具奏权在辅导有本无情弊而辅导官多方抑勒不以时题奏者亦有辅导官具揭而布政司书吏故意沉匿致令愆期者及其到部稽迟据例停寝岂皆各宗之罪今后婚选之日巡按官覆勘无碍照依类奏事例定于每年仲月具奏一次与王具本齐发布政司文结免其复具止用长史教授等结若抚按奏到半年以外而王奏与长史教授等结未到及请名请封王奏到三司以外而长史教授等结未到俱听本部每年查参一次将辅导官提问坐以抑勒之罪诏如议

○江西建昌府新设泸溪县铨选官员铸给本县印记及儒学医学阴阳学巡简司僧道司各印记一颗

○癸未赐辅臣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扇及讲官何雒文等五员各有差○南京户科给事中王蔚劾奏户部右侍郎吴执礼轻狡欺肆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谢鹏举因循废事部覆谓执礼才有可用宜策励供职鹏举忠诚素孚然迟暮之年宜致仕  上从之

○蠲狭西所属带徵逋粮以苏民困从督抚郜光先等请也

○原任佥事皇甫汸以纵子私铸为巡按御史田乐所参诏禠其职

○甲申命翰林院修撰沈懋孝张元怍孙继皋编修邓以赞管理文官诰敕

○改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余有丁为吏部左侍郎兼官并经筵讲官俱如旧

○兵科给事中费尚伊<婠勶-釒>论南京吏部尚书赵锦讲学谈禅招集虚浮讥议朝政兼衰病交寻宜赐罢黜  上不听

○升湖广左参议王参乾为河南副使

○调补四川佥事赵世勋于河南○先是夷酋赵销罗骨王兀堂等数遣零骑侵边复紏众千余从永奠堡入犯总兵官李成梁督兵追击之斩级七百五十有奇擒获一百六十名口且歼其酋首八人夷其坚巢数处所获马匹夷器甚多总督梁梦龙上其功状谓宜宣捷  上从之

○周府永宁王府镇国将军朝埛淫秽败伦降为庶人

○丙戌调补河南佥事李之茂于四川

○降应天府府丞杨标为湖广左参议

○广东罗旁道州地方有盗三十余人突出劫掠夺儒学印巡按御史参诸失事者总兵官陈璘照旧戴罪杀贼兵备佥事侯应爵等策励供职

○丁亥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许国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詹事府事 ○戊子顺天抚按官奏称顺永二府裁革驿递冒滥所省额编协济数多议将见贮余银及户部管粮衙门税银量发各驿递抵充万历八年正支本年照数减免节年外省未完剩银系山民拖欠者一体尽蠲诏从之

○己丑升户部郎中甘来学为狭西副使

○升四川都司掌印署都指挥佥事陈道为提督四川叙泸等处左参将

○庚寅升刑部左侍郎陈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辛卯以辽东大捷荐告  郊  庙于  御前宣捷

○蓟镇总兵官戚继光为全镇盔甲战车损坏欲行修理冲锋器械便利欲行添造山海路车前营战车器械欲行补造各请给银两其冲锋器械乃继光新制其法似菱拒马体轻便利缓急可为营卫且便于收设每战令南兵前行马兵继后制为轻车每车一辆进则四人推运如飞上下山坂追奔虏马利器齐发步兵繇车空以出齐用长枪筤筅以制追杀但北方风劲竹易乾折故制铁筤筅以代之此三器旧无今系添造督臣梁梦龙代为之请工部覆言本部军器银两例不发边且虞衡司料银止八万岁入不给安得藉充额外之费但蓟昌重镇量为酌处三次给发以后毋得援以为例诏从之

○壬辰升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为都给事中礼科给事中萧彦刑科给事中王守诚吏科给事中张鼎思俱右给事中崇业兵科彦户科守诚礼科鼎思刑科

○癸巳大学士张四维以偶疾乞假得请寻遣医诊视之又赐以羊豕瓜茄等物

○升刑部右侍郎徐学谟为左侍郎而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篆为之右

○云南左布政使张大忠佥事詹洪基各求终养许之

○叙辽东永奠堡捷功赏总兵官李成梁纻丝蟒衣一袭总督梁梦龙巡抚周咏副总兵孙朝梁寺各银币有差

○甲午  上御皇极殿遣定远侯邓世栋等为正使持节翰林院修撰黄凤翔等为副使捧册封楚恭王英<娀鹳荩臼雷踊奎为楚王淮王载坮亲弟建昌王载坚为淮王益恭王厚炫世孙翊鈏为益王继夫人孙氏马盖王继妃鲁王颐垣庶第五子寿鉁为福安王宣宁昭荣王俊相长子充灿为宣宁王济南卫指挥佥事尹光辉女尹氏为德世子常清妃南城兵马副指挥张邦佐女张氏为德府宁海王翊铎妃东城兵马副指挥韩学礼女韩氏为衡府平度王翊<娽幇剑惧中城兵马副指挥周叔贵女周氏为广元王府长阳王宪焕妃

○总督梁梦龙议于滦阳地方召募土兵三千设立车后营与汉儿庄共成犄角移河南班军布守台头代出延绥卫兵驻防山海援辽宁夏入卫兵马永为罢免其募兵行月二粮营房安家及将领等官一应支费悉于宁夏所免卫兵额饷及大同原留未支钱粮并马价数内扣给至于募兵科条照依汉儿庄事例大同暂留马兵俟三年限满仍旧赴蓟入卫其兵应募待滦阳募兵事完再议报可

○乙未番僧劄石尖卒等三十五人贡马并方物宴赏如例

○御史甘霖紏南京大理寺左评事阮尚宾赍捧事竣枉道繇裕州地方骚扰驿递驿传佥事王胤祥遣人护之有旨着俱住俸听勘既而该省抚按谓尚宾枉道不逵胤祥失于觉察原未尝遣人护送乃调尚宾外任夺胤祥俸半年

○丁酉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刘思问为左副都御史

○升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周子义为国子监祭酒○锦衣卫管卫事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冯邦宁以病乞休许之

○戊戌升云南右布政使陶幼学为左布政使

○复除广西副使贺幼殊于云南

○升广东南雄府知府陈颐正为云南副使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刘昫
  卷四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儒林一·脱脱
  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三·张廷玉
  卷一一一 晉紀三十三·司马光
  卷三百八十六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本语自序·高拱
  卷九·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三十九·郝经
  一三一九 军机大臣奏查四库书内应行撤出销毁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一)·佚名
  七七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弁言·佚名
  崔文升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耳卜·李渔

    〖意难忘〗(生巾服,带丑上)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壮志难伸。甘心迟凤侣,刻意别鸡群。憎里巷,厌风尘,何地种情根?堪笑我,诱人吉士,反自怀春。〔鹧鸪天〕四海无家不说贫,饥来谁敢饭王孙。瓦铛撑音饭煮神仙字,黎火光生太乙文。愁里客,病

  • 三集卷九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三古今体九十三首【辛卯一】辛卯元旦璿玑唘龠转青阳喜爆声间晃曙光月建继年生不息日支符岁茂成祥【是日癸卯】阊开詄荡元辰会乐奏中和淑气扬花甲初周逾耳顺嘉

  • 卷二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苏侍郎集苏颂字子容南安人绅之子徙居丹阳庆厯二年进士神宗朝歴集贤院学士知开封府哲宗即位累迁翰林学士拜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罢为集禧观使徽宗立进太

  • 三集 三卷·钱德苍

    琵琶记赏荷(小生上)【一枝花】闲庭槐影转,深院荷香满。帘垂清昼永,怎消遣?十二栏杆无事闲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方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翠竹影摇金,冰殿帘栊映碧阴。人静昼长无个事,独沉吟,美酒金樽懒去斟。幽恨苦相寻,谁知

  • ●崇禎長編卷之十七·汪楫

      纂修明史翰林院檢討汪楫編輯   崇禎二年正月   ○崇禎二年正月   崇禎二年己巳正月丁巳朔帝御皇極殿受文武羣臣朝賀   先是江西道御史毛九華紏禮部尚書溫體仁媚璫詩句帝責九華回奏九華奏言體仁媚璫詩

  • 燕对录·李东阳

    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朝食前,司礼监太监韦泰驰至阁,亟呼曰:「宣四先生。」叩其故,曰:「不知。」臣溥、臣健、臣东阳、臣迁亟具衣冠至文华殿。叩头毕,上曰:「近前。」于是直叩御榻。司礼监诸太监皆环跪于案侧。 (「司礼监诸太

  • 一五一七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办理文渊阁空函书籍告竣折·佚名

    一五一七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办理文渊阁空函书籍告竣折嘉庆八年十二月初七日臣庆桂等跪奏,为办理文渊阁空函书籍告竣,先行进呈御览事。本年五月间,臣等奉命查办四库全书内应行缮补各书,当经同赴文渊阁详细检看,并传询原办提

  • 八五四 军机大臣奏四库全书分校王庆长呈请留馆片·佚名

    八五四 军机大臣奏四库全书分校王庆长呈请留馆片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据四库全书分校 议叙一等内阁中书王庆长呈请留补京职,仍在分校上行走。理合据呈转奏,将该员留馆分校,仍照吏部原议以京员补用,并将原呈一并进呈

  • 第一节 懿、僖荒淫·吕思勉

    《旧书&middot;帝纪》赞,谓唐之亡决于懿宗,以其时云南侵寇不息,调兵运饷,骚动甚巨,加以庞勋起义,&ldquo;徐寇虽殄,河南几空&rdquo;。《旧书&middot;懿宗纪》。又引起黄巢起义也。然以唐中叶后藩镇之跋扈,不能戢其士卒,而恣意暴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 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朔,上御华盖殿,皇太子侍。上问曰:“比日讲习何书?”对曰:“昨看书至商周之际。”上曰:“看书亦知古人为君之道否?”因谕之曰:“君道以事天爱民为重,其本在敬身,人君一言一

  •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四·陆世仪

    史籍类凡作史志书须详于纪传如天文地理舆服兵制之类不但志要详图亦要详后人方有凭据也今之作史不惟于志书太畧如南北史之类并其志而无之使一时之典章事实俱无所考又何以为史乎文中子曰史之失也其于迁固乎记繁而志寡此

  • 四书通证 羣书总目·张存中

    周易 尚书毛诗 周礼仪礼 春秋大戴礼礼记尔雅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尚书大传 韩诗外传左传注疏 家语老子 列子庄子 楚辞荀子 贾谊论策淮南子抱朴子扬子 史记春秋国语 吴越春秋战国防两汉书魏志 蜀志南史 唐

  • 定分第二十六·商鞅

    题记:本篇论述了&ldquo;为法置官吏&rdquo;的制度和意义,以及法官法吏的职责。法令明,名分定,人民自治,亦天下大治。秦孝公问公孙鞅说:&ldquo;今天制定的法令,明天清晨就想让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并奉行,一致而没有奸私,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五七)梵志品黄芦园经第六(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兰若。在黄芦园中。尔时。鞞兰若梵志年耆宿老。寿将欲过。命垂至尽。年百二十。拄杖而行。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当

  •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印光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1]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 卷第六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有情纳息第三之六问已离无所有处染信胜解转根作见至时。既舍三无色无漏对治道于三地断为亦舍不。设尔何失。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舍彼

  • 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七◎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十七群比丘往语六群比丘:“长老!云何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云何入空、无相、无愿?云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

  • 卷第六十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 【经】佛子菩萨住此地入菩萨善观择三昧善择义三昧最胜慧三昧分别义藏三